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鮮于輔 |
「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瓚。」
(陳壽:《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復仇者聯盟 |
曹操:
「本來看到袁紹將公孫瓚首級送來時,還擔心下一個就是自己,然而今天能擊敗袁紹,既是因為天意,也是因為鮮于輔的功勞。」
本來看到袁紹將公孫瓚首級送來時,還擔心下一個就是自己,然而今天能擊敗袁紹,既是因為天意,也是因為鮮于輔的功勞。 |
鮮于輔為北方出身,最初效命於劉虞,擔任其從事(刺史屬官)在其死後,為劉虞展開復仇戰,而聯合袁紹而與殺害劉虞弒主的公孫瓚對抗。
決定華北霸權的決定天下之戰中,一度迷惘於投奔袁紹還是曹操陣營,但是在其長史(幕僚長)田豫的勸說下,投奔曹操陣營。
讓曹操在戰後與鮮于輔相見時大讚,能夠擊敗袁紹,既是天意,也是鮮于輔的功勞。
之後鮮于輔在曹魏官運亨通,從督幽州六郡,到官拜建忠將軍、左度遼將軍,並封亭侯,並曾隨曹操遠征異民族烏丸(烏桓)。
魏國建立後,更進封縣侯,拜鮮于輔為虎牙將軍,更在曹丕擔任皇帝一度升任輔國將軍,並對於北方的異民族鮮卑人有一定的影響力。
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曾經為仁主復仇的復仇戰士,並最終成為讓曹操誇讚擊敗袁紹之功臣的北方漢子的故事吧。
鮮于輔 |
仁主遭弒
初平四年(193年)冬天,幽州刺史劉虞因與其部下右北平太守公孫瓚不和,決定發兵十萬討伐公孫瓚。
延伸閱讀:
【特別寄稿】 白馬將軍公孫瓚的末路-公孫瓚殺害妻女之事小感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10.html
儘管曾有劉虞帳下的魏攸勸諫劉虞成大事因隱忍部下的小過,尤其公孫瓚文武雙全,但要引領天下,謀臣爪牙都需有,因此應該容忍其「小惡」
「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
范曄:《後漢書·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 |
但是劉虞與公孫瓚矛盾越來越嚴重,劉虞乃決定親征討伐公孫瓚,更放話不殺別人,只殺公孫瓚一人,但是卻遭到公孫瓚的同族公孫紀密告公孫瓚。公孫瓚第一直覺是先逃亡後,與劉虞廝殺,由於劉虞兵不擅戰,加上在戰鬥中多所猶豫,反過來說背水一戰的公孫瓚軍,不成功便成枯骨,因此拚死衝殺,在求生意志的猛攻下,最終善戰的公孫瓚擊敗劉虞軍,並在俘虜劉虞後殺害老闆劉虞,但也為公孫瓚殺害素有恩義於胡人,受到百姓愛戴深得人心的「劉皇叔」,導致一度威震華夏,河北無人是其對手的白馬將軍公孫瓚盡失人心。
無傷餘人,殺一伯珪而已。 |
「四年冬,遂自率諸屯兵眾合十萬人以攻瓚。將行,從事代郡程緒免冑而前曰:『公孫瓚雖有過惡,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曉使得改行,而兵起蕭牆,非國之利。加勝敗難保,不如駐兵,以武臨之,瓚必悔禍謝罪,所謂不戰而服人者也。』虞以緒臨事沮議,遂斬之以徇。戒軍士曰:『無傷餘人,殺一伯珪而已。』時州從事公孫紀者,瓚以同姓厚待遇之。紀知虞謀而夜告瓚。瓚時部曲放散在外,倉卒自懼不免,乃掘東城欲走。虞兵不習戰,又愛人廬舍,勑不聽焚燒,急攻圍不下。瓚乃簡募銳士數百人,因風縱火,直衝突之。虞遂大敗,與官屬北奔居庸縣。瓚追攻之,三日城陷,遂執虞并妻子還薊,猶使領州文書。會天子遣使者段訓增虞封邑,督六州事;拜瓚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并、(司)〔青〕、冀。瓚乃誣虞前與袁紹等欲稱尊號,脅訓斬虞於薊市。」
范曄:《後漢書·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復仇者聯盟
復仇者聯盟 |
劉虞遭到部屬公孫瓚殺害後,一群劉虞舊部以鮮于輔為中心開始對公孫瓚展開復仇戰。
鮮于輔是漁陽人(今北京市),若考量他的姓氏來看,極有可能是已經內附漢帝國的胡人,又或者是已經漢化的胡人。其登場便是一場堪稱漢末「復仇者聯盟」的復仇戰士的故事。
鮮于輔本為劉虞的從事(刺史屬官),在劉虞死後集結鮮于銀及齊周等志同道合之士,加上劉虞素來有恩義於民及胡人,很快地集結道胡、漢等多民族組成的復仇軍。
由於燕國人閻柔素有恩信,因此鮮于輔乃推閻柔為烏桓司馬(烏丸司馬),統領這群為劉虞復仇對抗公孫瓚的復仇軍。
閻柔 |
在鮮于輔及閻柔的領軍下,鮮于輔等人集結胡漢數萬人軍隊,並與公孫瓚帳下的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今北京市通州區),胡漢聯軍大破公孫瓚軍的鄒丹,斬首公孫瓚帳下的鄒丹軍四千餘人。
鄒丹 |
