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站長
相責:小編3 森長定
—1、被歪曲的造王者—
趁著今天是藤堂高虎(1556-1630)的紀念日,筆者想略為談一談這位很多戰國迷聽過,但其實未必所知甚詳的傳奇武將。在日本跟中文的網路世界裡,幾乎每次提到高虎,都會說起他那所謂「七轉主君」說法,指他曾揚言「七次更換主君才是武士」云云。
一如我曾經另外撰文(每朝豆知識 藤堂高虎的人生哲學)說過,「七轉主君」只是江戶時代後期的傳說,可信性不大,而且之所以傳的街談巷議,很大程度上是在明治時代以後開始的。眾所周知,明治新政府發起倒幕戰爭之際,藤堂藩陣前倒戈,支持了新政府,成為幕府軍大敗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不難想像坊間,尤其是親幕府的人對藤堂藩以及他的先祖藤堂高虎的批難之烈。
子孫不忠導致背鍋的 打工仔模範(x) 藤堂高虎 |
另外,藤堂高虎在戰國迷之間的人氣不高,究其原因乃因為他在關原之戰前後開始積極接近德川家康,尤其是他成功說服原屬豐臣西軍的僚友脇坂安治和朽木元綱倒戈,幫助家康在關原之戰裡大獲全勝,奠定了德川家康成就霸業的重要一步。而且,高虎在之後一直到他死去為止,一直是極少數能參與德川幕府高層決策的非德川系大名(其餘的如伊達政宗、蒲生忠鄉、細川忠興),甚至在公、武之間都人脈甚廣,可以說是當時炙手可熱的大紅人。就目前普遍「嫌德川」的風潮下,這位「得力助手」自然也被受「牽連」了。
即便如此,本文的目的是回到原來,重新談一下藤堂高虎能夠從豐臣政權下一員普通武將,搖身一變成為權力者不可或缺的「造王者」的原因。因為我們難以認為高虎只是靠拍馬屁,阿諛奉承,獲得了擠身權力中心的機會。因此,接下來,我將帶大家去重新了解一下,這位可以稱為大器晚成的武將的特點。
—2、謎團處處的前半生—
藤堂高虎出身自近江國犬上郡(今天的滋賀縣犬上郡甲良町),有玩過戰國主題的電視遊戲的朋友可能會記得,遊戲中將高虎設定成同國有名的戰國大名淺井長政麾下的武將。這個說法其實出自藤堂藩的家譜和家史裡,例如完成於高虎死後不久的《寬永諸家系圖傳》中便提到高虎在著名的姊川之戰中從屬淺井家,後來在天正元年(1573)即淺井家滅亡後,高虎改投阿閉家,再在後來轉到織田信長侄子織田信澄,最後才落戶到豐臣秀吉之弟秀長之下。
傳說 藤堂高虎的第一位主君 淺井長政 |
不過,投身淺井長政到織田信澄為止的說法都是家譜的片面之詞,已成孤證,無法確實。以藤堂家出身近江南部的事實來看,從屬淺井長政的可能性其實比較低。無論如何,高虎輾轉地投效到豐臣(羽柴)秀長之下後,在史料上始有證據。
雖然如此,投效到秀長之下後,高虎的事跡能夠確認的也是寥若晨星,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高虎的確獲得了秀長起用,當秀長協助兄長秀吉平定紀伊國太田黨跟根來寺後,獲得了紀伊、大和等合共一百萬石的領地,拱衛豐臣政權南部,史稱「大和豐臣家」。另外,秀長還有出征四國、九州,都為豐臣政權統一天下立下重要功勞。藤堂藩的家譜則指高虎都一一參與了這些戰役,當然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否如家譜所言,高虎一一建功立勳,則只能說是家譜一面之詞,無從稽考。
史料上可以確定起用高虎的高虎主君 豐臣秀長 |
我們目前能確認高虎早期作為秀長家臣的事跡,主要有兩件。一是入主紀伊國後,高虎奉秀長之兄.秀吉之命,運送紀伊的木材到大坂方向;另一個則是作為秀長的使者,在天正十四年與剛加盟豐臣政權的德川家康聯絡,協調和統籌在京都建築德川家的官邸,在這因緣巧合之下,開始與德川家康建立起關係。
不過,這不代表高虎已經靠向德川家康,起碼直到秀吉於慶長三年(1598)為止,高虎與家康的聯絡都止於禮節性的交流,不見得有特別親近的關係。那麼,為什麼藤堂高虎會在秀吉死後便積極投向家康呢?
