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仙臺北山五山遊-覺範寺-龍之母深眠之地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遠山覺範禪寺 保春院(義姬)深眠之地



在東北最大的大都會仙台市區中,有一個地區,卻相比這個號稱東北地區最大都會的喧囂都會中,鬧中取靜,而這個地區便是江戶時代以來,便是仙臺藩的重要佛閣所在地,並被稱為仙臺北山五山的寺院。

 

而這群被稱為仙臺北山五山的寺院,與江戶時代的統治者伊達家足可謂關係深厚,不但有與藩祖伊達政宗之父有關係的資福寺、國母愛姬之母喜多(或名:北,出身相馬氏)深眠的輪王寺,甚或者據傳是那位橫越兩大洋的日本武士支倉常長的深眠之地光明寺,乃至於在江戶時代的終結,幕府滅亡及廢藩制縣後,所設置的供奉藩祖伊達政宗的青葉神社。


青葉神社


 

而在這眾多與統治者伊達家族關係深厚的寺院中,也有一座寺院深眠者一位與藩祖伊達政宗有深厚淵源的女人。

 

而這座寺院便是覺範寺,在覺範寺中深眠的,便是獨眼龍伊達政宗之母-龍之母 義姬(保春院)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仁王的女人~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 三浦按針)與他的女人們~(壹)-英國人妻-瑪莉‧海恩(Mary Hynn)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與英國髮妻瑪莉‧海恩(Mary Hynn)成婚地
聖鄧斯坦教堂(Saint Dunstan church)
圖取自聖鄧斯坦教堂(Saint Dunstan church) 官網


說起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1564-1620),這位擁有日本名字三浦按針的英國航海士,相信對於同好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


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像


 

相信如果可能有一定年紀的同好,如果談到西方人(日本)武士,第一個會想到的,可能會是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末代武士》中,擔任日本陸軍軍事教官的美國軍官歐格仁。


末代武士中的男主角 美國軍官 歐格仁(湯姆克魯斯飾演)

然而儘管相信不少人當年進入電影院時,曾經被劇中最後段的勝元(渡邊謙飾演)率領傳統武士的軍隊與歐格仁一同向西式訓練的日本新陸軍衝鋒感到印象深刻。


末代武士中 飾演不平士族而對抗明治政府的五是領袖 勝元(渡邊謙 飾演)

然而離開電影院,我們便會回想起歐格仁不過是一位虛構人物,而在1860年代的幕末幕府與長州的軍隊衝突時,也各自接受了英國及法國的援助,而取得新式的洋槍亦或是在法國等外國教官協助下建立西式軍隊,而1870年代,明治政府建立初期所爆發的包含西南戰爭在內的不平士族叛亂,對明治政府選擇武力相抗的士族叛軍更是並未放棄新式武器,而只選擇傳統的刀與弓以跟擁有新式兵器及新式軍隊的明治政府相抗。


末代武士中 與明治政府的西式軍隊對抗的使用傳統刀與弓等武器的不平士族
雖然浪漫 但不真實!

但是在《末代武士》的故事背景的270年前,卻有一個西方出身並受到幕府將軍信賴重用的西方人武士的真實案例,而他更是近期暢銷全球的遊戲《仁王》的主角威廉的原型,也因此近年來也開始以仁王的名號名聞世界。


光榮特庫摩 所發行暢銷全球的遊戲 仁王
男主角威廉 原型便是三浦按針(威廉‧亞當斯)


 

這位西方人武士便是開頭所提及的英國航海士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或名三浦按針(三浦安針)

 

正好今年適逢三浦按針逝世400週年,因此包含三浦按針的逝世之地平戶等地原定準備了許多相關活動,並與和三浦按針有淵源的地區,希望力推拍攝三浦按針的大河劇。

 

而這位三浦按針,儘管最終尚未在日本拍攝大河劇,然而卻在1975年時,由澳大利亞裔的美籍作家詹姆士·卡萊維(James Clavell)撰寫主角以三浦按針為原型的小說《將軍》(Shōgun)。

詹姆士·卡萊維(James Clavell)著:《將軍》(Shōgun)


甚至在1980年,該小說也翻拍為找來日美兩國的知名演員的強大卡司參與演出,並前往日本實地取景拍攝的美劇《將軍》(Shōgun)

 

1980年美劇《將軍》(Shōgun)的男主角按針(李察.張伯倫(Richard Chamberlain)飾演)



看到這邊,相信不少讀者已經讀出筆者這篇文章,可能是想來談談這位400年前沉睡於日本西陲的平戶島上的英國籍武士-三浦按針對吧?

