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一切都是為了太平-忠義難兩全的代官們的明治維新!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3森長定
圖責:小編 陳家倫

不容易的代官



伴隨者江戶幕府晚年的動亂,最終幕府與長州及薩摩為首腦的倒幕諸藩的對立情況越演越烈,然而伴隨者戰局的升高,演變成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親征的大局。

然而幕府軍卻在鳥羽伏見之戰敗給薩長為首的倒幕軍,將軍德川慶喜更帶領松平容保等人從大坂逃回江戶,不久,薩長軍逼近江戶,最終在幕府主和派與薩長軍的斡旋之下,慶應四年四月十一日(186853),將軍德川慶喜請降,江戶無血開城,也象徵者持續265年的江戶幕府正式滅亡。


那麼做為幕府的中層文官及地方官的代官們又是如何面對這百年變局的時刻呢?





江戶無血開城碑



而在江戶城無血開城之後不久,最後的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也離開江戶,並前往靜岡的駿府隱居,同時也將德川家當主之位交給養子德川家達(分家御三卿的田安德川家-德川慶賴之子)繼承。

(有關德川慶喜在請降後的晚年生活,可參考小編松作品 德川慶喜的後半生)

最後的幕府將軍 德川慶喜




那麼代官又如何呢?

如之前所介紹的,江戶時代所謂的代官,雖然是地方官及幕府的中層官僚而握有管理地方的權限,然而他的實際權限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大,更不會有惡代官一手遮天魚肉鄉民的場景出現,而代官的性質除了地方官之外,另外一個特質便是具有徵稅官的特質,然而無論身為牧民官的地方官,或是徵稅官的稅吏的特質,乃至前文曾經介紹過的針對微罪賭博進行取締審判的司法官的權限,無論是何種權限,都能看出代官乃是文官性質。

(有關於江戶時代的代官權限,可參考拙作 惡代官的憂鬱()-一手遮天的惡代官?)

江戶時代的代官不具有武官特色,雖為地方官,但是沒有掌握實質的武力,因此當面對幕末動亂薩長等倒幕軍進攻管理的天領或是根據地的陣屋時,多數是毫無招架之力,並隨者幕府東撤而東逃江戶。

代官的武力之弱,我們可以從幾個例子來舉例,在文久三年(1863)時,孝明天皇下達了行幸大和的詔書為契機,尊王攘夷派的天誅組在公卿中山忠光的策劃下,襲擊了大和國五條陣屋(代官的辦公根據地),導致了代官鈴木正信及其下屬等多位幕臣戰死。

(關於尊王攘夷派公卿 中山忠光的故事,可參考小編松的作品:山口歷史景點介紹(十)中山神社)

而當薩長浪人進攻但馬國生野陣屋(今兵庫縣朝來市)時,當地的代官也毫無招架之力,而使得生野陣屋遭薩長浪人無血佔據,這些案例都在在顯示身為幕臣的文官,面對動亂的脆弱及軍事上的弱勢。

隨者江戶幕府滅亡,然而龐大的幕府領該如何管理,便成為棘手之事,薩長為首的新政府雖然以尊王之名號,進行「閉嘴!我正在顛覆幕府!的政變行動,但是這不代表進行政變的人便做好了管理天下的準備。

面對投降的幕府所帶來的龐大舊幕府領的管理,很顯然的,當時以薩長為首的新政府並沒有準備好接收這龐大的領土,更沒有足夠的人才可以具備管理這些龐大的領地又不使之出亂子的能力。

這時候,薩長等新政府看中的便是擁有兩百六十五年歷史的儲備幹部人才培訓部(!)的江戶幕府的舊官僚,為了有效管理舊幕領,新政府對於舊幕領,特別是關東的舊幕領大量啟用幕府的舊官僚代官等,來進行幕領的管理,為此,許多幕府的代官被新政府留任使用,並被稱為「縣令」管理任地,儘管效忠的幕府已成過去,但是日本這個國家仍存在,在對幕府的忠誠,以及對國家的大義之間,不少舊幕臣選擇了國家大義,而出仕為本應是敵人、反賊的新政府軍,為其管理舊幕領。

