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貳)-島津家久出兵琉球國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小編3森長定
圖責:小編 陳家倫



在地緣上,由於琉球列島與九州的薩摩國大隅國(兩者皆在今鹿兒島縣內)相鄰,因此自15世紀以來,琉球王國便與薩摩國的實力派領主島津家保持密切的往來,這一點直到17世紀初仍未變。


基於薩摩與琉球的地緣因素,我們會發現,室町幕府在管理海外貿易時,曾知會薩摩的島津家管制日本前往琉球的貿易船,當中室町幕府曾於文明三年(1471)對島津氏提及:

「因從前往琉球者多,故今後如未持幕府所發文件者,將禁止渡航,如有載運銅錢者,使其轉至京都。」

當時京都正陷於應仁文明之亂的大亂,以山名宗全細川勝元為首的兩派武士因為彼此之間各自的矛盾,互站一方,我們從幕府發出這管制令可以看出,幕府(發出方)有企圖獨佔琉球貿易的企圖,且由於琉球貿易可以帶來龐大利益,以及是取得當時日本上層社會人人嚮往的中國貨等舶來品的管道。

因此如果讓政敵得到了這龐大的利益,自然也會對己方不利,因而這類幕府加強管制日本船海外貿易,相信背後也應有中央政局的不穩的因素,而薩摩以及島津家基於地緣因素,也因此身兼管制者的腳色,從中強化他們在日琉關係史的地位以及從琉球貿易中所取得的龐大利益。

琉球基於與薩摩是鄰居的關係,除了與博多等日本的國際大商港間進行貿易外,當然也不會捨近取遠無視薩摩國的存在,也正好在幕府發出管制令與島津家要求管制日本船前往琉球貿易的前後。

就在文明年間(1469~1487)左右,便能看到琉球國派遣官方的貿易船綾船赴薩摩與島津家等薩摩領主互市貿易,甚至是每當薩摩守護島津家世子嗣立時,琉球國基於好鄰居的腳色,也會派遣慶賀使祝賀島津家立世子之喜事。

然而這樣密切的地緣關係,也讓島津家有了染指琉球王國及獨佔琉球貿易利益的野心,進入戰國時代的16世紀,我們可以在永正三年(1508)三月看到當成為島津氏當主的島津忠治致信與琉球的中山王尚真:

「日後如有未帶島津氏發給之文件前往琉球之商賈,應沒收其船、貨。」

島津家此致書琉球中山王之舉,明顯透露出島津家作為薩摩守護,想要獨占日本的對琉球貿易,並讓沒有得到島津家許可的日本商人及其背後的領主有去無回。

尚真


這除了龐大利益的驅使之外,當時薩摩的島津家也面臨內紛等問題而處於弱勢的狀態,因此透過強化對琉球貿易的控制,也能避免薩摩的政敵透過與琉球貿易壯大勢力,帶給自己更大的威脅。



而當如日中天的豐臣政權在16世紀末統一日本時,島津家也以豐臣秀吉不知外國事為基礎下,乎弄豐臣秀吉宣傳琉球國為自己的屬國,而不明外國事,甚至曾經誇下海口要一路遠征大陸到印度的豐臣秀吉也真的相信島津家的大言不慚,而相信琉球國為島津家下的附庸。

豐臣秀吉


島津家的根據則是向豐臣秀吉唬爛在150年前的嘉吉元年(1441)島津家的先祖島津忠國曾經協助室町幕府討伐逃亡到南九州的政敵大覺寺義昭,因此室町將軍足利義教將琉球國劃為島津家的屬國。


島津家所宣稱的賜與琉球國與島津家的幕府將軍 足利義教


當然這只是島津家的單方面唬爛,但是不熟悉九州及外國事的豐臣秀吉便相信了島津家的幹話,真的相信琉球國為日本國的一部份,並是島津家的屬國、附庸國……

但這些事情琉球國及首里城的中山王完全不知情,而在不知不覺中,就在島津家的幹話中被島津家給「被日本」,也同時「被成為了島津的小弟」

在當時豐臣秀吉於1586年的九州征伐擊潰島津家,使其屈居於南九州臣屬於豐臣政權,然而島津義久卻也同時借力使力,威嚇中山王尚永

「豐臣秀吉統一天下,琉球應派遣慶賀使。若有怠慢,關白會派軍攻佔汝國!


