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每朝豆知識:淺談戰國時代的若眾道(眾道)



提到戰國時代,另一個一般書本不會提的便是當時十分流行的武士與「男色」,後來被稱為「若眾道」(「眾道」)。簡單來說就是對少年男子武士(#記住_只限年輕男性) 的情愛關係(但不等於是肉體上的性愛關係),這種關係下的「友人」,當時稱為「知音」。

很多人不留意的是,其實這種男男情愛並不止於武士,公家、僧侶也有類似的風尚,所以這不是武士自行衍生的行為,可以說是當時的普通行為。不過,這種行為卻不是一種公開得到認可的行為,很多時只停留在大名與年輕武士私底下的暗隱關係,直到十七世紀被江戶幕府明文禁止為止,這種關係一直活在地底下。

當然,在史料上,大名武將與侍奉自己的年輕男侍從有親密關係(不一定是性愛關係)的史料並不多,大約能從可信的史料上認的,大概就有 #武田信玄#伊達政宗;被人指喜歡跟年輕武士處在一起的則有 #上杉謙信

至於 #織田信長 與森家三兄弟等小姓是不是也是這種關係,其實史料上難以確認。雖然,信長身邊也有一眾年輕武士組成的「御小姓眾」,但也沒有證據他們都是信長的「知音」。至於自認與信長有「親密關係」的是 #前田利家,利家在晚年跟身邊的年輕家臣說自己年輕時曾與信長共寢而眠,但這裡指的有沒有包含性愛關係,便不得而知,很可能只是陪睡而已,當然,各位大可自由想像(笑)。

利家的自白

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每朝豆知識 藤堂高虎的人生哲學


不明所以的藤堂高虎

不論是日本跟華文的網路上都有說法指 藤堂高虎 曾言

「不換七次(多次)主君,不能稱得上是武士」
(武士たるもの七度主君を変えねば武士とは言えぬ)

的確高虎的主君有數人,但等不等於他真有那麼說過呢?

答案是 沒有

這只是江戶晚期的好事者拿高虎來幻想戰國武士的形象,在藤堂家的史料以及高虎的家訓中都沒有這樣說過,或者鼓勵家臣換工作,反而教喻子孫為君者要禮賢下士,對臣慈愛。

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當新羅之子孫與阿伊努茅希利相遇 (陸) -四百年前的珍禽外交-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站長
圖責:小編 陳家倫

戰國大名的嗜好 鷹狩放鷹(示意圖)



日本進入江戶時代的太平盛世,而在北方蝦夷地也遠離了戰國時代的紛亂及衝突。

在本系列專文當新羅之子孫與阿伊努茅希利相遇之時,我們在首部曲~二部曲中提及了武田(蠣崎)信廣、光廣、良廣三代在蝦夷地的崛起過程以及與阿伊努人及主君安藤氏的對立。

而在三部曲神威德威的蠣崎季廣中我們則提及到了季廣所主導的透過主君安藤氏之手而與阿伊努人的和解,而在四部曲要聽天才的話中,我們更是提及了季廣之子蠣崎慶廣如何靠者自己的智慧巴結中央政權而擺脫舊主下國安藤氏的影響,成為名實相符的「蝦夷島主」。


初代松前藩主 松前慶廣像


因此在本系列專文的第六部曲中我們將談談江戶時代的松前藩與阿伊努人。

如前章所述,在蠣崎慶廣的時代,慶廣靠者與中央政權的豐臣秀吉接觸,成為名實相符的蝦夷地和人領主的領袖,更透過豐臣政權及江戶幕府所辦發的朱印狀及黑印狀等文書,得到了獨佔蝦夷地商貿權及司法檢斷權的權力,而在這之後慶廣更改姓松前,開創了江戶時代三百藩的最北藩松前藩的基石。


幕府給予松前慶廣的有關蝦夷地事項的黑印狀


「一.諸國(日本各地)出入松前(指蝦夷地)者,須受志摩守(松前慶廣)節制,斷不可擅自與夷人(阿伊努人)進行商貿之事。
.未經志摩守許可,不可貿然渡海(至蝦夷地),如(發現)未經許可(渡海)進行買賣者,應急速上報。
附夷人(阿伊努人)之事,所向何方,由夷人自決。

.停止對夷人非分失禮之事!

