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 |
《琉球沖繩的光和影:海域亞洲的視野》 |
今天3月31日既然是對於琉球王國來說影響其命運的重要的日子。
因此筆者也來推薦一本介紹琉球國-乃至當今沖繩縣的歷史書。
這本書便是集合台日兩地的琉球研究學者所一同編曲出的琉球史《琉球沖繩的光和影:海域亞洲的視野》
這裡是前身戰國史專欄X戦国史コラム的日本史專欄,是《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與《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的作者.胡煒權,與他的「日本史專欄」團隊的官方部落格,為所有對日本戰國史與日本史有興趣的華語圈朋友講解戰國和日本史的人和事。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小編3森長定
表責:小編 陳家倫
儘管相馬義胤在豐臣秀吉的征朝戰爭未曾渡海而未立戰功,但是這趟往來於居城小高、京師及九州名護屋的旅程,也極有可能影響到相馬義胤的領國經營。
![]() |
村上城 城壘 圖取自網路 |
相馬義胤在前往九州期間,路經各個大名的領地,對於長年在奧州與伊達等家族周旋的相馬義胤來說,這趟九州戊邊之行雖未立戰功,但是也成為行腳各地增廣見聞的機會,更是相馬義胤可以見識日本各地的實力大名的領國統治,進行「出國觀摩考察」的一次機會。
![]() |
雖位渡海前往朝鮮 但卻因遠征九州而「出國觀摩考察」增廣見聞的相馬義胤 |
文責:小編 陳家倫
![]() |
鄭樑生《日本中世史》書封 |
說到武士的時代,可以說自十世紀前後,武士團逐漸於地方形成,乃至平清盛及評家的崛起,源賴朝建立起鎌倉幕府,至12世紀下半葉起,到17世紀初江戶幕府成立為止,這段被稱為日本中世的時代,可以說是武士於日本崛起,並建立起政治地位優位於貴族的時代。
而武士作為我們熟悉的日本的文化意象之一,更是大河劇及時代劇常常有的元素,乃至西方在拍攝武士的意象時,也曾經以武士的時代為主體,來介紹戰國時代的武士元素。
然而武士真的只限於17世紀這個混亂的時代嗎?
或許我們應該往前推進至室町時代乃至鎌倉時代。
儘管本站站長曾經寫過《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來為大家介紹15世紀末~17世紀初這個堪稱日本最為混亂及精彩的動亂時代-戰國時代。
然而若要說到當前最好最棒,也是站長目標的橫跨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與戰國時代的日本中世時代的日本中世全方面的通史書籍,筆者與站長將一致推薦,當今華語圈王者,非2009年由三民書局出版的淡江大學已故教授鄭樑生所著的《日本中世史》。
作者:陳新炎
出版社:允晨文化
這一本書有兩個令我驚奇的地方。第一個驚奇的地方是它的作者陳新炎。陳老先生並沒有學術背景,大學修讀的是俄文系(該書兩年前出版的時候他七十五歲,倒算回去,他那個時代能進大學已經很厲害),退伍後從商直到現在,與歷史根本沾不上邊。據陳老先生自述,他是因為2015年一次遊歷四國高知期間,偶爾看到了聳立海邊的約翰万次郎銅像(位於高知縣土佐清水市足摺岬),當時車上的導遊只介紹了約翰万次郎的名字,旅遊車一駛而過,陳老先生未及請教,但這匆匆一瞥已勾起了他的好奇心;第二天購入了關於万次郎的書籍,對這位傳奇人物興趣更深,於是立志寫一本中文書介紹他。
文責:小編 陳家倫
=================
![]() |
電影《天與地》劇照 |
筆者在觀察上杉家分限帳時,發現上杉景勝時期的文祿三年(1594年)定納員目錄及越後分限帳(文祿-慶長初)等,發現裡面記載的手明眾都有註明其姓名及知行。
