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特別寄稿】北方的扛壩子~護烏桓校尉閻柔~(陸)閻柔與鮮卑 -閻柔大事記與閻柔及本傳記引用史料原典

文責:小編 陳家倫 


閻柔與鮮卑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在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建立魏國,當年同為復仇者戰士的鮮于輔成為虎牙將軍,閻柔成為了度遼將軍。



曹魏建國後成為度遼將軍的閻柔



且兩人都加官進爵成為了「縣侯」,也在同一期間,當年勸說鮮于輔投奔曹操的田豫,也因為北方有亂事,而被曹丕任用為「護烏桓校尉」,成為閻柔及牽招之後,另外一位替曹魏政權守護北方的扛壩子,代表帝國與異民族烏桓人及鮮卑人打交道。

 

《三國志》〈公孫瓚列傳〉記載

「文帝踐阼,拜輔虎牙將軍,柔度遼將軍,皆進封縣侯。位特進。」

 

此時原烏桓校尉牽招改任護鮮卑校尉管治鮮卑人,但是田豫做為烏桓校尉也兼管鮮卑人事務。

 

而之所以會這樣,可能一來是因為田豫的地位比牽招高,二來也可能是因為在北方草原,鮮卑及烏桓系出同源,更無法一刀段之烏桓及鮮卑事務,這一點,兩人的大前輩閻柔也不為過,閻柔雖為護烏桓校尉,但是實際上也是同時兼管烏桓及鮮卑人事務。


閻柔之後成為護烏桓校尉的田豫


 

我們能從《三國志》〈鮮卑列傳〉中的記載確認

「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等因烏丸校尉閻柔上貢獻。……建安中,(軻比能)因閻柔上貢獻。」

 

 

《三國志》〈烏丸列傳〉亦記載

「廣陽閻柔,少沒烏丸、鮮卑中,為其種所歸信。柔乃因鮮卑眾,殺烏丸校尉邢舉代之,紹因寵慰以安北邊。…………會太祖平河北,柔帥鮮卑、烏丸歸附,遂因以柔為校尉,猶持漢使節,治廣甯如舊。」

《三國志》〈魏書〉〈公孫瓚列傳〉亦記載

太祖破南皮,柔將部曲及鮮卑獻名馬以奉軍,從征三郡烏丸,以功封關內侯。」

 

從這些記載,我們都可以看出,閻柔自年輕時就不單單是對烏桓人有影響力,對於鮮卑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甚至能夠在擔任護烏桓校尉時影響鮮卑人領袖步度根與軻比能率領其部眾歸順曹操,向漢帝國進貢。


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等因烏丸校尉閻柔上貢獻。


 

且若從〈公孫瓚列傳〉的記載

太祖破南皮,柔將部曲及鮮卑獻名馬以奉軍,從征三郡烏丸,以功封關內侯。」

 

鮮卑人在閻柔的引薦下,獻上名馬給曹操軍做為軍馬,甚至也不能排除鮮卑人隨閻柔一同參與曹操征戰三郡烏桓的白狼山之戰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曹操平定河北後,儘管河北已無曹操的敵人,但是在建安十七年(西元212),曹操西征關中討伐馬超時,冀州河間爆發了田銀的反叛,當時曹丕留守鄴城,乃命賈信率軍討伐田銀的叛亂,鮮卑人軻比能也率領三千餘名鮮卑騎兵隨護烏桓校尉閻柔出兵討伐田銀,並協助曹魏擊敗河間的田銀叛亂。

 

《三國志》〈鮮卑列傳〉

「建安中,(軻比能)因閻柔上貢獻。太祖西征關中,田銀反河間,比能將三千餘騎隨柔擊破銀。」

 

足可想見在整個曹操稱雄的建安時代,閻柔做為護烏桓校尉,除了對烏桓人之外,也對於鮮卑人在內的東胡人等遊牧民族有一定影響力,甚至可以指揮鮮卑人軻比能在內的東胡人引鮮卑乃至烏桓的軍隊為曹魏平亂。


建安中,(軻比能)因閻柔上貢獻。太祖西征關中,田銀反河間,比能將三千餘騎隨柔擊破銀。


 

閻柔對鮮卑人影響力甚深,甚至到了魏文帝曹丕稱帝在位的時期,恐怕也還有一定的剩餘影響力。

 

