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站長
教學生中古日語時,提到了一句非常關鍵的句子:
是非に及ばず候
這句話直接翻譯的話也不容易,因爲這個句子受前後句脈絡的影響,意思可以有很大變化。直接翻譯的話就是“不管如何”“多說無益”“沒辦法了只能……”,也可以是“沒的說(正面的)”。
這裡是前身戰國史專欄X戦国史コラム的日本史專欄,是《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與《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的作者.胡煒權,與他的「日本史專欄」團隊的官方部落格,為所有對日本戰國史與日本史有興趣的華語圈朋友講解戰國和日本史的人和事。
文責:站長
教學生中古日語時,提到了一句非常關鍵的句子:
是非に及ばず候
這句話直接翻譯的話也不容易,因爲這個句子受前後句脈絡的影響,意思可以有很大變化。直接翻譯的話就是“不管如何”“多說無益”“沒辦法了只能……”,也可以是“沒的說(正面的)”。
作者:英子‧丸子‧施奈華
(譯者:游淑峰)
出版社:麥田
透過電玩遊戲或影視作品,我們對日本的極道多少有點認識。他們表面上是活在地下世界不見天日的暴力團體,卻又跟白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遊走於合法與不合法之間,在日本甚至東亞歷史上扮演著不受重視卻又十分關鍵的角色。
近代日本之所以成為東亞霸主,可不只是政財兩界人物的努力建設,這些暴力團體在背後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直接左右著政治的發展。這本書的作者施奈華捕捉到這個重要角色,專門著書講述從幕末時代到近代暴力團體的性格及演變,確實是獨到的視角。
文責:站長
相責:站長
![]() |
小早川隆景的居城 三原城址的小早川隆景像 |
小早川隆景,山陽之名將,世稱為「文武相兼、愛和撫民之仁將」(陰德太平記)、戰國三大智將之一。天文二年(1533)生於安藝郡山城,中國之雄毛利元就三男,母為吉川國經之女;幼名德壽丸、又四郎。童年的隆景乃是智睿之輩,也是元就的愛子。
文責: 小編 松
書名:從名城讀日本史
作者:孫實秀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孫實秀是「日本史專欄」的編輯之一,也是專頁「亂遊日誌」的版主。老一輩的戰國粉,也應該認識「戰國櫻花浪漫風暴」這個網上討論區,他就是該站站長森蘭丸長定。
我跟他就是透過網絡討論區相識,那時候還沒有臉書等社交媒體,靠的就是純文字交流,他的戰國史文章可是我的入門課程。後來認識深了,知道他對日本城郭極有興趣,有「攻城」的大願,雖然精神上很支持他,但始終覺得他的目標太過遠大,難以達成,豈料他真的成功了,不只完成日本城郭協會舉辦的「日本一百名城」和「續一百名城」活動,而且是最快達成目標的外國人,他能夠實現心願,身為朋友自然替他高興。
孫實秀這本《從名城看日本史》,就是他多年「征戰」的心血結晶。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川越宗一 《熱源》序章〈結束的隔天〉&第一章〈歸回〉讀後感
![]() |
川越宗一《熱源》中文版 博客來獨家版書封 |
以下心得有部分捏他
(恭喜你,你無視警告...以下被捏他本人及本站不負損害責任www)
阿伊努、俄羅斯、日本,於北方大地的交鋒,在近年來伴隨者阿伊努人作為日本的原住民族,以及動漫畫黃金神威風靡日本及世界而逐漸為人們所關注,更使得人們逐漸關注這段歷史。
![]() |
野田智《黃金神威》 漫畫 |
在這當中,今日的庫頁島,被日人稱為樺太,俄羅斯人稱為薩哈林(地獄之島),同時也是阿伊努人的阿伊努茅希利(人間之地)的北方大地,曾經有過阿伊努人、尼夫赫人、烏爾塔人、日本人與俄羅斯人生活或是往來於這塊大地。
然而1875年,一紙條約,卻使得庫頁島在日本帝國及俄羅斯帝國的協議下,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領土,一些島內的阿伊努人或因自願,或為日本人半騙半哄乃至強迫下,離開故鄉,來到南方的北海道。