鮮于輔及閻柔的勝利,鼓舞感恩於劉虞的胡漢人們,當中胡人的烏桓首領烏桓峭王因為感念劉虞的恩德,乃率領自己的烏桓族人及鮮卑人共計七千餘騎,與鮮于輔等人會合,一同南下前往袁紹陣營迎接劉虞之子劉和,奉劉和為主。
劉和 |
更與袁紹的大將麴義合流,聯軍總兵力此時已高達十萬,乃一同發兵討伐弒主的公孫瓚。
興平二年(195年),聯軍於鮑丘(今北京市)大破公孫瓚,斬殺公孫瓚軍兩萬餘人。
公孫瓚在大敗之後,不得不退守易京,屯田築砦,才勉強維持住局勢,而與鮮于輔、閻柔及麴義聯軍僵持。
然而公孫瓚的屯田築砦,對於麴義來說,攻打易京相當於一場激烈的攻城戰,因此戰事變成長期對峙,但是日子一久麴義軍的糧草用盡,士兵飢困,乃率領餘下數千名將士退兵,卻遭到公孫瓚出兵追擊,大敗而歸,麴義軍餘下糧草輜重也盡為公孫瓚軍所擄。
麴義 |
又這次的堅守易京要塞,並在長期堅守後出擊擊潰兵疲馬伐彈盡糧絕的麴義軍大獲全勝,或許也是給了公孫瓚成功的案例及自信,讓他在四年後的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198年~199年)曾經試圖出城迎戰袁紹軍,豈料原本與黑山賊張燕的求援一同夾擊袁紹軍的求援信被袁紹截獲,遭袁紹將計就計,反而中袁紹伏兵而遭殲滅有生力量,失去守衛易京的戰力。
但是公孫瓚在殺劉虞後,或許也是其本性不忌小惡,又或者殺害劉虞後遭人責難,讓其在壓力下,性格豹變,公孫瓚在殺劉虞後不體恤百姓,記過忘善,且有仇必報加上所用非人,幽州百姓多痛恨公孫瓚,而殺害公孫瓚所派之官員,並與鮮于輔、劉和會合,一同對抗公孫瓚。
在《三國志》及《後漢書》中,也有提及鮮于輔及閻柔等劉虞死後的「復仇者聯盟」,與公孫瓚軍之間的對抗。
「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瓚。輔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推為烏桓司馬。柔招誘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于潞北,斬丹等四千餘級。烏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種人及鮮卑七千餘騎,共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十萬,共攻瓚。興平二年,破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瓚遂保易京,開置屯田,稍得自支。相持歲餘,麴義軍糧盡,士卒飢困,餘眾數千人退走。瓚徼破之,盡得其車重。
是時旱蝗穀貴,民相食。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眦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常言「衣冠皆自以職分富貴,不謝人惠」。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所在侵暴,百姓怨之。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瓚所置長吏,復與輔、和兵合。」
(陳壽:《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建安四年春(西元199年),袁紹攻陷公孫瓚的易京要塞,公孫瓚在多年的對抗下,鮮于輔及劉和終於在得到袁紹的幫助下,擊敗公孫瓚,成功為主劉虞復仇,但河北的霸主,此時以不是公孫瓚,也不是仁君劉虞之子劉和,而是四世三公的名門-袁紹。
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田豫:「能夠平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必須盡快歸順,錯過時機就後患無窮!」
能夠平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必須盡快歸順,錯過時機就後患無窮! |
建安五年(西元200年),河北的袁紹及中原的曹操以勢成水火,並展開決戰的姿態,然而在這時,身在幽州的鮮于輔卻迷惘於在追隨曹操亦或是袁紹。
公孫瓚歿後,鮮于輔被幽州國人推舉而行太守事,同時更以公孫瓚舊部田豫為長史(相當於幕僚長)。
然而擊敗宿敵公孫瓚不久後,盟友袁紹與擁立獻帝的曹操對決,鮮于輔面對天下大勢驟變,非常擔憂情勢,並不知道該支持何方。
這時候鮮于輔的長史田豫便勸說鮮于輔投奔曹操,並直言放眼天下,能夠一統天下者,定曹操也。
「時雄傑並起,輔莫知所從。豫謂輔曰:『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歸命,無後禍期。』
陳壽:《三國志》〈魏書 田豫傳〉《三國志·魏書·滿田牽郭傳》
面對可能是人生轉捩點的抉擇,鮮于輔也面臨者自己的人生難關,他該跟隨當時勢強且昔日盟友的袁紹?