這點我們可以從關東代官小笠原義利在自己的自傳《小笠原甫三郎自傳》中看到

「今時今日,勤王之事等同於報國之義。」

從中可以看出隨者幕府滅亡,也開始有幕臣認為效忠新政府乃是國家大義,然而小笠原義利在後文中卻又提及

「吾被任命為葛飾知縣……而所管地一切如故,如今已有舊同僚(幕臣)松村忠四郎、佐佐井半十郎等七人被任用為官擔任知縣,然而佐佐井等人都滿懷辭意……」

換言之,儘管新政府試圖網羅舊幕府的官僚及代官,為其管治領地,不少代官認為此乃為日本國家之大義,而選擇接受出仕,然而仍有不少代官或許基於良心譴責,認為出仕本是反賊的新政府,乃不忠於舊主德川家,最終這群忠義難兩全的代官們選擇了辭官。

而辭官的代官們又如何度過餘生呢,前文提到在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於靜岡隱居後,將德川宗家之位交給田安家的養子德川家達,而德川家達則在繼承德川宗家後,於隔年的明治二年(1869)獲明治政府委任擔任靜岡藩知事,或許是基於這層因素,不少辭去明治政府官職的代官們,最終前往了舊主德川氏所在的靜岡,並對舊主德川氏進行最後的盡忠。

首任靜岡藩知事 德川家達(青年時期)


面對原本留任擔任縣令及知縣的代官紛紛掛冠求去的情況,新政府又要如何在人才不足下維持管領龐大的領土呢?


這時我們會發現儘管代官基於對主君的忠義,而選擇離開,但是代官底下仍有不少具有實務經驗的屬官,因此明治政府便大量啟用這些本來只是代官下屬,但卻也具有管理實務經驗的下級幕臣將其扶正擔任知縣來管理各縣。


又或者如代官手代近藤重三郎守信,其本為管理安房及上總一帶天領的代官小川達太郎的手代,而小川達太郎在幕府滅亡後便退出政壇,不過近藤守信最初則是先侍奉水戶德川家的支族松川藩,在廢藩置縣後便奉公於明治政府並歷任各地地方官吏而在稅務管理方面活躍,最後並直到(明治十三年)1880年六月才退休。

那麼選擇留下來侍奉明治政府的代官們又如何呢?

以伊豆韭山代官江川英武為例,其優秀的能力便為明治政府所用,不但沿用為舊代官領的韭山縣的縣知事,並與岩倉使節團一同前往美國,於美國的軍校及大學學習測量及設計等,歸國後並在內務省、大藏省及造幣局而以技術官僚的身分活躍。

江川英武


遠江國中泉的代官大竹忠孝也以其優秀的管理能力,在明治維新後被任命為原代官領的縣令,之後也因為其優秀的實務能力而前往東京於中央政府的民部省、大藏省及工部省任職



從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代在轉變時,即使是可能無法改變大局的人們,也往往面臨者人生及價值觀的選擇,當幕府滅亡,原本企圖消滅幕府的反賊,搖身一變成為官軍,做為幕府中堅官僚的代官們,在面對是該選擇盡忠於舊主而不仕於二主,還是為了國家大義及太平出山替新政府維穩時,必須做出價值觀的選擇。

即使選擇了國家大義這條大路,仍有不少代官糾結於內心的譴責,以及對舊主德川家的忠誠,而最終仍選擇了離開新政府,前往靜岡追隨舊主。


面臨盡忠亦或報國的價值觀抉擇的代官


可以說當時代在面臨巨大改變時,即使是身為齒輪一環的人們,也可能因此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我們也會發現,明治維新雖然在薩長為首的倒幕軍的主導下,推倒幕府這座高牆,然而推倒高牆之後,薩長儘管占盡高官之位,但是對於治理國家並未完全準備好,更沒有足夠的人才進行管制。

這時候擁有兩百年管理經驗及龐大人才庫的舊幕府官僚體系,便成為明治政府統治穩定的重要基石,而在明治政府的發展史中我們也能發現,儘管薩長派系占盡高位,然而真正撐起明治政府的基石及穩定的不少基層官僚,卻是倚靠者舊幕臣以及佐幕體系的武士們所撐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