—3、浮沈不定的十年—
要說明高虎投向家康的原因,首先要從投效秀長到投向家康,在高虎身上發生了三個重大轉變,第一是主君秀長在天正十九年初病死,不久後,與秀長交情深厚的「茶聖」千利休因為與秀吉有矛盾,獲罪被誅。
據家譜以及藩史的說法,高虎為秀長、秀保接連之死而心灰意冷,孤身前往高野山出家循世,弔念故主。後來獲豐臣秀吉勸導,放棄了出家念頭,回到俗世繼續為豐臣政權效力。
不過,有關前往高野山出家循世之說也是沒有可信史料證實,這裡值得留意的是,秀長死後的大和豐臣家內的人才開始解體,除了藤堂高虎外,桑山重晴、小堀政次(茶人小堀遠州之父)等開始轉為秀吉和豐臣秀次服務,雖然名義上多少還跟秀長之秀保有聯繫,但基本上自秀長死後,豐臣政權一門的領地、家臣已經開始重組,慢慢集中在秀吉與秀次手中。
不久後,秀保在文祿四年春天左右早死,同年七月秀次也被指謀反,一家死盡,秀次本身也憤而自殺,豐臣政權內的一門眾人才凋零,已成定局。而且,從秀長病死、利休、秀次自裁,原本支撐秀吉霸權的舊派系大多被消滅,與秀長、利休和秀次的家臣們也各散東西,但待遇都算不上特別好。
另一方面,經歷這兩件事件後,高虎與秀長一脈的關係已經算是完全解除,唯一留下的就是當年秀長從丹羽長秀那裡接來當養子的仙丸。秀長死前左右,仙丸成為了高虎的養子,即後來名張藤堂家之祖.藤堂高吉。即便如此,當時的高虎已經完全轉為秀吉的武將,在侵略朝鮮的文祿慶長戰爭中,在水路發揮重要作用。(順帶一提,因為這個原因,近年韓國拍攝的相關題材電影裡,大多會出現高虎、脇坂安治、加藤嘉明等角色)
雖然高虎在秀吉的侵略戰爭中有積極的參與,但高虎在地位上與後來聯手攻擊石田三成的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細川忠興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可以說高虎在秀吉死前,只是一員幕下之將,不在重臣之列。因此,比起其他舊屬秀長、秀次派系的家臣來說,高虎的待遇算是其中一個最好的,但仍只屬中級家臣的程度。秀吉死後,主少國疑的狀態下,或許連帶對豐臣政權的失望與不信任,高虎以及舊屬秀長、秀次派系的家臣,如田中吉政、中村一氏、山內一豐、生駒親正、桑山重晴等大多積極地投向德川家康之下。如此看來,與其說家康分裂豐臣家,不如說豐臣家在秀吉晚年已經出現離心離德的危機。
—4、飛黃騰達的三大要訣—
舊屬秀長、秀次派系的家臣大半轉向家康麾下,但為什麼只有藤堂高虎特別獲得家康的青睞呢?這裡可舉三個原因。
第一是藤堂高虎廣大、多重的人脈網絡。秀長家臣時代的高虎受惠於秀長的影響力,與不少公武世俗各界的人士有所交流,如千利休、攝關近衛家、淨土真宗的有力派系高田派,還有舊屬室町幕府直屬領主朽木家等,連同上面提到的舊屬秀長、秀次派系的家臣,都是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助力的人脈。
站在家康的角度而言,要奪取豐臣政權,自定乾坤,光靠一場關原之戰遠遠不夠,打通各界要員,製造輿論去推動德川家取豐臣而代之,是更為重要的步驟。因此,高虎的價值在家康眼裡不止是一個能文能武,能指揮海陸兩路的武將,更是接通各界的「情報收發中心」,可以助自己成就霸業的重要棋子。
重用藤堂高虎 及高虎背後所帶來的價值及利益的 德川家康 |
第二是藤堂高虎的築城能力。一說到築城,相信很多讀者會立即想到了加藤清正,但事實上,高虎的築城數量和規模都超越清正。從協助建築豐臣系丹波篠山城、豐臣系和歌山城、京都聚樂第、伏見城和朝鮮南部的倭城群,到親自主理的板島城(後來的宇和島城)、今治城等;再到後來奉家康之命修築第一期德川系江戶城、駿府城、膳所城、伊勢龜山城和丹波篠山城等,合共超過二十餘個。
築城高手 津城本丸復原的丑寅櫓 |