還是聽從幕僚建議,追隨挾天子的曹操呢?
最終鮮于輔選擇了後者,並在袁紹敗北後歸順曹操,曹操讓鮮于輔官拜建忠將軍與奉王命督幽州六郡。
曹操更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後,於接見鮮于輔時讚揚道:
「本來看到袁紹將公孫瓚首級送來時,還擔心下一個就是自己,然而今天能擊敗袁紹,既是因為天意,也是因為鮮于輔的功勞。」
「輔從太祖於官渡。袁紹破走,太祖喜,顧謂輔曰:「如前歲本初送公孫瓚頭來,孤自視忽然耳,而今克之。此既天意,亦二三子(鮮于輔)之力。」《魏略》
陳壽著 裴松之註:《三國志·魏書第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引註《魏略》
本來看到袁紹將公孫瓚首級送來時,還擔心下一個就是自己,然而今天能擊敗袁紹,既是因為天意,也是因為鮮于輔的功勞。 |
曹操更在鮮于輔親自拜見自己後,拜鮮于輔為左度遼將軍,並封亭侯,讓其繼續鎮撫幽州,從後方牽制袁譚、袁熙及袁尚三兄弟。甚至在曹操在北征三郡烏丸(烏桓)等北方異民族時,鮮于輔也率帳下將士參與遠征。
至魏文帝曹丕登機為帝後,曹丕拜鮮于輔為虎牙將軍,進封縣侯。
「鮮于輔將其眾奉王命。以輔為建忠將軍,督幽州六郡。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閻柔遣使詣太祖受事,遷護烏丸校尉。而輔身詣太祖,拜左度遼將軍,封亭侯,遣還鎮撫本州。太祖破南皮,柔將部曲及鮮卑獻名馬以奉軍,從征三郡烏丸,以功封關內侯。輔亦率其眾從。文帝踐阼,拜輔虎牙將軍,柔度遼將軍,皆進封縣侯。位特進。」
陳壽:《三國志·魏書第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曹魏良將
鮮于輔在曹操擊潰袁家勢力,平定河北後,便在鮮少於出現於史冊,但是這並不代表他離開了人世,而是主因他作為幽州出身,又曾經代行幽州太守事的幽州官僚,熟悉北方的胡漢大小事,因此相信被委以了在北方負責管理胡漢事務的重責。
相比於無論是《三國志》或是《三國演義》的曹劉孫三國的英傑爭雄,鮮于輔與田豫所處的北方幽州雖然是胡漢交雜之處,但卻不是人們關注這個時代的重點,因此也讓人覺得相對少見他們的事蹟。
那怕如田豫,還是曾經在與劉備共事時,在分別時讓劉備感嘆,不能與田豫共成大事。
「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陳壽:《三國志》〈魏書 田豫傳〉《三國志·魏書·滿田牽郭傳》
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
另一方面,也留下幾則鮮于輔獲曹魏重用或是信任的幾則故事,其中一件事情是徐邈醉言。
喝酒誤事的徐邈 |
據傳有一年,曹魏下了禁酒令,當時侍奉曹操的徐邈(因為提及年份故無法確定是發生何年及當時徐邈官職,僅確定是曹操時期)私自飲酒,校事趙達向徐邈問政事,徐邈對答『中聖人。』,得知這事的曹操非常憤怒,但事當時擔任度遼將君的鮮于輔乃跟曹操進言
「平常喝醉的人常說酒清者是聖人,濁者是聖人,徐邈性格謹慎,他應該只是不小心偶爾說幾句醉話而已。」
在鮮于輔的幫腔安撫下,曹操沒有治罪於徐邈。
替喝酒誤事的徐邈說情而讓曹操沒有處罰徐邈的鮮于輔 |
「時科禁酒,而邈私營至於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聖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陳壽: 《三國志·魏書二十七·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位,更強逼漢獻帝禪讓帝位,而建立魏國,劉備對此不滿也於西南的蜀帝稱帝建立蜀漢。
但是蜀漢建立不久後,關羽為孫權所害,張飛也隨後死於非命,劉備發兵討伐孫權,卻在夷陵敗給陸遜所率領的吳軍,蜀漢元氣大傷,劉備更在失意中在西元223年病逝於白帝城,其子劉禪繼位。
