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第五十二回 勝賴公節遊記

文責:小編3森長定
相責 小編3森長定

本遊記 首發於 臉書專頁  亂‧遊‧日‧誌

勝賴公節 武田勝賴公 出陣圖


說起3月11日,可能國人近年印象最深的,莫過於311東日本的大地震,但是其實對於戰國粉,特別是武田粉來說,3月11日其實也是一個大日子。

因為在陰曆的天正10年(1582)年3月11日,甲斐武田氏的當主武田勝賴在被織田信長的大軍圍攻導致眾叛親離之下,於這一天切腹自裁,武田勝賴之死,也象徵者甲斐武田氏的滅亡。

但是到了近代,儘管勝賴常常因為偉大的父親信玄的陰影之下,而評價走低,但是近年來對於勝賴的評價也有了重新客觀的評價。

而在山梨縣,除了知名的信玄公節之外,其實在甲州市也有紀念武田勝賴的武田勝賴節,而今年也即將進入第五十三回 勝賴公節。

因此小編 森便在這一天,分享去年參觀勝賴公節的遊記給同好


勝賴公節 巡遊影片 

連結1

連結2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佐佐成政—織田家「武士表率」的榮與哀


織田信長的眾多家臣裡,最為人認識的有羽柴秀吉、明智光秀、丹羽長秀、柴田勝家、瀧川一益及前田利家。隨著近年戰國題材題材的影視作品及越來越多,上面的信長重臣大多都有出現在銀幕上。然而,也有不少「滄海遺珠」仍然沒有得到機會為人所知,其中一人便是佐佐成政(Sassa Narimasa)

說起成政,戰國粉絲對他的印象不深,大概知道的是他與前田利家一樣跟隨柴田勝家在北陸道與上杉謙信及上杉景勝對戰。本能寺之變後,在爭奪信長繼承人的權力鬥爭中,佐佐成政站在羽柴秀吉的對立面,與秀吉陣營的前田利家大戰於能登末森城;又與同時期反抗秀吉的德川家康、織田信雄聯手,但都沒有成功。最終成政向秀吉投降謝罪,轉封到九州肥後,不久後因為國內的國人領主不滿檢地而爆發武裝反抗。佐佐成政最終被秀吉勒令負上失政的責任,在尼崎城內切腹自殺。

前田利家

唯一一個有成政這角色出現,而且戲份不少的大河劇便是2002年的大河劇《利家與松》(山口祐一郎飾),距今已是十多年的光陰,而且為了配合劇情的需要,對成政的描述裡歪曲史實的部分也比較多,猶記得當年成政一句「我是喜歡又左(利家)的」對白,遭到成政人氣不錯的富山縣觀眾吐糟不少。另外,著名漫畫《花之慶次》的首卷就是以上述的末森城之戰為背景。

那麼,史實上佐佐成政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會走上失政自殺的悲劇?

其實在史料上,成政出場的不算很早,而且初期都是出現在《信長公記》等間接資料,這都是因為成政身敗名裂後,他的史料便散佚嚴重,到了近數十年才獲有志的史家慢慢將他的史料逐少逐少的蒐集起來。

在《信長公記》等間接史料中,成政最為有名等就是獲信長任命為親衛隊之一的黑母衣眾的排頭兵,這些多為尾張國內中小領主的庶出子弟組成的親衛隊可說是配合信長機動作戰的骨幹成員之一,也是「戰功之眾」才能獲得任命的(另外,前田利家則屬於赤母衣眾)。後來成政多以中小部隊的指揮官身份出現,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篠之戰中指揮織田軍的一部份鐵炮部隊迎擊武田軍。

佐佐成政真正出人頭地的,是消滅越前朝倉家後,在柴田勝家麾下與前田利家及不破光治合稱「府中三人眾」,管理越前國內的府中地區。到後來,在對戰上杉家的軍事行動裡,更獲信長賜與越中一國,成為一國之主,並且負責對上杉的最前線對應代表。不僅武功有數,成政也在外交上有不少表現,包括在上杉謙信死後,策劃誘導上杉家的重臣河田長親及新發田重家倒戈,從內部策反上杉家。因此,上杉景勝曾痛罵成政為「惡逆佞人」。

上杉景勝


可惜,一切的努力都隨著本能寺之變而支離滅裂。主君信長橫死,織田家你爭我奪,秀吉成為新領導,上司柴田勝家因為同僚前田利家的倒戈而兵敗,佐佐成政一度跟隨秀吉後又復叛,再戰敗,被迫離開越中,轉到肥後,迎接他最後的悲劇舞台。