 

不過由於筆者先前已執筆過關於三浦按針的人物簡傳文章,因此這邊就不再談三浦按針本人,而筆者這次想介紹的,則是華語圈中比較少觸及到的三浦按針的家人們,即是三浦按針的女人們以及他的兒女們。

 

不過在介紹三浦按針的兒女們之前。

 

我們先來談談三浦按針的情史,來談談曾經與他有關係的三個女人的故事。

 



英國人妻 瑪莉‧海恩(Mary Hynn)

 

首先我們要來談的,是三浦按針在還名為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之時,於英國所娶的元配妻子瑪莉‧海恩(Mary Hynn)

 

《將軍》(Shōgun)- 西方人筆下的三浦按針與決定天下之戰

 


1980年美劇《將軍》(Shōgun)中的男主角 按針(李察.張伯倫(Richard Chamberlain)飾演)


三浦按針(1564-1620),本名威廉亞當斯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的這位英國航海士及商人出身的歐洲人,作為第一位歷史記載踏上日本國土的英國人,以及第一位被記載正式被認可領有封地的英國籍日本武士。


三浦按針


 

一直是頗具知名度及世界性市場的一位歷史人物,尤其近年來,受到光榮特庫摩暢銷全球的遊戲《仁王》的影響,更是讓三浦按針的國際知名度及身價大增。

 

光榮特庫摩的暢銷遊戲 《仁王》 男主角 威廉(原型為三浦按針)

也在這背景之下,包含平戶市在內的與三浦按針有淵源的日本地方自治團體乃至相關地區的民間團體,也積極地進行聯署活動,並期望能夠趁者1620年,三浦按針逝世400週年,而拍攝這位世界性的「日本武士」。

 

儘管最終,2020年的大河劇決定是以明智光秀為主角的《麒麟將至》、2021年則將以澀澤隆一為主角的《衝上青天》,乃至於2022年的大河劇也已經決定是將以鎌倉幕府為故事背景的《鎌倉殿的13人》。


平戶等地力推三浦按針大河劇的聲音一再落空,然而即使如此,作為因為國際性且具有移民性質的日本武士,三浦按針做為一位英語系國家出身的武士,依舊在英語系的國家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在上個世紀日本經濟大好的197080年代,受到石油危機影響而經濟狀況一直不好的歐美國家也一度有過日本熱甚至出現了日本第一的說法。

 

因此三浦這位歐洲出身,生根日本的英國籍日本武士,也成為了人們創作的靈感。

 

因而在1975年,有曾在二次世界大戰與日本帝國軍作戰,並一度成為日本帝國的戰俘的澳洲出身的美籍作家詹姆士·卡萊維(James Clavell)便撰寫了以三浦按針為原型的日本關原之戰為背景的小說《將軍》(Shōgun)

 

詹姆士·卡萊維(James Clavell)



而改小說並在1980年於美國被改篇拍攝同名電視影集《將軍》(Shōgun)


《將軍》(Shōgun)影集宣傳視覺圖


 

1564924日。威廉‧亞當斯誕生於英國肯特郡的一個水手家庭。也因此趁者威廉‧亞當斯誕生456週年,我們便來談談以威廉‧亞當斯為原型的美國影集《將軍》(Shōgun)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人間五百年-織田信長的形象轉變

