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參)-三葉葵下之九曜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江戶時代的相馬中村藩藩廳 中村城


慶長八年二月十二日(1603324),德川家康於江戶開設幕府,長達兩百餘年的江戶時代也就此到來。


開創幕府的德川家康


 

在前章,我們提及相馬家一度在慶長七年(1602)遭到德川父子下令改易領地,家族一度面臨沒落危機,然而最終在相馬義胤、相馬利胤父子的自救,以及德川家康、德川秀忠父子的「政治考量」下,相馬家下令隨佐竹家改封出羽的命令遭中止,並在侍奉德川家的前提下,認可相馬家保有舊領。


使相馬家起死回生的德川秀忠


 

(詳細過程 可參考 前章 絕地重生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_26.html)

 

自此之後,直到1871年的廢藩置縣為止,相馬家族統治者今日南相馬市及相馬市一帶的福島縣北部沿海地區長達兩百六十九年。


江戶時代的相馬中村藩領與今日行政區對照地圖
圖取自 南相馬市博物館 圖錄企劃展
《相馬的武士 住在市鎮的武士 住在村落的武士》頁6


 

渡過改易危機的相馬義胤、利胤父子,更借力使力化危機為轉機,趁者相馬家領地一度遭沒收,家臣團瓦解的危機,於重新掌握舊領,召回重臣時,對重臣們進行了替地。替地的對象包含如下

 

   泉胤政  上杉家歸參(舊領為 行方郡 泉鄉(福島縣南相馬市原町區))=> 標葉鄉泉田館(福島縣雙葉郡浪江町)

   泉田氏  標葉鄉泉田館(福島縣雙葉郡浪江町)=>標葉鄉兩竹館(福島縣雙葉町)

   岡田氏  小高鄉岡田館(福島縣南相馬市小高區)=>行方郡 泉館(福島縣南相馬市原町區)

※岡田氏移封至泉鄉為在慶長二年(1597)泉胤政出奔相馬家後

 

相馬父子透過這次的復活機會透過將泉氏及泉田氏等實力接近3000石上下,乃至岡田等有力家臣,將之替換領地,以切斷中世以來,兩家做為在地武士而與地方所構築出的盤根錯節的深厚關係,既削弱了這群重臣做為在地領主與地方間的關係,也從中強化強化相馬家族對領國及家臣團的統治。

 

這也是相馬義胤在慶長二年(1597),於修築牛越城時奪走泉胤政領有的具有海上交通機能的泉鄉後,對領國家臣團的控制進行強化。

 

做為相馬家的當主,在相馬義胤主政下,躲過改易危機的相馬家族隨即以「牛越為造成改易的兇瑞不祥之城」為理由,將居城從牛越城(南相馬市原町區),搬遷回相馬家族的祖地小高城(南相馬市小高區)


小高城址


 

但是相馬義胤並沒有打算繼續久留於小高城,臣服幕府數年後,相馬義胤又再次決定要將相馬家的居城及政治中心搬移到新的地方,這次相馬義胤所選的地方,是領國北部鄰近敵對的伊達家族領地的宇多郡中村城(今相馬市)


中村城


 

慶長十六年(1611)夏天,相馬義胤下令於七月整修中村城,並在同年十二月二日,中村城竣工,相馬利胤並入住中村城。


相馬利胤


 

我們在《利胤朝臣年譜》的慶長十六年十二月二日條可以看到提及

 

(慶長十六年)十二月二日,自小高城遷移至宇多郡中村城!

 

此年七月中村城開始修築,並於同年冬天完工,遷移至同城。

 

大奉行 因幡(木幡經清)嫡子

       木幡勘解由長清」

 

在相馬家的官史《利胤朝臣年譜》中,對於相馬家修築中村城有提及「(相馬盛胤1601)去世後,(中村城)直到慶長十六年(1611),未設城番,中村御本城御廣間、御臺所皆於慶長十六年修造,小高城轉移至中村城,乃是『大將』之思慮下而遷移。」


位於中村城本城的相馬神社


 

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相馬家在同年的修築中完成中村城的大廣間及廚房等建築更提及,在守備中村城的相馬義胤父親相馬盛胤於慶長六年(1601)去世後,中村城做為相馬家的北方重鎮,雖然為相馬家直轄領,但長年未派城將鎮守,最終在相馬家「大將」的考量下,而決定將相馬家政廳從小高城轉移到中村,這邊的大將,包含研究相馬氏的學者岡田清一在內,認為《利胤朝臣年譜》中所指的大將是指相馬義胤(長門守)


相馬義胤


 

為何相馬義胤要將居城從領國中部的小高城搬移到領國北部,鄰近相馬家的頭號假想敵仙臺藩的伊達家族領地的宇多郡中村城呢?

