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毀三觀的日本武士與高橋昌明《武士的日本史》讀後摘要-(伍) 近世的幕藩體制與「軍公教」武士的誕生

 文責:小編 陳家倫

近世的幕藩體制與「軍公教」武士的誕生

役所執勢之圖  《德川幕府縣治要略》
從中描繪出了近世武士平常辦公的情況

到了戰國時代的尾聲,在大名相互兼併之下,形成多個橫跨數國的勢力,最終並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的努力下,產生取代衰退的室町幕府的統一政權。

 

豐臣秀吉對全國進行檢地等土地丈量及調查,從中掌握各地的農業情況,德川家康的江戶幕府下令各國提交國繪圖及郡繪圖,以了解各地的山川地理人文,強化了統一政權以及各藩對領國的統治。


江戶幕府要求各藩及各地武家提交的國繪圖
圖為由豐臣家臣 片桐且元監督製作的攝津國繪圖



另一方面,豐臣秀吉的身分統治令及刀狩,以及蕭規曹隨的德川氏及江戶幕府的江戶時代,形成了以武士為統治階級及平民(農工商)的被統治階級的士農分離的社會,同時各藩及幕府也出現以藩大名及幕府將軍為中心的統治階層,而旗下的中、下級武士則與中世擁有土地具有領主性質的不同,成為倚靠藩或幕府發給米糧的武士,而直接切斷了與土地的關係。

 

尤其加上幕府多次改易或是轉封大名,更導致了隨大名轉封的武士失去原本與土地的關係,而更加深對藩及幕府的依賴,雖然幕府並無此意,然而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幕府將軍及各藩藩主的集權,並使得中下層「武士」從中世具有「領主」並與「土地」有深厚淵源的「在地武士」,轉型為近世的更接近於我們現代人口中的受薪階級的「國家公務員」的所謂「軍公教」人員。


而實際上,在近世除了武士本身具有「軍事」及與政府單位與統治關係深厚的「公務人員」性質外,不少武士也兼具「教育」背景,從事基礎教育,亦有不少知名文人或是知識份子為武士階層出身,因此我們可以豪不客氣的說,到江戶時代的近世,武士已經從純粹的具有「武藝」的武人乃至技術者,轉型為統治者以及受薪的軍公教人員。

 

他們之中多數為世襲武士身分,而在最下層的足輕或奉公人之中,也有受幕府或藩雇傭,被允許帶刀及擁有「名字」的武士,然而這些足輕或奉公人的武士權力僅限於本人,且一旦結束與「國家」(藩、幕府)的「公務員生涯」,相關武士的身分便消失,也不得轉移給親人及子女,若以現代的社會來說,這群最底層的武士便可以說是當今公務機關內的「約聘僱人員」及「臨時人員」,而就在這些武士的組成下,以及體制相較前兩個幕府時代更強建的幕藩體制,形成強大且有組織的以武士為中心官僚系統,成為統治日本各地的骨幹人員。


延伸閱讀

出身決定命運?奉公人-武士與百姓若即若離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