文責:站長
圖責:小編 陳家倫

五百年來形象不斷變換的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一個幾乎可以說是代表了戰國時代的歷史人物。自八十年代起,由遊戲帶動的熱潮開始席捲日本全國,配合小說和影視作品的推出,織田信長的人氣衝出日本,鄰近的兩岸三地,以至大海彼岸的歐美地區也記住了“Oda nobunaga”。

 

伴隨著在這種「信長熱潮」輸出的,還有「那些年我們想像的信長」。事實上,一如後述,日本人對信長的高評早在明治維新時已經開始,到了近一百年後的一九八零年代,信長的人氣依然歷久彌新,在各種網路、報章的人氣調查裡,信長一直名列三甲,數一數二。這即便在擅長用各種方式塑造英雄的日本,能夠出現這種「長青樹」也算的上是有趣的現象。

 

那麽,這個已於四百多年前,遭到最得力部下叛變,結果葬身火海,名叫織田信長的男人為什麼能夠廣受現代日本人以至非日本人的我們都趨之若鶩呢?

 

每朝豆知識:出馬/入馬

文責:站長
相責:小編 陳家倫

相馬野馬追中 出陣(出馬)的相馬武士


在戰國時代的外交書信中,經常會出現「出馬/入馬」兩詞。前者是指出兵的意思,自然後者就是收兵的意思。不過要留意的是,後者的「入馬」(還有「納馬」的寫法),所說的收兵只能用在勝利後(又或者聲稱己方勝利後收兵,掩飾敗退),不可指作敗退,所以是一個正面用的詞語。

因此,他人寫到收信者入馬、納馬後,都會加上慰勞、感謝或激勵的客套話,如「祝着」、「神妙」、「感入」等。

順帶一提,現在前者「出馬」還留在現代日語中,特別指人物出選各類選舉時,說「某某某出馬」。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日俄交鋒下的被分割的阿伊努茅希利

 文責:小編 陳家倫

本文節錄自本專欄新書《江戶時代史》(書名暫定)當中篇章〈當太陽之子與雙頭鷹之民相遇於阿伊努茅希利-江戶幕府與俄羅斯帝國於蝦夷地之相遇及攻防〉

更多關於阿伊努人、和人與俄羅斯人在人間之地阿伊努大地的交鋒,敬請期待本專欄新書《江戶時代史》後續消息


伴隨著日本與俄羅斯關係的緊張,也影響者居住在今日北海道東部的蝦夷地東北地區及千島群島的阿伊努人的生活,在18世紀末開始,日俄兩國在千島群島的勢力劃分開始以德撫島以北為俄羅斯勢力,擇捉島以南為日本的勢力範圍,然而今日北海道道東地區的厚岸等地的阿伊努人以及千島群島的阿伊努人數個世紀以來一直保持者密切交流。


曾經往來於蝦夷地的厚岸地區阿伊努人乙名(長老) 乙箇吐壹 Ikotoi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拾伍)-千鈞一髮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小編3森長定

向家臣提及相馬義胤之妻女抵達京都的關白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畫像 (佐賀縣立名護屋城博物館所蔵)


伴隨者豐臣政權與後北條家之間外交談判的破裂,豐臣秀吉為了討伐北條氏政、氏直於天正十七年(1589)冬天,便廣發英雄帖,號召天下諸大名攻打北條家,而相馬家也在同年底收到了豐臣家臣石田三成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對相馬家發出的英雄帖。


號召天下諸侯而舉天下之兵企圖攻打關東的北條氏的
豐臣秀吉畫像 (佐賀縣立名護屋城博物館所蔵)


 

而同石田三成要求相馬家參與攻打小田原北條氏的計畫,也被日後的相馬藩,收錄於相當於藩史的《相馬藩世紀 利胤朝臣年譜》中,就讓我們來看看石田三成怎麼說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伊勢宗瑞(下)-三浦義同抗戰豆州軍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站長
圖責:小編 陳家倫

