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上杉家首席土木工程師-黑金泰忠(島倉泰忠)(生卒1564~1635)簡傳(肆)土木技師-島倉泰忠-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島倉泰忠所修築之城 神指城 介紹說明看板

土木技師-島倉泰忠-

越後時代的島倉泰忠,在戰陣方面並未有特別突出之處,然而泰忠卻有另外一個強項,即是長於土木工程以及築城,在上杉家的資料中,我們能常常在上杉家的重大土木工程及建設中看到島倉泰忠的身影,包含因為慶長伏見大地震導致伏見城半毀,因而豐臣秀吉下令諸大名重建的伏見城修築中,我們能夠看到島倉泰忠一展長才,在慶長二年(1597)擔任伏見城舟入奉行而參與了伏見城總構堀的護城河建設。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源義經(下)—悲劇戰神有多神?

文責:站長
圖責:站長





我們在()裡提到了日本史上有名的軍事之才源義經在他死後,怎樣在歷史的大河裡,被後人添加各種原素,最終更被近代日本軍國主義者進一步繪影繪聲,將義經描繪成逃過追殺,輾轉成為了蒙古偉大英雄.成吉思汗,以及女真族的中興祖.努爾哈赤的遠祖。

對於以上的說法,活在後世的我們當然一笑置之,在這裡也不必深究。大概知道了義經的「死後生活」後,這次我們便直擊他生前的謎團。到底他是不是真的像小說和遊戲描述的一樣,是一個身負天才,卻敗給了妒忌人才的親兄長—源賴朝呢?接下來,我們來好好檢驗一下這位人氣的悲劇英雄。第一個是義經的成名之戰—一之谷奇襲戰的虛實。

一、被渲染誇張的一之谷之戰

說到這場被稱為日本軍事史上奇襲戰的經典例子,一之谷之戰一直是日本中世紀以來,傳頌千古的名戰役。因此,作為被描繪成發動這場震撼世人的策劃人,恐怕多年來都有不少人驚訝地問:源義經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而作為歷史研究者,我們會問的是:究竟是不是真有其事」以及「這個說法是怎樣流傳出來的」。

源義經的一之谷之戰是一個很好的教例。首先,在學者之間,「一之谷之戰」個名字本來就是不正確,因為這是源於鎌倉時代初期成書的《平家物語》以及後來寫成的《義經》,由於前者夾雜著作者想像和自行補充部分,而反者則是完全的故事類作品,因此,嚴格上來,「一之谷」之戰在史學上不是嚴謹可取的用詞。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一之谷」是子虛烏有的名詞。事實上,它的確是位於今天兵庫縣神戶市須磨區一之谷町,換言之,它是確切存在的地方。不過,問題是根據古地藉和史料的考證,「一之谷」有廣義與狹義兩面,前者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東西狹長區域,東西距離達十一公里;而後者,即今天用來紀念源義經與一之谷之戰的「一之谷戰濱之碑」和它所在的一之谷一丁目五丁目的戰場遺跡僅為一千多年前當時廣義的「一之谷」的一小部分而已。

因此,《平家物語》等所謂的「一之谷」只是一個曖昧概念,但卻給予後人一個貌似很確切又清晰的地點。

一之谷與週邊地利關係圖


更有甚者,我們跳脫軍記物語的層次,按照當時的一手史料來看,可以推定源義經當時發動從後偷襲(後述)的地點根本不是一之谷!

根據當時的高級貴族,時任右大臣的九條兼實的日記《玉葉》所載,「一之谷之戰」=平宗盛率領的平家軍於須磨灘潰敗的消息於二月八日傳到京都。首報是來自於義經軍團的傳訊。當中提到

「據報(義經軍)從後方進擊,攻陷丹波之城後,繼而攻陷一之谷」

義經是從後方配合從正面(福原=今天的神戶)攻擊的主將源範賴,前後夾擊平宗盛的平家軍。敏銳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如果根據《玉葉》的內容記載,義經率領的分隊於後方的一之谷(狹義)展開攻擊行動,但卻沒有提及為人津津樂道的「下險崖,行奇襲」之說。