黃初五年(西元224),鮮卑各部落相互攻伐,當時的護烏桓校尉田豫也有意分化之,而特別扶持鮮卑領袖素利的部族,引發與素利敵對的軻比能不滿,對此軻比能特別投書給當時人在曹魏中央擔任輔國將軍的田豫前長官鮮于輔,告狀田校尉不公。

 

軻比能在寫給鮮于輔的信中提及

「夷狄不識文字,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我與素利為讐,往年攻擊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臨陳使瑣奴往,聞使君來,即便引軍退。步度根數數鈔盜,又殺我弟,而誣我以鈔盜。我夷狄雖不知禮義,兄弟子孫受天子印綬,牛馬尚知美水草,況我有人心邪!將軍當保明我於天子。」

 

值得注意的是這句

「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提到,早在建安年間,閻柔便協助鮮卑人軻比能等臣服曹操所把持的漢帝國,更提及閻柔曾率領軻比能帳下的鮮卑三千騎助曹魏評定河北冀州的田銀在河間的叛亂,因此「閻柔保我於天子」並沒有太大問題。


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 此史料可能說明了此時閻柔已不在人世


 

然而「故校尉閻柔」之用詞,代表者在黃初五年(西元224) 軻比能投書給鮮于輔的這時刻,他所認識的恐怕便是閻柔已經去世,對於已故的閻校尉,乃使用「故校尉閻柔」,也因為此軻比能的投書的信件文字,以及《三國志》〈公孫瓚列傳〉中提及「文帝踐阼,拜輔虎牙將軍,柔度遼將軍,皆進封縣侯。位特進。」,證明魏文帝曹丕稱帝的西元220年,閻柔應該還在世,且年紀恐怕也還沒高到需要退休的年紀,因此被曹丕封為度遼將軍。

 

綜合《三國志》〈公孫瓚列傳〉及〈鮮卑列傳〉的這兩條史料記載

「文帝踐阼,拜輔虎牙將軍,柔度遼將軍,皆進封縣侯。位特進。」

「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

 

筆者雖無法特定明確年分,但是筆者推測閻柔去世的年份應當介於黃初元年(西元220)至黃初五年(西元225)之間。

 

這邊也可以稍微提一下,在知名的以三國時代為背景的光榮特庫摩的《三國志系列》中,閻柔也於最新作『三國志8 Remake』中登場,也曾經在劉虞滅亡之後,以流浪軍身分,與鮮于輔並肩作戰。


『三國志8 Remake』中,閻柔也曾經在劉虞滅亡之後,以流浪軍身分,與鮮于輔並肩作戰。


 

在該遊戲中,或許因為史料上並無明確寫下閻柔的生卒年,因此設定上將閻柔設定為168年生~227年卒。

 

純論閻柔的事蹟來看,這段年紀的推論還算合理,也算是對的上閻柔的大部分事蹟,但是如筆者前面所述,閻柔可能已在黃初五年(224)便病歿,因此筆者傾向閻柔的末年更可能是在黃初元年(西元220)至黃初五年(西元225)之間。

 

 

 

《三國志》〈鮮卑列傳〉

「軻比能本小種鮮卑,以勇健,斷法平端,不貪財物,眾推以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紹據河北,中國人多亡叛歸之,教作兵器鎧楯,頗學文字。故其勒御部眾,擬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為進退。建安中,因閻柔上貢獻。太祖西征關中,田銀反河間,比能將三千餘騎隨柔擊破銀。

 

代郡烏丸修武盧等三千餘騎,驅牛馬七萬餘口交市,遣魏人千餘家居上谷。後與東部鮮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爭鬭,更相攻擊。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五年,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由是懷貳。乃與輔國將軍鮮于輔書曰:「夷狄不識文字,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我與素利為讐,往年攻擊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臨陳使瑣奴往,聞使君來,即便引軍退。步度根數數鈔盜,又殺我弟,而誣我以鈔盜。我夷狄雖不知禮義,兄弟子孫受天子印綬,牛馬尚知美水草,況我有人心邪!將軍當保明我於天子。」輔得書以聞,帝復使豫招納安慰。比能眾遂彊盛,控弦十餘萬騎。」

 

閻柔大事記

 

閻柔大事記

事件

初平四年以前(~193年前)

