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真說!「鬼石曼子」島津義弘名震天下的木崎原之戰

名震天下的鬼石曼子—島津義弘的成名之戰

時間是元龜三年(1572)五月四日,地點為日向國真幸院木崎原(宮崎縣蝦野市本地原)
雄據日向國南部的戰國大名伊東義祐派一族伊東祐安率兵攻擊同國南部的加久藤城,結果卻大敗給只有不足五百人,由島津義弘帶領的島津守軍,史稱「木崎原之戰」。

加久藤城是薩摩島津家一族豐州島津家的領地,該地所在的真幸盆地,乃肥後、日向、薩摩三國的接壤地帶,因此以真幸為領地的豐州島津家、伊東家以及肥後國求麻(球麻)郡的相良家,配合大隅、薩摩邊境一眾領主如菱刈、肝付、新納等家藉機反抗島津家,導致各方勢力為爭奪真幸盆地的控制權,在室町時代末期開始,直至戰國初期為止,便已經爭戰不斷。而此戰的主角島津義弘當時則是豐州家的養子。

因此,狹義上來說,木崎原之戰本身的確是伊東家與島津家決定真幸盆地誰屬的一場戰爭,但廣義上,以及結果上來說,木崎原之戰則是了結了近一百年來,以真幸盆地為中心的薩、隅、日爭亂的一場重要戰爭。不僅如此,是戰也奠定了島津家控制南九州霸權,甚至開啟了島津家席捲九州序幕的重要一戰。

所以,木崎原之戰在島津家的歷史地位中都尤為重要,甚至比後來的耳川之戰、沖田畷之戰、戶次川之戰都更加特別。另外,由於此戰完全是藩祖島津家久之父.島津義弘(戰爭當時叫「島津忠平」)的個人表演,因此,這一場戰爭對於江戶時代的薩摩島津藩來說,正正是彰顯藩家武威的絕好例子,也為了神化島津義弘提供了合適不過的戰例。

當然,政治動機如此濃厚之下,對後世描繪木崎原之戰也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此戰的關係記錄絕大部分出自島津家的記錄,伊東家方面則少之又少。雖然島津家的資料當中也有一些可信性很高的,但隨著時代久遠,木崎原之戰的描述也越來越多水份,以至戰事本身的實際情況也越來越難看清。以下我們大概做一下整理。

從當時僅有的史料來說,伊東軍來攻加久藤城時,包括義弘在內的城兵不過數百,而來攻的伊東軍的兵數則沒法完全確認,島津方的史料一般指為三千至二千七百不等。戰中伊東軍裡單單是將領級便共有近二百五十人戰死,按照這個來推算,三千人左右的兵力是十分合理的,當然,在當時的戰爭來說,真正的戰鬥員一般只佔了軍隊的三分之一,其餘的都是後勤及民夫,不算是真正的戰力。

木崎原之戰過程圖

問題是為什麼會造成這麼毀滅性的打擊?換句話說,為什麼兵力處於完全劣勢的島津義弘能夠絕地反擊成功呢?接下來便簡單說一下。

一如上述,相關史料中水份大多不少,幸好當事人之一的義弘自己留下了紀錄,可以讓我們比較接近現場地推測當時的戰況。當然,這個紀錄也是義弘老後的回憶,內容是否絕對無誤是難以證明的,但基於他作為此戰中的一方領導,他的證供自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義弘得知伊東軍攻來的時候,他形容加久藤城下已被伊東軍放火焚燒,城池也已被包圍,「戰場濃煙密佈,幾近遮天」,這時候義弘唯恐加久藤城內會有內應,使城池迅速失守。於是冒險率領自己的衛隊五十人,外加雜兵,藉助濃煙的掩護,視察加久藤城的情況。義弘自己也形容此舉乃「比螳臂擋車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當義弘正在思考如何應對時,伊東軍已經發現了義弘隊,並從包圍陣中,派出小隊攻擊義弘,義弘的隊伍中不少人已被敵軍衝散,義弘自身也要拔刀奮戰,帶領手下的精銳衛隊與伊東軍肉搏。攻城的攻擊軍也正好暫時退下來休息,接到義弘在外圍攻擊後,也急忙應對。

義弘回想道,當時他自己「自知性命難保,已有戰死的覺悟」,只管全力奮戰,盡可能擊殺五面撲來的敵軍。或許是因為有了拚死的覺悟,處於寡勢的義弘隊反而慢慢扭轉劣勢,突破了伊東軍的攻擊後,便向位於城外駐紮的伊東軍本營發動進攻,其間有伊東軍的兩名將士殺向義弘,但最終都被義弘一一手刃。

義弘記錄說,自己突如其來的攻擊使伊東軍也開始心生動搖,甚至出現了恐慌。不過,義弘並沒有再詳細地交代當時的情況,只稱伊東軍出現動搖後便引起了連鎖反應,相繼敗逃,於是加久藤城內的守軍也一同出擊,追擊敗走的伊東軍。於是「三山與飯野之間的平原上,散佈被殺害的(伊東軍)士兵屍體」。

另外,義弘在戰後四個月跟島津家重臣報告說:

「此地群山包圍,現在那裡還可以看到不可勝數的屍骸,不管怎樣也很希望你們能立即來看一下」

而義弘回顧木崎原之戰後,在最後感嘆道:

「一國的猛軍被區區二三百人的軍隊消滅,實在是前所未有的,自此伊東家命運窮絕」

從以上第一手的史料中看到,木崎原之戰的原像並沒有後世描繪的那麼轟烈,例如義弘的夫人也加入戰鬥,甚至更聲稱義弘用上了所謂的「釣野伏」戰法引誘伊東軍,進行圍殲云云,都只是後來江戶時代的薩摩藩在戰事基本史實上加入的粉飾渲染,並不十分可信。



無論如何,最後歷史永遠是勝利者所書寫的,以上的資料中當然多少都有一些誇張、主觀的成份,那麼戰敗的伊東家又有沒有什麼總結呢?面對家族史上堪稱恥辱的大敗,伊東家的記錄上也難以含糊其辭,寫道當時的伊東軍「被勝利薰心而輕敵」,因此不守軍法,擅自脫隊攻擊。加上軍中過半是年輕將領,初生之犢皆年少氣盛,各人都拚命攻擊,直至筋疲力盡後,在大熱酷暑下便決定後退到城下的川內川原喝水休息。不料受到得知情況的義弘突襲,最終陣腳大亂,兵敗如山倒。

