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嗚呼岩屋」背後的另一面—意想不到的血戰

位於山頂上的岩屋城碑(1955年樹立)

其他戰國島津家的文章:
真說!驚天動地的「耳川之戰」
真說「沖田畷」之戰—決定西九州霸權的瞬間
真說!「鬼石曼子」島津義弘名震天下的木崎原之戰
激戰戶次川!島津勝.仙石敗.長宗我部家大災難的名戰役!
秀吉離間島津兄弟?義弘成為島津當家之謎


天正十四年(1586)七月二十七日,薩摩島津大軍圍攻筑前國御笠郡岩屋城,同城守將高橋鎮種(紹運)率城兵死守,經過近6小時的血戰後,紹運以至岩屋城兵上下全數戰死,攻城的島津軍也損失慘重,無力再攻。城陷後不久,豐臣秀吉的救援大軍終於登陸九州,討伐島津家的反擊戰就此打響。

從上面的過程來看,岩屋城之戰除了戰鬥慘烈之外,紹運率領的城兵成功拖住了島津軍西線(另一邊的東線正入侵豐後),使島津家不能在豐臣大軍到來之前獲取更多的領地。因此,後來江戶時代的軍記物,包括島津家自己寫的藩史都對高橋紹運大加讚賞,誇之為忠勇之將。某程度上是為自家功敗垂成找到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下台階。

當然,紹運的奮戰到底是事實,但凡事總有不同的角度,除了城兵奮戰玉碎之外,岩屋城之戰,甚至當年島津與大友之間的攻防戰還有不同的側面,可以讓我們有不同的觀感。

島津家在高城川之戰(或高城-耳川之戰)大敗大友家,再在「沖田畷」之戰殺退了龍造寺隆信後,九州之內已無敵手,在發動包括岩屋城之戰在內的兩線北征前,島津家的心思放在肥後)今熊本縣)的征服戰上,特別是處理了相良家之後,北肥後的領主人人自危,生怕自己成為島津家下一個目標(詳見拙著《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下冊)。

另一邊東面的日向、豐後邊境,島津家相對地沒有積極的活動。後面證明,島津家對於跟大友家全面開戰並非如此積極,中間出現了很多變數導致了島津家決定打開東邊戰線。

那麼,島津軍是怎樣一步一步朝岩屋城之戰的方向推進的呢?首先將時間撥回到戰事發生前約半年前,即天正十三年底。當島津家主力於征伐肥後時,豐後大友家的家臣入田宗和、志賀道益因為與大友義統不和,於是通過「島津四兄弟」中的四弟島津家久,要求出兵豐後。

不過,這裡要留意的是,領導島津家的大哥島津義久一開始並不希望理會入田宗和、志賀道益的請求,一來是義久即使信長當時已經死去三年,表面上仍然順守著當年與織田信長的約定,避免與大友開戰。

但更重要的是因為義久認為幫助兩人,沒有大義可言,當年的高城耳川之戰是島津家以大友幫助「家敵」伊東家反攻,於是才與之一戰,戰後也維持和平,而且島津、大友兩家其實沒有必然的仇恨,為了逆臣而開戰,有失島津家的顏面。而且正在應付肥後的戰事,再同時與大友開戰,隨時使島津家不勝負荷,得不償失。

那麼,最終島津義久決定開戰又是為什麼呢?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豐臣秀吉已經藉大友宗麟乞援,對平定九州蠢蠢欲動,換言之,大友家已經企圖借豐臣政權來扭轉劣勢,對島津家而言是一種巨大威脅。雖然,島津家一開始從心裡鄙視平民出身的秀吉,但也不能不防。在島津義久面前,要麼坐等秀吉行動,避免落得口實,要麼先下手為強,先製造既成事實,在秀吉殺來之前,為島津家製造最有利的條件。

顯然的是義久在這個關係家族存亡興衰的「人生交叉路口」上左右為難。另一邊的四弟島津家久卻很積極地希望趁機入侵大友家,乘勝追擊,使義久備受壓力。另一邊肥前、筑後、筑前的領主又因為怯於島津家的兵鋒,紛紛表示願意跟隨島津家,事實上就是希望島津家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換言之,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機會恰恰使島津義久越來越騎虎難下。

結果,義久決定借助「神明」的意志,為島津家的前途問卜,經過再三推遲後,天正十四年二月底的問卜結果顯示,「神明」決定島津家作兩線進攻,大開綠燈,對義久而言,神明的決定更讓他無從選擇,一旦借神明作擋箭牌,結果出來後便無力回天。於是義久只好「願賭服輸」,下令兩線作戰。

即便是這樣,義久仍然不以入侵大友家為主線,而是以筑前的筑紫廣門不跟隨其他筑、肥領主一起交出人質,效忠島津家,反而跟一直交惡的大友家合作對抗島津家為由,進行征討。換句話說,筑紫廣門成為了島津義久以及島津家的出氣筒,緩和了上述的進退維谷局面。

然而,這個決定正正是引導島津家與大友家全面開戰,以及岩屋城之戰的序曲。同年六月,島津軍西線一口氣打敗了筑紫廣門後,便想順手接收筑紫家的領地,但事實上筑紫家的領地有部分早已是大友家管轄內的區域,當中屬於筑前、筑後邊防要塞的寶滿城便由高橋紹運次子高橋統增(立花直次)把守,島津家一開始雖然沒有打算對紹運及岩屋城打主意,但現在原屬筑紫家的寶滿城既然落在大友家手上,北征的目的=征伐筑紫家便不算完成(註:在島津家當時的認識上,他們認為寶滿城是筑紫家的領地,而筑紫家與高橋家當時是姻親關係,島津家理解寶滿城為筑紫家領地也或多或少跟這種關係有關)

於是,對島津軍而言,要拿下寶滿城,與之相連的岩屋城,以及由紹運長子立花統虎(宗茂)控制的立花山城也必須拿下才安全。與大友家開戰也成了意外但又理所當然的結果。而當中的關鍵便是左右寶滿、立花兩城命運的岩屋城。

從史料上看,島津家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圍攻寡兵死守高橋紹運會如此棘手難打,七月二十七日早上的總攻擊裡,高橋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而破,也連帶折損了大量島津軍的將士兵卒,慘烈程度甚至遠超從前的任何一場大戰。可以說,高橋紹運善戰死守是可圈可點,也是很具關鍵作用的戰略決定,但島津軍評低估攻下岩屋城的難度,也是使戰事最終如此收場的一大主因。

其實總攻擊前,與島津合作的秋月家曾經出面勸紹運開城投降,島津家也派人勸說紹運學習入田、志賀那樣做一個識時務者,但都被紹運拒絕。遠征而來的島津軍再次騎虎難下,攻城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總之,在戰爭前及戰後當初,島津家當時對紹運的評價不見得很高,或者說島津軍深深知道,也積極評價岩屋城的戰略價值,但低估了高橋紹運的覺悟,但到了江戶時代初期開始,島津家在內的後世軍記物及傳記、家史卻出現了相反的認識及描寫,配合江戶時代重視忠義的儒家思想,壯烈犧牲的岩屋城將士上下成為了又一個模範教材。於是便形成了我們認識的「岩屋城之戰」。


以上可見,從醞釀,到決定北征,再到岩屋城之戰結束,島津家的決策層其實經過頗為掙扎及兩難的選擇下一步一步走過來,最後在岩屋城之戰上損兵折將後,再連忙重組去迎擊不久後到來的豐臣大軍,然後兵敗如山倒,十多年的努力也最後附諸流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