 

(有關於中村城的介紹,可參考拙文:

中村城-相馬義胤遠行之地

http://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12/blog-post_31.html)

 

在過往的傳統說法中,主要認為相馬義胤的此舉動是出於軍事考量,正因為相馬家的頭號敵人乃是伊達政宗,因此乃決定將相馬家的政治中心北遷中村城,強化領國對北方的假想敵伊達家族的軍事防衛。


相馬家族的頭號假想敵 伊達政宗


 

然而在近期研究相馬家族的學者中,對於相馬家遷移居城的原因有了另一種看法,這看法即是相馬義胤比起軍事防衛的要因,決定將領國的政治中心搬移到中村,是看中了中村城的發展性,以及水陸優越的交通性等考量。

 

這邊要先提及的是在前章從〈小高至牛越〉中,我們已經提及過相馬義胤在文祿年間(1592~1596),曾受到豐臣秀吉號召,率軍前往九州名護屋城為侵略朝鮮做準備,期間相馬義胤見到毛利輝元的廣島城、九州的豐前門司城及筑前名島城等水陸交通便利的城堡。

 

(詳情可參考 前章-名護屋戊邊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27.html)

 

這些雄偉的城堡也可能影響相馬義胤的領國統治,而決定在慶長元年(1596)及慶長二年陸續修築村上城(慶長元年)與牛越城(慶長二年)為居城。兩座城的共通性便在於,皆是在水陸交通發達處進行築城。

 

(詳情可參考 前章-從小高至牛越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71.html)

 

中村城也同樣具有一樣的交通優勢,在今日相馬中村城及相馬市區的東北邊,有一名為松川浦的潟湖,至今在松川浦潟湖北邊的出海口,仍有具有機能的相馬港(中近世的原釜港)及松川港等海港。


然而在中世到近世的時期,當時的海岸線及港口與現在並不相同,在戰國時代,當時的松川浦有兩座港口,分別是位於松川浦南部的磯部港,相馬家在這邊安置佐藤好信等佐藤一族於此擔任磯部館主,管理磯部港。


佐藤好信
圖取自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佐藤一族的出身,據傳是源義經的四天王之一的佐藤忠信的後裔,到了中世的南北朝時代以後,佐藤家族侍奉南奧的名族岩城氏,戰國初期的16世紀初,佐藤好信投降相馬顯胤,以後佐藤好信、佐藤宮內為信父子做為相馬家的重臣而活躍,並隨者佐藤為信在天正年間倒戈伊達家而於江戶時代成為仙臺藩士。


佐藤宮內(佐藤為信)
圖取自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有關於佐藤為信的倒戈,可參考前章 叛臣眾眾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29.html)

 

而上述佐藤一族,也是與海有深厚關係的一族,早在岩城家臣的時代,佐藤一族便是被稱為「岩城之船」的家族,並與志賀氏一同活躍於海運等海上物流。

 

也相信在跟海上物流業的深厚背景下,歸順相馬氏的佐藤一族仍舊被重用其在海上的能力,而被安排在當時相馬領的重要港口,磯部湊(磯部港)的磯部城擔任城主,換言之磯部城可以說是當時相馬家北部的一座重要港口,而與磯部港對應的,便是同樣位於松川浦上,位於松川浦西側的中村城。

 

當時由於海岸線與今時不同,當時在中村城的東北邊有新沼浦,東邊則有松川浦兩個潟湖,新沼浦隨者20世紀填海造地,現已成為陸地,然而今日仍能看到松川浦潟湖,且17世紀初的松川浦潟湖比現今所見的更大,也因此更接近中村城,換言之,400年前的海岸線其實比今日更靠近內陸,因此中村城在當時其實也是松川浦上另外一個具有港口機能的城堡所在地。


相馬市區 相馬中村城與松川浦、新沼浦等所在位置
圖使用Google Earth製圖


 

我們從文獻上會發現,直至19世紀末的江戶時代後期,我們依舊能看到要進入相馬地區的船艦,大船會停靠在松川浦外的北邊的原釜湊(今相馬港),小船則可能駛入距離中村城更近的位於松川浦內的宇多湊。


本章所提及的中村城及鄰近潟湖所在地
圖使用Google Earth製圖


 