當中有不少戰將因為是親屬一族的關係,眼見親人戰死,或身陷險境,於是回首援救,卻雙雙戰死,於是造成如此重大的傷亡。

木崎原之戰紀念碑

木崎原之戰對於伊東家來說是一場家族史上的災難,因為將領級共有近二百五十人戰死,當中更包括了伊東家一門眾二十五人,可以說是一場清空了伊東家主要戰力的滅亡戰,而且戰死的將領中一半以上是年青幹部,換言之,木崎原之戰一下子使伊東家的戰力及軍事力量的中樞出現一大斷層。木崎原之戰五年後,與島津家相爭近一百年的伊東家便完全屈服於島津軍前,木崎原之戰的影響之大已自不待言。


人物簡傳 蒲生氏鄉簡傳(1556~1595)

文責:站長 胡煒權 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小編3森長定

蒲生氏鄉



蒲生氏家紋 對鶴紋
蒲生氏鄉,初名賦秀,又名忠三郎,幼名鶴千代。日野城主,近江國六角氏家臣蒲生賢秀之子。於父親投降織田信長上洛軍之後,亦一同侍奉於織田信長,並迎娶信長之女為妻。



14歲時於織田軍攻打伊勢北畠氏的伊勢大河內城初陣,後隨織田軍作戰,參與姊川、長島攻略、攻打朝倉、淺井、有岡城攻略及伊賀攻略等織田氏近畿戰線的大小戰役,也參與長篠之戰。

本能寺之變時與父親賢秀一同保護信長位於安土城的妻女撤退至居城日野城,後與豐臣秀吉聯手,因其影響力及軍功而陸續受封伊勢松坂12萬石,並參與豐臣政權的紀州征伐、討伐佐佐成政、九州征伐及小田原征伐等重大戰役。

蒲生氏鄉的居城 松坂城址城碑

同時根據傳教士方面的紀錄,氏鄉也於天正十三年(1585)左右受洗為天主教徒,其受洗名則是李奧(Leo)

蒲生氏鄉的居城 松坂城址


氏鄉於小田原征伐後成為會津92萬石領地之領主,以監視奧羽的伊達、山形(最上)諸家,除武功面之外,亦是著名的茶人,求師於著名的茶聖千利休而成為其下利休七哲之一人,並在恩師千利休失勢被迫切腹時,保護利休的養子(女婿)千少庵宗淳至會津避難。

麟閣,為蒲生氏鄉保護恩師千利休之子千少庵至會津時所建

蒲生氏鄉所保護的千少庵及其後代三千家的系譜


蒲生氏鄉於受封會津時期病歿之後,留下十三歲幼子蒲生秀行,秀行年幼無法駕馭群臣,導致家中爆發蒲生騷動之內部紛爭而為豐臣秀吉強硬改封蒲生家至下野宇都宮18萬石。秀吉死後,關原之戰爆發,蒲生秀行身為家康女婿,而支持東軍,乃於戰後受封回復本領會津60萬石。

蒲生氏鄉畫像



  蒲生氏鄉與會津:

蒲生氏鄉與會津,小田原征伐後,蒲生氏鄉受封會津、仙道十一郡計約92萬石之領地,於任內重整舊蘆名領,於蘆名氏居城黑川館為基礎下修建新城鶴城(會津若松城),並在會津領內對城下町進行城鎮重劃,引進近江等國的技術職人將京都等先進分國的工商業技術帶入會津,對會津工商業發展帶來一定基礎,其時代所修之鶴城天守傳為七層天守,但毀於慶長16(1611)的大地震,現今所見於50年前昭和年代重建的天守,為模仿江戶時代會津加藤藩二代藩主加藤明成(加藤嘉明之子)對於鶴城進行重修時所修建的五層天守為基礎所做的模仿天守。

會津若松城天守閣
為昭和時代仿江戶時代加藤明成所修建的五層天守為基礎的模仿天守


蒲生氏鄉逸話—《名將言行錄》

蒲生氏鄉篇—

一、信長的注視
永祿十三年(1568),九月,氏鄉與父親賢秀降伏於信長。當時氏鄉十三歲,幼名.鶴千代。信長見到鶴千代時說「蒲生之子(氏鄉)目光奇特,想必異於尋常者,乃上優之若者也」。後信長納鶴千代為女婿,留之於岐阜城,以彈正忠(信長當時的官名)的「忠」字賜名為「忠三郎」。

信長每次之武略談話,氏鄉雖只得十三歲,但常列席間,至夜深仍欲聽至最後,一心不亂。稻葉直通見此,說「蒲生之子非凡物,必成優於眾人之武勇者也。」

二、得名馬,馳騁第一之譽
織田金左衛門有一匹能聽人音之名馬,諸人皆欲之。金左衛門知此事後說「戰時,乘此馬率先殺入敵陣,並得功勳者,當獻此馬」。聽此條件之人,都不欲求此馬。氏鄉,當時年十六,聞此事後,即至金左衛門處,說「次回之戰,欲為先鋒衝陣,以立首功。」,以此為條件,終得此馬,十日後,武田信玄出兵東美濃,盡燒沿途村落,以示其威。氏鄉乘馬,以先鋒殺入敵陣,遇到武田方之斥候,討取,並得其首級。後來氏鄉會見信長,看到氏鄉的武勇的金左衛門便向信長提及自己與氏鄉之間的承諾,信長聽後感動落淚。

氏鄉十七歲的時候,向信長提請「雖為信長公的陪臣,但欲為柴田勝家殿的部屬。勝家殿乃天下武將中的武將,故想學習何謂真正的武將」,信長聽後便批准氏鄉的要求。

三、本能寺之變
天正十年六月,信長父子被明智光秀殺於京都,氏鄉父親賢秀當時是安土城的守將,氏鄉在日野城得知事變,率兵士五百餘騎,轎五十,鞍馬百匹,隨騎二百匹連夜趕到安土城,賢秀大喜,以此接送信長家眷到日野城,以謀討逆之計。光秀得知後,遣使至蒲生父子曰「若助光秀,則與貴父子近江半國」。但父子二人無意跟隨,並三番四次罵走光秀的使者。後信長三男.信孝率兵從攝津攻入京都,光秀被殺。氏鄉便陪同信長二男.信雄一同入京。此時秀吉對氏鄉之忠勇深感五內,便把與明智一黨的國眾的領地賞與氏鄉。