本文節錄自拙作《東海道諸國物語》之〈相模、伊豆國物語〉


決戰相模國 伊勢宗瑞 VS 三浦義同 

伊勢宗瑞謀攻相模,三浦義同抗戰豆州軍

如前所述,伊勢宗瑞與扇谷上杉結盟,故小田原城究竟何時落城,便成疑問,儘管在軍事小說上有伊勢宗瑞假借狩獵或火牛計策等以奇兵從城主大森氏手上奪城之傳說,然由於扇谷上杉及伊勢家直至永正五年(1508)都維持同盟關係,故小田原城到底是如何落入伊勢宗瑞之手,仍是值得探究之問題。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結語)-多元民族、多種語言與兩個王朝的日本國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3森長定

面對沖繩縣當地居民反對美軍基地工程
卻辱罵沖繩縣民是土人(野蠻人)的前來支援沖繩縣警的大阪府警

看到這裡直到今日筆者認為,儘管沖繩縣自古以來不屬於日本,但是在島津家的入侵,明治政府的侵略,乃至19世紀末開始伴隨者甲午戰爭清帝國戰敗而使沖繩縣民對國家(日本)的認同度上升,當下的沖繩縣,便是如同伊波普猷  1907年所發表之演講般,雖然已無人會質疑沖繩縣為日本國內之一部分,多數之沖繩縣民也認同自身為日本國家之一部分,然而在這與本土「一致」的同時,沖繩縣也開始全力弘揚琉球王國這個沖繩縣在歷史及文化背景下,所有的與本土的「不一致」部分。

沖繩縣與日本本土文化及歷史的不一致之處的象徵建築 首里城正殿 (已燒失)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玖)-新琉球人意識的萌芽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松 小編 森長定

伊波普猷,沖繩縣出身的學者,致力於研究沖繩縣的歷史、文化及民俗,
其成就並被譽為「沖繩學之父」


新琉球人意識的萌芽


伴隨者清帝國於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帝國,清帝國不但失去了對朝鮮王國的宗主權,更被迫割讓台灣省在內的台灣島及所屬之澎湖等島與日本,而這次清帝國的戰敗,也徹底重創了琉球王國的舊士族們日夜期盼的宗主國清帝國興兵為琉球王國復國的春秋大夢。


前往日本下關,並在春帆樓與日方的首相伊藤博文及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等人進行外交談判的清帝國的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

 

由於清帝國的戰敗,並簽下馬關條約,懸而未決,始於1879年琉球王國滅亡開始,直至1895年間長達16年,清日兩國針對琉球前途問題的外交衝突也伴隨者槍桿子的相衝突下畫下句點。


馬關條約簽訂地 春帆樓 旁日清講和紀念館 所重現的1895年春帆樓談判 現場

 

在戰爭由日本勝出的情況下,清帝國在割讓台灣島與日本的同時,清帝國也正式放棄對琉球的宗主權與相關對日本的外交爭議及折衝。


負責與中方談判的日方代表伊藤博文與陸奧宗光胸像

 

此舉也讓年復一年期待復國,甚至旅居福州只待王師(清帝國)來琉,光復琉球的舊士族們夢碎,然而伴隨者復國之夢在甲午戰爭的巨砲火槍中被震碎,新琉球人的意識,卻也開始於沖繩縣-這個舊琉球王國的王領中萌芽。


福州的琉球館(柔遠驛),為離鄉背井祈求清帝國王師光復琉球亡國的亡命琉球人的流亡據點

 

而這「新琉球人」意識,便是「日本臣民-沖繩縣民」的琉球人意識的萌芽。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捌)-復國乞師運動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3森長定
表責:小編 陳家倫

流亡清帝國的琉球士族的復國乞師運動據點 福州琉球館(柔遠譯) 圖取自維基


不滿於日本統治的琉球士族們除了在沖繩縣,這個舊琉球王國領內展開不合作運動及抵抗運動外,也有一部分不願成為日本帝國子民的琉球人決定離開故鄉,他們有的去了夏威夷,有的則前往與琉球國關係密切的清國,當中更以前往福建為大宗。

 