(可參考拙文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北方篇
http://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23.html)
日俄雙方簽訂庫頁島千島交換條約的30年後,1905年,伴隨者日俄戰爭,俄羅斯帝國的戰敗,日本帝國從俄羅斯帝國手中奪取庫頁島南部,並在當地設立樺太廳,然而這場因為戰敗的失土之恨,卻也被俄羅斯人視為恥辱,更被在1917年10月革命後取代俄羅斯帝國而成為共產世界的領導者的蘇聯視為國恥,視將收復薩哈林島為祖國復興的重大偉業。
在這背景下,開始《熱源》故事的開端,1945年8月,蘇聯的大軍開向滿洲及庫頁島等遠東戰場,然而就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決定投降同盟國的隔一天,一位蘇聯的女下士來到太平洋岸的蘇維埃港,準備隨者祖國軍隊登陸這座祖國失去多年的南北狹長的島嶼-薩哈林島,又或者是被稱為樺太、庫頁島以及阿伊努茅希利。
小編 十尾
在岐阜縣白川村歸雲山一帶,一個戰國武將與其家族埋骨於此,當地設立了一個石碑記載著一段如同義大利龐貝古城的故事……。
內島氏首代家督內島季氏受將軍足利義政的命令下入駐白川一帶,次代家督內島為氏在現今的三方崩山一帶建設歸雲城,成為百年內島家的政治中心。作為小大名,內島氏如同真田家、結城家一樣,始終頑強抵抗四周的勁敵,在歷任家督的努力下維持獨立狀態。
![]() |
內島氏歷任家督 |
內島氏理(内ヶ島氏理),內島家五代當主,作為飛騨一帶的有力武將,卻鮮少為人知。但作為一個小勢力的當主,面對親上杉勢力的入侵,姉小路氏(姉小路賴綱)為上杉引路,氏理倚靠居城歸雲城的固若金湯,安然度過一次次的危機。
![]() |
光榮遊戲內的內島氏理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正是朋友,氏理在屢次抵擋親上杉的姉小路氏攻勢後,開始與北陸的織田軍團聯絡,當中越中的佐佐成政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上杉之外,照蓮寺,與石山本願寺同為淨土真宗,在先前與內島氏相抗,有了共同的兩大敵人,雙方展開合作。
有了織田這等雄厚實力的援助,內島氏的勢力更加穩固,即使本能寺之變的發生、織田信長的身死,老大哥佐佐成政依舊穩固如山。但,內島氏似乎忽略時局的變化,或者是基於同盟原因,三年後(1585)在秀吉展開越中征伐時,氏理作為援軍前往越中與秀吉對抗。然而成政迫於大軍壓境,只得剃髮降伏,內島氏一側也發生變故,留守歸雲城的家臣在分遣隊金森長近的軍隊威壓下,成為豐臣內應,獻城投降。
越中征伐後,內島氏理回歸飛騨,向金森長近謝罪投降,原以為秀吉會剝奪內島氏領地、家名,甚至有了切腹自盡的覺悟,就如同姊小路氏與北條氏一樣。意外的是,秀吉聽從金森長近的建言,讓內島氏理獲得原領地白川一帶的安堵、成為金森長近的從屬大名。在謝罪回歸後,陰曆11月29日(1.16),內島氏上下共三百餘名人員在氏理的主持下展開慶祝宴會。但內島氏會如此順利的在豐臣政權下生存嗎?
很遺憾,上天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躲過人禍的內島氏,在當晚遭遇日本中世史最大的直下型地震。所謂直下型地震,是城市下的活動斷層造成的地震,對於建築、居民會造成極大的傷害(著名的直下型地震:唐山大地震)。這場地震被稱為天正大地震,根據研究,芮氏規模大約在8左右,這次的地震導致歸雲山大山崩,內島氏理與三百餘人隨著歸雲城慘遭土石掩埋,內島氏因此滅亡。
![]() |
來源:コラム31 天正十三年(1586)の天正地震による土砂災害
而這也是少數敗給天災的戰國大名。
原文首發處:
戰國觀察室
https://www.facebook.com/warringstates1582/posts/2504664932927383
文責:小編 陳家倫
![]() |
孫實秀《從名城讀日本史》書封 |
「城郭」是捍衛人們的堡壘!