如違背右()述各條者,當從嚴處罰也!

慶長九年正月二十七日(黑印)
                          松前志摩守とのへ」
(江戶幕府黑印狀,其分析檢討可參考前文 要聽天才的話-蠣崎慶廣與阿伊努人)

然而在這之中,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江戶幕府對蝦夷地的消極態度,這點可從在嚴格限制他國船隻進入蝦夷地而讓蝦夷地的商貿為松前藩獨佔,以及黑印狀中的「夷人(阿伊努人)之事,所向何方,由夷人自決。」、「停止對夷人非分失禮之事!都可看出,幕府對松前藩的基本方針,是不打算介入管理異民族的阿伊努人,在秉持者這個精神之下,蝦夷地的和人嚴格區分為和人居住的和人地(松前藩領)以及蝦夷地(蝦夷人,即阿伊努人之地)


今日 北海道 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的原住民 阿伊努人


兩個民族在幕府的基本國策之下,看似減少了交流互動,甚至不相往來,百年下來,和人地儘管有所擴張,但是也只是略微擴張,而不是全面的向北擴展和人的勢力範圍,然而這是否代表者和人向蝦夷地等北方大地的阿伊努茅希利的發展因此戛然而止呢?


阿伊努茅希利 阿伊努語 人間的意思,即是阿伊努族的分布地區,相當於今日的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以及北海道等地。



這也不太對!因為在北方的阿伊努茅希利,這個被阿伊努人稱為人間之地的樂土,仍充滿者許多寶藏及資源吸引者和人趨之若鶩的前來冒險或進行商貿。

在提及江戶時代松前藩的和人與阿伊努人的交流之前,我們可以先把重點放在五個關鍵字「珍禽」、「黃金」、「貿易」、「乾貨」與「衝突」。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珍禽」這個部分。

「珍禽」-四百年前的珍禽外交-

在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無論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乃至德川家康,都十分喜歡鷹狩這類活動,因為透過鷹狩,將結合運動休閒,同時也具有訓練兵卒的意義,可說是寓兵於娛樂的一種運動。


喜歡鷹狩的天下人 織田信長


也因此,中央政權的實力者們,對鷹等猛禽類十分需求,而在當時,奧羽地區乃至蝦夷地便是鷹等猛禽的棲息地,因此獻上黃鷹(鷹之雛鳥)便成為奧羽乃至蝦夷地的領主們巴結取悅中央政權的天下人的一項工具,比如我們在《信長公記》便看到有一段提及:

(天正九年=1579)七月十八日出羽大寶寺的大寶寺義興(筆者註:按年代來看,應為大寶寺義氏)獻上駿馬五匹及鷹十一隻,當中更有白鷹一隻。

七月二十五日,陸奧一位名為遠藤孫次郎之人獻上白鷹,並由一位名為石田主計之鷹匠從北國的遙遠海路上帶來,其羽色潔白如雪,身姿優雅乃令人驚豔之鷹,看到白鷹的人都發出讚嘆,信長也將此(白鷹)秘藏而不視為等閒之物。

同時另有出羽仙北的前田利信也帶鷹獻給(信長)並拜訪信長。」
《信長公記》

而除了大寶寺等人的獻鷹之外,在《信長公記》一書中也能看到南奧的實力者伊達輝宗在天正三年(1575)派出使者前往京都贈與織田信長兩頭駿馬及兩頭鷹,可見當時鷹與駿馬皆是奧羽大名常用來做為贈禮之禮品。


曾經向織田信長線上駿馬及鷹的奧羽領主 伊達輝宗


而在蝦夷地的相關史料中,我們也能看到蠣崎慶廣獻上黃鷹給予當時如日中天的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包含