有關肥後一揆,雖然秀吉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成政的身上,說成政在領封後一年不到便爆出大亂,沒有統治者的能力。但是,由於目前關於一揆的史料不多,絕大部分都是秀吉單方面的見解,而且考慮到肥後本來中小領主林立,成政入封後也並非完全獨自掌權,很多時仍受秀吉的節制,因此,將一揆的責任都推到成政身上,某程度上秀吉是找他作代罪羔羊,以平眾怨。

秀吉在事後公開的成政罪狀書中這樣說:

一揆的張本人大多已伏誅梟首示眾,如果我不處罰陸奧守(成政),反而給他活路的話,那麼世人定必以為我判決偏頗,因此,雖對陸奧守有憐惜之心,但無奈下已讓他自裁謝罪

換言之,成政被迫自殺的原因,不僅是秀吉要找人引責,為他統治肥後的方針有誤而頂罪,同時也是要昭示給島津、毛利、上杉等外樣大名看,自己的處罰公正無私,不分親疏,藉以安撫他們對豐臣政權的不安。

不過,秀吉對成政的「憐憫」也不是造作的外交辭令,在上述的處罰書中,秀吉是這樣評價成政的:

陸奧守在信長公在世時,已是武士之表率,功勳卓著之人

可見秀吉對這位前同僚的能力是十分認可的,而這次的失策也不意味著成政只是一個能武不能治的武夫。進入肥後後,成政積極地跟當地以及鄰國的領主、大名交流,更拜託島津義弘提供有關肥後的風土民情的情報,不難想像成政是打算在肥後重新出發,一展所長的。而在他曾經治理約兩年多的越中國(富山縣)東部,至今仍然流傳著種種關於成政治政愛民的傳說,不論真實性有多高,但起碼可以說,成政不善治政的可能性不大。

豐臣秀吉對成政評價不差


然而,綜觀歷史,但凡曾與秀吉刀劍相向的織田部將,要麼輸給秀吉後身敗名裂,要麼最後得到秀吉赦免,但終究回不到信長時代的風光,最後默默無聞地從歷史舞台上消失,而佐佐成政的結局卻是剛好夾在兩者之間。這不禁使人深感一場本能寺之變改寫了多少人的命運。

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會津鄉間自行車旅行-會津若松城=>神指城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拍攝日期:2015105


在參觀完會津若松城之後,我們在城旁邊的旅客招待中心(設在原本會津若松城東北邊的櫻馬場舊址)附設的餐廳享受會津美食豬排飯,會津的豬排飯確實好吃,途中小編也在會津發明了新豬排吃法...芥末醬沾豬排。而等我們吃完豬排飯後時間已經是約下午一點多。

在吃飯的時候,小編跟站主討論過接下來的行程,原本是有考慮坐電車去豬苗代湖欣賞湖景並參觀摺上原古戰場。但是因為豬苗代地區雖說在核風險方面仍屬相對安全,但是在跟站主討論過後,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疑慮,且考量買的高速巴士票券是回數券,因此回程小編勢必要回來會津若松坐車。因此在跟站主討論過後我們在都有租借腳踏車的情況下,決定開始會津鄉間自行車旅行。

而我們的終點站即是神指城遺址。

神指城跡 遺址所立旗幟

雖然路況不熟,但是有站主這位響導,因此我們開始騎車往西北出發前往神指城。途中我們經過的會津城下町,站主也向我們解釋各城町的歷史及可能起源,並拜見只見線鐵道。

10月5日這一天天氣十分晴朗,因此在會津鄉間騎車可說是非常舒服,享受田園風情。

神指城說明看板()


在大約騎了半小時左右,我們抵達神指城遺址,在抵達之前,我們有先在遺址的外圍看到一個小土丘,站主便跟我們介紹,雖然尚未完工,但是該土丘很有可能是神指城原本正在興建的東門的出城或二城大手門遺構。

神指城說明看板()

隨後我們進入神指城,雖然神指城還是屬於相對荒涼,但是我們還是將腳踏車停在舊神指城遺構本城東南外圍的空地後,進入神指城參觀遺構。期間小編也跟站主討論神指城的問題。

另雖然神指城設施還是相對簡陋,但是站主還是嘆息目前的情況比他第一次來的時候太好了,他第一次來時很多相關設施都未整備,也沒有說明看板。

站主伊達政宗認為神指城,其實不是為了戰爭而修築的居城。反之他是為了映襯120萬石奧羽大大名實力而新修並需要數年才能完成的具有政治意義的居城,因此不但沒有像中世山城的易守難攻的型態,在平城的同時,其腹地更可能是會津若松城的1.5倍,若建成後將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郭,加上可能之後配置在城東的武家町、武家屋敷及各種城下町,將會是東北地區規模龐大的政治中心,而會津自古以來即是東北地區的交通重鎮,也更加強化這地區的繁榮。

那麼既然不是為了戰爭而修的居城,到底為何會被家康挑出來質疑呢?

