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新作」《豐臣政權與大坂之陣》序

文責:站長 


大坂之陣屏風圖


—序—

……拜託你們了!拜託你們了!總之秀賴就拜託你們了!(豐臣秀吉)


……如果你們(豐臣家)提前三年,或者晚三年也好,但現在這個時候的話,我覺得無能為力,遺憾不已。(福島正則)


……我哪怕孤身一人,也隨時準備好向老父逢庵(蜂須賀家政)告別,然後拄着沉重的拐杖,前往大坂參與守城,竭力協助秀賴大人完成使命。(蜂須賀至鎮)


……當年我家遵照石田治部(三成)的指示協助豐臣家,本以為就此家破人亡,沒想到家康公不但寬恕我家,而且還保證我家領地如初。為了報答這份恩情,這次我和島津家必然支持家康公,恕我家不能幫助你們了。(島津家久)


……我和前田家自石田三成之亂時便成為家康公的親家,全天下都知道我們兩家交情甚篤。(前田利常)

 

        公元一六一四年冬至一六一五年初夏,即日本和曆慶長十九年十月至慶長二十年五月(同年七月改元「元和」。註:本書以下的月日時間以當時的和曆為準)爆發日本史上最後兩場左右日本歷史走向的攻城戰——大坂之陣(史家一般按發生順序,細分為「大坂冬之陣」和「大坂夏之陣」,本書一律稱為「大坂之陣」)。不論從規模和動員人數來說,大坂之陣皆在日本史上史無前例,堪稱為日本史「最大的攻城戰」。

 

        對於日本人和日本戰國愛好者來說,大坂之陣的結果無人不知,無需在此賣關子:豐臣大坂城以及它的主人兼豐臣氏當家豐臣秀賴和他的生母淺井氏(俗稱「淀君」,但這是木源於江戶時代的貶稱,不符合史實,故此本書一律統稱為「茶茶」),以及直到最後都緊隨母子左右的臣從如大野治長、大野治胤、大藏卿母子,還有木村重成、薄田兼相等人也一同喪命。

 

        不僅如此,戰爭的殘酷結局不分男女老幼,如戰爭時年僅八歲的豐臣秀賴之子豐臣國松在戰爭結束前成功逃出城外,但他在不久後還是被逮捕,並且在京都六條河原斬首示眾。戰爭中逃出大坂城的非戰鬥人員之中,有不少人在逃出城外後便遭到攻城方的士兵擄劫、虐待和殺害,苟活下來的人裡不少身上財物被洗劫一空,最終還淪為人販子的貨品,從此下落不明。

 

        除了豐臣家族和大坂城內的人,還有那些在大坂城外,因各種理由投身戰爭的人物如真田信繁、明石全登、毛利勝永、長宗我部盛親、後藤基次等人。他們在戰爭結束後百餘年間,從阻礙和平、純為私利的戰敗者搖身一變,成為反抗霸權,從容就義的風雲人物,甚至成為現代日本人和日本戰國史愛好者熟悉的歷史人物。

 

        與本系列前部的關原之戰裡的豐臣西軍十分相似,大坂之陣的戰敗方在江戶時代後大多變成日本人仰慕和惋嘆的英雄人物,這現象或許跟日本近代文化裡獨有的「無條件地同情弱者」(日語裡稱為「判官贔屓」)的情意結有關。借助大坂之陣的歷史書寫來分析日本人的歷史觀和情感史,或許為研究這個歷史

 

        然而,大坂之陣跟關原之戰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關原之戰裡的豐臣西軍由於各種原因,逐步失去主導權和優勢,最終斷送勝利。反觀大坂之戰中的豐臣家從開戰前一直到戰爭結束為止均處於較為被動和劣勢的狀態,兩者截然不同之處不言而喻,同時也是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

 

        大家發現了嗎?其實問題就在這裡,同時也是本書在本文部分將跟各位讀者討論的——

「為什麼豐臣政權會一直處於被動和受制的狀態,而且始終沒法扭轉乾坤呢?」

 

        一般來說,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方式不外乎兩個方向:一是豐臣政權缺乏領導人對抗德川家康。年紀輕輕的豐臣秀賴以及他那位深在閨中的生母茶茶無計可施,結果面對老奸巨滑的德川家康,他們母子和豐臣家上下完全被玩弄於其股掌之中。

 

        另一個方向是豐臣家孤立無援而滅亡。在關原之戰後身敗名裂的豐臣西軍陣營的大名們自是不在人世;而那些一直標榜自己是為了豐臣家和豐臣秀賴而支持家康、對抗豐臣西軍的大名們——福島正則、加藤清正、淺野幸長等人之中,要麼已在大坂之陣前夕死去,要麼就是在關鍵時刻選擇沈默和冷眼旁觀。結果,就像本序開首所引用的史料般,豐臣家在決定與家康陣營決裂時,旋即陷入四面楚歌的危機。

 

        以上兩個視角看起來無懈可擊,同時也似乎就是「標準答案」。但是,這實際上有不少漏洞和疑問。首先,如果是豐臣家早已脆弱不堪的話,為何家康陣營需要等待和佈局十多年才敢動手呢?豐臣秀賴年紀更小的時候一舉將之殲滅,防範於未然,這不應該更簡單的做法嗎?

