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黑坊主本能寺之變在本能寺?!系金ㄟ??

 文責:小編 陳家倫


近期網路的其中一個熱搜圖,就是網傳育碧的新遊戲的黑坊主在本能寺之變中為織田信長介錯的截圖,即下圖一。





坦白說,小編看到這圖時其實沒甚麼特別感覺,也無義憤填膺。


雖然如本專欄一直強調的,黑坊主在本能寺之變的記載主要是傳教士提及他在二條御所奮戰,並無提及他在本能寺,因此就史料上來看,我們確實不能斷言,他在本能寺之變時在信長身邊,甚至說可能性很低。


但是由於史料也不是24小時監視黑坊主,因此也不能排除黑坊主可能在本能寺之變到處跑場的可能,當然以讀歷史來看,沒有足夠史料輔助,我們對這點只能語帶保留甚至否定,但是創作故事就是另一回事了,畢竟不少故事就是巧妙利用零碎史料的,再配合自己的劇作能力寫出合理又不至於違反歷史的劇情故事。


實際上,黑坊主在本能寺之變爆發當下,就在織田信長身旁,也不是育碧的獨創,光榮特庫摩在他們的本業-歷史模擬遊戲-信長之野望-大志中就做過類似的操作。





在那次的操作上,如上圖二,光榮是先讓黑坊主在明智光秀謀反時,以信長的近侍身分,陪在信長左右,在利用信長命黑坊主去妙覺寺找織田信忠,如下圖三,巧妙地結合劇作並與史料結合,形成了一個





黑坊主最初隨侍信長=>後被信長派去找信忠=>在本能寺之變中隨信忠於二條御所奮戰(史料明記)


所以回過來,由於遊戲也還沒正式登場,因此我們也還沒看清楚該劇本的全貌,因此也很難一口斷定,此劇情是否真的有違常理,也許他們真的很成功地讓黑坊主成為了「時間管理大師」也說不定。


同理,由於本能寺之變放火魔信長在其死後,並沒有留下屍體跟太多痕跡,因此是否黑坊主成為信長介錯,其實編輯群也沒特別在意,畢竟劇本寫得好會被讚揚,寫得差會被噴,那是劇作人的問題,我等只需吃瓜看戲就好。


至於黑坊主當信長介錯砍織田信長是否涉及西方人砍亞洲人的文化歧視,可能要先確認一下,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大名切腹的介錯呢WWWW


朝倉義景在眾叛親離決定切腹自殺時,為其介錯的兩位家臣其實就是他身邊的近臣鳥居景近及高橋景業,雖然不是說朝倉家的重臣,但也是多少受到朝倉義景信任才能受此重任。


因此若黑坊主有幸成為信長的介錯,反而是信長給予他的一種榮耀及代表信長對其的信任。


至於黑坊主有無資格?還是回到那個問題,就看劇作家如何合理化了,一個八通史料,是男是女都有爭議的人都能拍成將近五十集影集,所以問題還是回到最初問題,編劇功力。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一死猶期存社稷-讀林世功(1842-1880)漢詩有感

 


 

「古來忠孝幾人全,憂國思家已五年。

一死猶期存社稷,高堂專賴弟兄賢。」

林世功 絕命詩 其一

 

「廿年定省半違親,自認乾坤一罪人。

老淚憶兒雙白髮,又聞噩耗更傷神。」

林世功 絕命詩 其二

 

 

《銅雀臺》

「高臺今寂寞 橫槊古英雄

歌舞美人盡 灰塵銅雀空

望陵秋草綠 荒徑野花紅

無限漳河水 潺湲日注東 」

琉球國官生 林世功

 


《琉球詩錄》中收錄的林世功所做詩歌〈銅雀臺〉、〈金山寺〉、〈燕子樓〉、〈露筋詞〉等


 

林世功,字子敘,為琉球國的久米村出身的閩人三十六姓的華僑移民後裔,其出生於清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4223),卒於光緒六年十月十八日(18801120)


位於林世功出生地久米村所在的松山公園的久米村發祥地紀念碑。


 

林世功為琉球國士族,也是著名的琉球復國運動的人物,其又名名城里之子親雲上春傍,當中名城為其所領封地,里之子親雲上則象徵者他的官階,號春傍,因此也被稱為名城春傍。

 

同時因為他是久米村林氏新垣家出身,又曾經成為琉球赴清留學生的官生,因此也被稱為「官生新垣」。

 

林世功做為琉球國的士族,其最有名的便是在琉球王國於1879年滅國後,付清乞求清帝國協助琉球國復國,更在1880年,為了阻止中日兩國商議二分琉球國的分島案,而於十月十八日(18801120),在相當於今日外交部的清帝國總理衙門前,揮劍自殺,並由同僚蔡大鼎遞交其諫書,向清帝國進行死諫。

 

作為一位琉球國臣子,林世功的家門並不算顯赫,在琉球國為中級士族的士族家庭出身,家境還算小康,其聰敏好學,1865年,林世功23歲時被琉球王府選中,成為赴清帝國留學的官生(官派留學生),作為官派的留學生,可以說是等同於受到了王府的器重,且琉球國的五百年歷史,眾多被琉球國派往明、清帝國留學的官生如鄭迵(謝名親方利山)等,往往歸國後受到琉球王府器重,因此等同於為自己的仕途打開美好的起點。