見劉禪繼位,無論是曹魏及蜀漢都進行了世代交替,魏文帝曹丕認為此機會或許是的好時機,在蜀漢元氣大傷之時,勸告劉禪投降,乃派當時擔任虎牙將軍的鮮于輔前往蜀漢,擔任勸降大使,試圖說服蜀漢投降曹魏。
鮮于輔曾被曹丕派往蜀漢進行勸降 |
不過這次的出使,並沒有成功,但是在四十年後蜀漢滅亡的鄧艾滅蜀之戰中,劉禪向鄧艾獻上降表提及
「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暗弱,竊貪遺緒,俛仰累紀,未率大教。」
陳壽: 《三國志·蜀書三·後主傳第三》
證明早在曹丕任皇帝的黃初年間(西元220~226年),曹丕曾派遣當時擔任魏國的虎牙將軍的鮮于輔來到蜀漢,擔任使者試圖勸降蜀漢投降曹魏。
不過若考量 後述提到的黃初五年(西元224年),鮮于輔以官拜輔國將軍,因此曹丕命鮮于輔擔任前往蜀漢的勸降大使,因是黃初元年(西元220年)十月,至黃初五年(西元224年),的220-224年之間,在考量黃初中的字眼,相信應當西元223年~224年,劉備於夷陵之戰大敗並病逝於白帝城後,劉禪繼位而被曹丕派遣勸說蜀漢的新主人劉禪投降較為合理。
軻比能投書
鮮于輔最後的事蹟,則據傳是在曹丕擔任皇帝的時候,此時,當年勸諫他投曹的田豫,已經深獲曹魏重用,在曹丕登基為帝(西元220年)後,田豫在北方擔任烏丸校尉,負責北方的防務,以及與鮮卑、烏桓等異民族交流,堪稱北方的扛壩子。
但是田豫做為魏國處理北方民族的扛壩子,自然也必須面對北方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糾紛及衝突,以及彼此之間的政治利益,因此難免會得罪於人。
鮮卑貴族軻比能與素利及步度根三人各自率自己的鮮卑部族與對方爭鬥,更演變成相互攻擊,眼見於此,做為北方扛壩子的田豫,乃做為話事人,出來調停鮮卑三部,要他們和平相處,不要相互攻伐,在田豫出來主持大局下,鮮卑三部一度和平相處。
鮮卑三部中,勢力最強的軻比能,黃初五年(西元二二四年),軻比能不顧烏丸校尉田豫要求各部和平相處,再次攻打東邊的素利的部族,都已經勸過架了,軻比能勸連聽都聽不進去。
田豫作為烏丸校尉,也乃出面主持大局,率領輕騎前往,軻比能乃派帳下的瑣奴迎戰,但是遭田豫所敗,不得不撤退。
軻比能乃因此有怨於田豫,更對魏國產生貳臣之心,乃決定直接向比田豫更大的官員告狀,而這位更大的官員,就是此時擔任輔國將軍,曾經是田豫老長官的鮮于輔。
軻比能乃寫信給鮮于輔狀告田豫
「我們胡人(夷狄)不識字,之前擔任烏丸(烏桓)校尉的閻柔引薦我投靠天子(曹魏),我跟素利有仇,因此長年攻擊他,但是田校尉(田豫)卻幫助素利,我在陣中派遣瑣奴過去,聞使君(天子之官員)來,我便引軍撤退。
但是步度根屢次盜竊劫掠我們,又殺了我弟弟,甚至還反汙衊我才是幹劫掠的人。我們胡人(夷狄)雖然不知禮義,但是兄弟子孫都接受天子的印綬,牛馬都知道肥沃的水草之好,何況是我有做為人之靈性呢!(鮮于輔)將軍應當在天子面前保明我的清白。」
軻比能在寫給鮮于輔田豫的信中,一方面指責田豫做為督導他們胡人的長官,沒有善盡公正的職責,反而偏袒他的仇人素利,更要鮮于輔在天子面前幫自己主持公道,證明自己無異心於天子。
鮮于輔收到軻比能的信後,便轉呈給天子曹丕,曹丕得知此事後,乃下令烏丸校尉田豫去安撫軻比能。
「文帝踐阼,田豫為烏丸校尉,持節并護鮮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獻馬,帝拜為王。後數與軻比能更相攻擊,步度根部眾稍寡弱,將其眾萬餘落保太原、鴈門郡。