對琉球國發出亡國威脅的島津氏當主 島津義久


被島津義久如此一嚇尚永王便憂心忡忡,深怕惹怒豐臣政權而致使亡國,最終尚永王於1588年去世,尚寧王繼位成為中山王,而尚寧在島津家的亡國威脅下,便於1589年派僧天龍寺桃庵於京都拜見豐臣秀吉,這次的拜見也更加讓豐臣秀吉「單方面」的認為琉球國為其豐臣政權轄下的一份子,並將之劃分為島津藩的與力[1]

在這背景下,豐臣秀吉曾經在1590年命令島津家要求琉球王國隨豐臣政權參與侵略朝鮮的戰事。

跨下海口的島津家乃只能硬者頭皮跟琉球王國宣告要求出兵的事情,因此當豐臣秀吉要求薩摩藩出兵一萬五千人參與侵略朝鮮時,島津家隨即命令琉球王尚寧提供7000人軍力及10個月份的糧草,及建設豐臣秀吉的九州前線大本營名護屋城的物資,同時也警告琉球國不准將日本即將出兵侵略朝鮮一事密告明國,島津家此舉,一方面是想將秀吉所要求的龐大的戰爭壓力,轉嫁給琉球負擔,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透過這次的行動逼使琉球國出糧出財,以向豐臣政權展示琉球國為其部屬及與力的一面。

然而與日本既無藩屬關係,更是屬於明國朝貢-冊封體制一環的明國臣屬國琉球國,自然不會理會島津家傳達的豐臣政權的侵略另一個明國臣屬國朝鮮的要求,尤其是如前章所述,琉球國不但長期作為明國臣屬,而與明國進行朝貢貿易,且大量吸收了漢人移民(以福建為大宗),這些漢人移民在琉球的朝廷裡亦居於要職,可以說琉球的朝廷本身便與明國有很深的臍帶關係,因此包含福建移民出身的琉球官員鄭迵(謝名親方利山)在內便主張不理會島津家的無理要求。

在這些親明派官員的主導下,琉球國最終盡了臣屬的忠義,於隔年1591趁者向明朝進貢貿易的機會向明朝報告日本有意侵略明國的另外一個藩屬-朝鮮王國的消息,得到琉球密告的明朝在掌握日本即將侵略自己的臣屬國朝鮮的消息後,便要求琉球國協助潛伏日本探聽日本軍的虛實,以為可能爆發的國際戰爭做準備。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關原之戰取得勝利,更於1603年就任征夷大將軍建立江戶幕府及日本史上的第三個幕府政權,島津家雖然在關原之戰有當主島津義久之弟島津義弘參與豐臣西軍與德川家康敵對,但是之後島津家也透過外交談判而確保薩摩、大隅及部分日向國等今日鹿兒島縣及宮崎縣南部的領地。


島津義弘


然而正所謂謊言一出便要說到底,因此而對於新成立的幕府政權,島津家也繼續堅持他們的唬爛傳統,繼續向幕府宣稱琉球國是他們薩摩藩的小弟,只是這個小弟不聽話。

加上1602年及1605年琉球船陸續漂流至奧州伊達政宗(今宮城縣)及平戶,當時的幕府也大概知道琉球及明國有些特殊性關係,積極希望日本與明國及朝鮮兩國走出豐臣時代的戰爭陰影,走向日中及日朝國交正常化並互市貿易的德川政權,寄望於可以透過琉球與明國的特殊性關係,為日本與明國的國交正常化做出貢獻,而下令善待琉球漂流民,並將之護送回琉球國。

琉球漂流民飄至奧州的領主-伊達政宗


當琉球船漂流到奧州的伊達政宗領時,先是伊達政宗將琉球漂流民送往江戶交由幕府處置,隨後幕府將漂流民送往大坂,更基於島津家是琉球國大哥的認識,而將漂流民交給島津家,要求島津家協助漂流民返國,更同時警告島津家不能讓漂流民死去,如果遣返琉球國期間有一位漂流民死去,則負責遣返護送漂流民返國的五位島津家臣都必須處死。

