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獨特且多元之海商王國-《琉球王國》讀後感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岩波新書 高良倉吉著:《琉球王國》(1993年出版)


獨特且多元之海商王國-《琉球王國》讀後感

國人對於鄰國日本的歷史,近年伴隨者戲劇及遊戲等的影視、娛樂文化等影響,可以說是越來越深,而在鄰國的日本中,於我們最鄰近的日本的縣當屬位於琉球列島的-沖繩縣。

 

而沖繩縣在歷史上曾經存在一個獨立的小國-琉球王國,尤其是去年10月底,一場無名火燒毀了首里城的正殿,震驚全世界,也使得我們對琉球王國的關注大為提升,更也再次發現這個日本邊陲的小縣,與本土是有那麼的不一樣。

 

而這與本土的不一樣、不一致,便是這本1993年出版的岩波新書的《琉球王國》的作者高良倉吉想強調的一個部分。

 

高良倉吉,作為一位研究琉球史的權威,相信如果是研究沖繩縣或是琉球王國的歷史的人們一定知道這位老前輩,而對於一般讀者來說,相信也未必是那麼的不熟悉,因為在2年前的2018年,聯經出版將其1980年寫作之著作《琉球的時代》翻譯為中文,帶給我們對於琉球史的新啟發,以及鄰國日本歷史的不同面向。

 

也趁這次讀完這本《琉球王國》,也稍微分享一下自己的讀後感。

 

岩波版《琉球王國》中,大致可以分為五章+終章(結論)

 

這五章分別是

第一章 「王國」的發現

第二章 古琉球的時間

第三章 亞細亞中的琉球

第四章 辭令書王國

第五章 探尋「王國」的制度

 

五大方向來介紹古琉球(1609年薩摩島津家入侵琉球王國之前的琉球)時代的琉球列島上的這個海洋小國。

 

作者先在序言談及自身作為一位畢生研究沖繩縣的歷史,以及在地的沖繩縣人所遇到的歷史環境以及現象,在這之中作者強調歷史,不應該是關在象牙塔的一門學問,而他更不應該是對「現在」與「周遭」毫不關注,因此作者彷彿像是在大學授課教授與學生對談般,暢談自己在研究沖繩縣史,以及琉球王國的歷史的心路歷程以及發現,作為一位教師,沖繩縣的歷史看似黯淡無光,臣屬於明清等中華帝國、為島津家入侵而被強硬編入日本的政治體系中,之後1879年明治政府的琉球處分導致琉球王國滅亡,琉球被強制編制為沖繩,乃至本土人(日本人)對琉球人歧視的日子與二次世界大戰沖繩戰役的慘境及日本軍官強迫沖繩人集體自殺的悲劇,甚至度過了痛苦的二次世界大戰,琉球也與日本分割,成為美國軍政府軍管的獨裁政體下的特別地,琉球的歷史看似是一部黯淡的血淚史,不少沖繩縣民都這麼認為,而難以對自己家鄉的歷史感到自豪。

 

然而高良先生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琉球正因為他獨特的歷史文化、而與之他地有所不同之處,探詢這些歷史並向縣民們弘揚,便是他們作為歷史人的使命,因此他也舉辦讀書會及演講會等,並培養能夠閱讀琉球的古典文獻的知識者而努力,他的目標是想找出國族主義以外、黯淡悲慘的自虐史觀以外的琉球史。

 

在第一章〈「王國」的發現〉中,作者先對琉球王國的先行研究發展做了整理,以琉球王國滅亡後,明治、大正時代的兩位琉球歷史及沖繩學的研究者,這兩位學者則分別是琉球王國鄉士家庭出身的學者並被譽為沖繩學之父的伊波普猷(1876-1947)以及日本京都帝國大學(今京都大學)教授,並在晚年投入日本共產黨運動的河上肇(1879-1946)教授。

 

透過兩人在明治、大正時代研究沖繩縣史以及琉球王國的歷史經歷,來說明研究琉球王國的歷史,在強調天皇「皇天普照」、國民應「忠君愛國」的日本帝國主義瀰漫的氛圍下,研究琉球王國歷史的困難以及複雜性。

 

在這之中,高良倉吉引述的一段先賢伊波普猷在1907年的演講可以說是貫穿此書《琉球王國》的核心思想

 