手明眾平均每一人所領知行,大約都是14~15石左右。(當然還是會略有差異,有個可能會接近18石,有些小城寨附屬的手明眾可能也只有9~10石甚至更低僅2~3石的也有,不過這些低於十石以下的手明有些會註明他的軍役為半役(半人)或甚至更少)。
但是大致上,大部分手明俸祿都大約在15石上下。
就我的觀察,發現其實上杉家文祿三年定納員目錄各家臣的知行除去他負擔的軍役,有平均大約16石俸祿就增加一個軍役的規律。我個人是推敲上杉景勝時代,上杉家臣的軍役是以16石為基準,來負擔軍役數。
每增加16石俸祿,便須加負擔1人的軍役。
此外上述的手明眾,平均俸祿約15石左右(這邊是指主城及重要城寨為主),而上杉家本城春日山城的手明眾尚細分為御手明弓眾、御手明母衣鐵砲眾、御手明手槍(短槍)眾。
御弓眾的俸祿大約是10石上下左右,御鐵砲眾的俸祿起伏則是9石~14石皆有,御手槍眾則是俸祿約8石左右。
如果是上杉景勝禁衛的御側御手明眾(也稱御守眾、長柄眾),俸祿平均是15~16石,但是有部分幾位俸祿領到20石及三十四石六斗,不過也少數幾名御守眾家臣的俸祿只有9石
10石或12石。
從上面這些片段來推敲,我是認為手明眾分依照其所持有武器裝備之不同,尚可分為弓眾、鐵砲眾、長槍眾。
因此我個人是認為這些手明應該不是單純的提拿裝備的雜兵,應該是戰鬥部隊。
提到軍役帳,如果有注意的話,上杉家天正三年軍役帳裡,有的版本的軍役帳裡,部分家臣的長槍軍役,他會附註內部有含多少手槍(短槍),這應該算是特別註明長槍裝備的例外吧?
不過大部分的家臣軍役帳的長槍軍役並無特別註明內含多少手槍,僅少數家臣有特別明註,如此看來
天正三年(1575年)時長柄槍已是上杉家長槍隊的主流武器,但是短槍也還沒絕跡。
以軍役帳來說山浦國清的鐵砲隊裡有特別註明內含弓五張,也就是這25人裡應是20挺鐵砲,5個弓手。只是在上杉謙信時代上杉家鐵砲裝備率比例不高的情況下,沒有弓箭的軍役這點筆者也略感納悶。
但是天正三年的軍役帳如前所述,只是上杉家軍事動員力的一部份,除了如本庄繁長等這些上述所提的大物外,可能也未含上杉謙信直屬近習眾及不少家臣同心眾、足輕眾的軍役。
除上述的家臣動員力之外,還有上杉家對在鄉地下人的徵調,這亦是上杉家軍力的來源之一。
這些地下鑓(槍)眾的地下人(百姓)不時會受上杉家的徵調出征,以上杉家永祿12年(1569年)2月「地下鑓觸」的對地下人的動員令註明須持有長柄槍(鑓)、繩子、鉈(斧頭)、鍬可看出其裝備,但也未提到持有弓箭部分。
文責:站長
相責:站長
表責:站長
—信長之父.織田信秀(下)—
![]() |
加納口之戰中大敗而歸的織田信秀 大河劇《麒麟將至》 高橋克典飾演 |
—今川義元與齋藤道三之間—
1535年,三河的松平清康(德川家康祖父)被家臣暗殺後,信秀與三河的局勢頓時改變。清康死後,其子松平廣忠(家康之父)繼承當家之位後,原本氣勢如虹的松平家轉向守勢。面對信秀的反攻,松平廣忠於1540年打算先發制人,意圖攻下尾張與三河邊界的鳴海城。然而,這個絕地反擊戰最終以失敗告終。信秀有見及此也進行了反擊戰,同年夏天,信秀攻下了松平廣忠的主城.安祥城,史稱「安祥城之戰」。
![]() |
殺氣騰騰的織田信秀 大河劇《麒麟將至》 高橋克典飾演 |
以信秀的角度而言,經過此戰後,信秀成功將勢力圈擴大至西三河的同時,也是成功將尾張內的外敵完全趕出同國。這樣一來,信秀的名聲更是與日俱增,然而,反攻松平氏的戰事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便是進一步刺激控制遠江、駿河的今川氏。織田氏對今川氏的戰事已是時間的問題,而將兩個勢力拉扯在一起的松平氏的將來也可稱得上是波瀾萬丈,這或許便是命運的作弄。
文責:站長
相責:站長 小編3森長定
—信長之父.織田信秀(中)—
![]() |
大河劇《麒麟將至》中的織田信秀 高橋克典飾演 |
—「武篇之家」—
記載織田信長一生的《信長公記》中提及信長出身的彈正忠家為「武篇之家」,「武篇」意指武勇、善戰之意。換言之,彈正忠家是以「武」起家的。上回提及同家為了抓住津島的經濟力量,強行控制了津島一事或可讓我們窺見彈正忠家「武篇」的一面,這個「武篇」的基因也將遺傳到信長身上。
