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小編 森長定
南北分裂至「權門體制」共生的
全國性政權室町幕府的成立
描繪南北朝內亂的《太平記繪卷》 |
鎌倉幕府最終為後醍醐天皇及反對幕府及執權北條氏的德宗與其近臣專政的人們所滅亡,北條一族於鎌倉集體自殺而遭連根拔起,然而以後醍醐天皇親政為中心的「建武新政」並不穩定,很快的,曾經是推倒鎌倉幕府及北條氏的後醍醐天皇政權中的重要武士足利尊氏、足利直義與後醍醐天皇決裂,足利尊氏並開創被稱為日本第二個幕府及武家政權的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雖然吸收了鎌倉幕府的各種制度以及其行政幹部等集團然而卻將根據地設在京都,而非仿效鎌倉幕府設立於東國,高橋先生認為這是主因室町幕府與主要掌握軍事警察權,並與掌握禮儀的朝廷貴族、掌握宗教的寺社等形成共生的權門體制的鎌倉幕府不同,室町幕府定位為成為一全國性政權,便不能只向鎌倉幕府一樣只在京都設置派駐機關六波羅探題即可,為了成為一名符其實的全國性的武家政權,必須將根據地設置在全日本最精華的地區,此地區既是政治、經濟及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莊園主等有力勢力齊聚之地,在此背景下,京都也自然成為幕府設置地的唯一選擇。
然而室町幕府與後醍醐天皇的關係未見改善,在此背景下,夾雜原先便已存在的矛盾的皇室分裂為京都北朝的「持明院統」及吉野南朝的「大覺寺統」的日本長達半世紀以上的南北皇統分裂。
雖然幕府及北朝得到了多數武士、莊園主的效忠,然而幕府本身不斷的內耗,以及陸續出現的內亂,導致北朝情勢的不穩定,乃至做為北朝支柱首腦的足利尊氏、足利直義內耗以及一下倒戈南朝,一下倒戈北朝的叛服不定,這些不穩定及混亂的局勢,造就勢弱的南朝得以苟延殘喘多年。
因為戰亂不斷,武士侵占貴族或是朝廷的莊園及國衙領,乃至觀應之擾亂結束,北朝在內戰中佔據優勢,社會相對穩定後,幕府也一定程度承認武士侵占莊園的繼承事實,但是仍就不會允許超過現狀的侵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權門貴族、寺社、國人及守護的各方利益,而也在接近同一時間,室町幕府從朝廷手中分擔或接替一直以來由朝廷進行的各種統治權,甚至京都民政也由幕府的侍所進行管理,都在在顯示室町幕府與鎌倉幕府不同,取代朝廷成為真正的統治機關。
而超過半世紀南北分裂的情況,最終也在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時代完結,將南北朝皇統合一。
值得注意的是室町幕府雖然說是武士所建立的政權,然而包含足利義滿,以及之後的足利義持,其實都是帶有公家(貴族)色彩,在足利義滿的時代,足利義滿帶有文人及貴族的風采,企圖建立一個公武皆在其下的統治體制。
帶有文人及貴族風采而具公武合一性質的幕府將軍 足利義滿 |
到了其子足利義持的時代,對於足利義滿的路線進行修正,成為足利家當主,與退位天皇的「院」及攝政一同主導協調國政的模式,此時的幕府的運作可說不是武士完全說的算,幕府既是武家所創之政權,同時也是「公武融合政治」(「公武兩頭政治」)的「武家」(武士)、「公家」(貴族)乃至「社家」(寺社=神道 佛教宗教勢力)的權門體制共生的統治體制,加上足利將軍也重視與宿老(居住在京都的有勢力的守護)進行合議商討國政。
因此除了相對勢強的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及企圖削弱守護而為眾人所畏懼的六代將軍足利義教之外,室町幕府可以說是足利家與公家乃至守護等權貴勢力所共同組成合議協商的聯合政權,絕非足利家一家之家天下。
而在介紹完室町幕府的政治形態之後,高橋先生也開始說明為何室町幕府走向衰弱以及日本迎向戰國時代,同時也介紹了當時武士與領民等在地之間的關係,乃至當時武士的居館型態。
值得注意的是,中世早期,即鎌倉時代的武士居館,恐怕並非我們一般概念中中世武士的有土牆及壕溝包為,儼然成為小形城寨的「城館」,而只是更單純的擁有居住功能的「宅邸(屋敷)」。
典型的中世武士居館 根城遺址,現整備成史蹟根城廣場,為日本百名城之一 |
直到14世紀開始,隨者南北分裂以來,日本戰亂的長期化及頻繁,有力的武士乃逐漸發展成山下居館及在居館附近的山上修築要害山城的「居館」-「要害山城」組的城館模式,這樣的「居館」-「要害山城」的模式持續數百年,直到16世紀中葉的戰國時代,依舊是武士的居館及防衛設施城堡(山城)的主流配置方式。
要害山城 圖為最上山形氏的要害山城 長谷堂城 |
同時隨者中世的戰亂,也造就身分統治的浮動及變化,除了部分武士家族的沒落之外,一些本為平民百姓,或是農民的富農,於戰亂中崛起,靠者財力或是其他方式,最終也成為了介於農民及武士階層之間的「新侍(地侍)」,並成為大名及領主的下級家臣,及介於武士及農民之間的存在。
大河劇 《風林火山》中飾演從農民雜兵晉升轉型為下級武士新侍(地侍)的 河原村傳兵衛(傳助,有薗芳記飾演)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