四、賞賜返還
天正十一年,秀吉與信孝不和,四月滅勝家,八月破瀧川一益於龜山城。氏鄉因屬秀吉有功,受賜龜山城,但氏鄉恭謹的說「龜山乃關氏歷代所領之地,若我取之則彼族可憐也,故願請返還此城與關一政」,秀吉曰「則從汝願」,一政得回龜山後,與氏鄉親。

秀吉與勝家對立之時,擔心伊賀、伊勢不穩,故令氏鄉留守日野城戒備,伊賀守某終起兵反抗,氏鄉率兵破之,勝家戰死北庄後,伊賀守某死守於比智山,氏鄉欲攻之,便與老臣商議。老臣們曰「外圍有六個支城,先攻支城,使比智山孤掌難鳴後再攻之」氏鄉反對曰「非也!若逐一攻破支城,逃兵將入比智山,若先攻比智山,則其兵皆逃入支城。故先攻比智山為要」比智山城陷後,六個支城不戰即潰。

五、西海之役(島津義久討伐戰)
西海之役,秀吉曰「巌石城極為嶮阻,熊谷越中守又擁兵固守,多次攻擊都敗北而回,敵士兵益盛,還是率兵,直攻鹿兒島(應為薩摩內城)較好吧。」但氏鄉再三要求先讓自己攻下此巌石城,最後秀吉也容許此要求。氏鄉則與前田利長一同強攻巌石城,秀吉從本陣見其勇武,則令人以淺黃色的柳葉縫製一件羽陣織授予氏鄉,「穿著此織攻陷敵城吧」。氏鄉感激拜領,並終與利長攻破此城。秀吉大喜,賜名馬一匹予氏鄉,並曰「得此馬非因秀吉之喜,乃因汝之忠功也。」巌石城陷落後,九州亦不久被平定,人皆言此乃氏鄉破巌石城之故也。

六、欲得天下
小田原之役後,秀吉召集諸將,曰「會津乃關東之要地,必得選一能將座鎮於彼地。誰是最佳人選?汝等不用顧慮,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吧」。諸將聽到後,十居其九認為細川越中守忠興乃上上之選,秀吉聽到後曰「你們真是愚昧到極點啊!鎮置會津的,當然就要選蒲生忠三郎了!」後來氏鄉受賜會津九十萬石,當時是天正十八年八月的事。氏鄉退殿後,寄柱而泣,看到此狀的山崎右近片家以為氏鄉是因為得到無比的封賞,喜極而泣,故走近氏鄉身旁曰「感到感激至極真是十分應該的啊!」氏鄉細聲的回應道「並不是這樣,即使只是小名,只要身近京都,還可望得到天下,現縱為大國之太守,卻身在千里遠國,欲為天下人之野心已成泡影。我感自己已是被遺棄之物,不禁流淚而已。」

七、秀吉畏氏鄉
氏鄉出發前往會津時,秀吉把自己的褲裙賜給氏鄉,並暗問左右「氏鄉對遠行奧州之事,有何想法?」左右小者回應「非常無奈及不解」。秀吉就曰「這是當然的,若把氏鄉留在此地,將會是恐怖的傢伙,故才遣他到奧州去!」

八、知心性而減其俸
氏鄉以一萬石招攬了橋本總兵衛,有一次,總兵衛跟人閒談時,說「若有十萬石俸給,就算有很多的孩子,捨其中一人於河川也沒有問題。」氏鄉聽得此事後,就會總兵衛會面,「你是否說過『俸給與自己的孩子交換也沒問題?』,那麼,你就不再可靠了。若是有人以高俸招誘,你會否考慮捨人質於不顧?原本答應給你一萬石的俸給,但得知你的心底後,是不能給你一萬石的!所以扣回一萬石,改予一千石為俸給吧。」

九、退「智者」
玉川左右馬乃是辯才學智兼備,有名於世的人物。有人把他推薦給氏鄉,氏鄉大喜迎之,以賓客之禮遇之。左右馬謁見氏鄉後高談闊論一番,連續十日夜夜長談。但最後氏鄉只遣金打發左右馬離開。推薦者大感失望,氏鄉的老臣都大感不解,問氏鄉「玉川乃富才智之人,本以為若主公用之,將成身邊的謀臣,但主公卻打發他離開,究竟是為什麼?主公夜夜與他長談,也沒有跟我們提及他的事,是何解?」

氏鄉回應說「你們大惑不解是正常的。世間所謂的「智者」,不過是外表可靠,威風壓群,巧於言詞,兼備才智,騙人耳目之人而已。現時乃文治不彰的時代,故不知如何去看人,故才認為那種人是才智之輩。我看到玉州時,認為他不過是世間所謂的「智者」,就是這個原因而已。他見到我後,甫一開始就讚美我,又稱讚諸將,盡力的討我歡心,還在自詡自己的長處,這樣的人作為普通之友還可,但這樣的人,就算是『智者』,也是不能留在身邊的人。」

後來玉川到了某家出仕,家中都因為得到有才幹之人而大悅,但後來,玉川迫退家中老臣、妒忠直之者,狐假虎威,家中個個都忌憚他。最終主家衰落,其主人也因此把他逐出其家。家臣們得知後,無不歎服氏鄉明察如神。

十、俸給與情,乃車之兩輪

氏鄉在寫與一名叫伊藤平五郎的家臣的書信提及「使家中情益深,則授俸給。若只如俸祿而無情,則難稱萬全。若只有情而無俸,還是無用、虛假的。俸給與情,有如車的兩輪,鳥的兩翼。商賈求的是圖利,而利,對武士的心來說是不必要的。今年的收成若能用到來年六、七月,那麼一萬石到了來年秋天,還是會有一萬石的收成,是絕不會缺損的。上級的武士應多募武勇之士,那麼只要對他們有稱讚,褒獎,他們一定會挺身而戰的。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人物簡傳 清水光氏簡傳(1582~1614)



清水光氏居城 清水城 本城


清水光氏出身家族
最上氏家紋 二引兩
清水光氏,又名義親,義光之三子。天童夫人所生,清水城主。與後來的最上家家督最上家親同年(天正十,1582)出生,據傳其生母於同年10月病歿,故光氏幼年喪母,另一方面,部分當代史料顯示最上家親其實是義光的三男,而光氏可能才是義光的二男。