在前往清國的琉球國遺民中,除了不願成為日本民而遠渡他國離開故鄉的消極抵抗外,亦有帶者救國及愛國之志而橫渡大海遠渡重洋,這群救國之士,目標已訴諸宗主的清帝國拯救遭「外敵」日本國侵略的琉球國,並率領清帝國的王師與日本一戰,最終目的是光復琉球國,維持原初琉球與清國間的冊封朝貢體制乃至兩者間的君臣關係。


而對於日本的關係,則既有希望維持兩屬中日的維持現狀,或是單獨臣屬清國,斷絕與日本臣屬關係而一屬於清帝國的聲音,當中尚泰之姊夫向德宏(琉球國紫巾官)便是主張斷絕與日本關係,而堅定維持與清帝國的冊封朝貢體制及臣屬關係的主張。

 

這群被稱為「脫清人」的離鄉背井遠赴福州乃至天津與北京向清帝國求救以企圖拯救小國琉球的琉球士族們,他們對清國的陳情活動,也被稱為「復國乞師運動」,而當中代表的人物有尚泰之姊夫向德宏(幸地親方)(1843-1891)、乃至蔡大鼎(伊計親雲上)與林世功(名城里之主親雲上)(1842-1880)、毛精長(国頭親雲上盛乘)、毛有慶[1](龜川里之子親雲上盛棟)(1860~1893)


流亡清帝國並向清帝國乞師復國的琉球國士族向德宏(末代琉球國中山王 尚泰姊夫)

 

以向德宏為首的這群流亡清國的琉球士族,先是抵達了福州,並以福州的琉球館柔遠譯為根據地,開始展開了多年的復國乞師運動。

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柒)-不合作運動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3森長定

遭到日本軍警送日的 中山王 尚泰 自白


琉球王國遭到日本帝國以武力強押下,中山王尚泰獻城,並遭日本強制的「送日」,這赤裸裸的侵略行為,自然引起了琉球國另外一個宗主國清國的不滿,清國在得知琉球國遭日本併吞後,隨即在光緒五年七月初五(1879822)對日本政府併吞琉球的行為表示抗議。

 

得到清國以外交手段抗議的日本帝國及明治政府的外務卿寺島宗則於一個多月後的明治十二年(1879)108日電函給當時駐北京的日本駐清公使宍戸璣,表示日本針對清國抗議併吞琉球上,日方所堅持的立場。

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當高雄遇到高雄-淺談京都高雄與臺灣高雄

文責:站長

最近偶爾看到關於台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台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其實也是常識啦?)台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還有,在這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來自於當地原住民的土語。關於這兩個台灣朋友都大概知道的史事,在此就不作多談了,來談點其他的。

 

2020年8月26日 星期三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陸)-琉球亡國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3森長定

琉球亡國

琉球國的王都首里城正殿與負責消滅琉球王國存在的明治政府官員 琉球處分的處分官們

在八瑤灣事件及出兵臺灣的牡丹社事件中展現強硬態度,甚至取得中方保民義舉的保證的明治政府,在牡丹社事件後隔年的1875年,對於琉球王國的態度,便轉趨強硬,原本默許琉球王國對宗主國清國的朝貢,也進行阻撓。


牡丹社事件

 

當琉球國的朝貢使節(正使毛精長,副使蔡呈祚)18753月出現於北京城時,日本的駐清公使柳原前光便試圖阻撓琉球的進貢使節進貢,柳原前光乃向清國的總理事務衙門提議招喚琉球進貢使節入日本公使的公使館,然而清國則以屬國(琉球)進貢之事並非日本應干涉的,而拒絕柳原前光的要求。


企圖阻礙琉球王府對清帝國朝貢的日本駐清公使 柳原前光

 

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對於琉球王府的態度在臺灣遠征後,也轉趨強硬,內務卿大久保利通便在18755月派遣內務省的負責處理琉球問題的屬官內務大丞松田道之為琉球處分官,命其出差前往琉球。


明治政府的 琉球處分 琉球處分官 內務大丞 松田道之

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伍)-八瑤灣事件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十尾