 

186810月,林世功前往清帝國,並在清帝國的國子監展開6年的留學生活。

 

然而在林世功遠赴異鄉留學的同一年,在東北的日本帝國,也爆發薩長兩藩密謀推倒幕府的「政變」,而這場政變,又被我們後人追捧成「明治維新」。

 

林世功在赴清帝國留學期間聰敏好學,更與同樣是官生的琉球留學生林世忠留下許多詩詞,這些詩詞也被二人國子監的授業師傅,徐榦(徐幹)在其在1873年畢業,考量林世功、林世忠兩位自己的琉球學生即將於國子監在監期滿,而將其在赴中留學期間所做並由自己進行點評的漢詩整理成《琉球詩錄》的琉球漢詩集,《琉球詩錄》可分為卷一及卷二兩部分,當中卷一為林世功之詩集,卷二則為林世忠之詩集。


《琉球詩錄》為徐榦(徐幹)為兩位學生林世功、林世忠整理的漢詩詩錄,
並邀請當時在朝作官的孫衣言作序


 

同詩錄邀請當時擔任安徽按察使的孫衣言做序,徐榦負責點評兩位學生的詩詞。

 

林世功的在琉球留學期間所作詩歌種類頗多,有想起故友有感而發,也有在京留學多年,收到家鄉琉球家書而猶感而發的遊子情懷,也有仿造古詩人又或者緬懷英雄好漢所寫的詩歌。


《琉球詩錄》中對林世功的介紹以及林世功的詩詞〈憶福州寄毛兄良輔〉


 

徐榦作為老師為林世功這位學生點評他的詩歌時也不時會評價林世功詩詞「有盛唐餘風」、「句句出自肺腑之言」等評語,對林世功的詩詞其實評價頗高。

 

在林世功的詩歌中,我們熟悉的三國的英雄好漢們,也曾經是林世功創作詩詞的養分。

 

當中林世功便曾在留學期間寫作一首

 

《銅雀臺》

「高臺今寂寞 橫槊古英雄

歌舞美人盡 灰塵銅雀空

望陵秋草綠 荒徑野花紅

無限漳河水 潺湲日注東 」

琉球國官生 林世功

 

從這首林世功感嘆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冬天於漳河畔的鄴城建銅雀臺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林世功感嘆銅雀高臺縱使曾經有手持長矛的古英雄,至今令人感到寂寞不勝唏噓,這座曾經收盡天下歌舞美人的銅雀高臺,今日已人去樓空,望者高臺長滿綠草,以及杳無人煙的道路上野花滿開,只能感嘆曾經流經銅雀臺旁的無盡的漳河水,最終也緩緩地向東流,訴說者曾經輝煌一時的英雄好漢,最終也如漳水般,隨者時間沖淡而一去不復返。

 

同詩歌頗有感嘆英雄終究只是一瞬,最終他的基業也將被人所遺忘。

頗有當時已流行的經典名著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開頭詩詞

 

楊慎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給人一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儘管我們無法肯定是否林世功是因為看了《三國演義》的看破江湖世間事而對於曹操的《銅雀臺》有類似的「笑傲江湖」的感受。

 

在清國留學期間,所做的這首《銅雀臺》,林世功被其老師徐榦評價此詩「情文相生低迴無限」。感嘆林世功此詩讓人感到文情並茂,彷彿讓人感受到銅雀高臺及曹操與周郎等英雄好漢歷經一千多年後的無盡滄桑。

 

然而在留學期間寫出「笑傲江湖」的《銅雀臺》詩詞的林世功,歸國之後儘管被琉球國王尚泰任命為世子尚典的老師,一度有機會成為琉球國王的王師,但是隨者日本帝國對琉球國的年年壓迫,卻走向了憂國思家的道路。

 

最終在祖國琉球國為外敵日本所滅,自己遠赴清國祈求王師為琉球主持正義之時。

 

在忠孝難兩全之下,曾經在詩歌中「笑傲江湖」的林世功,最終選擇「犧牲孝道,成全忠義」的道路。

 

在留下一封反對清廷與日本簽下將琉球二分的分島案並由同僚蔡大鼎轉呈清廷的死諫書,以及兩首給予同僚與家人的絕命詩。

 

「古來忠孝幾人全,憂國思家已五年。

一死猶期存社稷,高堂專賴弟兄賢。」

 

「廿年定省半違親,自認乾坤一罪人。

老淚憶兒雙白髮,又聞噩耗更傷神。」

 

 

在這兩首絕命詩中,我們看到了林世功對於憂國思家的痛苦,以及他期望可以透過自身死諫拯救國家(琉球國)的社稷,然而在對於自己為了國家履行忠義的同時,也能看到林世功有感自身愧對雙親自認自己是位不孝的罪人的慚愧之情。

 

1880年,面對祖國琉球國的未來,此時歷經滄桑的林世功已無法在保有學生時代,發出的「笑傲江湖」的感慨,而是為了琉球國的江山,賭上了自己的「性命」,只求能夠「一死猶期存社稷」。

 

#林世功

#那霸

#久米村

#脫清人

#曹操

#銅雀臺

#留學生

#官生

#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