二、史料裡看「一之谷」之戰

如果我們忠實地解讀《玉葉》的原意,義經軍只是攻陷了「一之谷」,當時的一之谷設有平家軍守護後方的守寨,故此這裡提到的「攻陷一之谷」,乃指「攻陷一之谷()」之意,不代表在那裡便發生了著名的下崖奇襲。

即便如此,為什麼我們說義經從後進擊平家軍的地點不是「一之谷」呢?這裡我們便要提到一個重要的「關鍵」,那就是著名的鎌倉幕府官史——《吾妻鏡》。

熟悉鎌倉時代史的讀者,定必不會對《吾妻鏡》感到陌生。它是日本史裡,特別是武士時代裡較少有系統地編纂的武士政權官史記錄。然而,即使是如此珍貴,《吾妻鏡》並非自源賴朝草創鎌倉幕府時便開始起筆的,而是在後來執權北條氏篡奪了幕府實權後,才著手編纂的。

因此,《吾妻鏡》在編纂源賴朝打下天下前後的情況時,難免使用事後書成,繼而在鎌倉時代流行的各種材料,包括上述的各種《平家物語》,再加上編纂者自行的理解和推斷而成。因此,《吾妻鏡》提到義經的「一之谷之戰」時,便出現了以下現在顯得十分奇怪的記述:

「源九郎主(義經)先行率領勇士七十餘騎到達一()谷的後山[稱為「鵯越」]

《吾妻鏡》提到的「鵯越」被描寫成一之谷的後山,感覺上距離與一之谷十分近,但事實上的鵯越」其實距離一之谷(狹義)十公里之遙,而且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道路連接。因此《吾妻鏡》本身對於義經的軍事行動的理解和描寫,一開始就出現了誤解。


由於《吾妻鏡》受到歷代文人史家的珍視,在實證史學未成熟前,「鵯越」=一之谷的後山(注:實際上,一之谷後面的山應是鉢伏山或者鐵拐山)便成了鐵定的「事實」,繼而將錯就錯。

一之谷與後山(鉢伏山或者鐵拐山)地理關係圖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連接《玉葉》的「一之谷」與及義經發動奇襲的所在地「一之谷」的關係呢?其實,如果我們重視一手史料的價值的話,《玉葉》接下來的記載起了關鍵作用。

上面提到義經派人進京都,將戰報送呈給朝廷,九條兼實除了上面提到的義經和範賴的行軍情況外,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多田行綱。

「多田行綱沿山側行進,並直接從山側下攻擊…」

我們重新綜合以上《玉葉》的說法,義經是攻陷了位於西方的一之谷寨,而範賴則從正面(東方)向平家軍進擊,而剛提到的多田行綱則是從北方的「山側」強攻而下。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性說:

(1)義經在一之谷下斷崖,行奇襲的說法其實是虛構,或者說是後世人受到軍記物語的影響,將多田行綱的軍事行動誤當成義經的。

(2)義經的確進擊一之谷,但並非從斷崖急落,而是攻擊一之谷那裡的平家守寨。

傳說中「一之谷」(鵯越)急崖襲擊平家軍的鵯越山


事實上,平家在壇浦之戰被消滅,義經獲賴朝委任為駐京都代理人後,有明顯跡象地顯示他曾跟京都貴族提及須磨灘(包括一之谷)的戰鬥,並且輾轉在其他貴族之間傳播。

值得留意的是,以目前幸存的資料來看,貴族們聽到的戰鬥只提到義經從一之谷攻擊,沒有提到奇襲,也沒有提到下斷崖奇襲的部分。因此,我們更加可以想像當時義經的行動遠不如後世想像那樣出神入化,妙施奇計。


源義經系列導讀:
源義經-(上)-由落難貴公子變成「滿蒙之祖」的傳奇

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參)-天文之亂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圖責:小編 陳家倫
表責:小編 陳家倫