1605年,琉球前往明國的船隻於返航期間遭遇海難並漂流到平戶,儘管隨後船上的漂流民被帶到長崎,並在幕府的長崎奉行小笠原一庵協助下遣返回琉球國,然而平戶的領主松浦鎮信在之後卻致書給琉球國希望琉球考量1602年及1605年兩次遣返琉球漂流民之事遣使向幕府表達謝意,而既然琉球是(日本單方面認定)的島津家的與力及小弟,松浦鎮信自然也將這事知會薩摩藩的家老,然而這次知會卻讓島津藩起了戒心,認為松浦家有要染指他既得利益的琉球國利益及日本對琉關係的獨佔地位。

加上歷經九州征伐、朝鮮戰爭等兵禍,島津家領內也民不聊生,造成年貢也相對徵收困難,在1605年時島津家的荒地造成短收的年貢有約118千石,佔了年貢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也因此島津家面臨很大的財政困難,而新就任島津家當主的島津忠恆便動起遠征琉球的歪腦筋,企圖透過外征來解決內部的財政壓力。

因此便在1605年島津家以琉球王國拒派遣返使者的謝禮使答謝前幾年援救漂流民為理由得到幕府的許可準備對琉球王國發動遠征,島津忠恆也因此取得德川家康的偏諱而改名「島津家久」


拜領德川家康偏諱的島津氏當主島津家久(島津忠恆)


然而1605年的遠征計畫伴隨者明朝的冊封使為了冊封尚寧王而於同年到達琉球,以及對馬宗家對朝鮮談判的日朝國交正常化的外交談判也到最後關頭,因此被幕府下令擱置。

然而島津家並未因此放棄侵略琉球國的野心,一方面對琉球國的中山王尚寧施加壓力,要求琉球國割讓最北方的奄美大島給薩摩藩,亦或是繳清多年前島津家配合豐臣政權出兵朝鮮時,琉球王國理應繳給島津家的糧草等軍需物資。

但是這些無理的要求,琉球國自然不願也不想理會,因此琉球國及薩摩藩便處於數年的緊張關係,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對朝鮮的外交談判於1607年達成,而初步達成日朝國交關係正常化的一步,德川家康在解決完對朝鮮的外交關係及國交正常化之後,也希望可以進一步與明國談判,讓日中關係正常化,並恢復與明國貿易。

因此也再次期望與明國有特殊性關係的琉球國能出力,而要求琉球國對之前的漂流船之事謝恩,並指示

「如琉球國不服!則島津家可做好出兵琉球準備!

1609年,島津家久在得到上意的江戶幕府的許可下,入侵琉球王國,島津家在同年2月制定「軍眾法度」,制定攻打琉球國的戰時軍律,並以樺山久高為總大將派軍3000人於34日從薩摩的山出川港南征琉球國。


島津軍出征與琉球國地理位置圖


島津軍陸續攻陷奄美大島及德之島。
琉球王國北中部陸續遭島津軍攻克之


325日登陸沖繩島後,在27日攻陷沖繩島北部的今歸仁城。


今歸仁城


隨後樺山率領的島津軍團並南下進攻琉球國的門戶那霸港,做為親明派且是華僑後裔的抗戰派琉球官員鄭迵與毛繼祖(豐見城親方盛續)率領琉球軍主力死守那霸港附近的三重城及屋良座森城,然而二人所率琉球軍不敵島津軍,很快地便糟攻破,鄭迵遭俘。


沖繩本島琉球國城寨與島津軍進軍推進情勢



島津軍之後便一鼓作氣於41日攻擊首里城,琉球軍面對善戰的島津軍完全不是對手,最後包含中山王尚寧在內琉球國的大小貴族官僚遭到島津軍俘虜,尚寧王與抗戰派的鄭迵在內的一百多位琉球貴族及官僚於五月被帶往薩摩,島津家久更在隔年的1610516日帶者尚寧王前往駿府向大御所[2]德川家康及江戶的幕府將軍德川秀忠「謝恩」。


