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近日好像因為某些事情,黑坊主成為大家的討論話題。
不過說來,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究竟黑人在內的外國人是否在日本是非常少見的呢?
只能說可以說少見,但也不是完全見不到。
實際上在當時的日本各地,因為對海外貿易經商的關係,往往有不少外國人在各地行走,這些人包含唐人(明帝國)、朝鮮人、乃至西方人(南蠻人)等。
日本繪畫 南蠻屏風中的 黑人 |
這裡是前身戰國史專欄X戦国史コラム的日本史專欄,是《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與《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的作者.胡煒權,與他的「日本史專欄」團隊的官方部落格,為所有對日本戰國史與日本史有興趣的華語圈朋友講解戰國和日本史的人和事。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北海道及北東北繩紋文化遺跡群」(日本北部繩紋史前遺址群)的三內丸山遺址 |
三內丸山遺址為5900年前到4200年前的西元前3900年到西元前2200年的日本東北地區繩紋人的聚落遺址。
「北海道及北東北繩紋文化遺跡群」(日本北部繩紋史前遺址群)的三內丸山遺址 |
同遺構被指定為日本的特別史蹟,並在2021年7月2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連同北海道、青森縣及秋田縣等共17個繩文聚落遺構及2個關連資產以「北海道及北東北繩紋文化遺跡群」(日本北部繩紋史前遺址群)的方式指定為世界遺產。
三內丸山遺址及繩紋時遊館 |
世界遺產「北海道及北東北繩紋文化遺跡群」(日本北部繩紋史前遺址群)構成資產一覽
大平山元遺跡
垣之島遺跡
北黃金貝塚
田小屋野貝塚
二森貝塚
三内丸山遺跡
大船遺跡
御所野遺跡
入江貝塚
小牧野遺跡
伊勢堂岱遺跡
大湯環狀列石
Kiusu周堤墓群
大森勝山遺跡
高砂貝塚
龜岡石器時代遺跡
是川石器時代遺跡
長七谷地貝塚 (相關資產)
鷲之木遺跡 (相關資產)
散佈於日本北海道及北東北(青森、岩手、秋田三縣)地區的繩紋文化遺址 |
三內丸山遺跡便是17個聚落遺構及2個相關資產的19個相關遺跡中,規模最大的繩紋遺跡,也是同世界遺產的辦公室的事務局的設置處。
三內丸山遺址出土品被認定為日本國內重要文化財 |
2021年7月27日,包含三內丸山遺址在內的 「北海道及北東北繩紋文化遺跡群」(日本北部繩紋史前遺址群)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登錄為世界遺產 |
說起北海道及東北地區的原住民,大家會想到的就是蝦夷人,實際上,蝦夷族雖然與日本的主要民族大和人不同文化,但是其更早期的文化都是從繩紋文化演變而來,只是南方的部分演進成彌生文化,之後更發展出大和政權。
三內丸山遺址出土的人形土偶 |
東北地區及北海道則從繩紋時代發展成另一路線的續繩紋文化及擦文文化,並在之後發展成蝦夷族的蝦夷文化。
北海道及北東北地區與日本本州的時代演進區分圖 圖取自網路 |
隨後,東北地區的蝦夷族,南東北的部分隨著大和入侵而融入於大和文化之內。
北海道的蝦夷文化則結合北亞大陸的鄂霍次克文化融合成阿伊努文化(但阿伊努文化各地之間仍有地域差別)。
三內丸山遺址所在地及所處的繩文時代的青森灣海岸縣推定圖 |
換言之,這些6000~4000年前位於青森縣的三內丸山遺址的繩文聚落上生活的繩紋人,可以說得上是古代蝦夷族(エミシ)。
古代盤據於今日日本東北及北海道的原住民蝦夷族(エミシ) 圖取自影集《火怨・北之英雄 阿弖流為傳》 |
甚至是中世以後活躍於北東北及北海道的阿伊努人的遠祖。