做為我們鄰近國家的東亞的日本國,伴隨者其千年以上的歷史發展,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各個時代留存下來的城郭。
而在這之中,作者孫實秀以一香港人的身分,毅然決定追尋遠在千里之外的日本城郭以及城郭背後的故事。
做為一位外國人,孫實秀不但在港台城粉界小有名氣,更被尊稱為此人「根本變態」的根本變態君(稱讚意義)。
孫實秀不但是第一位日本百名城及續百名城的海外達成者,同時更決定獨立寫下城郭及城堡背後的故事,因此透過這一本《從名城讀日本史》中,作者將帶領我們走向三十個橫跨千年的日本城郭,探究其背後的32個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讓我們攻城團在奮勇攻城之時,也從中理解城郭背後的故事及歷史。
那麼回到本書本身,本書到底是怎樣的書呢?
文責:松
![]() |
從事皮革業的穢多 |
重讀網野善彥教授寫的《重新解讀日本歷史》(聯經出版),書中第三章專門談論穢多、非人這些受歧視的群體,有些想法想要記錄下來。
![]() |
網野善彥《重新解讀日本歷史》中文版(聯經出版) |
網野善彥開宗明義提出,南北朝前後的十四、十五世紀,是日本社會大變革期,許多現代社會的觀念都是從這個變革期產生的,以前的社會跟我們所想像的截然不同(想起內藤湖南說應仁之亂以前的日本史都是外國史)。
包括這一篇要講的穢多、非人,或其他負責骯髒工作的人,其實在中世以前並不受到歧視,也不是我們所認知的處在社會最低層。那時候並沒有「士農工商」這樣明確的社會區分,但是有神佛屬民的概念。由於兇穢概念很流行,很忌殺生,所以處理罪犯、屍體等邪惡、血污的東西由專門的技工來處理,而且只能在野外的露天地方處理,因為有人居住的地方屬於「人的領界」,野外則是「被人捨棄的領界」,變成「神的領界」(遺落在野外的物件,也變成神的物件,不能隨意移動),所以這樣沾染血污的技工,是替神佛工作,是神佛的屬民,稱為「神人」。既然是神佛的屬民,自然跟寺社有緊密的關係。
文責:松
關於毛利家的軍記物史料相當多,有當時人的記錄(《森脇覺書》、《二宮俊實覺書》等等),也有後世編撰(《吉田物語》、《新裁軍記》等等),以後世編撰的軍記物而言,公認為最可信的是《新裁軍記》,而最不可信的,應數《陰德太平記》。
《陰德太平記》是岩國吉川氏家老香川景繼,以其父親香川正矩所著《陰德記》為藍本的軍記物。香川正矩生於慶長十八年(1613年)是安藝香川家的後裔,其父祖在關原合戰後隨吉川廣家移封岩國,成為家老。正矩所處的時代天下太平,武士們無所事事,於是修史事業興起。他參考《森脇覺書》、《二宮俊實覺書》、安西軍策》等軍記物寫作《陰德記》,可惜成書之前便去逝,年僅四十八歲(卒於萬治三年,1660年),其著書事業由兒子香川正經和香川景繼繼承。
由於《陰德記》是未完成的作品,所以一直沒有出版。香川景繼子承父業,一邊遊學京都,一邊執筆寫書。直至元祿年間才完成該作,經岩國吉川家審閱過後,才在寶永三年(1706年)批准付梓刊印,直至享保二年(1717年)才面世(但此前幾年已有京都出版的版本)。但正式出來的書目,不用《陰德記》之名,而是《陰德太平記》。該書由八十一卷構成,敘述從文明年間以至慶長朝鮮之役為止百餘年間山陰山陽地區的歷史事跡,當中以中央政權的角度敘述甚多,故此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央志向型地方史書」。
書目中的「陰德」二字,出自我國古籍《淮南子》兩句話「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就是佛學所講的「陰德陽報」。簡單而言,就是因果報應的概念,勸人暗中行善積德,在來世必有所報。若果延伸這個概念,便是先人行善積德,子孫得受善果。這種目的性強烈的現實功利主義,在當時儒學興行、神道萌芽的日本社會未必是主流思想,可能就是該書不盛行的原因之一。