![]() |
大河劇《麒麟將至》中武人形象的織田信秀 高橋克典飾演 |
然而,從控制津島一事中,我們也同時可以發現彈正忠家是以武力為手段,實際上是以經濟角度著眼,使自家富強起來的。因此,《公記》所指的「武篇」並非窮兵黷武之意,後來我們將會學到信長的行動也絕非窮兵黷武。
文責:站長
—信長之父.織田信秀(上)—
![]() |
大河劇《麒麟將至》中的織田信秀 高橋克典飾演 |
一般談到織田信長,人們都會被信長的特立獨行、具有個性的性格所吸引。從歷史上來看,織田氏能在戰國日本叱吒風雲定與信長的「天下布武」有莫大的關係。然而,事實上信長能一躍成為「天下人」的根基又是怎麼來的呢?當然一定要提到的是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
織田信秀在戰國歷史上的評價主要還是以他為兒子信長日後馳騁天下打下基礎為焦點。明治時期的史學大家田中義成總結織田信秀的一生時說
「日後信長雄飛海內,固然是因為其雄略而起,然而此亦因為有信秀打下基礎所致。因此要研究信長的事業之時,不可忽略信秀的事蹟」。
然而,這樣的話,信秀的歷史位置便只停留在「信長之父」的層面,沒有獲得獨立的評價,因此本連載在追溯信長人生前,筆者認為有必要交代信秀作為「一個權力者」的歷史,從而更客觀地看待信長的崛起。
有關織田信秀的生年一般都是倚靠記述織田信長的回憶錄《信長公記》中提到信秀死時享年42歲。按當地的史料,大抵確定信秀應死於1552年(天文21)。這樣推算的話,信秀乃生於1509年(永正6)。關於信秀的前半生,由於存世的史料不多,所知不詳。
1526年(大永6)連歌師島田宗長在前往駿河途中在津島停留,並與當時的「津島領主」織田霜台(「彈正忠」的別稱)的兒子「三郎」見面。以信秀的生年推算,這個「三郎」便是信秀,自然「織田霜台」便是信秀之父彈正忠信貞。
—勝幡與津島—
有關信貞的事蹟,我們更是所知更少,唯一又較重要的事件就是1524年(大永4)前後,織田彈正忠信貞出兵攻佔了津島。津島町眾雖然抵抗,但最終被迫與信貞方和解,逐漸受到信貞的支配。所以,宗長當年見面信貞及信秀的時候乃兩父子剛得到津島不久的時候。
上回已說明信貞出身的彈正忠家乃尾張國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的三奉行之一,一般相信彈正忠家乃大和守家的庶族,同家在戰國初期以尾張西部中島郡勝幡為主城,也是後來信長出生的地方。中島郡本來為尾張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伊勢守家所轄之地,後來不知為何以及何時被敵對的彈正忠家奪取。
![]() |
戰國時代的尾張八郡圖 |
勝幡位於尾張國西部,勝幡城倚三宅川而建,有關勝幡城的記載並不多,江戶時代的尾張國地誌《張州府志》中對於勝幡城的記載才寥寥十數字,僅形容其為信秀之城而結尾。
然而,綜合目前留下的繪圖及其他地誌來看,勝幡城雖然是平地之城,但其的規模比當時有名的朝倉氏一乘谷居城更大,當然這應該是經歷了信貞至信長初期三代為止的經營,絕非從一開始就擁有如此規模。
1533年(天文2)7月,京都名門貴族山科言繼及當代連歌大家飛鳥井雅綱一同來到勝幡,為朝廷的生活費向信秀求救,兩人經津島前往勝幡城。當時的勝幡城內正在修建,工程之浩大讓這兩位公卿嘆為觀止。當時的信秀25歲,信長則在次年出生於此城。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織田信秀的實力足以令久居京都的公卿都大感震撼,信秀的實力來源當然與其父奪取津島有關,而上述勝幡城的規模能與越前朝倉氏居館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原因,乃因為彈正忠家的財力通過控制津島而得以大大提升。
那麼為什麼津島就能有如此大的力量,足以使彈正忠家一躍而起呢?首先要說明津島的特點。