高虎的築城能力在關原之戰後的「築城黃金十年」完全得以發揮,而且也為德川家以「連城之策」圍堵豐臣家,作出重大的作用。高虎能夠在築城上作出諸多貢獻,當然跟他出身近江南部的犬上郡臨近善於築城、土木工事的穴太眾,這點跟同樣出身南近江的蒲生氏鄉一致。
比較同樣以築城著名的加藤清正,高虎不僅一樣擁有專業的築城集團為自己效命,而且在現存史料裡,我們能夠清楚看到高虎詳細指示築城規劃指示的書信,這點在清正的史料上卻鮮能得到確認,可以說藤堂高虎不只是一個築城項目的「外判商」,他本身也的確是一個築城專材,這點完全使高虎屹立在其他同樣投靠家康的舊屬秀長、秀次派系的家臣之上。
第三,也是較少人提及的一個原因,就是高虎的仔細無遺。查看高虎的文書,以及下達給家臣的指示,大多巨細無遺,十分周全。上面提及的築城事宜裡,高虎即使當時身在江戶或駿河,但從門戶、虎口大小,以至乾濠的深度等都一一指示清楚,猶如遙距控制,操控自如。
除了築城外,另一個足見高虎對細節十分著緊的例子,就是對家臣子弟的教育。本文一開始已經否定了所謂高虎教家臣要「七轉主君才算武士」之說,事實上,高虎對家臣的教育也是十分悉心仔細的。以下我舉高虎在慶長十七年(1612)底頒布的練習使用武器的指令裡一部分的內容為例,讓讀者了解高虎如何教育家臣。
慶長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一、家臣右京、金七、源左衛門、九兵衛、總兵衛、米村等人應該時常用心練習鐵炮之術。
二、在築城的空餘時間,鐵砲隊隊長也應抽空練習鐵砲之術。
三、家臣中的年輕之眾也應按各自的能力,選擇學習鐵砲和弓箭,空度時日是為大罪。
四、各家臣都必須熟練馬術。
當時的武士學習射擊和馬術雖然並非奇事,但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高虎著重的日常的練習,不因為「常識」、「慣性」便放鬆對家臣,尤其是年輕、中下級家臣的要求,著令他們隨時為主家所用。
兩年後的大坂夏之陣裡,藤堂軍作為幕府軍的重要一員,與豐臣軍的主力長宗我部盛親激戰於八尾(「八尾之戰」)。雖然傷亡不輕,失去了一門重臣藤堂良勝、藤堂高刑、藤堂氏勝和桑山吉成等,但藤堂軍成功阻斷了豐臣方的出擊,控制戰況不致失控上,戰後獲得了家康以及秀忠的讚賞,從上面高虎的仔細嚴格要求中,藤堂軍的戰力有數,在必要時發揮價值、作用,八尾之戰可謂一個重要反映。
八尾之戰中與藤堂軍激戰的長宗我部盛親 |
常光寺-八尾之戰激戰地- |
常光寺內-藤堂七十一士墓地 |
一5、被遺忘的真價值—
以上,我為大家簡單講述了藤堂高虎名成利就的原因。相信不少讀者會發現,上面內容所呈現的藤堂高虎跟坊間強調的所謂「換主成名」的藤堂高虎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我們分析他成功的原因,也不是因為三番四次轉換主君而成的,而是各種主觀客觀的機緣巧合造就的。
高虎素來行事不愛高調,默默耕耘。對老祖宗的事績,他的子孫除了藩史的範圍外,便沒有過多的宣傳,高虎最終在後世的扭曲、誤解下,不幸地成為了「打工仔的模範」、「轉職上位的高手」。
然而,因為沈穩、實事求事的作風,配合本身的多樣才能,高虎終於在德川家康的賞識下真正發熱發亮,成為德川幕府霸業的奠基者。某程度上來說,原屬豐臣系家臣的高虎,以及他那批原屬秀長和秀次系的僚友們大多轉為家康重用,不得不說是豐臣政權和豐臣秀吉在晚年連番出現的不幸和政治失誤的結果,而站在高虎的角度而言,這些不幸和政治失誤恰恰是使他可以展現能力的機會,再次讓我們感覺到,歷史裡總是會出現那麼多的陰差陽錯。
藤堂高虎關連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