天文之亂後期南奧懸田伊達家 相馬家 田村家與周邊情勢圖
利用GOOGLE EARTH 製表

天文之亂

在天文六年(1537)的時候,即將年過知天命之年的伊達稙宗傳位給了自己的長子晴宗,自此退居二線,但是即使如此,稙宗仍退而不休,仍然在外交事務上發揮他的影響力。


退而不休的伊達稙宗


然而退而不休的稙宗,隨即與成為伊達家當主的晴宗出現矛盾,最終晴宗在天文十一年(1542)六月將老父稙宗禁錮於西山城。


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上杉家首席土木工程師-黑金泰忠(島倉泰忠)(生卒1564~1635)簡傳(参)宰配頭 島倉孫左衛門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宰配頭 島倉孫左衛門

進入越後國奉公上杉景勝的島倉吉三,在這之後承襲亡父的孫左衛門之名,而改名島倉孫左衛門泰忠。

根據上杉家在文祿三年(1594)完成的《文祿三年定納員數目錄》的這本上杉家臣名冊中可以看到島倉孫左衛門的名字,當中此島倉孫左衛門即是島倉泰忠,對於島倉泰忠的知行及軍役《文祿三年定納員數目錄》提及

「六十五人半
同千百十一石二合

宰配頭
島倉孫左衛門分」


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山口歷史景點介紹(十)中山神社

中山神社
地址:山口縣下關市綾羅木本町七丁目10番18號
交通:
1.從下關駅乘坐サンデン交通北浦線32A、61A號巴士,在「綾羅木中山神社前」站下車。

中山神社正門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上杉家首席土木工程師-黑金泰忠(島倉泰忠)(生卒1564~1635)簡傳(貳)能登反攻?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圖責:小編 陳家倫


越中國重鎮 魚津、松倉與富山三城與能登石動山城地理位置圖


能登反攻?

在信長的強逼下,上杉家在越中的勢力每況愈下,甚至連越中的重鎮松倉、魚津二城也為織田軍所奪,上杉景勝幾乎完全退出能登、越中二國,就在如此不利的情勢下,明智光秀在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621)發動的本能寺之變一舉使織田信長、信忠父子斃命,在失去指揮中心的情況下,織田家陷入內亂。

就在本能寺之變的一個月後,天正十年七月七日(1582726),上杉景勝也發了一封給島倉吉三的一封約定領地的朱印狀(書信),當中書信內容提及
「於能州亡父孫左衛門尉謙信被宛行侯知行分、不可有相違侯、然間上條五郎方二別而抽奉公肝要侯、仍如件

                                 天正十年
                                          七月七日 景勝御朱印

嶋倉吉三殿」


「當年謙信賜與亡父孫左衛門尉於能州(能登國)之知行(俸祿),不可有變、另應盡心侍奉上條五郎(上條政繁),內文如上。
                                 天正十年
                                          七月七日 景勝御朱印

嶋倉吉三殿」


此封書信大意上大致提及了,當年上杉謙信賜與吉三已經逝去的父親孫左衛門泰明的能登國的領地將一切如舊,保證封給吉三,由於當時能登早已若入織田家之手,因此這封書信自然應理解為,當時的上杉景勝有意著手於攻略能登,因此為了拉攏能登出身的家臣,而向繼承島倉家當主位不久的能登出身的家臣約定一旦成功攻略下能登一國,將讓島倉家恢復在能登的舊領。


向島倉吉三保證可繼承父親舊領的 上杉景勝 像


而後面支援上條政繁之事,由於上條政繁乃是血族能登畠山氏出身的上杉一族,並也一度擔任上杉家越後重鎮松倉城將負責指揮越中的防務,因此在能登、越中二國仍有一定影響力。

儘管在上杉景勝發出此封書信的時刻,上條政繁早已調往越後及信濃的邊境處理對信州的防務,但是在本能寺之變後,本為織田信長壓制的上杉景勝也開始展開反擊,不但立刻收復越中國東部,更在須田滿親的指揮下奪回一度被織田軍攻陷的重鎮松倉城,而景勝更著手於反攻能登、越中二國,並打算以上條政繁為攻略能登之主帥、須田滿親則負責越中方面的攻略戰。


越中國重鎮 魚津、松倉與富山三城地理位置圖


上杉景勝除了對於能登出身的家臣島倉吉三約定能登的封地一切如舊以為攻略能登做準備之外,在上杉景勝發出書信與島倉吉三的隔天,天正十年七月八日,我們也能看到上條政繁發出書信給與能登出身的武士村田秀賴寫信道