津島位於尾張國西南端,乃天王川口發展出來的三角洲地帶,古來是尾張與鄰國伊勢國境間的小渡口。同地的津島牛頭天王神社成為尾張國熱田神宮之外較有力的宗教中心,加上位處東海道來往東國及近畿要道之間,與伊勢的桑名及三河灣形成一個貿易圈,因此到了戰國初期,根據上面提到的《宗長日記》記載,大永年間(1520~1527)的津島以津島牛頭天王神社為中心慢慢從一個邊境渡口發展成為米、布等重要物資轉運及人流交通的中心地,津島對出的伊勢灣的船隻熙來攘往,足見當時津島已是從伊勢路進入三遠駿的中轉之地。
在這種經濟實力下,津島發展出由町眾共同管理的自治組織,在現存的記載上,直至信貞的出現為止,津島並沒有完全受制於當地權力的明顯記錄。勝幡與津島只有不到5公里之遙,自然信貞將眼光瞄向津島也是自然不過的了。
其實彈正忠家「巧取豪奪」已有前科,中島郡的妙興寺就記載織田彈正忠家自良信(信秀祖父)開始,信貞、信秀三代都不斷蠶食寺領。這或許跟彈正忠家從伊勢守家奪取中島郡後,在守護代大和守家的默許下急速發展其勢力有關。
無論如何,織田信貞拿下津島後,雖然不至於立即能完全控制,但這對於日後彈正忠家起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雖說是強行奪取了津島,但這不代表信貞及信秀只為了奪取津島的資源及錢財。
在戰國時代初期,大名權力與商人、町眾之間的關係並非純粹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在於維持互惠互利的關係。事實上,彈正忠家在支配津島後與傳統在當地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津島神社神主家及同族堀田、冰室諸氏保持良好的關係,後來信長在正德寺會見岳父齋藤道三時也是堀田氏從中協調,信貞更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津島的有力家族大橋氏為妻。
這裡最重要的是,彈正忠家得到津島後能夠完全支配,換言之,津島已成為彈正忠家的私有地,這也代表彈正忠家開始擺脫一直以來的身份地位,向自立化走出第一步。
承繼及發展彈正忠家的織田信秀在這種有力的支持下,開始著手擴大勢力,這也是信秀開始名揚天下的契機,甚至可以說是決定了其子信長及織田彈正忠家命運的第一步。
系列專題 織田信秀傳
文責:站長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小編3森長定
名護屋戊邊
![]() |
狩野光信繪 肥前名護屋城圖屏風 |
在臣服豐臣政權之時,對於相馬義胤來說影響最深遠的一場遠征行動,當屬配合豐臣政權侵略朝鮮的戰爭,而前往九州前線戊邊的名護屋戊邊的遠征行動。
文祿元年(1592年),基於將日本天子安置在中國京師北京的野心,乃至於一度企圖征服印度及歐洲的企圖,豐臣秀吉開始進攻朝鮮,為此豐臣政權動員日本全國各地領主出征或戊邊,這場戰爭不但發展成、中朝日三國的國際戰爭,朝鮮王國及被動員最深的西日本地區的領主們更是這場因為豐臣秀吉的野心而發動的國際戰爭的重災地區。
![]() |
發動侵略朝鮮的國際戰爭的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畫像(佐賀縣立名護屋城博物館所蔵) |
即使是如相馬義胤這種遠在日本東國的奧州的中等規模的領主,也在豐臣秀吉的命令下,下令動員兵力進入九州征朝大本營的前線大本營-名護屋城。
![]() |
被豐臣秀吉下令動員前往 豐臣家征朝大本營 名護屋城的 相馬義胤 |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今天站長曾經提及到上杉謙信逝世的諸多說法,其實都沒有證據,諸多臆測只是喜歡當柯南的後世人為了填補謙信急死之謎,而做出的「推理」。
但是真相往往只有一個,我們又是否真能找到當中真相呢?
