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日本移民排斥法案】

文責:松

限制移民的美國


自從萬延元年 (1860年) 幕府第一次派船遠渡美國,開啟兩國交流之門以來,日本便陸續有人前往美國就學或定居,踏入明治時代移民人數大幅增加;他們多數居於夏威夷和美國西岸加州,在大正年間取代華人成為移民美國亞洲人的大宗。根據美國人口普查,1890年日本移民美國人數僅為2039人,1900年移美(含夏威夷)則暴增至24326人,明治末年的1910年,在美日本移民有72157人,首次超越華人移民數量。

在以白人為主的美國人眼中,日本人雖然文化程度相對不高,但工作勤奮、老實、效率高,的確展現了文明開化國家的精神面貌;可是久而久之,美國白人對日本移民的印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因為日本勞工開始要求僱主提供跟白人勞工比肩的薪水,自然惹來美國白人反感,他們漸漸覺得日本人很礙眼,反倒想念起當初被他們排斥的華人。1905年美國民間成立日韓排外聯盟,繼華人後,日本韓國移民也成為被排斥對象。據澀澤榮一《青淵回顧錄》所記載,美國人反日的理由,表面上是日本人欠缺公德心:他們到處挑釁生事,在公眾地方小便、任由小孩大哭等等,與美國人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再深層的原因,則是因為日本人無法融入白人社會,他們賺到了錢,都是寄回日本國內的親人,而日常生活用品亦鮮少在美國當地購買,而是特地從日本本土寄來,這一點也讓美國人側目。


美國人的反感情緒,來到明治三十九年 (1906) 終於爆發出來。當年四月十八日,舊金山發生芮氏8.5級大地震,日本投入大量物力財力支援救災,但到六月日本地震專家赴美勘查時,竟遭到當地白人擲石頭攻擊。同年,在舊金山(三藩市),當地通過一項法案,禁止日本人學童入讀公立學校,其他亞洲學童則不在此限。這項不公平的法例自然引起日本移民甚至日本本土的反對。事實上,在這前一年日俄戰爭結束,戰勝的日本人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另一方面美國在190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增強了進出太平洋的決心,而視打敗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日本海軍為假想敵;種種矛盾,經過政客的煽動,挑起了美國人對日本人的仇恨,結果誕生了這樣一道禁令。所幸老羅斯福總統及時出面說服市政府中止了這道禁令的實施,才不致讓衝突擴大。

然而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式,美國人的怒火不可能就這樣澆熄。兩年後日本駐美大使高平小五郎與美國國務卿伊萊修魯特 (Elihu Root) 舉行會談,政治上日本表示支持美國門戶開放政策、承認美國佔有夏威夷及菲律賓,美國則投桃報李,默認日本在滿洲發展勢力,並准許日本自主規制往美國的移民政策(「高平魯特協定」)。所謂自主規制,即日方擁有決定批出簽證數量和對象的權利,箇中原因其實是日本為求高人一等,不欲與中、韓等其他亞洲國家並列為受限對象,才有這份私相授受的紳士協定;根據協議,美國不再批准新移民,但批准旅遊、公務、商務赴美,而有配偶居於美國者則仍允許依親定居。

人們抓住了這個但書的漏洞,竟興起了照片相親的風潮。當時在美國西部日本移民人口,男多於女,而社會普遍不接受白人與亞洲人結婚,於是單身的日本男子透過家鄉親友寄來照片和書信,「挑選」故鄉女性為婚姻對象,能夠「雀屏中選」的女性因此獲得船票和簽證而定居美國,然而這種盲婚啞嫁的行為被白人社會視為不道德,原則上是被禁止的,美國人自己不會這樣做,但日本人卻不覺得有違道德;而且,透過這種婚姻模式結合的夫妻雖然不能取得市民權,但他們在美國出生的下一代可自動得到市民權,如此一來日本移民更容易落地生根,成為白人社會的隱患,加深美國人的危機感。

1913年,加州議會通過一項法案,禁止沒有市民權的外國人擁有土地及限制借貸期限為三年。法律條文並沒有明言針對日本人,但當時亞洲移民本來沒有市民權,而來自日本的移民購買土地卻是有增無減,而且起草這項法案的韋伯漢尼 (Webb Haney) 也承認這法案就是針對日本人而制訂的,所以這項法案又被稱為「排日土地法」,他們相信只有這樣才能斷絕日本移民之路。

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著歐洲無暇東顧之機,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及佔領山東,在戰後巴黎和會上擁有極大發言權,也引起英美等國的警惕。戰爭中期的大正五、六年(1916-1917年),澀澤榮一率領日美兩國財界人士,先後創設日美關係委員會及日美協會,並擔任後者的名譽副會長。致力於建立日美兩國的民間溝通渠道,消除兩國人民之間的誤解和歧視,降低未來爆發戰爭的風險。他以為自詡文明和高唱人權的美國人,能夠平等地接納日本移民。





可是澀澤榮一的努力終究是白費了。與其說日美兩國的矛盾日益尖銳,倒不如說整個世界局勢,使美國人不得不作出限制移民的措施。其實除了日本人,當時還有大量東歐、南歐人民為了逃避戰火移民到美國,加上1917年爆發布爾什維克革命,在美國國內引發「紅色恐慌」,移民引起的社會秩序問題也被歸咎於共產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美國民眾對這些來自歐洲的移民視為洪水猛獸、社會的大患,連帶日本也遭到波及。1921年美國通過「國家來源配額法」,將移民人數限制在35萬名。三年後的1924年再度修改法案,將移民配額削減一半至16萬餘人。同樣地,條文並非只針對日本人,但是日本人是受限制者之中的亞洲最大族群,故此日本視它為排日法案。需知道當時種族主義高漲,這排日法案推行了四十年,直到1965年美國落實移民及國籍法案,取消移民在申請簽證時必須聲明種族或族裔的規定,「排日」才算告一段落。

當然,我們知道,此後二十多年,日本又再嘗到美國的苦頭,其影響直到今天。

#移民

#排日

#排華


本文首發於

幕末研究所

https://www.facebook.com/jpmodernhistory/posts/pfbid02x6DJkua6CHwS8NRkoaFWrVKZe1kuc3fUC2UByXvNLDEeYkCTEm6BYY1SqewUGKeHl

日本史研究札記

http://nihonshi.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