年少時流落烏桓鮮卑人中,反受到鮮卑人及烏桓人信任,累積名望並成為烏桓人的領袖之一。

初平四年(193)冬天

劉虞討伐公孫瓚反遭公孫瓚殺害。劉虞從事漁陽人鮮于輔與齊周、鮮于銀等共推閻柔為烏桓司馬,聚集胡漢數萬人與公孫瓚漁陽太守戰於潞北,破鄒丹,斬首四千餘人。

初平四年(193)~興平二年(195)

迎劉虞子劉和為主,並與袁紹聯手,和袁紹帳下大將麴義合兵十萬共討公孫瓚。

興平二年(195)

閻柔、鮮于輔及麴義聯軍與公孫瓚戰於鮑丘,大破公孫瓚軍,斬首兩萬餘人,公孫瓚退守易京固守。

建安四年(199)

袁紹於易京破公孫瓚,公孫瓚在殺妻女後於易京引火自焚。

鮮于輔受幽州國人推舉代行(幽州)太守事,並以公孫瓚舊部田豫為長史(幕僚長)

閻柔為袁紹認可為護烏桓校尉,以定北疆。

建安五年(200)

袁紹及曹操交惡,閻柔遣使投奔曹營,任護烏桓校尉。

建安十年(西元205年間)

曹操破袁譚,袁熙袁尚兄弟投奔三郡烏桓。閻柔率帳下烏桓及鮮卑人投奔曹操,並率鮮卑人贈與曹操名馬充作曹軍軍馬,曹操再度認可閻柔為護烏桓校尉。

建安十二年(西元207)

曹操征三郡烏丸,閻柔率所部隨曹操從征三郡烏桓,立功而被封為關內侯,並率領所部幽、并兩州烏桓人內附漢帝國。

建安年間(西元200~220年間)

曹操對閻柔常言『我視卿如子,亦欲卿視我如父也。』

建安十七年(西元212)

河間人田銀及蘇伯趁曹操遠征關中討伐馬超時在冀州河間發動叛亂,閻柔率鮮卑人軻比能帳下的三千騎在內的遊牧騎兵支援曹操軍平田銀叛亂。

黃初元年(西元220)

曹丕受漢天子禪讓為皇帝,建立大魏國,鮮于輔拜虎牙將軍,閻柔拜度遼將軍,田豫拜護烏桓校尉。

黃初元年~五年(西元220~224)

於此時期病歿。

黃初五年(西元224)

鮮卑人軻比能不滿護烏桓校尉田豫,認其偏袒另一鮮卑部族的素利,乃投書與鮮于輔抱怨田豫即表明自己無二心。

 

信中提及「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或可判斷此年之前閻柔以離世。

 

 

 

 

閻柔及本傳記引用史料原典

 

《後漢書》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後漢書》〈劉虞列傳〉

「後車騎將軍張溫討賊邊章等,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而牢稟逋懸,皆畔還本國。前中山相張純私謂前太山太守張舉曰:『今烏桓既畔,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徵也。子若與吾共率烏桓之眾以起兵,庶幾可定大業。』舉因然之。四年,純等遂與烏桓大人共連盟,攻薊下,燔燒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云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勑公卿奉迎。純又使烏

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明年,復拜幽州牧。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許善路。又設賞購舉、純。舉、純走出塞,餘皆降散。純為其客王政所殺,送首詣虞。靈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後漢書》〈公孫瓚列傳〉

「中平中,以瓚督烏桓突騎,車騎將軍張溫討涼州賊。[]賊即邊章等。會烏桓反畔,與賊張純等攻擊薊中,瓚率所領追討純等有功,遷騎都尉。張純復與畔胡丘力居等寇漁陽、河閒、勃海,入平原,多所殺略。瓚追擊戰於屬國石門,虜遂大敗,弃妻子踰塞走,悉得其所略男女。瓚深入無繼,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食馬,馬盡煑弩楯,力戰不敵,乃與士卒辭訣,各分散還。時多雨雪,隊阬死者十五六,虜亦飢困,遠走柳城。詔拜瓚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復兼領屬國長史。職統戎馬,連接邊寇。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讎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虜識瓚聲,憚其勇,莫敢抗犯。

.

.

.

.