首里城


對於此次島津家的出兵行動,幕府為了嘉獎島津家,乃認可島津家對琉球的統治權而賜與「琉球領地黑印狀」,正式確認島津家為琉球國宗主的地位,琉球國也在島津家久的武力犯琉下,『被日本』而成為日本政治體系的一部份。

尚寧王於慶長十五年(1610年)816日在駿府面見大御所德川家康,並於828日在江戶面見幕府將軍德川秀忠,然而有趣的是幕府雖然認可島津家支配琉球國,但是並沒有打算滅亡琉球王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


大御所 德川家康


在面見尚寧時,德川秀忠也向尚寧解釋到,會讓琉球國維持王國的地位存在,但希望琉球王國能夠發揮他們與明國間的特殊性關係,為日本及明朝的國交正常化的外交談判做出貢獻,而命薩摩藩攻打琉球國也是基於琉球國是薩摩藩「附庸國」,因此應盡義務協助日方與明國進行外交談判。


幕府將軍 德川秀忠

換言之,我們會發現,日本的江戶政權雖然聽信島津家的唬爛,相信琉球國為薩摩藩「附庸國」,但其實也深知琉球國與明國間有些特殊性關係,因此基於琉球國與日本(日方單方面認為)與中國兩者間都有密切關係,希望可以透過琉球來與明國解除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以來中日兩國的緊張關係。

也因為這樣,琉球國在被島津家入侵後,並未放棄與明國的臣屬關係,甚至是在明國滅亡後,也與後續入主中原的清國建立臣屬關係,並維持者對明、清兩國的朝貢貿易及接受明、清兩國的冊封而編入中國為首的冊封-朝貢的東亞國際秩序中。

另一方面,自尚寧王敗給島津家久後,琉球國也臣屬於島津家,並對島津家送出向神佛發誓的起請文(誓文)宣示效忠薩摩藩,而成為臣屬中日兩國,並被編入兩國的政治秩序一環的特殊兩屬關係。

而在琉球國臣屬於島津家的過程中,也曾有過親明派的琉球官員鄭迵寧死不降島津家甚至大罵島津家久而被憤怒的島津家久殺害。

換言之,在島津家以武力就範逼迫琉球的尚氏屈服,並立下向神佛起誓臣屬的誓文的同時,島津家也一併的肅清琉球王國內的親明派(抗日派)的官僚,為島津家更有力掌握琉球國做好布局。


鄭迵(謝名親方利山)顯彰碑


成為兩屬關係的琉球國,也在政治及文化上同時受到中、日兩國的影響,因此包含建築風格在內,也出現日本及中國兩國的特色,同時當首里城在1709年面臨第三次燒毀時,薩摩藩也給予大量日本國內的木材援助琉球國的王都首里城重建,而島津家也藉由琉球王國的特殊關係,透過琉球國並獨佔「琉球口」的海外貿易,從中賺取大量財富。

惟琉球國對於明、清兩國的朝貢-冊封體制是屬於公開的關係,而日本的幕府或是薩摩藩基於政治及貿易上的利益,也大致上默許琉球國繼續維持與明、清兩國公開的臣屬關係。

但是琉球國對日本的薩摩藩的臣屬關係則是對明、清兩國秘密為之,琉球國在薩摩藩的武力壓制下,被迫屈伏於薩摩藩之下,但是也深怕此事被明、清兩國知道,因此祕密為之。

而琉球王國從17世紀初的1609年,直到1879331日琉球王國滅亡為止,長達兩百七十年的時間便進入了特殊(但又對明、清秘密為之)的兩屬關係,這樣的兩屬關係直到江戶幕府滅亡,明治政府的成立,便開始出現崩壞。



[1] 與力:指戰國時代,領主為了軍事上的考量將屬於自己的家臣,劃歸於另一有力家臣底下指揮,前者即被稱為是後者的與力,也可以理解為助將,類似的制度還有寄親寄子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