日軍出兵台灣的牡丹社事件

八瑤灣事件

18711018日,前往王都首里城繳完年貢而乘船返鄉的宮古島的貢船之春立船在從那霸返航宮古島途中遇到暴風,最終於116日漂流至台灣島南部的八瑤灣(今屏東縣滿州鄉),當中包含船長仲宗根玄安在內共有54位漂流民在台灣島南部遭到當地的排灣族原住民殺害。


琉球國地理位置示意圖
圖利用GOOGLE MAP 簡易製表

 

這場被稱為八瑤灣事件的海難,最終倖存的12位漂流民被送往了當時清國負責對應琉球事務的福建省福州的琉球館(柔遠驛),並在187267日搭乘接貢船返回那霸。

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肆)-從中山王到琉球藩王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3森長定

從中山王到琉球藩王

末代中山王與琉球藩王-尚泰


琉球王國經過了
16世紀以前的古琉球時代以及做為中繼貿易中繼點的大海洋時代,伴隨者前章所提的1609年的島津家久(島津忠恆)出兵琉球的侵略,至17世紀初開始,琉球王國變成為臣屬於中華帝王(明、清兩朝)及神國日本(薩摩藩與幕府)等的兩屬國家。


(有關於琉球國與中國間的臣屬關係,可參考前章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壹)-中世的琉球國與明日兩國的國交關係

也因為這層背景下,琉球王國既接受中華帝王的冊封,同時也接受薩摩藩派遣機關於琉球王國內,甚至干涉琉球王國官員的人事廢立,這樣看似衝突的兩屬模式,卻在17-19世紀中葉以來,東亞特殊的政治情勢的背景,以及琉球王國對中華帝王隱瞞臣屬日本的既成事實下,得以存續兩百多年。


琉球國的王都 首里城 正殿 為受到中日兩國建築風格影響的琉球國宮殿

 

然而好景不常,1868年,薩摩、長州為首的兩藩推倒幕府,建立起新的明治政府,與過往的幕府不同,明治政府強調中央集權,並透過版籍奉還、廢藩置縣等手段,消滅割據於日本各地的諸藩。

 

明治政府的眼光也同時望向了西南的琉球王國,然而琉球王國雖為日本之臣屬國,但是卻同時也是清國的臣屬國,加上琉球王國在19世紀中葉曾與法國等西方列強外交往來,並簽訂正式的國書等外交文書,而被列強以獨立國家的規格看待,因此琉球問題遠比日本自家內政的諸藩問題複雜許多,更是極有可能處置不慎,便會引起另外一個琉球王國的宗主國清國的干涉。


因此明治政府自知琉球王國無法像其他藩國輕易解決,然而即使如此,縱使可能會引起琉球王國的反彈,以及引起海的另一端的大陸上的大國的憤怒,明治政府仍堅定者他們心中「追求祖國統一」的意志,而展現併吞琉球王國的野心,因而明治政府開始透過政治手段,企圖將琉球併入日本帝國內。

 

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伊勢宗瑞(上)-謀攻伊豆-別讓義澄不開心~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站長
表責:小編 陳家倫

本文節錄自拙作《東海道諸國物語》之〈相模、伊豆國物語〉



足利茶茶丸殺其弟,伊勢宗瑞見機入伊豆

在扇谷上杉及山內上杉在相模等國對戰之時,伊豆則是由堀越足利家控制。然足利政知在延德3(1491)4月病歿,其留有三子,分別由兩位妻室所出,當中足利義澄及足利潤童子皆出自圓滿院,而足利茶茶丸則與二人是同父異母兄弟。


戰國時代堀越足利家家譜略表



在政知死後,茶茶丸發起政變,殺害其弟潤童子及圓滿院而掌握堀越足利家實權,然在兩年後的明應二年(1493),京都亦發生政變,細川政元廢將軍足利義稙,改立政知之子足利義澄為將軍,即「明應之政變」。


發動明應政變而廢立將軍的管領細川政元




在這個背景下,具有幕臣背景的伊勢宗瑞於此年與細川政元-足利義澄一派結合。

具有幕臣背景的伊勢宗瑞(北條早雲)