但是最為人詬病的是陰德思想在歷史文獻中的反映,會使歷史偏離客觀公正。《陰德太平記》的內容偏頗,甚至與史實相悖,原因正在於此。為了強調自家(吉川家和毛利家)的正當性,將毛利元就塑造成文武雙全、五德(仁義禮智信)兼備的完美人物(另一個與元就相提並論的人物是大內義興),甚至不惜扭曲事實。島根縣學者藤岡大拙舉了一例:陶隆房謀反前曾邀請元就協力,大內義隆亦向毛利家尋求協助,元就衡量利害之後,決定支持陶隆房謀反,並在事成之後馬上出兵攻打身屬大內家的平賀隆保(安藝頭崎城),這明明是大逆的惡行,但是香川景繼為了美化元就的履歷,在《陰德太平記》裡竟然將平賀隆保說成了陶隆房的人,元就大義凜然拒絕陶隆房的邀請,攻擊平賀隆保便成了理所當然的美事。但是在原著《陰德記》中,卻是將史實原本地寫出來,並沒有掩飾元就的惡行。
像這樣竄改和誇大史實的例子在《陰德太平記》尚有不少,因此後世學者對香川景繼這本巨著譭多於譽。與其說它是軍記物,不如說是軍事文學比較合適。
時移勢易,封建時代已成為歷史,我們既了解它的成書背景,也就可以客觀地去對待這部作品。《陰德記》和《陰德太平記》在戰後得到地方學者的重視,多次重新注譯成現代人易懂的版本,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著作去了解吉川、毛利,甚至中國地區的歷史。
書籍推薦:
《陰德太平記》現代語譯版
出版社:教育社
譯者:松田修、下房俊一
這版本是以正德二年(1712年)版京都版《陰德太平記》為底本,只抽取部份有關毛利家的文章翻譯成現代日語,通俗易懂,譯者在前言「《陰德太平記》の世界」對這本書有深入的剖析,具參考價值。但這是精華版本,並非全譯,若要閱讀原本,則要求諸於幾萬日圓的大部頭原著了。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圖責:小編 陳家倫
「五月十二日 相馬舊領三郡御改易」
![]() |
帶來改易壞消息的佐竹義宣與正在辦野馬追祭事的相馬義胤 |
相馬家在渡過了「一片空白」的關原之戰後,看似逃過這場決定命運的決定天下之戰,然而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患」。
今日京都右京區有「太秦」(日文發音為UZUMASA,うずまさ)一地,下轄幾個町區,地域廣闊。該地有一所座落於蜂岡山的廣隆寺,原來與本文的主人翁有關係。
長宗我部氏是歸化人後裔,跟對馬宗氏一樣,都自稱是秦始皇的後代。平安時代編纂的《日本書紀》記載「應神帝十四年(弓月王)率百二十餘縣(之)民歸化」,應神天皇十四年即公元283年,斷代上被歸為彌生時代。弓月王據《新撰姓氏錄》(成書於平安初期)記載,是秦始皇三世孫孝武王的後裔,在《日本書紀》中登場時已是朝鮮半島百濟國人,不知何故要移民日本,受東方的新羅國阻撓,久久不能成行,後來得到伽耶地方(新羅南方,當時屬日本治下任那府)的日本人葛城襲津彥幫助,終於在應神天皇十四年渡日。
文責:松
我很喜歡看《貨幣戰爭》這一類書籍,因為它讓我覺得歷史是一件很立體的學問,即是說,歷史不是我們在學校課本裡讀到的、只屬於政治家的事情,它還包含某個時間段裡所有社會階層的活動事跡。尤其是近代史,伴隨著商業資本的崛起,歷史的論述就不能只聚焦在政治家身上,因為影響歷史走向的,不只是政治家的想法,還有經濟狀況的起伏。
讀戰國史這一塊,經濟方面總是著墨不多,多數都是某某大名怎樣打仗,某某家臣有甚麼事跡等等,論述充滿人物個性,特別是華文書籍,由於屬於科普讀物,不可能太深入,所以都只停留在人物介紹的層面,甚至有些論述出現錯誤或者過時。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有點中二。日文書籍好一點,有很多關於領國經營的專書和論文,不過對於外國人來說,如果不是研究者,根本不會特地去搜尋來看。