也有同好詢問,上杉家的史料中有沒有官方紀錄或是官方說法。
文責:站長
相責:站長
![]() |
德川御三家 紀伊藩藩組 德川賴宣 |
德川賴宣,江戶時代著名民政家,江戶三百藩之紀伊藩藩祖、德川幕府御三家之一。慶長七年(1602)三月七日生於京都伏見城,德川家康十男,生母為蔭山殿(於萬之方),幼名長福丸、賴信、賴將。
文責:站長
相責:小編3 森長定 小編4 十尾
![]() |
江戶幕府 第二代征夷大將軍 德川秀忠 |
德川秀忠,戰國後期的武將,德川幕府第二代征夷大將軍。天正七年(1579)四月七日生於遠江濱松城。德川家康之三男,母親為寶台院西鄉氏(於愛之方),幼名長松、長丸。
德川秀忠的出生地 濱松城 |
秀忠出生後五個月,德川家發生影響家族未來的大事,家康的長男信康因其母築山殿有內通武田勝賴的嫌疑,最後兩人先後被迫令自殺。長男死後,家康對由誰繼為嗣子始終未有定論,作為三男的秀忠基本上並不是什麼繼位第一人選,但從此卻展開秀忠及次兄秀康(於義丸)的明爭暗鬥。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站長
圖責:小編 陳家倫
表責:小編 陳家倫
Echigo
First(越後國優先)!
那麼回到上面提到的兩個癥結點,就是當1550年代的弘治年間能登畠山父子因為內亂而向盟友謙信求援時,乃至永祿年間,前將軍足利義輝之弟足利義昭力求上杉謙信上京勤王時,謙信大都含糊其詞敷衍了事,似乎有違謙信自身高舉的「以義誅不義」以及「義戰」的理念。
![]() |
選擇性 「義戰」的上杉謙信 圖取自 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
在這邊可提及的是,在前章提及的畠山家暴發的弘治內亂時,上杉謙信正好與武田信玄對峙於信濃,因此萩原大輔便認為,明明盟友有難,卻見死不救,似乎以「義戰」為理念的上杉謙信有言行不一的舉止,對於信濃及能登問題更是展現明顯的溫度差,出現謙信在態度上「信濃熱能登冷」的態度落差。
可參考
對於在永祿3年(1560年)開始,謙信終於正視越中方面的問題,而親自出征越中救援椎名氏,萩原大輔也提及,當時加賀、越前地區的門徒,已經受到謙信的勁敵武田信玄的影響及煽動,而與上杉家轉趨敵對,因此謙信的出兵越中的行動雖然具有援護盟友「椎名氏」的「口實」。
![]() |
永祿初年(1560年)前後 越中國勢力分布圖 |
即是在上個章節〈大義只是政治口號!〉中,也提到上杉謙信在進攻越中神保氏時,也提出自己出兵越中是因為不能對椎名家見死不救,而必須出兵相救。
可參考
文責:站長
相責:站長、小編3森長定
![]() |
智勇雙全的淺野幸長 |
淺野幸長,戰國時代中後期人物,江戶時代和歌山藩之藩祖。天正四年(1576)生於近江淺井郡小谷城,淺野長政之長男,母親乃淺野長勝之女長生院,幼名長吉、長慶及長繼。
![]() |
淺野幸長之父 淺野長政 |
當時的日本正值織田信長走向最盛的時期,而幸長的父親長政在信長的命令下轉仕當時織田家的大將之一羽柴秀吉,由於長政乃秀吉的連襟,故得到他的極大信任,而幸長也從小於秀吉身邊侍候,並經常得到秀吉的讚許及褒獎。
![]() |
淺野幸長生母 長生院 |
天正十年(1582)六月,織田信長於本能寺之變中被迫自殺,從此馳騁日本的織田家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隨著山崎合戰打敗作叛的明智光秀及於翌年打敗柴田勝家,秀吉迅速吞併及奪得織田信長的天下。