最上義光 婚嫁關係及其婚生子女實母關係圖


光氏幼年據傳與長兄最上義康一同被送往大坂擔當豐臣秀賴小姓,並因最上氏庶族的清水城主清水義氏死後無子,女兒辰姬(日後的義光繼室 清水夫人)年紀尚小,授命繼承清水氏家督,關原之戰曾隨同叔父楯岡光直出陣,據傳於的庄內攻略戰中擔任與叔父共同擔任總大將。

而光氏首次明確出現於史料,則是在關原之戰後的隔年慶長六年(1601)1119日的書信中提到:「關於庄內之事,先由代官大藏大夫(光氏)處理,(光氏)乃是年輕人之故,故委派志村伊豆守(光安)陪同處理。」


從這邊我們可發現當時光氏應該已經元服,並理應已繼承清水氏家督而成為清水城主,同時並被父親義光委任處理剛從上杉家奪得的庄內新領,但是因為光氏仍年輕(剛滿20),因此義光乃派遣老臣志村光安陪同協助處理庄內事務。

而在慶長十四年(1609)時,光氏並在天童城址的愛宕山上捐獻建立石燈籠,燈籠上並刻有「光氏祈念成就之所」,除了祈願之外,或許也是因為其生母可能是天童氏出身,乃選擇在天童城山上捐贈石燈籠。

光氏生母天童夫人的出生家族 天童家根據地 天童城本城


而清水光氏的領地俸祿,根據現收入於《山形市史 史料篇1 最上氏關係史料》中所收錄的最上氏分現帳中的資料來看

當中提到
清水大藏大輔 高貳萬七千三百石 五十五騎 弓三十八張 鐵砲一百三十七挺 鑓(長槍)三百二十五本。

固可判斷清水光氏在關原之戰後的最上義光時代,是擁有27300石,並擁有555人軍事力量的大領主,而其領地也是最上家各個上級城池家臣中,除了本城(楯岡)豐前守滿茂、志村伊豆守光安之外最高,屬家中第三。

555人兵力中則包含(55名馬上武士,弓箭手38人,鐵砲步兵137人及長槍步兵325)

但是光氏卻與其二哥(或三弟)最上家親不和。一說認為兄弟不和的關鍵因素在於長兄最上義康之死。慶長八年(1603年,一說是慶長七年/1602),光氏的長兄義康在庄內遭到暗殺,使最上家陷入混亂,並打亂了最上義光的接班佈局,儘管現在義康遭暗殺原因諸說,但其中一說認為是義康父親義光為了保全家族,而殺害曾擔任豐臣秀賴近習的長子義康,並在之後改立曾在江戶擔任德川家康侍從的家親為世子。

清水光氏父兄的居城 山形城


部分資料及軍事小說上提及,光氏、義康兩兄弟感情不錯,且同是擔任秀賴的近習,相比之下,家親與其他兄弟的關係反而較淡。

儘管我們無法確切證明光氏與義康的兄弟情感關係,但是有趣的是,在義康被暗殺之後,卻在最上領內不斷的出現蓋有義康印信的幽靈文書,而這幽靈文書更只出現在清水光氏的領內,並直到慶長十六年(1611)年為止。


清水光氏的大哥 最上義康


而在義康幽靈文書消失的同時,據傳庄內在同一年便發生另外一件大事,即是庄內鶴岡城番一粟兵部的謀反(亦有說法是在慶長十九年(1614)年爆發),此次亂事導致了最上家庄內的重臣志村光惟(光安子)及下次右衛門(有說法是秀久或秀久子秀實)戰死,儘管一粟兵部謀反被鎮壓,但卻有不少傳言指幕後煽動反叛的黑手,就是反對家親繼承家督的清水城主清水光氏。

儘管我們已無法肯定是否光氏是煽動一粟兵部叛亂的元兇,但就在慶長十九年(1614)年,光氏之父親最上義光病歿,江戶幕府與豐臣秀賴決裂,領軍攻打大坂城,最上家在內部本已不穩,如今大勢又看似戰亂之世重臨的情況下,爆發了內亂。

在大坂之陣爆發的同時,最上山形氏的新任家督,最上家親隨即表態立挺幕府,除了派武久庄兵衛昌勝率少數兵馬參與大坂之陣外,更以三弟清水光氏內通豐臣家為理由率兵征討其弟。

儘管光氏或許確實曾經是豐臣秀賴的近習,也可能曾經數度與家親作對,但是其實我們並無法確認是否真的光氏有勾結豐臣氏進而引起騷亂,但對於最上家親來說,這或許也都不重要了。

最終,家親討伐了其弟清水光氏及其城居城清水城,光氏在遭到最上諸軍圍攻之下,困守清水城,最終與其子義繼於清水城自刃,清水氏也因此覆滅,而光氏死後,清水領成為了最上家藩主的直轄領,並委派給家親直屬的代官進行管理。


清水光氏居城 清水城 本城


另外清水城所在遺址,現行行政區域名稱為大藏村,一說此大藏村村名之由來,與光氏所拜領的官途大藏大輔有關。

而最上家親在消滅其弟清水光氏之後,也持續強化對最上氏的統治及當主的實權,直到三年後的元和三年(1617)其暴卒為止。

大寧寺之變原因總結

發生在大內家的大寧寺之變,情況比尼子家的新宮黨和毛利家的井上黨更複雜,值得大書特書。

事發在天文二十年(1551年)八月二十八日,陶隆房舉兵突襲山口,迫使大內義隆逃走,流落到大寧寺自盡。事後陶隆房從大友家迎了大友晴英來繼承家督,自己拜了晴英的偏諱,改名做陶晴賢。陶晴賢在攻擊吉見氏的時候,與毛利元就破裂,引發日後嚴島合戰。

大內家是百濟琳聖太子的後代,渡日後在周防定居,開枝散葉,子孫繁昌,散居周防各地,歷經幾代發展,積蓄了一定實力,到平安時代後期,已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國衙官員。平安後期大內盛房的弟弟盛長,居於佐波郡右田村而以右田為苗字,四代以後,庶子弘賢從主家分出,以居地陶村為苗字,為陶氏之祖。自永享四年(1432年)陶盛政就任周防守護代起始,陶氏各代家督皆襲此職,又因周防是大內家的發祥地,故此陶氏地位非同凡響。而大內義隆繼承了父祖各代的龐大家業,並持續擴張領土,是大內氏最鼎盛的時代。陶隆房叛變的原因,雖然並不像本能寺之變那樣撲朔迷離,但仍有討論空間。以下我將仿照學界分析本能寺之變的筆法,把陶隆房叛變的原因分成失寵說、怨恨說、野望說、競望說和黑幕說五部份加以說明。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人物簡傳 足利義明簡傳(1XXX~1538)