站主認為,其實不為什麼,就是因為景勝倒楣,實際上在1590年代~1610年代正好是日本築城的高峰期,包含文祿年間所築的廣島城、慶長年間相馬家所築的牛越城,乃至關原之戰後新修的和歌山城、仙台城及越後堀家的福島城。實際上在那個時候,修築新的居城並以此新城為自己藩內的新政治中心是很常見且不分大小大名都有幹的。而上杉景勝其實築城之事也是眾所皆知,甚至在會津征伐前,上杉景勝還有在跟留守江戶的德川秀忠書信談到他們會津領內整頓及築城的情況。那麼既然京方可能早知道,為何景勝還是會被鬥?

問題就在於上杉景勝的築城時間不對,無論是文祿年間毛利家築起的廣島城,或是在關原之戰後伊達家所築的仙台城,都是屬於日本國內政治上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是上杉景勝移封會津,並在會津新築居城卻正好碰到豐臣秀吉、大老前田利家相繼去世,上方地區的政治相對不穩定,權力鬥爭嚴重的時期,因此上杉景勝築城之事剛好給與德川家康一個藉口,來鬥爭上杉景勝逼他屈服,那怕他所做的事情,其他人在同時間也在做,但就是因為他在「不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因此還是遭殃。

至於有關於神指城的問題,由福島縣振興財團所主導、戎光祥出版社所發行的《直江兼續與關原》一書中也有專文談論神指城的問題。因此如有興趣,亦可參考該書相關章節(P.30~41 P.150~151)

《直江兼續與關原》封面

最終在面對德川家康領各大名軍隊聯合攻勢的情況下,神指城只能在半完工的狀態下,停止施工,而上杉家準備進行防禦態勢,而隨者關原之戰西軍的戰敗,最終神指城也沒有再興土木大修,而遺構雖然保存下來,但也日漸被人遺忘,雖然有說法在戊辰戰爭時,新選組也曾利用神指城的遺構與新政府軍作戰,但是隨者時間經過,遺構一部分因為洪災而損毀,另也有一部分被開闢成田地。

神指城東望向位於會津東方入口所在之磐梯山,現當地多以闢為農田

位於鶴城西北邊的直江兼續屋敷跡遺址 說明看板

而在看完神指城的遺構之後,我們先遠望西邊會津盆地出入口的磐梯山,在拍照留念後,便按原路騎回會津若松城,途中經過傳直江兼續隨上杉家移封會津時的直江屋敷所在地,但是因為趕者四點前還車,所以我們沒有久留。在抵達會津若松城西北時,小編便在十字路口與站主道別,之後回到城內的旅客服務中心還車,還完車後,小編便前往城北的公車站,坐車回仙台,結束一天的會津遊。

會津望向位於會津東方入口所在之磐梯山 

磐於高速巴士上拍攝盤梯山,磐梯山位於會津東邊,豬苗代湖北方,自古以來即是交通要衝的會津往郡山等陸奧仙道地區之必經之地。

會津若松租借腳踏車服務
選擇1:會津若松鶴城內之鶴城觀光導覽所(需要檢查證件 外國人則為護照 1500日圓)
選擇2:JR會津若松站腳踏車租借服務
(2小時500日圓 追加到4小時則收1000日圓 1日為1500日圓)



中華政權認證的日本國國王-淺談足利義滿與對明貿易政策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足利義滿的自白!




提到足利義滿,身為三代室町將軍的他,相信很多人其實就算未聞其名也見過其身影?為何呢?因為他就是卡通一休和尚中的將軍的原型。實際上在他統治的時代,日本面臨皇統分裂,南北朝分治的時代,而最終靠者其的政治手腕,統一南北朝的分裂,使皇統歸一。

卡通一休和尚中,常跟主角一休鬥智的將軍大人的原型,即是足利義滿



同時也平定西國之雄大內氏等之叛亂,強化幕府的實權,另一方面他也建立金閣寺等,並積極與明朝通商,甚至因此獲得明朝賜與「日本國國王」金印,這件事情固然引起當時日本與論圈的一些非議,畢竟天皇才是日本的統治者(儘管實權以旁落多年),身為人臣的足利義滿這樣赤裸裸地接受外國皇帝冊封為國王,擺明是不放日本天皇在眼裡。那麼為何足利義滿甘願犯大不敬而執意與明朝接觸呢?