 

        至於第二點,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跟第一點互為關聯。如果只因支撐豐臣家的大名們健在,才導致家康陣營投鼠忌器的話,那麼人稱「老奸巨滑」的家康實際也不過是只知人多打人少的機會主義者,同時這也等於說豐臣家在豐臣秀吉和豐臣西軍的大名們死後,早已淪為受人勉力拉扯才免於傾倒的朽木而已,遑論豐臣秀賴本人的作用了。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豐臣政權的滅亡是否早在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便已經進入倒數時刻呢?另外,這樣脆弱的政權也似乎只在天命已盡時走到盡頭而已,毫不足惜。

 

        此外,上述兩個說明方式本身也有過於強調人的陰謀詭詐和浪漫主義的傾向,而且完全無視了從關原之戰到大坂之陣為止的十六年間,日本國內外的政情與大坂之陣兩者的互動關係。從結果上來說,我們必須從正面角度,以及保持動態地思考和回應一個問題:「即便大坂之陣是無可避免,那為什麼會發生在一六一五年呢」。還有,站在「敗者」豐臣家的角度來看,我們也必須思考:「十六年間裡他們真的無能為力,無計可施嗎」。如果不是,究竟在哪個時刻起,豐臣家便錯過了避免覆滅的機會,以及為什麼⋯⋯等等。不管如何,我們也有必要重新檢視這個曾一度歷史性統一日本的政權為何敗亡的全過程。

 

        在此,筆者希望再次重申「歷史是沒有『如果』的」。雖然本系列稱為「敗者的日本戰國史」,但有讀過本系列已經出版的兩本書(《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便能發現本系列一直貫徹竭盡所能回歸歷史的原則;不重申「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但不為敗者的敗北惋惜,也不是想化身事後孔明,以上帝視角來說「如果那時候⋯⋯」之類的話語。

 

        此外,筆者也想提前說明本書內容設計的思路。一如既往,本書同樣分成「過程」和「考證」兩部分。關於前者,大坂之陣的緣起的確可以從關原之戰後開始講起,甚至可以追溯至豐臣秀次死去的一五九五年開始。因此,本書的前半部分將採取「略遠詳近」的方式,夾敘夾議地討論豐臣家月如何走上滅亡的過程,而不是純粹地敘述其家史發展。至於後半的考證部分,焦點將放在戰爭爆發的問題、主要的關鍵人物的真實與傳說的差別和源流。例如:「為什麼毛利勝永等人要不惜一切加入豐臣方」「真田信繁在大坂之陣究竟表現如何」「片桐且元是勝者還是敗者」「豐臣秀賴在戰爭中毫無作用嗎」,還有「茶茶要為豐臣家滅亡負責嗎」等等。

 

        人類歷史裡沒有不滅的國家和政權的話,自然也沒什麼永遠長久的家族,歷史長河不曾為任何人事物而停止流動。作為曾經叱咤日本和東亞風雲的豐臣政權,猶如秀吉死前的辭世句那樣的露水般起於清晨,然後消散無形。這樣的例子即便不是史上唯一,怎麼說也是日本史和東亞史裡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傳奇政權的滅亡之道吧。


《豐臣政權與大坂之陣》暫定目錄

0. 序:再現滅亡之道的重要性

-第一部:通史篇-

第一章:外侵內憂= 老驥伏櫪-秀賴誕生-殺生關白

第二章:大樹傾倒= 節節敗退-夢中之夢-託孤權臣

第三章:主少國疑= 孤兒寡母-人心叵測-君臣顛倒

第四章:難波夢絕= 圍城死守-八方來將-家滅城破

-第二部:考證篇(史實部分)-

1. 德川家康的豐臣家戰略

2. 豐臣家與德川家的朝廷拉攏戰

3. 豐臣家的反制方案與挫折

4. 德川家康的開戰準備工作

5. 「真田丸」的虛實

6. 戰爭再起無可避免?

7. 大坂之戰的記憶與書寫

-第三部:考證篇(人物部分)-

1. 豐臣秀賴

2. 茶茶

3. 片桐且元

4. 大野兄弟

5. 木村重成與薄田兼相

6. 真田信繁與後藤基次

7. 毛利吉政與長宗我部盛親

8. 織田信雄與古田重然

9. 北政所與天樹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