遊戲 信長之野望中 大志中的 足利義明


足利氏家紋
二引兩
足利義明,第二代古河公方足利政氏的庶子。第一代小弓足利公方。
做為關東名族足利一族的庶子,自幼被送往出家,並成為與鎌倉關東府政權十分有關係的鶴岡八幡宮若宮別當,號「雪下」。




但是在永正六年(1509)前後,關東爆發「永正錯亂」,山內上杉、古河足利等名族各自陷入內亂,當中古河足利便陷入公方成氏與嫡子高基的內亂,最終在永正九年(1512)由高基取得優勢並成功就任古河公方。

但是古河公方的內亂,卻使得高基之弟「雪下」異軍突起,永正十五年(1518),雪下還俗並改名為足利義明,於南關東舉兵,並在上總真里谷氏幫助下奪千葉氏家臣小弓原氏的小弓城,以同城為根據地而與兄長高基分庭抗禮。形成古河VS小弓的局面。

足利義明橫掃南關東,得到江戶灣諸侍的支持,不但得到上總真里谷氏、安房里見氏的支持,也得到武藏扇谷上杉氏及相模小田原伊勢(北條)氏的支持,也曾公開調停使當時交戰的扇谷上杉氏及伊勢(北條)氏和解。

小弓公方的影響力更因此擴及南關東及江戶灣、相模灣等太平洋沿岸,並在真里谷武田及安房里見等家族支持下,仍持續與古河的長兄足利高基、晴氏一族對抗十餘年。

但是在天文三年(1534)因為真里谷武田氏的內亂,導致足利義明與(伊勢)北條氏綱決裂,北條氏綱改變戰略,改投古河公方,小弓足利義明的勢力乃退縮至武藏及房總等江戶灣東岸,終於在天文七年十月七日(15381029)與古河足利晴氏、北條氏綱的聯軍於下總國府台決戰。

國府臺城址,足利義明與其一族的葬身地。


但足利義明大敗,包含足利義明、義明長子義純及么弟基賴等一族戰死,小弓城亦在戰後被廢棄,僅義明么子賴淳(賴純)在家臣佐佐木源四郎帶領下逃亡安房投靠安房里見氏。

國府臺城景色


小弓足利因此名存實亡,由古河足利氏贏得了此次內戰,感激於北條氏綱國府台戰功的足利晴氏,不但娶北條氏綱之女芳春院為妻,並提升氏綱為足利家的「御一家」,更補任北條氏綱為關東管領,取代山內上杉氏的關東管領職。


而小弓足利義明的一族,以賴淳為首,在第一次國府台之戰後,受到里見氏的保護,直到戰國時代結束,在江戶時代則做為名門高家,而領有5000石俸祿,建立喜連川藩,並受到江戶幕府禮遇。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龍之淚…義姬毒殺政宗事件之謎-【解謎編】

究竟義姬是否真的想毒殺自己的兒子-政宗呢?

在前一篇虎母必吃兒?毒殺政宗之謎!【懸疑編】中,已經說明了一般關於毒殺事件的原由,雖然都有其可能的地方,但其中也有不少疑點。

第一,計劃的可行性。即使義姬想毒殺政宗,也有不少的障礙,例如膳番(試毒役)。在戰國時代,膳番是大名當主一定必備的隨從,為防止家臣下剋上的陰謀,以至敵對大名的計謀,下毒是非常常見的方法,故膳番的功用尤其重要。以政宗當時橫掃奧州的威勢,其他的敵對大名或已被政宗消滅的大名遺臣都有機會用此計。按照這說法,政宗在西館用膳,也證明有膳番在場,並吐血身亡,故義姬無可能不計算此點入內。

另外,行事的地點不當。即使義姬以為政宗與母親用膳而不會召用膳番,故有所失算,但另一個疑問是,如政宗真的被毒死,那事件被揭發,而地點位於西館,這莫不令人懷疑義姬行兇的可能性,如果對義姬與政宗的關係不睦,家臣都是知之甚詳的話,義姬即使把政宗的屍體移離西館後才揭發,家臣對義姬及小次郎的信任將一定有所喪失,對非常溺愛小次郎的義姬來說,這樣真的會有利小次郎就任家督嗎?

再說,伊達家內的宗族為數不少,成實、宗清等都有資格左右當家的繼任人選,單憑義姬及其黨羽,是否能力排眾議?

最後,與義光合謀,再保小次郎的家督地位的可能性。政宗一死,伊達家或會陷入群龍無首、內鬥的局面,秀吉會否乘機改易伊達家?就算義光居中斡旋,義光當時也因為庄內問題,與上杉景勝為敵,能在秀吉面前攪局,成數有多大也是未知之數。何況在目前為止,仍然沒法看到義光與事件有關的史料,把義光算進去,很大原因是後來義姬真的去了山形,仙台藩的史官以此為怪吧?

其實,秀吉後來對伊達政宗的關照也是因為政宗本身的獨特性格而起,故從上述的方向考慮,義姬會否甘冒以上風險,作出如此草率的決定?

在西館事件後,政宗於翌七日夜晚,率側近小侍屋代勘解由兵衛、牛越內膳及鈴木重信到小次郎的守役筆頭小原縫殿之助的屋敷,並召呼小次郎到屋敷,根據《伊達政宗卿傳記史料》及《伊達治家記錄》的記載,當晚下着微雨,當小次郎到達之時,政宗責問說:「毒殺之事乃何人指使?」小次郎回答說「母親之命也!」,之後政宗向勘解由細說道「此事絕不能容赦,必須解決以除害,汝即去討之!」

但面對政宗的命令,屋代突然臉色蒼白並急忙跪下地說「此必有容赦之餘地!主君之弟吾不可殺!」但政宗並未有加以考慮或心軟,反而大罵道「勘解由!快刺!盡快!」最後「屋內燭光暗然,小次郎隨即倒下斃命」(《伊達治家記錄》),一說指屋代刺向小次郎之咽喉(也有政宗親自下手說),小次郎當場死亡,死時只有十三歲(也有二十二歲說)。

