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毀三觀的日本武士與高橋昌明《武士的日本史》讀後摘要-(壹)毀三觀的武士觀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站長

熟悉弓馬的早期武士的形象 平敦盛


毀三觀的武士觀

 

如同據說是本站粉絲曾提及的,本站常常做出一些或是寫了幾篇毀三觀的文章,每當既定、近乎不容質疑的「常識」遭到顛覆時,也不時讓本站讀者感嘆,我站又來毀人三觀了。

 

正因本站有這所謂的優良傳統(?),因此基於優良傳統,以及本站秉持的「互相傷害才是愛」的真道理(?),也只能向大家再來推薦一本毀三觀(稱讚意義)的圖書。

 

而這本書就是研究日本武士史以及平家政權的日本史學者,並曾擔任2012年大河劇《平清盛》的時代考證的日本神戶大學榮譽教授高橋昌明先生,於2018年於日本岩波出版社所出版的《武士的日本史》(「武士の日本史」),這本書也出版了中文版,讓華語世界的讀者有機會一窺武士的原貌。




 

在這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回想一下,讀者心中的武士形象是如何?

 

相信不少人浮現的可能是穿著日式大鎧,手持武士刀,並恪守武士道及忠義精神,為主君奉獻無私滅我的「滅私奉公」的武人形像,戰鬥講求正面對決而絕不偷襲,又或者是面對死亡豪不畏懼,將其視為高潔,更將切腹視為武者榮耀的不懼生死的無畏精神。

 

這些形象,透過大河劇以及文學作品等,深植於人心,而透過信長之野望、對馬戰鬼等遊戲,乃至好萊塢電影《末代武士》,武士也走出世界,滅私奉公恪守武士道及忠義精神並高舉武士刀的日本武士更是走出日本,名楊於國際,另一方面,從甲午戰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超過半世紀以上,日本在軍國主義的氛圍下,武士道成為了日本推動軍國主義以及對外侵略,乃至對內鼓吹國民為國家犧牲的幫兇,而當美軍在與日本軍交戰,乃至攻入沖繩時,也對於日本軍不願被俘虜,而奮戰至死的精神感到驚訝,而這不被俘虜、寧死不屈為國家犧牲,更被認為是日本武士道的展現……

 

讓日本武士形象再次走向世界的 好萊塢電影《末代武士》



但是如果你對日本武士及武士道還抱持者這樣的想法,那你在看這本圖書之前,可能要先做好高橋先生如何帶你毀三觀的心理準備。

 

在這本書中,高橋昌明透過將自身以及學術圈的研究成果以及徵引史料,試圖用淺顯的文字,對於日本人乃至海外熟悉的日本武士及武士道的形象,進行了批判,並追本朔源,全面剖析武士以及所謂的武士道

 

全書可以分為六章 分別是

 

第一章

何為武士—從起源史的角度

 

第二章

中世的武士和近世的武士

 

第三章

武器與戰鬥

 

第四章

關於「武士道」—武士的精神史

 

第五章

誕生於近代日本的「武士」—膨脹的虛像

 

終章

日本是「武國」嗎?

 

透過上述六章,作者依序從武士的源起、武士活躍的時代的中世與近世(11-19世紀)的發展及抬頭、以武為「業」的武士的武器及戰鬥方式、武士的精神世界、近代武士的形象的膨脹及暴走(武士道的建構及如何成為軍國主義的溫床)之後,回歸到原點,來談論以武士聞名於世界,也自豪於擁有武士傳統的日本國,是否是所謂的「武國」,武國意識又是何時建構起來的。

 

古裝劇的主角

 

而在最一開始的前言古裝劇的主角〉,作者以時代劇(古代劇)中的主角,來談論武士的形象是如何深植於日本的生活之中,同時也提醒了時代劇中的武士形象與現實的不同之外,更提及了時代劇中所見的江戶時代武士,本質上與更早前的中世及戰國時代武士的差異。


時代劇中的日本武士

在這邊作者便有意識的要提醒讀者,淵源流長的武士的歷史儘管將近千年來,但是他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不能用刻板印象將一個既定的形象,帶入到任何時代的武士。

 

作者在〈前言古裝劇的主角〉中,透過介紹武士的髮型的演變,透過這些小細節,來說明時代背景及社會環境下所孕育的武士的演變,更開宗明義地給予武士刀=武士魂的讀者一個當頭棒喝,來進行第一個毀三觀的行動,即是武士刀在武士的草創期,並不是地位如此的崇高。


這主因早期的武士的戰鬥為採取弓箭及馬上的遠程戰鬥及騎射戰,白刃戰雖然也是武士不可避免的戰鬥,但是在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士興起,乃至治承.壽永之亂(源平合戰)的武士抬頭與內亂,弓馬之道才是武士的精神所在及象徵武士的技藝。

武士人手一弓的時代
圖為在平治之亂中戰敗敗逃的源義朝一行人

因此武士必須要學習各種弓術及射法,以及馬術,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武士,遠程戰及騎射戰更是早期武士的主流戰鬥方式,武士刀成為武士的象徵,則已經要到了承平的江戶時代,更是在配合身分統治令下,成為統治者的武士身分象徵後,才日漸成立武士魂=武士刀的符號概念。


熟悉弓馬的早期武士的形象 平敦盛

而在此之前直到戰國時代為止,我們可以看到武士的戰鬥模式不但是與弓箭及騎術相關的射藝及騎射戰,形容武門的武家更是會以弓馬之家來形容。比如筆者曾經研究的上杉家的上杉景勝,就曾經說 出身上杉一族的家臣山本寺景長為出身弓馬之家(武家)的若輩(年輕人)。」


(有關於山本寺景長的故事,可參考拙文

御館之亂-景勝景虎將士傳(三) 山本寺景長簡傳(15xx~1582年)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7/10/15xx1582.html)


而被譽為強大的武士的今川義元、武田勝賴都曾經被讚譽為東海道第一弓取(東海道第一武士),而開創北條五代關東霸業的伊勢宗瑞(北條早雲),也在教育其子孫的家訓《早雲寺殿廿一箇條》裡提到:

 

「文武弓馬之道為常⋯⋯文為左,武為右,為古來之法,不可不兼備」。

 

伊勢宗瑞不但提倡文武兼備,各告誡子孫習武及弓馬騎射的弓馬之道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每朝豆知識:文武兼備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9/07/blog-post_5.html)


告誡子孫要文武兼備並習弓馬之道的後北條五代基業的開創者 伊勢宗瑞(北條早雲)


而被譽為強大的武士的今川義元、武田勝賴都曾經被讚譽為東海道第一弓取(東海道第一武士),從這些史料上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從武士的登場直到戰國時代為止,相比日本刀,弓箭更是能代表武士的武器,而弓箭及弓馬騎射更成為了武士及武家的象徵及借稱,而在平安時代乃至中世前期理想的武士形象,更是必須要精通各種射藝及騎術,方能稱是理想的武士。


被譽為東海道第一弓取(東海道第一武士)的今川義元 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