「吾以為沖繩人可在這一致之處有很大的發揮,如今沖繩人為何成為強大的日本帝國的一份子的緣由相信眾人是知道的,如果至今為止有人因為惰性而將琉球固有之人(),刻意進行抹煞跟破壞之人存在的話,這將會直接將連繫在兩民族(日本民族、琉球民族之間)間的精神意識的連結斬斷,也將是無視於歷史。

 

就如同上面所說的,無庸置疑的,在一致(日本、琉球)之處發揮是有其必要的,然而在不一致(日本、琉球)不一致之處發揮也是有其必要的,或許說不一致之處有點語病及文法不通,然而一同在別人無法仿效之特點進行發揮,吾認為人皆有他人究其努力終究無法仿效之處。」

 

引自  伊波普猷  1907年演講《對鄉土史之我見》

『元刊載於節錄自每日新聞 刊載日不明 抄寫翻於高良倉吉《琉球王國》 頁28

 

在演講中,伊波普猷提及對於沖繩縣史以及一位沖繩人,作為日本臣民的他們,如有與本土人(日本人)一致之處自然要發揮,而另一方面,沖繩縣(琉球)基於歷史於文化,也有許多有別於日本本土之處,伊波普猷不但主張這些抹拭沖繩縣(琉球)自主的特殊性的行為是不智的,並會消滅日本與琉球間的精神連結。

 

更主張正因為沖繩縣人擁有自己的文化及歷史等,因此也有許多與日本不一致之處,而這「不一致」便是別人無法模仿,作為一位沖繩人、琉球人的獨特之處。

 

這獨特且不一致之處,便是作為一位沖繩人與研究沖繩歷史的歷史人所需關注之事,也因此高良先生繼承先賢伊波普猷的意志,試圖從日本國家體制下的沖繩縣找尋這個家鄉的歷史的獨特性,並同時避免開頭所提的自虐史觀。

 

也因此高良先生從第二章〈古琉球的時間〉開始一一追尋琉球的歷史。

 

在第二章中,作者從上古時代開始追朔沖繩縣的歷史,先追尋透過考古以及他國(中國、日本)文獻中所提及的琉球歷史,與琉球列島的三大地區奄美大島地區、沖繩本島(與鄰近)地區以及先島(八重山、宮古島等西南)地區的差異與相似之處,並詳述12世紀後琉球列島的文化科技大躍進,包含農耕稻作與麥作的出現,鐵器運用與Gusuku(城堡)及地方政治權力者的誕生(首長層的按司的出現)

 

並按時間軸介紹琉球的三山時代及說明三山(北山、中山、南山)王國的政治性質以及他們如何與新興的帝國明帝國建立起朝貢與臣屬的關係。

 

之後也依序介紹武寧王受到明帝冊封為中山王與明、清帝國間與琉球國中山王的冊封朝貢體制的行程及運作、佐敷思紹與尚巴志父子的崛起與第一尚氏王朝統一三山與王朝的內憂乃至第二尚氏王朝的建立以及尚真王的勵精圖治與琉球宗教(神女制度等)及政治制度的建立。

 

可以說第二章便是一個極精簡的古琉球史,透過大約三十多頁的篇幅,作者將信史以前的琉球列島直到17世紀初島津入侵琉球為止的古琉球時代的歷史及政治史作了簡單概要的介紹及分析。

 

透過第二章讀者將掌握琉球歷史的大概,而為之後的3-5章作準備。

 

在第三章〈亞細亞中的琉球〉中作者將琉球史搬開鄉土史或是日本史的框架,試圖透過海洋、東亞海域的視角來為讀者介紹這個存在於東亞的海洋小國。

 

作者以獨立國家琉球王國的視角,為大家解謎這個國家為何能在14-16世紀明朝進行海禁及冊封-朝貢體制時,成為一個以那霸港及首里城為中心,由首里的國王中山王為首舉國之力致力於發展足跡遍及麻六甲、爪哇島的巨港等東南亞,乃至中國的福建(泉州與福州)、朝鮮與日本的薩摩(鹿兒島縣)、博多(福岡縣)乃至堺港(今大阪府堺市)等由國家支持的海洋貿易以及琉球作為這些貿易的中繼貿易性質與明國的海禁及琉球跟明國的冊封朝貢體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又或者也提及了琉球王國與印度洋間國家透過麻六甲的轉手貿易及與葡萄牙人的相遇。