「先年以來御懇意之事、難謝侯、乍輕少、萬疋之地本意之上進之置者也,仍如件

        天正十年

              七月八日    宜順(花押)

                             村田忠衛門尉(秀賴殿」

「往年向我方(上杉)示好之事、難以言謝、雖微薄、但為略表誠意,將給予萬疋之地,內文如上

        天正十年

              七月八日    宜順(花押)

                             村田忠衛門尉(秀賴殿」

上述書信內容是上條政繁(宜順)與能登出身的武士村田秀賴的保證,將給予向上杉方示好的村田秀賴相當於萬疋收入的領地的約定將一如往昔,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本能寺之變後一個月的七月初,上杉景勝與上條政繁積極拉攏能登的武士,並為著手攻打織田家的能登國做事前準備。


越中國重鎮 魚津、松倉與富山三城與能登石動山城地理位置圖


另一方面,與上杉親進的能登武士與門徒們也聚集3000人於能登、加賀及越中三國邊境的石動山城,準備配合上杉家對能登國進行進攻,然而在前田利家的火速反撲下,前田利家擊敗了聚集在石動山城的門徒,並重新加強能登及越中邊境的防務,使得能登攻略難度增加。


打敗石動山的門徒而使得上杉景勝放棄攻略能登的 前田利家 像


而在在南方的信濃,也因為德川家康及北條氏政將勢力伸展至同分國,而使戰局撲朔迷離,上杉景勝在權衡之下,最終決定放棄能登及越中攻略,而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信濃爭雄,而與德川家康、北條氏政展開三雄於信州爭戰,爭奪武田家遺領的天正壬午之亂。


與上杉景勝爭奪武田家遺領的 德川家康 像


也因為上杉景勝的戰略轉換,使得島倉吉三回歸故里的希望也再度消逝,最終,島倉吉三也隨上杉家內遷越後。


與上杉景勝爭奪武田遺領的 北條氏政 像


另從上面提到的上杉景勝給予島倉吉三的領地認可書信中,我們也能看到景勝使用「亡父孫左衛門尉」字眼,由於孫左衛門尉指的是吉三的父親島倉泰明,故相信此時泰明已不在人世。

每朝豆知識:請槍帶動文藝復興?

文責:站長

請槍的豐臣秀吉



之前談到戰國時代武士對文藝也是有追求的。不過,文化、文學跟藝能這些造詣難以一蹴而就,沒有一定的修養以及培育,是沒辦法做到好的表現。然而,要展示軟實力不能拖,那應該怎麼辦呢?

其中一個方法就重金邀請文化傳承者京都貴族來作客,開班授課。當然,對於生活受戰亂影響,莊園食邑被武士巧取豪奪下,貴族賣藝求生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但是,這不只是一宗技能傳授的買賣,也是兩方建立關係的機會,尤其是對於在偏遠地區的有力領主(大名)來說,朝廷的人脈對於要增加自身的權威,往臉上貼金很有幫助。

到了豐臣時代,原本各住東西的領主們受秀吉政策的影響,長駐京坂,交流日多,武士與武士,武士與貴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更加平常,軟實力更是重要,參加連歌會之類的活動寫的不好就會丟臉了,那又怎麼辦呢?古今中外的不二法門請槍!

即事前讓關係友好,又會出席活動的京都貴族事前幫助準備和歌,到時候讓大名背好再寫,又或者事前先讓貴族檢查自己準備好的歌詞,修改好再用。這種情況不只大名,其實平民出身的秀吉也有不少找人代勞的情況。

看起來很讓人笑哭不得,但結果上,在文化史的角度來說,傳統文化的傳承得到發展的重要機會。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每朝豆知識:文武兼備

文責:站長



戰國時代的武將一直受到遊戲、影視作品的影響,都給人一種只知殺人、權謀、追名逐利的印象。其實這只能說是一個被過度誇張的印象。首先對文化的追求度跟太平、戰亂沒有必然關係,日本中世就沒有多久安寧過,而在戰國時代,「亂中有道」,武士社會對附庸風雅並不排斥,高級武士,或者想向上爬的武士更加必須具備軟實力,即「文化力」。