在前篇提到的蠣崎慶廣在文祿二年(1593)正月五日在九州名護屋拜訪秀吉的隔一天,秀吉便下了另外一到命令的朱印狀,而該命令提及

「松前而來之巢鷹(幼鷹)每年由蠣崎志摩守(慶廣)獻上,有關(送鷹隊伍)住宿之事不可有違。
附飼育之事,命汝領用心負責也。

文祿二年正月六日 朱印

秋田安藤太郎領內
津輕右京亮領內
越後宰相中將領內
加賀宰相領內
北庄侍從分領
大谷刑部少輔分領
西近江中

其外住宿(諸港)亦同」

對慶廣以及沿途諸領主下達獻鷹及相關協助命令的 太閤 豐臣秀吉



從秀吉頒發的朱印狀中,我們可以發現秀吉要求蝦夷地的蠣崎慶廣每年都要獻上還未離巢的幼鷹,並經由當時的日本海送入京坂給予豐臣政權,從秀吉所發出的朱印狀中,我們會發現要求沿路放行送鷹隊伍的領主的領地依序是從日本海由北向南

秋田的安藤實季(秋田安藤太郎)=>津輕右京亮(津輕為信)=>越後的上杉景勝(越後宰相中將)=>加賀的前田利家(加賀宰相)=>越前的堀秀政(北庄侍從)與大谷吉繼(大谷刑部)與近江的湖西地區的領主(西近江中)


秀吉朱印提及的 送鷹隊伍 交通沿途領主關係圖(製圖:戰國未滿)


而德川家康在給予松前(蠣崎)慶廣確認松前家在蝦夷地權力的黑印狀後
(慶長九年(1604)一月二十七日,相關黑印狀問題可參考要聽天才的話),也曾在同年九月也發出書信要求松前慶廣獻上鷹,而同書信內容如下

「於松前獻上之鷹,有關住宿及諸港口並飼育之事,應進行
協助(送鷹隊伍)也,若有與此命令相違背者,可進行處斷也。

御朱印(家康)

(慶長九年)八月十六日

津輕領內
秋田領內
由利領內
庄內領內
越後分領
越中分領
加賀領內
越前領內
近江之內

其外住宿(諸港)亦同」

從秀吉及家康下達的命令書中,我們能夠看出,在當時,蝦夷地的慶廣當要送上巢鷹或黃鷹給予中央政權時,往往是經由日本海沿岸送至京都。


因此從織田信長受到奧羽領主的獻鷹、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主動要求蝦夷地的蠣崎慶廣獻上鷹並要求沿途領主放行送鷹隊伍,可以說在戰國時代,送鷹給中央政權的實力者可說是北奧羽及蝦夷地的和人武士們的一項外交利器,巢鷹外交也彷彿成為類似現代中國大陸送給他國自家的國寶珍禽貓熊來友好他國的珍禽外交。

而在江戶時代,鷹不只是被用於獻給幕府,更是松前藩的一大收入來源,由於松前藩位處和人開發的最北之地,而北方的阿伊努人仍處於漁獵的生活,因此當時被和人稱為蝦夷地(今北海道)的阿伊努茅希利,可說是仍是大自然與動物們的樂土,也充滿在當時的日本列島已難以找到的各種珍禽及猛獸。

在前面的文章〈當對馬、駿河與蝦夷相遇-極西、中央與極東對話錄-中我們已能得知當時的阿伊努茅希利之地,仍有海狗或是海獺等地存在,而鷹等猛禽更是自由翱翔於阿伊努茅希利。


曾要求獻上阿伊努茅希利之地的黃鷹及海狗腎等物產的 幕府將軍德川家康


然而在和人的熱烈渴求之下,鷹也成為了重要的交易商品,並是松前藩的重要財政收入,我們從資料中可以發現,當時年紀越小的鷹價格越高,當中以的黃鷹(雄性的一歲鷹,雌性則稱弟鷹)價格最高,,此外在江戶初期,據傳全盛時期,和人在蝦夷地全境設置了三百九十多處獵鷹場,在獵鷹場附近嚴禁使用火槍(鐵砲)、大聲喧嘩、用火及伐木等,並會利用雞、鴿子等溫和的禽鳥類做為誘餌,誘捕猛禽類的鷹。

在寬文年間(1661~1673)松前藩因為販鷹收入便高達一千~兩千兩,而半個世紀後的享保年間(1716~1736)更有高達兩千~三千兩的收入,且享保年間平均每年都能抓捕到八十隻黃鷹,此外尚未離巢的幼鷹,也能賣到好價錢,因此也能看到松前藩的和人委託阿伊努人前往深山幽谷之中抓捕尚未離巢的幼鷹。