 

在這個「大交易時代」中,作者介紹以位於那霸港附近的久米村為據點的閩人三十六姓的福建移民為中心的先進技術人員在琉球王國的政治及海洋貿易中所扮演的腳色,而透過這海洋中繼貿易的發達,我們會看到琉球王國作為一個獨立王國他在東亞扮演的腳色,以及他的歷史及文化的多面向,乃至與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異同。

 

這亞細亞中的琉球與海洋、貿易、移民的琉球便也是伊波普猷認為需要努力弘揚的琉球無可取代的「不一致」、獨特之處,也是作者想找出的鄉土史與自虐史觀及單一民族(大和民族)史觀之外的琉球史的多面向。

 

而第四章及第五章則試圖透過當代史料來還原琉球王國作為一個王國,他的政治體制及政權的架構。

 

在第四章〈辭令書王國〉中,作者便坦言,沖繩縣作為一個曾經經歷過多次外敵入侵(島津入侵、明治政府消滅琉球王國,二次大戰的沖繩戰役),乃至於歷史上首里城等王府出現多次火災及重建,甚至被明治政府帶去東京的王朝史料也毀於關東大地震中,因此要透過當代史料來還原琉球的歷史乃至王朝的政治體制及架構,是有其執行上的困難,然而即使如此,如同作者所言的「史料如同音樂般」,又或者「一磚一瓦,一字一句,皆可為史。」

 

歷史並非只有編撰好的歷史書才可稱為歷史,任何我們可能不精心注意的人事物,都可能成為歷史及史料的一部分,而在面對研究琉球王國歷史研究上,史料的缺乏及難度上,作者高良先生最終決定朝者看似與歷史沒有直接關係的史料著手,而這個史料便是「辭令書」。

 

「辭令書」乃是琉球王國王朝時代,任命職位之任命書的官方公文書,換言之,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事派令,看似不起眼的史料,然而作者卻認為透過研讀考證一個又一個的辭令書,我們將會發現的不只是當時琉球王國的官方文書格式及文化,更能從中看到拼湊出琉球王國的政治體制、中央與地方管理制度等,以及官僚的任命及俸給、琉球王國的疆域變化乃至日中兩鄰國對琉球王國文化及政治上的影響等。

 

這些看似不起眼、又零碎的「辭令書」等史料,作為歷史人的使命,便是從中分析找出琉球王國的素顏,從中推敲出真實的琉球王國的風貌及政權架構。

 

看似繁雜、不起眼的「辭令書」挖掘及分析的工作,然而卻是高良這位琉球史權威的老師傅,向我們這些晚輩傳授研究琉球王國歷史的一個方法。

 

在第五章〈探尋「王國」的制度〉的制度中,作者高良先生透過「辭令書」在內的史料,企圖還原,「大交易時代」下的第二尚氏王朝的政治制度與軍事體制,而在這當中也提及了做為海上貿易發達,甚至國家主導的國營企業琉球東亞細亞貿易公司(!)其國家性質、體制上與海洋貿易之間的關係。

 

終上所述,作者先於序言及第一章說明作為一位研究琉球史及沖繩縣史的歷史人的使命及其困難,乃至於第二章循序漸進的介紹古琉球時代的琉球列島的歷史及琉球王國史,至第三章作者更將視眼擺脫鄉土史及國別史,透過海洋、貿易及地區史的角度,來談及琉球王國在東亞、海洋及貿易上的歷史角色及定為。

 

最後在第四章及第五章透過談及研究琉球歷史的困難及方法,讓我們透過「辭令書」等史料還原14-16世紀「大交易時代」的琉球王國他的獨特及與鄰國等的相似之處。

 

在這尋求「一致」與「不一致」,作者希望可以透過海域視角及亞洲、貿易等視角來還原琉球王國的歷史,以及希望琉球史能夠突破鄉土史及國別史的侷限,為「琉球史」帶來新的思考及研究面向。

 