面對已死的親弟,政宗說「我不能逆弒母親,唯有由小次郎代罪!」而根據《守屋四郎左衛門覺書》描述,政宗看見親弟已死,「貞山公黯然落淚…」就上述的史料記載,小次郎被殺之因與義姬的毒殺事件有着直接因果關係。但同樣,如著名歷史小說家海音寺潮五郎在他的著作《武將列傳.伊達政宗》提出「…看來最上夫人的準備不太可能這麼疏忽,我認為此當為政宗為小田原之行作的準備。」而紫桃正隆也認為「毒殺事件的真實性或為風聞之事」的確有疑點重重的跡象。

其一,根據上述的史料記載,政宗斬殺小次郎為翌日晚,要是政宗被毒殺的事件真的發生,側近的侍從無可能不知道,如是者,要是知道了,為何屋代會為之求情?在當時的下剋上戰國社會,弒君仍然是最大的罪名,政宗一非暴君,二非濫殺之人,而是「被暗殺」的對象,為保護主君,家臣為其除害當是合情合理的。

其二,義姬的行動也是令人懷疑的地方,通說指,政宗斬殺小次郎後,義姬立即乘輿逃往山形城(《貞山公治家記錄》),但在近年發現的由虎哉宗乙寫予政宗的書信有新的說法「(文祿)三年(1594)十一月四日,令母堂至山形」。當時政宗的居城是岩出山城,故很有可能,義姬在事後,並無離開黑川城,並跟隨政宗五年之久,後來才出逃。而為什麼義姬要在當時出奔?個人認為,政宗在斬殺事件後,對義姬的監視顯然加強了,義姬始乘政宗出征韓國才可出逃。

故從上述的的史料分析,海音寺潮五郎的推論實屬合理,他說「出陣之後,母親與小次郎將有何行動,政宗固然擔心,故絕不能讓此危機發生」。也就是說,政宗為了避免前往小田原的途中,家中又出現內亂,必須把「禍心」剷除;也就是「要防止最上義光等外力搞亂家內」(平重道.《伊達治家記錄解注》)。

因此,毒殺事件或許是「政宗之自導自演自編之獨腳戲」,甚至只是後世仙台藩為了解釋小次郎之死,編出如此故事,為藩祖政宗護短,也是十分可能的。無論如何,以政宗後來的一連串行為來看,政宗對家中的反政宗勢力,必將一一剷除,一如史家小和田哲男所說「織田信長、齋藤義龍把有異心之弟殺害,成功換取家督之位的鞏固,相反,一如長尾晴景之類失敗,實被其弟(謙信)取代。」

後來在仙台時代,先後把從前支持小次郎的村田宗殖(稙宗九男)、國分盛重(輝宗弟)藉口減封或勒令隱居。可見政宗對伊達家歷來受家中分裂所帶來的痛苦感到非常痛恨,表明必須徹底消滅的立場。

但是,政宗與義姬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呢?其實兩母子的關係直至義姬出走為止,都好像很不錯,即使政宗參與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時,政宗與義姬仍然有緊密的書信往來。所以,當時即使小次郎已死,但兩母子之間仍然沒有因此而老死不相往來,義姬出走的原因是否與小次郎之死有關,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不過,當時兄長最上義光也不在山形,說義光誘使義姬出走也說不過去。後來,政宗年老後,向身邊的近侍回憶道,自己對母親是有怨恨的,也提到自己與母親之間有隔閡,但可惜沒有細說原因。



保春院(義姬)延伸閱讀:









人物簡傳 德川千簡傳(1597~1666)

文:小編 陳家倫
相:小編 陳家倫

千姬畫像
德川千,幕府將軍德川秀忠的嫡女,豐臣秀賴的正室,母親為阿江,也是德川家康的孫女。
在父祖之命令下嫁給豐臣秀賴,但與秀賴並未有婚生子女。而大坂之陣爆發後,豐臣家於慶長二十年(1615)滅亡。

在大坂之陣的最後,千姬被幕府軍的將領坂崎直盛所救,但在隨後數個月裡,便被父親秀忠屬意改嫁給桑名藩的本多忠刻。

而在這段改嫁過程中,由於坂崎直盛反對千姬嫁給本多忠刻,引發坂崎與幕府的對立,最終在江戶發生了騷亂,並使坂崎直盛被殺,坂崎氏沒落。

千姬座像 位於姬路城化妝櫓內


而伴隨者千姬下嫁給本多忠刻之後,做為嫁妝,幕府給予了10萬石做為嫁妝,並讓本多忠刻從桑名藩移封西國重鎮姬路城。

姬路城天守閣



而據傳本多家也使用幕府給予的嫁妝10萬石的財力,於姬路城西丸新修了化妝櫓。

姬路城化妝櫓遠拍


隨夫居忠刻移封姬路的千姬,在隨後被稱為播磨姬君,並與丈夫忠刻育有一男一女,但隨者長男、丈夫及母親相繼去世後,便出家遁入空門,法號天樹院,並最終老死於江戶。


據傳在千姬在大坂之陣,豐臣家滅亡時,保護了豐臣秀賴側室所生之女‧天秀尼,最終便在千姬的求情之下,天秀尼以千姬的養女身分而得以倖存,但是也在之後遁入空門。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人物簡傳 浮田左京亮(宇喜多詮家)簡傳(1574?~1616)


文:小編 陳家倫 
相:小編 陳家倫


浮田左京亮 肖像畫
浮田左京亮。宇喜多家臣,宇喜多忠家之子。傳名宇喜多詮家(後詳述),後改名坂崎出羽守直盛。備前國富山城主,後相繼成為石見國濱田貳萬石及津和野三萬石藩主。同時也是熱心於天主教信仰及積極傳教的切支丹(基督徒)武士。








宇喜多氏家紋
兒字紋
根據岡山地區的軍記物語《中國兵亂記》的記載,據傳左京亮年幼時曾做為伯父宇喜多直家的人質而被送往毛利家當人質,而當直家改投織田氏背叛毛利氏時,當時的毛利家當主毛利輝元認為浮田左京有朝一日必成一方大將,而將其送回備前國。

雖然說我們無法確定軍記物語的傳承是否全部為真,又是否有誇大之嫌,但是根據當時可能寄棲於毛利家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御內書(將軍所發出的正式命令文書)中確實曾提及宇喜多直家曾送人質給毛利家的事情,因此並不能完全排除左京亮以一族身分成為送給毛利家人質的可能性。