更甚者松前藩也可以以鷹代債,利用鷹做為代替品,來償還跟幕府借貸的恩借米,可說鷹收入對於北地粒米不產,農業艱困的松前藩來說,是十分重大的財政收入。

而在江戶時代,每隻鷹的單價,根據紀錄,在天和元年(1681)的時候一隻鷹可以賣得約35兩價格,但是價格到了正德元年(1716)便下滑,變成弟()16兩、兩歲以上的鷹五兩。

而到了18世紀中葉的寶曆年間(1751~1764)左右,野生鷹的數量大幅銳減,導致獵鷹人難以捕捉到鷹,也致使松前藩失去了一項重大的財政收入,然而這背後的意涵,卻也代表者自江戶時代初期以來,和人為了金錢及欲望,將近一個半世紀不斷的濫捕而使得自然界的野生動物瀕臨絕種的警訊。

然而野生鷹消失於蝦夷地的警訊,並未震撼蝦夷地的和人,在未來的和人開拓史中,我們也會看到更多的野生動物因為和人的開發而瀕臨消失,而這也當然深刻地影響了長期居住於阿伊努茅希利並以漁獵維生的阿伊努人。

而由於篇幅有限,因此我們在下一章-黃金、信仰與阿伊努茅希利-再來談談黃金與阿伊努茅希利的故事。


每朝豆知識:刀狩與帶刀

不少朋友聽過豐臣秀吉曾在生前下令百姓沒收刀劍、火繩槍之類的武器,然後拿去鑄造大佛,表面上是國民祈福,其實是解除民間武裝,是為推進所謂的「兵農分離」的重要一環。

不過,事實上又是如何呢?
有關兵農分離,我們將改日再詳談,這裡簡單地說的話,其實這裡有不少誤解。
第一,雖然秀吉真的下達了「刀狩令」,但其實範圍不明,而且子了豐臣政權直轄之地較為嚴格執行外,其他地方的諸侯其實沒有強力仿效,不然也不會有關原、大坂以及島原之亂了。前兩者即使是諸侯間混戰,但事實上動用的還是百姓,當時的諸侯還沒有那樣的財力統一分配提供兵器,百姓自帶武器仍然是常態。

同時,比刀更具殺傷力的火繩槍也一直沒有禁廢,甚至起碼一直到了江戶時代中期左右,百姓還用來行獵,以及作為村落的防衛武器。

另外,跟「豐臣刀狩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江戶時代的禁止百姓帶刀令。嚴格來說,這種幕府禁止百姓持刀,以維持士農工商階級的說法,是明治維新時期和以後的史家回顧歷史,認為是這樣而已。的確江戶時代對身分有控制,但說禁帶刀,強調武士身分象徵之說則有點兒問題簡單化。事實上,百姓、平民一直到江戶後期,即18世紀左右才不容許無故持刀,甚至說只有沒有人告發,百姓家裡藏刀是很普遍的。放眼江戶時代的文學與畫作,平民帶刀持刀十分常見,畢竟出門遠行還是需要自衛呢。

到了中後期,即18世紀左右,由於社會因為窮困、天災頻仍,以及政治不安,幕府以節儉為由,開始嚴格要求百姓不可隨意持刀在外,當然也有例外,如為君藩服務的百姓則不受影響。

總之,我們華文世界對於很多政治史以外的日本史還有不少落後過時的想法或誤解,有待我們努力去跟進。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每朝豆知識:日本古代養子的種類



古代日本有三種收養別人家兒女的方式
一、猶子
二、養子
三、婿養子
主要是前兩者的分別,簡單而言,養子有繼承權,猶子沒有,而且養子會當成是一家的成員,猶子則當「父方」死去後,這種關係也會解消。所以,前者的話,在當時便等於是家外之人,利益關係也會變的微妙,所以毛利元就教誡吉川元春及小早川隆景說「雖然當了他家養子,但別忘了根是毛利」,其實就是暗示兩人當了養子後,考慮自家的利害多於毛利,使元就擔心(畢竟過繼只是權謀)
另外,結城秀康一開始是秀吉養子,但後來當上結城家養子後,自然理論上要考慮的便是最後的養家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