2020年8月12日 星期三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拾肆)-各懷鬼胎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處於平行線而各執一詞的伊達政宗與相馬義胤

天正十七年六月五日(1589717),決定南奧霸權的蘆名義廣與伊達政宗的決戰於豬苗代湖畔爆發,這場被後世稱為「摺上原之戰」,最終由伊達軍大獲全勝,敗軍的蘆名義廣不只狼狽回歸黑川城,更在伊達軍一股作氣的進攻下,被迫逃離蘆名家之祖地會津,而南逃常陸到大哥佐竹義宣的領地而投靠佐竹氏,以後戰國大名蘆名氏實質滅亡,僅依附在佐竹家中以家臣之姿而得以保存家名,而擊敗蘆名的伊達政宗則以黑川城為居城,開始稱霸於南奧。


摺上原之戰的蘆名義廣(蘆名盛重)(《獨眼龍政宗》堤真一飾演)

 

面對蘆名氏的大敗及滅亡,震撼了南奧諸武家,這些武家原本是跟隨與蘆名、佐竹家等同一陣線,但是至七月,南奧的名族白川義親與石川昭光紛紛帶領族人改投伊達氏,仙道地區一夕易織,僅須賀川城的二階堂氏仍間守反伊達立場,與伊達作戰,但也因此,二階堂氏及須賀川城遭到了伊達軍的圍攻。


帶領族人改投伊達政宗的石川氏當主 石川昭光(伊達政宗四叔)

 

另一方面,在海道方面,相馬義胤儘管跟岩城常隆聯手,對抗伊達政宗,甚至也有前章我們所提及的,岩城常隆與相馬義胤聯手進軍田村領,或是岩城家派遣援軍助陣相馬家反攻駒嶺城。


與相馬義胤聯手的岩城氏當主 岩城常隆
圖取自 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有關於相馬義胤與岩城常隆的聯手,可參考前章 聲東擊西)

 

然而蘆名的滅亡也確實震撼及打擊兩家對於伊達政宗的對抗意志,也因此相馬義胤及岩城常隆也開始各自摸索者與伊達政宗和平共處的道路,而正好伊達政宗也有意與兩家談和,因此進入天正十七年(1589)11月以後,相馬義胤等人開始與伊達政宗進行談判,商議和平。


開始摸索與伊達政宗走向和平的相馬義胤

 

2020年8月9日 星期日

每朝豆知識 畫像的左右玄機

文責:站長

內有玄機的肖像畫


我們現在想像戰國武將的樣子,除了遊戲的繪畫和部分銅像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他們的肖像畫。

說到肖像畫,大家有沒有發現,大部分的肖像畫裡的人物大多是向左斜望的呢(本人其實是向右看,但從觀者的角度則是望向左方)?當然也有少量的是向右看的,那是為什麼呢?



向右看的佐竹義宣(死後繪製)



這裡有兩個說法比較主流和正確的:
(一)日本古代認為左為尚,右為次,向左看表達的是畫者(以及他背後的發起人)對被畫者的尊敬,但是這樣便會出現為什麼還有向右看的肖像畫呢?除了後述(二)的說法外,還有一個說法指這些向右看的畫很多都是幾幅肖像畫為一組而畫,向右看的人的地位相對而言地位比「主角」低一些。



向左看的宇喜多能家 肖像畫(生前繪製)

(二)另一個說法則是跟上述的(一)有點關係,即指日本人畫肖像畫大多數在本人死後才畫,即是想像、回想而成的,死者為大,對死者的尊敬為前提下,讓肖像的主角向左看,以示尊敬。


換句話說,從我們角度看向左的是死後,反之則很可能是生前畫的,又或者畫者想以「生前」的姿態來讓後人敬仰,我們熟悉的織田信長像(下圖)也是死後由秀吉拜託當代的名畫伯-狩野永德來畫的。狩野永德也是信長有來往,所以當然記得信長的容貌了。


大德寺藏 織田信長肖像畫
向右看的織田信長 (死後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