其實原因也不在於明朝的威光或後盾,或是日本國國王這種虛名,其看重的是與明朝貿易的龐大利潤。在當時的東亞秩序,是以明朝所代表的中華為中心,而對於日本來說,當時的中國貨及明朝貨是屬於高檔的物品,誰掌握住越多的中國貨,就代表擁有越多的財富及金錢,而這將強化其權勢。對於處事相對務實的足利義滿來說,只要答應明朝抓抓倭寇交人,然後稍微跪一下就能換取進行朝貢貿易賺取大量中國貨及明朝銅錢的機會,這恐怕別說是日本國國王了,要義滿認明朝皇帝為義父他都甘之如飴,畢竟在這背後代表的不只是明朝的承認,更重要的是幕府獨佔與明朝進行貿易,掌握獲取大量中國貨及銅錢的機會。而這些財寶也將再次強化其家族在日本的實力。




然就算如此,畢竟日本國國王的金印,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恥力(?)可以在天皇在上的情況下接受外國冊封,因此義滿死後,其子孫並沒有徹底貫徹此政策,但即使如此,幕府仍是不斷派出船隊與明朝進行「勘合貿易」,即使是在幕府中落之後,此「勘合貿易」仍為大內、細川兩大武家所把持直至1523年大內、細川兩家為爭奪勘合貿易權利在寧波引發騷亂使明朝決定關閉勘合貿易為止,即可想見其背後龐大的利益。

另外曾經有傳聞說,當時足利義滿的專權,曾經一度讓當時的天皇想要自殺,是的,天皇確實曾經想過要自殺,但問題點也不在於足利義滿私自接受了日本國王的冊封,也不在於金閣寺的建築上。

鹿苑寺(金閣寺)


主要的問題還是當時傳聞足利義滿與後圓融天皇的寵妃有染,甚至也傳聞義滿想放逐天皇,這才讓天皇一度想尋死。

一度因為不滿足利義滿而想尋死的後圓融天皇畫像


但即使是曾經權傾一時的足利義滿,也從未想過取代天皇,且他也明白他不可能取代天皇,義滿除了在後圓融天皇不滿他專權而拒絕執行政務時,逐漸取代天皇掌握了實權,但是他一生都沒想過要取代成為天皇。


他最多做的也只是在後圓融天皇駕崩後,讓新皇認自己的正室日野康子成為天皇的義母,他也因而順理成章的成為天皇的「義父」,從中過過「太上皇」乾癮。

足利義滿正室日野康子的「義子」 後小松天皇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人物簡傳 伊奈忠次簡傳(1550~1610)

文責:小編 陳家倫

伊奈忠次銅像
位於茨城縣水戶市備前堀的道明橋上


伊奈忠次,備前守。三河國小島城主伊奈忠家之子,永祿6(1563),三河一向一揆爆發,父親忠家參與三河一向一揆,而與主君德川家康敵對,三河一向一揆遭德川家康鎮壓後,與父親忠家流浪。

天正三年(1575)的長篠之戰時加入德川軍,而得到德川家康原諒,侍奉德川家,並屬於家康嫡子松平信康帳下。

伊奈忠次的直屬 松平信康畫像


然而天正7(1579)松平信康與父親德川家康對立,最終遭到父親德川家康殺害,隸屬於松平信康帳下的伊奈忠家、忠次父子也再次失勢,最終出奔流浪他國,並傳滯留當時的商業都市,堺港。

然而峰迴路轉,天正10(1582),織田信長邀請德川家康入京坐客,家康並在之後前往和泉堺港參觀,然就在家康於堺港參觀的同時,信長家臣明智光秀發起謀反殺害主君,而人在堺港的德川家康也危機重重,得知舊主面臨危機的伊奈忠次,乃奮不顧身決定加入護衛舊主家康的行列,因而參與德川家康的伊賀穿越的逃難,成功護衛家康回到領地三河國。