今日北海道及日本北東北地區的原住民 阿伊努(愛努)人 |
今日要前往三內丸山遺址,如果是自由行,除了自駕外,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搭乘青森的三內丸山遺址接駁車,紅車的睡魔號-“侯武多號”(NEBUTAN號)。
前往三內丸山的接駁車 睡魔號“侯武多號”(NEBUTAN號) |
文責:站長
相責:小編3 森長定靜岡市役所前的靜岡的由來碑 |
曾有臉書專頁的版主提及靜岡縣縣名的典故源自靜岡市北面的賤機山。
確實該專頁版主所說的傳說的確是現在主流說法,連靜岡縣政府都這樣說,還立碑紀念。而且還有詳細版本
傳說明治二年(1869)六月,廢藩置縣時,要求各地藩知事上京,然後上報縣名供明治政府審核。結果,當時還叫「府中」藩的藩主德川家達和藩廳提供了「靜岡、靜、靜城」三個方案,最後定了「靜岡」。還有,這個「靜岡」據說是出自當時府中藩和後來靜岡縣的學問所頭取(負責人)兼大學問家向山黃村(1826~1897)提議的。
內情是這樣的。如這個專頁說的,當地傳說「靜岡(Shizuoka)」的「靜」(shizu)是源自靜岡市北面的賤機山(Shizuhatayama),當時府中藩內提議新縣名借賤機山的因緣,改叫「賤丘(岡)」,但向山黃村說府中藩和主城府中城(即現在的靜岡城/駿府城)的「府中(Fuchū)」的音跟日語裡的「不忠」同音,擔心會惹明治政府猜忌,還有提議的賤丘的「賤」字通「卑賤」,意味不佳,難登大雅之堂,於是提議改為跟「賤」同音的「靜」岡。於是,向山黃村在後來被敬重為「縣名之父」。
好了,傳說就是這樣,作為娛樂和談資也沒什麼問題,那麽歷史學上又怎樣呢?
首先,以上的傳說有幾個問題和疑問:
第一,向山黃村命名傳說到目前都沒有史料能證明,向山自身的史料沒提,他去世後,追慕他的人士所寫的傳記和墓志等都沒有提到這件理應值得提的「豐功偉績」。
第二,按照明治政府的資料,明治二年六月初,明治政府通傳包括府中藩的各藩說:國內列藩叫「府中」的太多了,你們(德川家達)的居城如果有舊名、別稱之類的,報兩三個上來給政府審議。
經過藩內調查後,發現沒有舊名、別稱,於是提出三個提議,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靜」「靜城」和「靜岡」。最後明治政府在兩周後決定以「靜岡」來命名,並在六月中旬召德川家達到皇宮,宣布了新縣名和新縣廳的名字叫「靜岡」。即使這樣,仍然沒法確認這提案跟向山黃村有關,也沒法看出跟賤機山有關。
第三,所謂「賤丘」和「府中」不好不雅,理性冷靜來說,當時人(起碼藩內)怎麼說也不會聯想不到,對漢字字義的解釋能力還是有的。起碼「賤」字作為縣名,需要向山黃村來提醒之說不太合理,德川家達等人不至於這麽作死。
綜合來說,「靜岡」之名是向山黃村冠名之說和緣自賤機山之說,很大可能都只是鄉土情懷上的傳說。如果容許我們推斷的話,或許是借「靜」來寓意這個集滿舊幕府人士,又屬於德川家一族,且跟德川家康因緣甚深的地方,可以「安靜」「平和」,從今以後乖乖服從新政府吧?
文責:站長
我曾在前著裡談過本能寺之變。
關於事後光秀於六月九日寫信給姻親細川藤孝,希望他跟女婿忠興
(1)回心轉意,配合自己的行動。
(2)以厚利利誘父子二人,如給予藤孝攝津一國,而且不夠的話,可以考慮把但馬和若狹兩國都給了細川父子,
(3)表明自己穩住陣腳後,便打算退隱,將後事交給忠興和兒子光慶。
另一方面,光秀為了爭取支持,寫信又遣人到各地,希望近地的勢力加盟,遠的勢力牽制各地的前僚將們。當中,光秀便曾提到
「信長父子惡逆,為亂天下,故討殺之」。
這些都已經是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朋友所共知的基本料,即使前幾年被炒作起來的《乙未之夜話》也沒怎樣改變這基本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