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瓚。輔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推為烏桓司馬。柔招誘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于潞北,斬丹等四千餘級。烏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種人及鮮卑七千餘騎,共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十萬,共攻瓚。興平二年,破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瓚遂保易京,開置屯田,稍得自支。相持歲餘,麴義軍糧盡,士卒飢困,餘眾數千人退走。瓚徼破之,盡得其車重。

 

《後漢書》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烏桓列傳

靈帝初,烏桓大人上谷有難樓者,眾九千餘落,遼西有丘力居者,眾五千餘落,皆自稱王;又遼東蘇僕延,眾千餘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延,眾八百餘落,自稱汗魯王:並勇建而多計策。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張純畔,入丘力居眾中,自號彌天安定王,遂為諸郡烏桓元帥,寇掠青、徐、幽、冀四州。五年,以劉虞為幽州牧,虞購募斬純首,北州乃定。

 

獻帝初平中,丘力居死,子樓班年少,從子蹋頓有武略,代立,總攝三郡,眾皆從其號令。建安初,冀州牧袁紹與前將軍公孫瓚相持不決,蹋頓遣使詣紹求和親,遂遣兵助擊瓚,破之。紹矯制賜蹋頓、難樓、蘇僕延、烏延等,皆以單于印綬。後難樓、蘇僕延率其部眾奉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然蹋頓猶秉計策。廣陽人閻柔,少沒烏桓、鮮卑中,為其種人所歸信,柔乃因鮮卑眾,殺烏桓校尉邢舉而代之。袁紹因寵慰柔,以安北邊。及紹子尚敗,奔蹋頓。時幽、冀吏人奔烏桓者十萬餘戶,尚欲憑其兵力,復圖中國。會曹操平河北,閻柔率鮮卑、烏桓歸附,操即以柔為校尉。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烏桓,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烏桓 集解引惠棟說,謂魏書作「十一年」。今按魏志武紀在建安十二年夏,魏志烏丸傳作「十一年」,誤。大破蹋頓於柳城,斬之,首虜二十餘萬人。袁尚與樓班、烏延等皆走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並斬送之。其餘眾萬餘落,悉徙居中國云。

 

《三國志》〈魏書 公孫瓚列傳〉

虞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都尉鮮于銀等,率州兵欲報瓚,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共推柔為烏丸司馬。柔招誘烏丸、鮮卑,得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于潞北,大破之,斬丹。袁紹又遣麴義及虞子和,將兵與輔合擊瓚。瓚軍數敗,乃走還易京固守。

 

鮮于輔將其眾奉王命。以輔為建忠將軍,督幽州六郡。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閻柔遣使詣太祖受事,遷護烏丸校尉。而輔身詣太祖,拜左度遼將軍,封亭侯,遣還鎮撫本州。太祖破南皮,柔將部曲及鮮卑獻名馬以奉軍,從征三郡烏丸,以功封關內侯。[]魏略曰:太祖甚愛閻柔,每謂之曰:「我視卿如子,亦欲卿視我如父也。」柔由此自託於五官將,如兄弟。輔亦率其眾從。文帝踐阼,拜輔虎牙將軍,柔度遼將軍,皆進封縣侯。位特進。

 

《三國志》〈魏書 田豫傳〉

瓚敗而鮮于輔為國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為長史。時雄傑並起,輔莫知所從。豫謂輔曰:「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歸命,無後禍期。」輔從其計,用受封寵。

.

.

.

.

文帝初,北狄彊盛,侵擾邊塞,乃使豫持節護烏丸校尉,牽招、解儁并護鮮卑。自高柳以東,濊貊以西,鮮卑數十部,比能、彌加、素利割地統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馬與中國市。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搆離之,使自為讐敵,互相攻伐。素利違盟,出馬千匹與官,為比能所攻,求救於豫。豫恐遂相兼并,為害滋深,宜救善討惡,示信眾狄。單將銳卒,深入虜庭,胡人眾多,鈔軍前後,斷截歸路。豫乃進軍,去虜十餘里結屯營,多聚牛馬糞然之,從他道引去。胡見烟火不絕,以為尚在,去,行數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馬城,圍之十重,豫密嚴,使司馬建旌旗,鳴鼓吹,將步騎從南門出,胡人皆屬目往赴之。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譟而起,兩頭俱發,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餘里,僵尸蔽地。又烏丸王骨進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單將麾下百餘騎入進部。進逆拜,遂使左右斬進,顯其罪惡以令眾。眾皆怖慴不敢動,便以進弟代進。自是胡人破膽,烕震沙漠。山賊高艾,眾數千人,寇鈔,為幽、冀害,豫誘使鮮卑素利部斬艾,傳首京都。封豫長樂亭侯。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恆摧抑兼并,乖散彊猾。凡逋亡姦宄,為胡作計不利官者,豫皆構刺攪離,使凶邪之謀不遂,聚居之類不安。事業未究,而幽州刺史王雄支黨欲令雄領烏丸校尉,毀豫亂邊,為國生事。遂轉豫為汝南太守,加殄夷將軍。