左京亮父親忠家在天正十四年(1586)時出家,因此不排除左京亮在此前後繼承了家督。而從宇喜多家相關的浮田氏分限帳等分限帳資料來看,可大概得知其俸祿為24079

而根據傳教士方面的紀錄,左京亮在文祿3(1594)左右受洗為天主教徒,據傳其入教經過是某日在大坂參加了天主教徒的講道會,之後便對天主教的教義深深感到興趣,這件事情被正巧在小西行長宅邸的修道士文生(Vincentヴイセンテ)知道了,因此便邀左京亮徹夜談論基督教義,最後左京亮便決定受洗入教,據傳當時對於急於入教的左京亮,文生曾提及如果不更加了解教義的話,是不能受洗的,為此左京亮乃請求盡量先傳道有關於受洗必須知道的必要項目後,而進行受洗,受洗名則可能是保祿(Palou)

而由於擔心高貴身分的左京亮受洗之事被人知道恐不妙,因此文生本來與左京亮約定受洗一事將保持秘密,然左京亮很快地就打破約定,並回到領國備前傳教,據傳左京亮這件舉動讓當時所有的大名們都感到吃驚,而受到左京亮影響,信仰天主教的最有名武士,方屬明石全登了,據傳全登便是在左京亮的邀請之下,三推四請後接受了天主教信仰。

另一方面,在當時,據傳宇喜多秀家之妻南御方(豪姬)因為生了重病,為了向阿彌陀祈福,秀家不但自身改宗淨土宗,也要求周遭的人改宗,但是左京亮卻強烈反對,不願改宗放棄信仰,最後秀家也放棄要求左京亮改宗淨土宗。

而在豐臣政權壓迫傳教士時,左京亮也曾與明石全登一同保護傳教士。

慶長四年(1599)年末,宇喜多家爆發騷動,不滿秀家集權的浮田左京亮、戶川達安、花房秀成及岡越前等針對秀家及其近臣中村次郎兵衛發難,由於秀家無法獨力處理,最終向豐臣政權求援,而在大谷吉繼、德川家康的奔波之下,於慶長五年(1600)正月平息了騷亂。

浮田左京亮之主君 宇喜多秀家


但是騷亂之後,以浮田左京亮為首的重臣戶川達安、岡越前以及花房秀成等人紛紛離開宇喜多家,導致宇喜多家急速弱化,儘管在大谷吉繼、德川家康的協調下,包含岡越前等部分重臣回到宇喜多家,但是回到宇喜多家的岡越前等人仍因不滿秀家,而在同年6月前後再次離開宇喜多家。

宇喜多秀家的居城 岡山城


而浮田左京亮在慶長五年年初最初也離開了宇喜多家,但是在同年六月左右回歸宇喜多家侍奉堂兄弟秀家,隨即便在德川家康以豐臣軍名義下領討伐會津上杉氏的「公戰」中,做為宇喜多軍的代表先鋒,隨家康等「豐臣官軍」攻打上杉景勝。

但是同年七月,毛利輝元、石田三成等舉兵討伐德川家康,宇喜多秀家也加入了討伐家康的西軍行列,主君秀家的這個舉動,反而使得本來做為主家代表參與討伐上杉軍的浮田左京亮立場尷尬,然這時候,左京亮並沒有轉頭投奔主君秀家,而是索性加入家康的東軍陣營,而與戶川達安、花房秀成等出走的宇喜多舊臣一同對抗前主君宇喜多秀家。

關原之戰最終由東軍獲得勝利,浮田左京亮在戰後協助德川家康進行戰後處理,包含家康約定要將宇喜多的舊領賜給小早川秀秋,浮田左京亮及戶川達安兩位宇喜多舊臣便前往備前岡山協助東軍處理宇喜多領讓渡給小早川秀秋的過渡事宜。戰後左京亮則被德川家康賜與石見國濱田貳萬石,不久後則改成石見國津和野三萬石,也在這之後,浮田左京亮或許是打算徹底與宇喜多家切斷關係,而改名坂崎直盛,並受領出羽守的官職。

而在大坂之陣時,坂崎直盛以幕府軍身分參戰,並據傳在大坂之陣的最後,從大坂城中救出了嫁給豐臣秀賴的德川家康孫女千姬。並得到家康的首肯,將讓千姬改嫁給自己。

不料此約定在家康死後,不被將軍德川秀忠承認,德川秀忠並有意讓愛女千姬改嫁給桑名藩的本多忠刻,引起了幕府與直盛的對立,而此時更傳聞不滿於將軍秀忠決定的坂崎直盛有意訴諸武力搶奪千姬為妻室,因而幕府便派大軍包圍宅邸,最終直盛戰死(亦有說法稱自殺),坂崎家也被改易。

這段過程,正巧被當時滯留於江戶的平戶英國商館長理查‧考克斯(Richard Cocks)紀錄在其擔任商館長時的公務日記《英國商館館長日記》(Diary kept by the Head of the English Factory in Japan: Diary of Richard Cocks, 1615-1622)。

在日記中的16161010(元和二年九月十日)中有以下的記述。

16161010日,在深夜之時江戶卻出現了騷亂,這是一位被稱為出羽殿的武士針對皇帝之女即將出嫁之事宣言將公然奪妻之故。而原因可歸咎於老皇帝在世時曾對於他在大坂與秀賴為敵的功績答應要將孫女嫁給他的約定不被當今皇帝承認,並命他切腹。但是他並未遵從命令,而是與已經削髮的一千名家臣與婦女五十人據守在宅邸裡,眾人都已決定將抵抗至死,於是皇帝命一萬名士兵包圍宅邸,並告知困守的家臣們如果願意和平的交出主君,就會讓(主君)十九歲的長子繼承封地,而得知此事的父親便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兒子,但是之後家臣們便殺害了主君並將其首級交給宅邸外的人,而家臣們提出的條件則是希望可以饒恕他們的性命,並請求讓(主君)的其他兒子繼承封地,得知此事的皇帝便爽快承諾他們的要求。」

在這之中,出羽殿即是指坂崎出羽守直盛,而皇帝則是指幕府將軍德川秀忠、皇帝之女即是千姬,老皇帝即是德川家康。

對於這次坂崎直盛遭幕府圍攻的事件中,理查‧考克斯的日記仍是有部分是確定以訛傳訛的部分,比如直盛殺害其兒子,還有德川秀忠答應讓坂崎直盛的兒子繼承領地等事已確定是不正確的,但是即使如此,此記載仍是最接近現場的人所留下來的相關紀錄,因此仍有值得參考之處。