且雖然鄰近中村城的「濱街道」這南北縱貫的要道推定應當是在慶長十六年(1611)隨者中村城成為相馬藩廳後進行整建,然而位於中村城南方不遠處的宇多川南岸熊野堂城及館腰遺址一帶留有「瓦宿」(河原宿)的地名,館腰一帶也接近被認為可能是古代的宇多郡衙的黑木田遺址,以及南北縱貫的幹道上,因此推測館腰一帶在中世應為沿幹道及宇多川而建的宿場的市鎮,中村城可以說是在中世乃至戰國時代,便具有南有宿場(市鎮),東臨松川浦及宇多港,更位於幹道附近的擁有水陸交通優越機能,並已有一定規模的市鎮成形的城郭,就交通及政經上,比起小高城更有發展潛力。


中村城與館腰遺址等位置
圖使用Google Earth製圖


 

若我們從相馬義胤在慶長初年(1596~1597),企圖移居城到村上城、牛越城,並觀察二者的共通性下,便會發現中村城完全符合前兩座城池擁有的優越地位。

 

這邊又回到另外一個問題,既是如此,如中村城有如此的優越條件,為何相馬義胤不早在慶長年間就直接搬移到中村城呢?

 

雖無直接史料說明這一點,但在這邊筆者大膽推測,應當是考量當時相馬義胤之父,相馬盛胤仍在世,相馬盛胤的隱居地便是中村城,且當時相馬家中的政治體制,雖然相馬義胤為當主,但是做為隱居的「大殿」的相馬盛胤,仍在家中具有政治威望及影響力,而在相馬家中形成「大殿」-相馬盛胤,「殿」-相馬義胤的二殿體制。

 

這類體制在中近世的武家社會中,並非少見,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在前任當主隱居後,直到隱居的前當主死去,「隱居殿」及「殿」(當主)各保持一定權力的情況我們也可在永祿年間,交棒與北條氏政的北條氏康、北條氏政父子,乃至將幕府將軍之位傳給德川秀忠,自行於駿府展開「大御所政治」的德川家康、德川秀忠父子中,看到這樣的政治結構。

 

 

筆者相信只要相馬盛胤仍在世,自然相馬義胤便不會輕易違背人倫,乃至挑戰在家中有政治影響力的父親,在太歲爺上動土,打相馬盛胤的中村城腦筋。

 

然而隨者相馬盛胤在慶長六年(1601)去世,中村城將近十年未設城將管理,而是由小高的相馬家當主直轄中村城及所屬領地,因此在沒有上述人倫及政治上的顧慮後,相馬義胤自然可以將相馬家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中村城。

 

不過當中村城擴築完成後,相馬義胤本人並未移居到中村城,仍就居於小高城,而是命自己的繼承人相馬利胤前往中村城,並以中村城為中心建立相馬藩的新政廳。

 

西班牙軍人塞巴斯蒂安·維斯卡伊諾(Sebastián Vizcaíno)的從者,在所撰寫的日本之行的報告書《金銀島探險報告記》提到曾在16111218(慶長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抵達「大膳殿 (Daygendono)」的領地中村城下町,維斯卡伊諾更在隔日19日前往中村城拜訪,「大膳殿」,這邊的「大膳殿」指的便是在前章中提及的在德川家的授意及協助下,就任「大膳大夫」官職的相馬利胤。


塞巴斯蒂安·維斯卡伊諾(Sebastián Vizcaíno)


 

從西班牙人的紀錄中,我們可以確定儘管城堡未正式竣工,但是當時的中村城主乃是相馬大膳亮利胤,而非相馬長門守義胤,也代表者相馬利胤早於中村城擴築竣工的十二月二日的半個月前,便已應進駐中村城。


中村城主 相馬利胤


 

而在離開中村之後,維斯卡伊諾一行人南下,並在小高留宿一晚,雖然沒有明確的歷史紀錄,然而考量相馬義胤做為當時的小高城主,或許我們也不能排除,相馬義胤可能與遠道而來的西班牙貴賓一行人有一面之緣的可能性。

 

相馬義胤所主導的中村城擴築,使中村城便自慶長十六年(1611)開始直到明治四年(1871)廢藩置縣為止,長達260年做為相馬中村藩的藩廳,而成為今日相雙地區等舊相馬領的政治中心。

 


人物傳記 相馬義胤傳 不屈之赤駒系列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拾伍)-千鈞一髮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肆)-泉田-中村 二殿體制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伍)-北天守護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陸)-外天之後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柒)-從畫像看相馬義胤的世俗形象&(貳拾捌)後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