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成功靠爸…幹!當二世祖也很靠腰!

壓力山大的毛利隆元


現代的我們常拿「成功靠父幹」打趣,羨慕一些靠父蔭,或者雙親、家底條件好,獲得較好的機會及環境的人;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會同情他們生活在優秀家庭,要面對巨大壓力之餘,又要背負眾望的痛苦。

這個情況其實不止現代,日本的戰國時代的人也有著同樣的煩惱。尤其是擁有偉大父親的第二世代,往往面對十分大的精神負擔及不安,其中一個多次表示出這種感受的,就是征服中國地區的毛利元就長子.毛利隆元。

在毛利家留下來的龐大史料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隆元不僅僅對自己擁有偉大父親而感到緊張、有壓力,在此之上,還有兩個優秀的弟弟—吉川元春及小早川隆景,兩個人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都充分顯示,各自都擁有獨當一面的大才。上有雄父,下有賢弟,夾在中間的隆元多次表達出那種快要使自己窒息的苦惱。

 「太偉大」的父親—毛利元就

究竟隆元有什麼煩惱呢?是真的夾在優秀親人之間很壓力山大,還是只是他為人性格悲觀,自愧形穢呢?接下來簡單的介紹一下他的自白。

天文23(1554),隆元寫信給自己的恩師好友.南禪寺住持竺雲惠心,開首便寫著「謹述胸念」,即要在信中對惠心說出自己的心底話。當時毛利家處於能否稱霸的關鍵時刻,與陶晴賢的決戰也迫在眉睫。我們沒辦法完全知道為什麼隆元會在這時候寫信表明心跡,或許就是因為當時隆元已從父親元就手上接掌當家之位,身負這個家族命運攸關的時機,巨大的壓力使他想找人傾訴吧?

隆元在長長的書信之中,是這樣看當時的毛利家及自己的。

毛利家至我父為止,留名於世的人不少,但沒有好像我父元就那樣偉大傑出的人,我是怎麼樣都不可能超越他的……我無才無能,而且沒有優秀的家臣助我,我現在覺得,毛利家和我都是全靠父親的辛勞才走到現在的

當然,隆元也不只是讚佩父親的豐功偉績的,他自己也明白到做這樣的偉人的兒子,本來就應該有所覺悟,於是他在同信的後段說:

雖然我這樣說,但我統治毛利家,絕對不會因此而輕忽大意,即使力有不逮,也會用心地做好份內事

在這時候的隆元仍然努力去自我砥礪,希望能盡力守住家業。不過,到後數年後,打敗了陶晴賢,消滅了大內家後,元就將家業完全交給隆元,自己打算退休時,隆元反而十分害怕,立即親自寫信極力阻止父親這樣做。隆元對元就說:

毛利家的發展……完全是靠父親多年的武功而來的,就這樣讓無才無能的我繼承如此大業,我自覺不能擔此重任。
父親的武威國內外皆知,我無才愚笨,有恐敗壞家聲。
我自覺自己毫無才幹,難以勝任當家之位,希望把位子讓給幸鶴丸(輝元)

毛利輝元

不止這樣,為了阻止父親退休,隆元還寫信給弟弟元春及隆景,希望他們一起勸阻元就,當中隆元對弟弟們說:

我無才無能,我家身負五國太守之名,這重任於我實在難以承擔,要我繼承父親的衣缽,實在是不堪設想。如今之計,我打算把當家之位讓給幸鶴丸,再請父親在背後支援

後來,為了使元就放棄退休,隆元甚至對元就放出以下狠話:

如果我先於父親死去,那麼父親您也再不能安心退休了吧?

從上面活生生的語句裡,我們不禁想像,究竟隆元對於完全接掌家業,有多麼的恐懼。正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隆元的擔憂及不安也不是毫無道理。試想像自己的父親白手興家,一手一腳地將家族發展推上頂峰,不僅是家族史上前無古人,放眼戰國時代也難以找到能與之並肩之人。再者,在元就的指引下,隆元以及毛利家上下親手葬送了百年豪強大內家,這種勝利滋味的背後,也恐怕讓隆元感到巨大的不安,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敗盡身家之餘,也會在日後落得與大內義長一樣的下場。因此,這種的不安也不能全以隆元為人悲觀消極來理解。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隆元在上述的內容中其實也表達了自己當家以來,有著太多的困難及不滿,使得他覺得自己無法做好守業的使命。其中包括了他自己提到身邊沒有良將賢臣輔助,這方面元就其實也曾抱怨毛利家當時發展很太快,家臣之中卻沒有足夠的人才幫忙,元就說過自從自己的恩師好友志道廣良之後,家裡再沒有稱得上優秀的人才,隆元也同時面對這個問題。

那麼,不是有兩個賢能的弟弟嗎?這裡隆元也有不滿。我們常聽到的「三矢教訓」,彷彿是老英雄元就教子有方的佳作,其實剛好相反,正因為隆元、元春、隆景三子還有長女五龍關係不好,元就才要寫信教喻他們兄弟不和的後果。

吉川元春


小早川隆景

尤其是元春及隆景早早過繼到吉川家及小早川家後,也必須為兩家的發展以及家臣的利益著想,久而久之也把自己出身毛利家的前提降低。

因此,元就便在教訓的書信中對元春及隆景提到

即使過繼到他家,也切不可忘記自己是毛利家的人」。

 另一方面,隆元也對兩個弟弟有以下的不滿:

兩人沒有意識去彌補我的不足,來到郡山城內我的居館,來去匆匆,好像沒有想念我這個兄長似的。兩人有任何事都背著我竊竊私語,使我無法靠近。很多事情上都肆無忌憚地直述自己的想法,沒有顧慮到我這個兄長的感受。我感覺自己被他們兩人捨棄了。

最終隆元成功的勸服了元就放棄退休的念頭,而元就也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寫了長長的教育信,訓示眾人不要只抱怨,要團結地為毛利家著想。

可是,不幸的是最終隆元在十年後攻打尼子家前夕被暗殺身亡,心中的鬱悶!及負荷才「得以放下」。隆元死後,竺雲惠心將隆元寫給自己的心聲交還給喪子悲傷的元就,元就才知道隆元心中早已存在這樣的苦痛,他對惠心說:

我每日都在讀隆元寫給你的書信,難過的無言以對,感淚難已,我完全不知道他曾如此向閣下尋求救助,(對長老的助言)我十分感謝

其實元就與隆元之間書信十分頻繁,並非沒有跟隆元交流,上述的反省,恐怕是元就自己覺得,即使有這麼多的交流也還是沒法看透長子的內心世界吧?

偉大的父親毛利元就向來被人稱讚治國有才,立業有成,教子有方,但從隆元的心聲以及教訓三子的書信來看,其實元就也是十分的苦惱,曾對子女說:

如果你們的母親還在,就不用我來操心了

嘗言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隆元的痛苦是為偉人之子的悲哀,還是只是他為人悲觀自卑,我們後人可自由評論,但要明白到,在爭亂的戰國時代,家運興衰往往是一線之差,要背負這個重擔的,往往就是創業偉人的子孫,當中的滋味絕非我們能輕易想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