事後基於伊賀穿越的護衛之功,而獲得家康原諒,重新成為德川家臣,並恢復舊領繼承父親忠家被剝奪的小島領,並以文臣能吏身份活躍。

伊奈忠次的主君 德川家康


重新成為德川家臣的伊奈忠次,隸屬於三遠奉行小栗吉忠帳下,以代官文臣的身分,而在內政管理層面活躍,小栗吉忠致仕後,接替吉忠之位而成為三遠奉行及代官頭,因而成為文臣首席負責主導德川領內的駿遠三三國民政事務。

後主君德川家康臣服於豐臣秀吉,秀吉並在降伏德川家康、上杉景勝及平定四國、九州後劍指關東的後北條氏,發動小田原征伐,期間秀吉所率的各國主力軍隊將行軍於德川家康的領地東海道的駿遠三三國以進軍關東,因此身為三遠奉行的伊奈忠次便身負行軍所需的道路整備及後勤作業的重責大任。

然而在伊奈忠次的活躍之下,豐臣軍順利的經過德川領,而豐臣秀吉也察覺到三遠奉行伊奈忠次的能力,因此企圖以1萬石高祿收伊奈忠次為自己的直臣。

企圖以1萬石俸祿收伊奈忠次為家臣的豐臣秀吉


但是伊奈忠次不願背叛主君德川家康改仕貳主,因此婉拒了,但即使如此,在豐臣秀吉攻打朝鮮的戰爭上,伊奈忠次仍以德川家臣的身分,以代官文臣之姿而在後勤作業、兵糧運送等活躍。

小田原征伐後,後北條氏滅亡,主君德川家康也被豐臣秀吉下令移封至關東而領相模、武藏、上野、下總、上總及下野西部而在南關東構築一大勢力,家康更將其下約百名代官(文官)中,以伊奈忠次、大久保長安、彥坂元正及長谷川長綱四人擔任代官頭,統領代官而成為德川文臣之首。

伊奈忠次也隨主家移封,而將封地移往武藏的小室(今日的伊奈町)及鴻巢一帶,並領有1萬石。

伊奈忠次的封地小室及鴻巢所在地略圖
圖為用google製作的簡略圖

 
但是德川家康的新領雖然幅員廣闊,但是包含小田原征伐在內的戰亂,關東經歷百年以上的戰亂,領內百廢待舉,而洪害更是當時關東百姓的夢饜,雖然關東平原河川眾多,但是洪災頻傳,因此德川家入封關東之後,第一個重大考驗,即是整治洪害的問題。

身為德川家文臣之首的代官頭的伊奈忠次,便致力於治水及興修水利,因而改善許多地方的洪災問題,同時也使的許多地方開發了新田,也因為這樣,關東許多地區留有以伊奈忠次官位「備前守」為名的「備前渠」或是「備前堤」的運河、水利設施乃至堤防。

而伊奈忠次最大膽的治水構想,即是利根川改道的治水工程,雖然現在所見的利根川是東流流下霞浦及太平洋,但是在中世的利根川,其實是沿者當時的武藏下總國界(相當於今日的埼玉縣、東京都與千葉縣交界)南下而與太日川(今日的江戶川)平行並流向江戶川,而當時的利根川洪災頻傳,一旦今日群馬縣及埼玉縣交界所在的中游發生潰堤,甚至連下遊的江戶都會影響到。

江戶時代前與今日的利根川水系流向差異
(圖取自網路)


為了一勞永逸解決水患,伊奈忠次大膽的計畫截彎取直,開着權現堂川及修築中條堤等,改善利根川的洪害。

忠次於慶長15(1610)病歿,其次子伊奈忠治繼承了忠次的遺志,以初代關東郡代的身分致力於整治利根川,不但開挖赤堀川將利根川河道東遷,更計畫將利根川河道東遷以聯結常陸川及霞浦,而此龐大的水利工程,費時多年完成,而形成今日關東的河道水系。

擔任代官頭的伊奈忠次除了在治水方面活躍外,也在對應寺社、檢地及道路整備上活躍,更在關原之戰後參與了從江戶為起點,直到京都的東海道及中山道之整備,以及傳馬制等整備,在伊奈忠次也獎勵農政,鼓勵開發新田,及種植桑木養蠶,乃至製鹽等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在民政、內政方面全能之文臣。

而德川幕府的關東繁榮,除了幕府的武功派家臣的努力之外,更包含伊奈忠次等的文臣代官的努力而奠定基石。

伊奈忠次及其家族擔任關東郡代時主導的利根川東遷改道的治水工程,最終也深深的影響者關東地區形成我們今日所認識的關東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