後與東部鮮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爭鬭,更相攻擊。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五年,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由是懷貳。乃與輔國將軍鮮于輔書曰:「夷狄不識文字,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我與素利為讐,往年攻擊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臨陳使瑣奴往,聞使君來,即便引軍退。步度根數數鈔盜,又殺我弟,而誣我以鈔盜。我夷狄雖不知禮義,兄弟子孫受天子印綬,牛馬尚知美水草,況我有人心邪!將軍當保明我於天子。」輔得書以聞,帝復使豫招納安慰。」
陳壽《三國志·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從這件事情我們也能看出,在魏國建國之初,作為曾經督導幽州治權的鮮于輔在北方鮮卑人等胡人之間,恐仍在北方胡人間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因此軻比能想要在政治上對抗政敵,但是又在地位上高於他的烏丸校尉,決定透過鮮于輔這條線,來壓制田豫,以及繞過烏丸校尉田豫,直接與魏國朝廷進行聯繫。
黃初五年(224年)以後,便沒有了鮮于輔的史料,或許我們也能合理推定,鮮于輔可能在此後進行了致仕(退休),又或者已經離開人世。
好的,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只是單純小編接下來繼匡扶公方之後,打算新開戰線,進行匡扶大漢,應觀眾要求這次《三國志8 Remake》將扮演在野腳色,因此打算扮演194年為主報仇的復仇戰士鮮于輔。
鮮于輔 |
相信這次《三國志8 Remake》有在野及流浪軍的身分,應該鮮于輔會有機會在此時期以流浪軍或是在野登場吧。
《三國志8 Remake》主視覺圖 |
延伸閱讀:
【特別寄稿】 白馬將軍公孫瓚的末路-公孫瓚殺害妻女之事小感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10.html
鮮于輔大事記 |
事件 |
初平四年(193年)冬天 |
劉虞討伐公孫瓚反遭公孫瓚殺害。劉虞從事漁陽人鮮于輔與齊周、鮮于銀等共推閻柔為烏桓司馬,聚集胡漢數萬人與公孫瓚漁陽太守戰於潞北,破鄒丹,斬首四千餘人。 |
初平四年(193年)~興平二年(195年) |
迎劉虞子劉和為主,並與袁紹聯手,和袁紹帳下大將麴義合兵十萬共討公孫瓚。 |
興平二年(195年) |
閻柔、鮮于輔及麴義聯軍與公孫瓚戰於鮑丘,大破公孫瓚軍,斬首兩萬餘人,公孫瓚退守易京固守。 |
建安四年(199年) |
袁紹於易京破公孫瓚,公孫瓚在殺妻女後於易京引火自焚。 鮮于輔受幽州國人推舉代行(幽州)太守事,並以公孫瓚舊部田豫為長史(幕僚長) |
建安五年(200年) |
袁紹及曹操交惡,鮮于輔在長史田豫勸說下投奔曹營,於幽州牽制袁紹。 鮮于輔受封為建忠將軍,督幽州六郡。 |
建安年間(西元200年~207年間) |
官渡之戰袁紹敗北後,鮮于輔拜訪曹操,獲曹操讚譽「擊敗袁紹既是天意,也是鮮于輔之功」。並官拜左度遼將軍,封亭侯。 |
建安年間(西元200年~207年間) |
曹操征三郡烏丸,鮮于輔率幽州軍隨曹操出征烏丸。 |
建安年間(西元200~220年間) |
時曹魏下令禁酒,徐邈因醉言惹怒曹操,(左)度遼將軍鮮于輔勸曹操,「徐邈平常個性謹慎,這次應該只是喝醉酒胡言亂語」,不要放在心上,曹操乃不罰徐邈。 |
黃初元年(西元220年) |
曹丕受漢天子禪讓為皇帝,建立大魏國,鮮于輔拜虎牙將軍,閻柔拜度遼將軍,田豫拜烏丸校尉。 |
黃初四年~五年(西元223~224年) |
奉天子曹丕命令前往西南蜀漢,勸說蜀漢皇帝投降曹魏,失敗。 |
黃初五年(西元224年) |
鮮卑人軻比能不滿烏丸校尉田豫,認其偏袒另一部族的素利,乃投書與鮮于輔抱怨田豫即表明自己無二心。 鮮于輔將軻比能信轉呈給天子曹丕後,曹丕派烏丸校尉田豫安撫軻比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