而透過觀察這些外國商人及傳教士的紀錄中也可以發現,在當時的歐洲人來看,他們在看待日本的政治文化時,一直是將武家政權的幕府看成類似於世俗政權的皇帝,而另一方面,各地的諸侯、大名則類似於國王,反而是位於京都的朝廷及天皇,在他們來看,比較接近於宗教祭祀方面的宗教人員。

而坂崎直盛死後,坂崎家也沒落,加上其堂兄弟秀家也早已在16年前的關原之戰戰敗而被流放八丈島,宇喜多一族可說自此完全沒落,而淡出歷史舞台。


最後我們在談談有關於浮田左京亮的名字,他的名字其實仍有諸多謎團,包含最常見的宇喜多詮家之名,其實反而難以在史料中確認,而在關原之戰後改名的坂崎直盛以及當時受領的官位出羽守的部分則是相對可信的。而在宇喜多家臣時代的左京亮,則只能從史料上確認「浮田左京亮」或是「浮左」(浮田左京亮)的名諱,至於其實名乃至姓氏則諸說,以姓氏來說便有「浮田」、「宇喜多」、「宇喜田」、「坂崎」、「酒井」諸說,而名字方面除了「詮家」之外,還有「直盛」、「知家」、「安心」、「成政」、「直行」、「成正」、「重長」、「貞盛」、「信顯」、「正勝」、「正治」等名字的傳聞,當中也只有「坂崎出羽守直盛」的「直盛」之名是可信度相對較高,反而是浮田左京亮的官位部分比較無爭議,在宇喜多時代為左京亮,關原之戰後為出羽守,並有一段時期是使用對馬守。

虎母必吃兒?毒殺政宗之謎!【懸疑編】

「鬼姬」最上「義姬」(大河劇《獨眼龍政宗》岩下志麻飾)

自從父親輝宗死後,伊達政宗與生母義姬的關係,以至政宗與義姬及弟弟小次郎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天正十八年(1590)四月初,當政宗決定參陣小田原城後,於當月五日到黑川城西館探訪義姬,並得到義姬難得的親切招待,但就在此時,發生了著名的「政宗毒殺事件」。

根據當時的記載,政宗拜訪義姬時說「此惟死出之路,願在死去之前,得見母親之顏」。毒殺事件大致上有兩個的版本,其一是說政宗與母親進食時,負責試毒的膳番在吃下鱠魚(也有糖果說)後,立即吐血身亡,見此情形的政宗,立即急忙離開。

另一版本是政宗親自進食後,發覺腹部忽發劇痛,並大叫「這東西…有毒!」(也有說政宗在進食前已嗅到異味,但喃喃自語的說「此乃天命也!如母親要我死,為孝子豈能不孝」,遂食下膳食),然後立即逃出西館,由於政宗及時服下隨身的「撥毒丸」,故回到本城後,已大致無恙。

伊達家的正式官史《伊達(貞山公)治家記錄》則有較詳細的描述「天正十八年(四月)五日,至西館用膳,因虫氣(腹痛)而歸,後瞬即平復。是時於西館進膳,膳食送至時,御用之膳番(試毒役)試食後,忽然間目眩吐血,氣絕身亡。公(政宗)知悉此為毒計,即稱有虫氣(腹痛)而歸本城。」但此記錄也附有按注說「然而,毒害之計得以察知,假稱虫氣而歸之事,疑為用過御膳後方藉由歸城。」

無論那一個版本,都直接或間接指稱義姬有下毒嫌疑,但據《長谷寺古記》的記載,政宗中毒後,義姬「甚為擔心,並手觸主君(政宗)之手及撫摸其額,更令錦織即休齋拿出『撥毒圓(丸)』解毒…」。

如依據傳統的說法,最大嫌疑犯—義姬的行事動機是什麼?一般的說法都外乎兩個原因:其一,改立家督之陰謀說。在後世仙台藩的記載中,大多指稱義姬從輝宗時代已強烈要求改立次男小次郎為家督,政宗的存在正是計劃的障礙。

再者,政宗繼立家督後,旋即橫掃奧州,但卻在秀吉面前堅持對抗,對伊達家的命運及小次郎將做成重大的影響,故政宗在義姬眼中被認為是「危險人物」。

其二,與兄長義光合謀說,這是根據伊達成實的《政宗記》衍生出來的說法(註:成實在書中沒有指控義光唆使,也沒有提及中毒事件),指稱最上義光與義姬向來都對政宗的對外擴張感到不安;尤其是義光,總恐怕政宗會把矛頭指向羽州山形。向來善於陰謀的最上義光,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於事在毒殺事件前後,義光、義姬之間的信使非常頻繁。

其中有傳義光向義姬教唆道「政宗亡後,小次郎當立無異,萬事俱能成之易行也!」而在義姬的立場,為保護娘家及小次郎的地位,萌生暗殺政宗的殺機並不出奇,不論是真是假,這都可說是亂世時代「武家女性的悲哀」。

不過!事實是不是這樣呢?請留意下回的「解謎編」!

附註:
最上「義姬」的名字
現在一般小說、遊戲都稱她為義姬,但事實上沒有一手史料引證她的名字真的叫「義」,即便她父親叫義守,哥哥叫義光,但這不等於她就可以叫「義」,因為「義」是代表足利將軍的名諱賜給足利一族及有力大名的,這權限只限男性,武家女性通常不是對象,所以「義姬」之說在當時的習慣上是不合理的。

史料上她只有三個確實的名字:御東之方御東様保春院
保春院是夫君出家並橫死後,她作為未亡人出家後的名號,當然不是芳名,那麼前者的御東之方御東様又如何呢?

「御」是等於現在的「阿」,所以也就是「阿東」,「之方」是夫人的意思,換言之,「義姬」的真名很可能是「東姬」或「阿東」。然而,由於輝宗死後,「義姬」住在米澤城內的東館,所以「御東之方」也有可能是指「東館的老夫人」之意。

事實上,後來伊達家續寫家史時,派人問義姬的母家最上家她的芳名,最上家當時也說不知道。當時一般的家譜、族譜中,大多不記載女兒的名字,一般只寫「女」便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