而且,戰國史的經濟狀況論述,多數是以大名視角來描寫,很少有以個別商人為單位的論述。我倒是很期待將來有這方面的專書,最好可以翻譯成中文,豐富華文戰國界的內涵(目前中文版書籍之中我讀過最精深的相關專書是石井寬治的《日本經濟史》第二版,五南出版,不過已絕版)。
至於我正在鑽研的明治維新,就真的豐富很多了。這正是近代史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喜歡幕末史的原因。
前陣子拜讀日本作家三好徹寫的《政・財腐蝕の100年》,一開始讀便欲罷不能,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書籍。雖然他是小說作家,但內容不乏考據,對於複雜的政商關係和政治事件,能夠用作家特有的生動筆觸,抽絲剝繭逐一描述。就我所見,作者並沒有特別的立場,為幕府或維新政府任何一方辯護,而且都能翻找史料去佐證,增加可信程度。
書中每一頁都讓我驚訝不已。因為每件事件背後都有這麼複雜的利益瓜葛,跟我之前讀過的維新書籍截然不同,有些甚至聞所未聞。
以下舉兩個事例簡單說明一下:
1)
三菱是土佐商人岩崎彌太郎一手創辦的會社,前身是土佐藩御用的半官方公司九十九商會。廢藩置縣之前,岩崎彌太郎透過一些手段,獲板垣退助允許將屬於藩的資產撥歸商社所有。以後岩崎就以這些資產來發展船運業。當時三菱的對手是維新政府官營的郵便蒸氣船會社,但郵便蒸氣船會社恃著官營身份,收取很高的費用,不得人心。適逢台灣征討(即西鄉從道出兵討伐台灣原住民事件)和西南戰爭,岩崎看準機會爭取承包運輸事務,獲得巨額利潤,又贏得了政府和民眾信任,戰爭結束後,收貴昂貴的郵便蒸氣船會社敵不過三菱,便急速沒落,最後破產,由三菱全盤接收前者的船隻。為了對付英美獨佔的太平洋航線,維新政府還特地資助三菱經營日本到上海的航線,因地利之便,三菱成功將美國的Pacific Mail和英國的鐵行輪船公司(P&O)趕出市場。
至於三菱如何在台灣征討和西南戰爭期間取得承包經營權,就跟大隈重信和大久保利通有關。當時島津久光獲邀出任左大臣,他要求把推動西化的大久保等人撤職,素來鐵面無私的大久保利通,竟然礙於昔日主從情誼,不敢與島津久光作對,大久保只好拜託大隈重信出面說服島津,大隈重信答應大久保的要求與島津對質,條件是讓岩崎取得承包經營權,大久保只得答應。而土佐出身的岩崎如何認識佐賀出身的大隈呢?原來正是幕末時代在長崎認識的。
三菱是日本郵船會社(NYK)前身,從事航運業的朋友都會聽過這家公司,前些年才跟三井(MOL)和川崎(K Line)合併為現在的ONE船公司。
2)
明治十四年政變,是藩閥政府與自由民權派就憲法和設立國會問題的衝突的結果,導火線是開拓使官有物轉讓事件。當時政府已是薩長藩閥的囊中物,十名參議之中,就有八個是薩長出身的。而這些薩長元老大多是不乾不淨之人,跟自由民權派鬥爭之餘,亦不忘歛財。
政府撥出一千多萬日圓開發北海道,由黑田清隆擔任開拓使(首任開拓使是東久世通僖,黑田是第二任)。但是北海道開發經營不善,超支嚴重,最後失敗收場,而政府多年來投資在北海道的資產,竟讓黑田清隆以三十八萬七千日圓的賤價購入,而且分三十年無利息攤還,消息傳出之後(有傳是大隈重信洩漏消息)激起眾怒,不僅受到政敵(自由民權派、新聞界、民眾)的圍攻,連官方報刊也表示不支持,有說黑田清隆老羞成怒,想找些亡命之徒教訓報社。為了保住藩閥的勢力,不讓自由民權派得逞,政府(以伊藤博文為首,主張普魯士式立憲君主制)於是把與自由民權派(支持英國式的立憲君主制)同氣連枝的大隈重信開除出去,是為明治十四年政變。
