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長篠之戰後織田軍的動向

文責:小編四 十尾


關於長篠之戰,多數人關注與熟悉的部分大多是傳說中的武田騎馬隊、三段式射擊等傳說,而戰爭的經過與分析在〈長篠之戰的真相—日本戰國史著名之戰大揭秘〉一文中已有論述,相信大家如果有持續關注應該會相當熟悉。

長篠之戰(《信長 KING OF ZIPANGU》劇照)

這次,讓我們將目光轉向戰後的動向。在筆者初入日本戰國研究之際,閱讀長篠一戰的經過與紀錄,從《信長公記》內紀載,可得知「武田軍在長篠一戰損失慘重。」這不禁讓筆者思考一個問題,「織田軍為何不趁勝追擊,一舉攻滅武田家?

天正三年局勢圖


首先,武田家依舊強盛。

雖說長篠一戰損失慘重,但僅限於人事資源,遠江一帶的重鎮高天神城仍舊屬於武田家,最多就是失去遠江的一部分而已,武田依舊是織田、德川東邊的重大威脅,即使在武田滅亡以前,仍有能力侵攻關東。

甚至於滅亡前夕仍對北條產生巨大壓力。在武田領西邊戰略也僅是轉攻為守,直至天正八年(1580)以前也沒有兵敗如山倒的情形。

武田勝賴(《天地人》劇照 市川笑也 飾演)


第二,長篠之戰的結果已達到織田一方的戰略目標。


織田、德川的首要戰略目標為救援長篠城,為德川底下國人眾叛離的可能達到止血作用。倘若長篠城的救援失敗,遠江乃至於三河一帶臣服於德川氏的領主恐怕會接二連三的叛離,倒向武田一側。可以說,長篠一戰挽救德川氏瀕臨崩潰的命運。

第三,補給問題。

織田軍在戰勝後,若長驅直入直搗甲斐,會面臨戰線過長,在甲斐、信濃的多山地區也會面臨進軍困難以及不熟悉地形的問題,更會面臨切斷後路與補給的問題。

即使沒有外力干擾,深入敵境勢必會有補給危機。這一部分可以與天正十年武田滅亡的過程對照,當時在木曾義昌與穴山信君的倒戈下,成為織田軍的嚮導,武田一方擁有的地利優勢也因此消逝。

第四,近畿與越前的局勢不穩。

本願寺配合反信長領主們的行動,雙方戰和頻繁(1570~1580年間,織田本願寺十年戰爭())。在朝倉氏消滅後,信長將朝倉舊領越前一帶交給朝倉遺臣前波吉繼(桂田長俊)等統領,但隨後內部不和導致本願寺僧眾得以趁虛而入,即越前一向一揆,事態逐漸難以控制,成為織田領北方的一大威脅。


附註:越前、加賀一帶的一向一揆行之有年,在戰國前夕已有佔據,對周邊統治者造成極大困擾。

第五,外交因素。

關東的北條氏政尚未與武田勝賴交惡,使武田背後擁有屏障,武田、北條雙方待御館之亂後勝賴與景勝結盟才正式交惡。因此,意味著若想消滅武田,僅能嘗試聯絡越後的上杉謙信。

信長確實在長篠之戰前後有透過村上國清聯繫謙信,但謙信當時的目光仍在關東,在長篠之戰的前一年甚至發動規模浩大的遠征關東行動。自然無暇顧及消滅武田一事,原本織田、德川、上杉三家消滅武田的機會隨著謙信消極的回應也只能化為泡影。

那麼,究竟織田軍在長篠之戰後有何行動?

根據《信長公記》記載,當年八月,信長決定一勞永逸的除去如芒刺在背的越前一向一揆,集結眾多家臣與朝倉遺臣等,從海、陸二陸包圍一揆眾,在龐大的軍勢下,月底即平定並重新分配越前一國給予柴田勝家、不破光治、前田利家與佐佐成政等,即使有殘存勢力也不如以往。

另一方面,在越前平定前,信長派遣嫡長子信忠,討伐孤立在武田領外,東美濃的岩村城,以圍城為主,直到越前戰事終結後,信忠再度集結軍力試圖奪下岩村城。勝賴即使派遣援軍也因下雪行軍困難而失敗,因此岩村城難以避免陷落的命運,守將秋山信友等慘遭磔刑。

上述大抵為天正三年(1575),長篠之戰後織田軍的動向。


:部分學界稱織田、本願寺間於元龜元年(1570)至天正八年(1580)的戰爭為石山戰爭,但經考證,「石山」這稱呼來自於江戶時代,故稱織田本願寺十年戰爭較為合適。


1 則留言:

  1. 有些問題真的要細心思考才有答案,謝謝版主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