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義光為何被稱為虎將?

文責:站長 胡煒權
圖責:小編 陳家倫

最上義光騎馬像(位於山形市霞城公園內)

眾所皆知,最上義光在其死後被譽為「虎將」,但是究竟是何契機而有這稱謂呢?
江戶晚期的儒學者‧鹽谷宕陰在其《山形從役詩》的詩集中有關於讚頌義光的〈雜詠(二首)〉,在這當中有段則吟到「散步時尋虎將蹤」,此處的虎將指的是義光,其根據則與義光的官位有關。
義光在慶長十六年(1611年)3月時敘任從四位上左近衛少將。所謂左近衛少將是負責維持皇宮內院警衛的令外官,也就是「六衛府」中的左近衛府的副官。當然,到了戰國時代官途自身已無實際的意義,可說是名譽頭銜也不為過。
那麼談到「左近衛少將」與「虎賁郎將」的關係的話,「虎賁郎將」乃「左近衛少將」的「唐名」,所謂「唐名」,是日本律令制度下的官職在中國的相近職位的中國版稱呼。
「虎賁郎將」本為「虎賁中郎將」的略稱,其起源至少可推演至中國的西周時代。之後在西漢元始元年(西元1年)時確立其成為官職。
「虎賁」在古代中國本為勇士的代名詞,若考證「虎賁」的字源的話,「賁」有「奔跑」、「勇猛」的意涵,故「虎賁」有指老虎對獵物襲擊的姿態的意涵。因而在日後有將老虎獲取獵物的雄姿譬喻借指在戰場上果敢的對敵發起攻擊的士兵的英姿。
而若查考官職「虎賁郎將」之由來,則初次於史料見到「虎賁」一詞可追溯到周王朝的開國功臣‧周公旦的著書《周禮》,而在更古老的夏朝則似乎已有名為「虎賁氏」之官職存在,而若簡單統整其職務的話,則包含以下工作。

(1)       大王親征或外出時擔任大王扈從保護其安全
(2)       大王居於王宮時,警備王宮內外安全
(3)       大王駕崩後,為以防萬一,直到葬禮結束之前於通往王宮的各要道警戒,並護衛運送大王棺木的靈車直到陵墓。
(4)       (大王)駕崩時與告知各地進行傳達的使節同行。

由於可作為《周禮》的記事進行佐證的史料幾乎沒有,因此仍不可否認其真偽尚令人存疑,然至西漢平帝將從來戍衛王宮的「期門郎」改名「虎賁郎」,並對統領其之長官設「虎賁中郎將」一職,自此「虎賁中郎將」之官職於歷史舞台登場,並至少到唐代仍存在。
如前所述,古代的「虎賁氏」及「虎賁中郎將」的職務是擔任保護大王的人身安全,也就是大王的親衛隊、精銳中的精銳部隊的領頭。而與「虎賁中郎將」有關係的「虎賁」在漢代以後與「羽林」常常作為帝國最精銳部隊的代名詞而見於史書。另雖有點麻煩,但「虎賁中郎將」乃是官職的官稱,而若單言「虎賁」則可能是指「虎賁」的士兵或是指「虎賁中郎將」其人,因此如能做相關分辨則為佳。
故「左近衛少將」與「虎賁中郎將」都是負責警衛大王,日本則是警衛天皇安全的警衛工作。擔任「左近衛少將」的最上義光自然也就是日本版的「虎賁中郎將」。
如前所述,「虎賁」有描述勇猛的士兵的意涵,而做為其長官的「虎賁中郎將」最上義光在長谷堂之戰時率領最上軍追擊撤退的上杉軍,其英姿不禁讓人想起為了守護被敵人侵略的領國而奮戰,有如猛虎飛撲獵取獵物的雄姿。
最後,或許有點畫蛇添足,從四位左近衛少將乃是最上氏歷代當主中獲得最高的官途。為此,從義光敘任左近衛少將起直至其去世的慶長19年(1614年),其署名多用「少將出羽守」或「少將」,或可看出其本人也很喜歡此官銜。



本文由站長原作者首次刊登於最上義光歷史館館刊《歴史館だより23
並發表於最上義光歷史館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