此後的八年,與德川家康大戰於小牧.長久手之戰、南征四國及西平九州,秀吉已成為日本的關白、戰國的天下人。
![]() |
豐臣秀吉畫像(佐賀縣立名護屋城博物館所蔵) |
由於與秀吉親密及有親戚關係,幸長於天正十七年(1589)敘任從五位下左京大夫,開始他的征戰人生。
![]() |
豐臣秀吉之妻 也是淺野幸長叔母的 高台院(寧寧) |
不正義的家世,
造就強迫症般要求「正當化」正義之舉!
![]() |
對自己的「不正義」的家族背景感到憂心自悲的上杉謙信 大河劇《風林火山》中的上杉謙信(GACKT飾演) |
但若要說謙信強調「義戰」是只給士兵及家臣團的「大內宣」,以及對外宣傳「Echigo Can Help!」的「大外宣」,筆者認為之所以謙信要一在強調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謙信講給自己聽,企圖「正當化」自己出兵「外國」的舉動。
![]() |
宣傳 Echigo Can Help!而進行大外宣的 上杉謙信 大河劇《風林火山》中的上杉謙信(GACKT飾演) |
為何這樣說呢?筆者認為這極有可能與謙信的出身家世以及謙信個人的性格這兩點有很大程度的關係。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大義只是政治口號!
就在這情況下,越中地區的動亂,再次考驗了這位以「義戰」行徑聞名的戰國大名。
在弘治、永祿前後的戰國中葉的1560年代,越中國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主要的勢力,分別是盤據西部與加賀門徒連成一氣,並以瑞泉寺及勝興寺為指導者的越中的淨土真宗門徒,盤據越中中西部的婦負、射水及礪波三郡的神保氏,以及盤據東部新川郡的椎名氏。
![]() |
越中國 永祿初年(1560前後)勢力分布圖 |
當中椎名氏與神保氏長年處於對立,然而儘管椎名氏與長尾氏關係良好,然而神保氏不但勢力較強,且也跟能登畠山氏及加賀、越中的門徒保持良好關係,在這背景下,神保氏與椎名氏的對抗上,椎名氏處於下風,乃因此求援於上杉謙信。
![]() |
當時的椎名氏當主 椎名康胤 圖取自 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
而在椎名氏的求援下,上杉謙信終於親自動兵而在永祿三年(1560年)3月遠征越中,討伐神保氏,救援椎名氏,上杉軍雖然勢如破竹,帶給神保長職很大的壓力,然而神保長職面對來勢洶洶的上杉謙信,乃避其鋒芒,發揮「逃跑可恥但有用!」的精神,先是從富山城逃往越中西部礪波郡的山城增山城,隨者謙信親自領軍攻打增山城,神保長職便直接放棄城中的戰馬及武具,逃離增山城後,前往能登投靠關係良好的能登畠山氏。
![]() |
神保長職據守但又棄城的增山城 |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文祿檢地
![]() |
致力於領國內政的相馬義胤 |
身處統一政權下的相馬義胤,也自戰國時代以來的亂世,以及天正年間以來的來自大國伊達氏的威脅中解除,因此相對於在此之前與伊達家族多年的戰鬥,相馬義胤也更能將精力放在整頓領內的領國及家臣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