談到家訓中較為有名的後北條家《早雲寺殿廿一箇條》裡,便提到:
「不擅歌道之人實在可鄙,必學歌道」
「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時間,也要習慣身上帶著讀物」
「文武弓馬之道為常
⋯⋯文為左,武為右,為古來之法,不可不兼備」

留下家訓《早雲寺殿廿一箇條》的伊勢宗瑞(北條早雲)

對於戰國武士來說,精神生活、文化風流都是重要的生活一環,而不是只知窮兵黷武的。

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每朝豆知識:「蘆葦」之辨

文責:站長
相責:小編 陳家倫

會津若松城中介紹城堡以及歷代領主的說明看板



君臨戰國時代陸奧國會津盆地的蘆名家算是同國最為有名的戰國大名,該家沒落後,蒲生氏鄉、上杉景勝、以至後來的會津松平藩的歷史以及那座聳立在盆地的若松城已然成為現今戰國、幕末迷必到之處。

會津若松城天守閣


不知道大家去會津若松市時有沒有留意,市內外大部分關於蘆名家的史跡,其說明板都標記成「葦」名,而不是「蘆」名,那是為什麼呢?

其實,「蘆名」、「葦名」的讀音都是”Ashina”,本是沒有大分別的。不過,在同時代的史料上,都是「蘆名」,從不是「葦名」,那麼,究竟「葦」名是怎樣跑出來的呢?

賣了這麼久的關子,是時候解答了。其實這個問題來自於江戶時代。松平家時代回述從前的會津歷史時,估計是時代久遠,不熟悉真正的「蘆名」,而多用了草書寫法差不多的「葦名」。因此,江戶時代的會津松平藩的書籍提到蘆名家時,都多用到「葦名」為主。

為了解決這問題,現時會津若松市當局決定,面向大眾的科普書籍一律統一為「葦名」,而學術研究上主要用「蘆名」,以作分別。

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

《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讀後心得與摘要(下)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圖責:小編 陳家倫


本能寺遺址挖掘考古調查挖掘出的瓦片中所用之能字異體字 



《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讀後心得與摘要(上)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圖責:小編 陳家倫


閱讀書籍: 胡煒權:《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新北,遠足文化,2017年8月初版一刷。


《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書封


每朝豆知識:「䏻」、「能」之辯


文責:站長


於本能寺遺址中挖掘出的本能寺瓦片



有參與到《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新書發表會的朋友讀者在講座後,得到了「䏻」印作紀念,講座中我也說過本能寺的「能」當時是寫成「䏻」的。現在的本能寺及相關書籍也改成本「䏻」寺。當日由於時間關係,沒法詳細說明,於是只好在這裡再行補充。


以「䏻」代「能」,究其原因,在2007年的考古挖掘中挖出了有「䏻」字的瓦片,而且這些瓦片碎片都有被火燒過的痕跡,因此被推定就是當年信長時代的本能寺的瓦片。

此消息一出,在京都引起了哄動,現在的本能寺也「尊重史實」,改用「䏻」為正字。

其實「䏻」字並非日本人自創的異體漢字,兩岸政府所載的能字異體字,都有「䏻」,同字最早見於唐·顏元孫的《干祿字書》,能䏻相通,清·顧藹吉的《隸辨》也有收錄。因此,日本古代將「能」寫成「䏻」,或兼而通之,還是很有可能受到唐朝的影響。


字典裡中的能字以及能的異體字


另外,京都當地有說指寺方是故意將「能」改成「䏻」的,因為「能」的右邊有兩個「匕」,「匕」跟日語片假名的「ヒ」很似,而「ヒ」的音'Hi'又跟「火」的日語發音相同,屢遭火災的本能寺甚為忌憚,於是決定改用異體的「䏻」。不過,如果上述的瓦片真的是信長當時的本能寺的話,顯示戰國時代的本能寺用「䏻」跟火災之咒未必有關。


參與《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新書發表會簽書會時所蓋的「䏻」字紀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