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郭連友:《吉田松陰與近代中國》 讀後感

 文責:松




書名:吉田松陰與近代中國

 

作者:郭連友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中國人寫的關於吉田松陰的書,作者郭連友教授是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學會理事、日本思想史學會會員,研究領域是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史,以及中日思想交流史。

 

所以可以想見,郭教授這本書是以吉田松陰予中國晚清志士的影響為主軸的。

 

一般講述吉田松陰的書(絕大部份是日本學者寫的日文書),都集中講述吉田松陰的生平、研究他的思想以及對後世的影響,無講寫得多精深,敘述範圍總離不開日本國土。郭教授以中國人的身份介紹吉田松陰,用的是中日交流的角度,可說是別出心裁。

 

然而翻開目錄,才發現吉田松陰對近代中國影響的部份竟然只佔全書的一半。另一半是分析松陰思想的背景。

 

吉田松陰的思想,已有許多專書論述,其中一本由山口宗之寫的《吉田松陰》,早年已由三民書局出版繁中版。這些書,多配合松陰的生平敘述其思想,卻鮮有分析其思想的來由。譬如我們都知道松陰在獄中苦讀《孟子》,寫過《講孟餘話》(在獄中對獄友講授《孟子》時寫下的講義),但是松陰讀過的書不下千卷,為何僅對《孟子》情有獨鍾?卻沒有一本書說得出所以然來。

 

郭教授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就是專門分析松陰思想的轉變過程以及其由來。他舉出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兩件事來說明松陰思想歷程的兩個轉捩點——鴉片戰爭給予日本士人極大的震撼,出於憂患意識,年輕的松陰對於海防十分關注,觸發他海防思想的讀物便是魏源的《海國圖志》;然而隨後發生的太平天國之亂,使松陰認識到光有海防並不足夠,海防支出龐大影響各藩財政,而各藩將財政負擔轉嫁人民,最終會導致民怨爆發,發生像太平天國般破壞全國的大內亂,松陰思想因此轉而趨向民政論,並批評魏源只識海防,對於太平天國內亂的成因(民怨)卻隻字不提。松陰得出民政與海防同樣重要的結論,並在《孟子》中找到符合自己思想的註腳。

 

然而我們也知道《孟子》同意放伐論,它要求君主要具備德行,施行德政,如果君主失德,可由有德者取而代之,這很明顯不符合日本國情,更不符合吉田松陰的思想。在日本人看來,天皇能夠萬世一系正是由血統來維持的,國民對於天皇自身並沒有道德上的要求,故此並不存在放伐的可能,就算天皇失德,國民也只能對天皇忠心不貳。郭教授指出,松陰思想雖然對《孟子》契合,但並不是盲目地全單照收,而是在書中抽取適合日本國情的部份以支持自己的思想。

 

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引用了大量史料,看得出郭教授對史料採掘極深,不輸日本學者。

 

該書的後半部份才是主題:吉田松陰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田中彰曾寫過《吉田松陰》,仔細敘述松陰死後的幕末、明治、大正、昭和各時代松陰形象(勤王家、革命家、教育家等等)的轉換,但敘述範圍離不開日本。而原來吉田松陰還曾經「出走」海外,影響著晚清的維新運動。

 

最早注意到吉田松陰的中國人是維新派詩人黃遵憲,他在1877-1882年間隨同駐日公使何如璋赴日,期間拜讀過吉田松陰的《幽室文稿》,對松陰佩服不已,他後來撰寫《日本國志》,向國人介紹日本國情,其中卷七《鄰交志四》便讚揚松陰「矩方聰明,識天下大勢,日本罪斯人,真為可惜。」黃遵憲的《日本國志》是讓中國人認識到吉田松陰的第一部著作,該書對晚清志士的影響極為深遠。

 

此外,康有為及其高徒梁啟超亦曾拜讀過《幽室文稿》,受到松陰精神鼓舞,在戊戌政變失敗逃往日本之後,康有為獲當時內務大臣品川彌二郎(也是松陰弟子)接見。品川彌二郎把老師的《幽室文稿》和墨跡贈予康有為,並稱讚康有為是「中國的松陰」。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中日兩國志士改革政府的決心卻是相連的。

 

對松陰精神傾心的還有梁啟超,他批評當時志士口中說要改革,但行事總是瞻前顧後,結果一事無成,他提倡要學習松陰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精神,知行合一,才有機會成功。梁啟超甚至還為自己改名「吉田晉」——取「吉田」松陰和高杉「晉」作為名,示意傾慕二人的作風。

 

通過郭教授該書的介紹,吉田松陰形象整個立體起來,我對松陰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個層次(同時覺得自己在《幕末長州》裡介紹松陰的部份寫得過於淺白)。

 

目次

 

序章 吉田松陰研究的現狀和本書的課題

 

第一章 鴉片戰爭與吉田松陰

第二章 太平天國與吉田松陰

第三章 吉田松陰的“民政論”與孟子思想

第四章 吉田松陰的“人性觀”與孟子的“性善論”

第五章 吉田松陰的天皇觀與孟子思想

第六章 黃遵憲和康有為的吉田松陰論

第七章 梁啟超與吉田松陰

第八章 革命派的吉田松陰論

 

吉田松陰年譜

 

參考文獻

 

影印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