單就開拓使官有物轉讓事件來說,就有官商勾結存在。開拓計劃破產後,留在北海道的資產就成為無主之物,當然引起貪婪政客的垂涎。黑田清隆是最接近開拓使官有物產的負責人,但他自己沒有資本,也不好意思出面,所以委託關西貿易社和北海社兩間公司專門接受這些財產。關西貿易社的老闆是誰呢?正是黑田的同鄉好友、實業家五代友厚;北海社的老闆呢?也是黑田的同鄉兼下屬、開拓使權大書記官安田定則。這兩間公司正是在明治十四年創立的,目的就是要低價接收這筆官產做生意,黑田清隆之心路人皆知,但維基百科沒有寫。
上面說到薩長元老大多都是貪財之徒,長州的井上馨更是這方面的傑出人物,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談。薩長藩閥勢力之大,連太政大臣三條實美也要給面子(他本來就不是有才幹之人)。
黑田清隆要接收官產,必須得到天皇批准才行,當時明治天皇剛好出發巡幸東北,預計要三個月後才回京,為免途中出現變卦(害怕被大隈重信背後的三菱捷足先登),黑田要求三條實美趕上行列,盡快拿到聖旨,薩摩派同僚不用說,長州派大概也是其身不正,出於共同利益考量,也不會反對,三條實美一個人,怎能忤逆薩長大老們的意思呢?於是趕緊離京堵住天皇,順利拿到聖旨,接著就是發生上面所說的事情。
唯一不跟薩長同流合污的元老,大概只有大隈重信和板垣退助,他們恰好就是自由民權派。九十年代得到伊藤博文的妥協,成立首個政黨內閣。
幕末研究所:
https://nihonshi.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23.html
https://www.facebook.com/jpmodernhistory/posts/107045131498281
文責:站長
在古代日本的上流社會,存在一個習俗,就是「烏帽子親子」,即家族內的年青人成年禮時,邀請一個長輩為自己加冠(烏帽子),再請他授予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給那年青人,授予方被稱為「烏帽子親」,後者則是「烏帽子子」。
烏帽子親子之間的關係不如養父子的關係,但也是那年青人成長之後築起的一個重要的人際關係,也是代表他的家族與烏帽子親的關係非比尋常。
另外,上流社會的年輕武士在成人禮(元服)的同一日會進行「具足始」,即第一次穿他的甲冑的儀式。那時候也會邀請家中老臣或家外友好的年長武士,而且是功勳、武勇的武士來參加,再幫年輕武士帶上頭盔,綁好頭盔上的綁帶,寓意將他的武勇、好運傳給這年青武士,希望他也能成為有為的武士。
文責:小編松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表責:小編 陳家倫
![]() |
相馬義胤關原之戰行動最高準則 |
慶長三年八月十八日(1598年9月18日),這一天,權傾日本,並發動國際戰爭侵略朝鮮國的太閤豐臣秀吉病歿,然而老來得子的秀吉,死後僅留下年僅五歲的嫡子豐臣秀賴,伴隨者弟弟秀長逝世,以及秀吉清算外甥豐臣秀次,幼主當家的豐臣家不但缺乏足夠的且具政治經驗的一族捍衛豐臣秀賴,豐臣政權更隨即面臨政權的不穩以及集團內的政爭。
在這背景下,相馬義胤面臨或將決定其家族命運的關鍵一戰-關原之戰。
有關於關原之戰的前因後果以及當中過程,本站站長胡煒權先生已在其著書《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中詳細說明,因此本文便不再贅述這場豐臣內戰中的大勢,本文將會關注於相馬義胤在這場決定天下之戰的豐臣內戰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做出的行動。
(《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