 

《三國志》〈魏書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烏丸列傳

後樓班大,峭王率其部眾奉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然蹋頓多畫計策。廣陽閻柔,少沒烏丸、鮮卑中,為其種所歸信。柔乃因鮮卑眾,殺烏丸校尉邢舉代之,紹因寵慰以安北邊。後袁尚敗奔蹋頓,憑其勢,復圖冀州。會太祖平河北,柔帥鮮卑、烏丸歸附,遂因以柔為校尉,猶持漢使節,治廣甯如舊。建安十一年,太祖自征蹋頓於柳城,潛軍詭道,未至百餘里,虜乃覺。尚與蹋頓將眾逆戰於凡城,兵馬甚盛。太祖登高望虜陳,(柳)〔抑〕軍未進,觀其小動,乃擊破其眾,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樓班、烏延等走遼東,遼東悉斬,傳送其首。其餘遺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統烏丸萬餘落,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鮮卑列傳

鮮卑步度根既立,眾稍衰弱,中兄扶羅韓亦別擁眾數萬為大人。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等因烏丸校尉閻柔上貢獻。後代郡烏丸能臣氐等叛,求屬扶羅韓,扶羅韓將萬餘騎迎之。到桑乾,氏等議,以為扶羅韓部威禁寬緩,恐不見濟,更遣人呼軻比能。比能即將萬餘騎到,當共盟誓。比能便於會上殺扶羅韓,扶羅韓子泄歸泥及部眾悉屬比能。比能自以殺歸泥父,特又善遇之。

軻比能本小種鮮卑,以勇健,斷法平端,不貪財物,眾推以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紹據河北,中國人多亡叛歸之,教作兵器鎧楯,頗學文字。故其勒御部眾,擬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為進退。建安中,因閻柔上貢獻。太祖西征關中,田銀反河間,比能將三千餘騎隨柔擊破銀。後代郡烏丸反,比能復助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為驍騎將軍,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後復通貢獻。延康初,比能遣使獻馬,文帝亦立比能為附義王。黃初二年,比能出諸魏人在鮮卑者五百餘家,還居代郡。明年,比能帥部落大人小子

代郡烏丸修武盧等三千餘騎,驅牛馬七萬餘口交市,遣魏人千餘家居上谷。後與東部鮮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爭鬭,更相攻擊。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五年,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由是懷貳。乃與輔國將軍鮮于輔書曰:「夷狄不識文字,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我與素利為讐,往年攻擊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臨陳使瑣奴往,聞使君來,即便引軍退。步度根數數鈔盜,又殺我弟,而誣我以鈔盜。我夷狄雖不知禮義,兄弟子孫受天子印綬,牛馬尚知美水草,況我有人心邪!將軍當保明我於天子。」輔得書以聞,帝復使豫招納安慰。比能眾遂彊盛,控弦十餘萬騎。每鈔略得財物,均平分付,一決目前,終無所私,故得眾死力,餘部大人皆敬憚之,然猶未能及檀石槐也。

 

延伸閱讀:
北方的扛壩子~護烏桓校尉閻柔~(序)北方的扛壩子

北方的扛壩子~護烏桓校尉閻柔~(壹)東胡與烏桓

北方的扛壩子~護烏桓校尉閻柔~(貳)少沒烏桓

北方的扛壩子~護烏桓校尉閻柔~(參)復仇者聯盟

北方的扛壩子~護烏桓校尉閻柔~(肆)雙雄與抉擇

北方的扛壩子~護烏桓校尉閻柔~(伍)我視卿如子

北方的扛壩子~護烏桓校尉閻柔~(陸)閻柔與鮮卑 -閻柔大事記與閻柔及本傳記引用史料原典

【特別寄稿】鮮于輔~從復仇戰士至曹魏功臣~

【特別寄稿】 白馬將軍公孫瓚的末路-公孫瓚殺害妻女之事小感

【特別寄稿】奪妻之恨不可忍~深愛義子的曹老闆與戴綠帽部下秦宜祿~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4/12/blog-post_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