而在終章,作者也坦言,直到他封筆的1993年,儘管首里城建築復原、大河劇將拍攝以琉球王國為主題的《琉球之風》,然而世人對於琉球的關注仍並不大,而日本國內不斷強調日琉同祖,甚至妄稱琉球開國君主舜天乃日本之武士源為朝之子,而強調日本為「單一民族論」來說,作者雖不否認琉球與日本本土有共同的祖先,然而隨者歷史的發展,琉球與日本分道揚鑣,各自走向自己的發展,琉球經過三山時代的割據,以及統一王朝的琉球王國的建立,並與明清等中華帝國建立冊封朝貢體制的臣屬關係及朝貢貿易。

 

琉球也曾經以海商國家及中繼貿易中心而活躍於東亞的海洋貿易上,並受到中國及日本等鄰國影響的同時,以琉球王國為中心,建立起自己的文化、政治制度及歷史傳統,這些便是小國琉球歷史的多元及獨特性,儘管這類發言不一定見於日本國內,而作者高良先生也自嘲,他因為研究琉球歷史主張琉球王國的獨特性及古琉球時代的琉球王國史應為日本之外的「外國史」,而被部分日本激進右翼份子標籤為「琉獨(琉球獨立份子)」。

 

而直至今日日本強烈擁抱單一民族的聲音也十分強烈,即使是在今年初的1月,日本的副首相及財政大臣麻生太郎也曾再度「心直口快」的說出

 

「經過兩千年仍保有單一民族及單一語言及單一王朝的國家,放眼世界也只有我日本國!

日本財政大臣 麻生太郎 2020113日 於福岡縣 國政報告會中所言

 

向來心直口快的麻生,相信說出這句話時,勢必是他心中的肺腑之言,然而這無視日本曾經有南方的琉球王國的存在,以及北方的阿伊努人,乃至歷史上多次移民移入日本列島的歷史事實。

 

卻也明示者,相信神國思想及單一民族的右翼國族思想,仍盛行於日本,作者在1993年撰寫後記時曾感嘆面對國內單一民族論的國族份子的聲量,自己研究琉球歷史上有些許無力。

 

然而作者也認為,透過研究琉球歷史,並挖掘出琉球歷史的多樣性及海域及亞洲視角下的琉球王國史,或許也將給琉球歷史研究提供一個新個面向,並為長期壟罩在「悲情」、「遭人欺負」等自虐史觀下的沖繩縣民中,找出另外一個故鄉歷史的方向。

 

最後尚可一提的是,由於筆者看的書是日文原文書,儘管該書價格不貴,大約只要7-800日圓,且交待也算流暢清楚,因此是值得閱讀的琉球史日文書,不過相信閱讀此篇讀後感的讀者們或許也有些朋友並不熟悉日文,因此語言問題可能會讓對琉球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對這本岩波的《琉球王國》卻步。

 

不過所幸台灣的聯經出版社於兩年前的2018年出版作者高良倉吉先生的首部作品,即1980年出版的《琉球的時代》,對於想了解琉球的歷史,以及琉球在海洋、東亞及貿易史上的定位及歷史演進,筆者也十分推薦中文讀者可閱讀聯經出版的這部作品《琉球的時代》。


聯經出版高良倉吉著《琉球的時代:偉大歷史的圖像》中譯本

 

儘管可能部分內容與岩波的《琉球王國》有所重覆。

(其實作者在後記都自爆,他這本岩波的《琉球王國》就是以自己的作品《琉球的時代》、《琉球王國的構造》兩本書為基礎改寫的。)

 

對於《琉球的時代》對於琉球王國的政治體制等的篇幅也相較於岩波的《琉球王國》來說比較少些,然而如要了解琉球與琉球王國的歷史,聯經於2018年出版的作者高良倉吉的著書《琉球的時代》中譯本則值得推薦給中文讀者閱讀。


延伸閱讀:

琉球系列 參考文章

薩摩島津氏入侵琉球再考 (上) 禍從何來?

薩摩島津氏入侵琉球再考(下)禍自東來 

獨一無二的琉球守 -- 龜井茲矩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序)-一個民族、一個語言與一個王朝的日本國?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壹)-中世的琉球國與明日兩國的國交關係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貳)-島津家久出兵琉球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