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直江兼續與關原》導讀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直江兼續與關原》導讀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直江兼續與關原》導讀篇 (捌) 後記 好書推薦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直江兼續與關原》書封


而在談完本篇的諸多問題後,本間宏最終在後記統整全書的結論,也可視作是全書的精華濃縮版,除將全書談到的幾個主要問題在做總結提出自家看法之外,也針對舊版的錯誤進行更正的說明及致歉,另一方面也將部分問題如直江狀的最新研究進行介紹,因此建議讀者們在讀完正文之後,務必在讀完後記進行資訊的統整。最後則是對於全書舊版發行時遇到311東日本大地震的天災導致的遺憾以及對於諸多發行此書給予建議或是幫助的朋友感謝。

筆者結論
最後,對於此書的讀後感,筆者是在前年年尾得知這本書,後來委託長居東京的仙台朋友幫忙之下於去年1月下旬左右入手此書,最初本該在去年年中看完,但是因為個人懶惰,所以大概看到在去年年中看到前半部的〈家康的出陣 景勝的防衛〉一節後便被雜事所吸引跑去做別的事,直到去年年尾至今年年初才斷斷續續看完全書,乃決定寫篇介紹此書的簡單介紹文,或是像是之前所寫讀書心得〈欲知秋田鬼 先知其家史〉-評論森木俊介〈佐竹氏與關原之戰〉的文章摘要。

但或許是因為寫介紹上杉的書籍,所以不知不覺間在短短24小時內就寫多,不過由於自己已經太久沒動筆,加上在寫的時候原本也沒特別規劃方向,因此寫得十分雜亂,請各位見諒,但此文對於我來說,已不是單純的讀書摘要,除了對文章的內容摘要外,也包含一些自己多年來閱讀之下,對於關原之戰上杉家動向的理解,或許對於身中富奸病毒以久的筆者來說,這是個欠債還債的模式吧?

5年前便已打算執筆撰寫上杉景勝傳,但是最後卻因為筆者身中富奸病毒,至前年起上杉景勝傳就一直動筆到慶長五年(1600)年7月24日為止,而不在動筆,因此對於筆者來說此文也算是我基於《直江兼續與關原》此書的同時,對關原之戰的上杉家情勢的基本整理,當然以正傳來說,目前的整理仍嫌不足,因此到底富奸病毒何時會痊癒,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炸!)

最後,是對於此書的適合讀者的推薦。

由於日文書,自然有一定基礎的日文閱讀能力是最基本條件,而由於全書是以上杉家在關原之戰為背景,因筆者會建議除對戰國通史有一定了解之外,也最好對上杉氏的歷史背景乃至其敵人最上山形氏、伊達氏的歷史背景有所了解。

因此除本書之外,筆者推薦如要延伸閱讀相關歷史,可延伸閱讀下述讀物。

i.       矢田俊文、池享編:《為景 謙信 景勝 上杉氏年表 增補改訂版》,東京:高志書院,200731日增補改訂版第一刷

ii.       兒玉彰三郎:《上杉景勝》,東京:兒玉彰三郎氏遺著刊行會, 2010215日第一版第一刷

iii.       今福匡:《上杉景虎─謙信後継を狙った反主流派の盟主─》,京都,宮帶出版社,201121日第一刷

iv.       保角里志:《南出羽の戦国を読む》,東京,高志書院,2012810日第一刷

v.       片桐繁雄:《北天の巨星 最上義光》,山形,最上義光歷史館,平成20(2008)12月 第三版


相信在有相關基礎之後,閱讀此書將會更易進入狀況,也更能理解上杉景勝及直江兼續在關原之戰的戰略及其實像。最後,附上同書舊版及新版官網連結。
福島縣文化振興財團《福島發信 直江兼續與關原-慶長五年的真相》(《直江兼続と関ヶ原-慶長五年の真相をさぐる-》) 官方網站
《直江兼續與關原》 《直江兼続と関ヶ原》 官方網站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直江兼續與關原》導讀篇 (柒)福島戰役的諸多問題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伊達政宗騎馬像,現立於仙台城本城遺址上



而到了最後一章節,本間宏談到另外一個戰役,福島戰役的問題。在直江軍從山形拔陣撤退回米澤後,隨即遭到山形、伊達兩軍的攻擊,當中山形軍以北進及西進為主,除了往北壓制威嚇支持上杉氏的小野寺等家外,更集結包含由利眾等出羽武士一同聯合進攻上杉氏的庄內三郡,庄內三郡由於跟上杉氏本土沒有接壤,僅一條難行的朝日軍道的山道秘密聯絡米澤及庄內,故而難敵山形及出羽軍隊的攻擊,在歷經半年左右,山形軍在約慶長6年(1601年)4月前後便取得決定性戰果,攻陷酒田城並壓制庄內三郡。

另一方面,福島則面臨伊達政宗的威脅,首當其衝的最前線是由須田長義所守的梁川城及本庄繁長所守的福島城。

當中依據伊達軍的原計畫,是打算以白石城為根據地,經過桑折向南推進攻略阿武隈川西岸的敵人,因此福島城便首當其衝,但是在10月6日時,先陣的片倉景綱傳來急報表示位於福島城東北,阿武隈川東岸的梁川城內的內應已經準備好響應,因此期望可以遣軍支援,但是伊達政宗同日的回覆是由於軍隊已經出陣了,現在再重新變更路線反會造成混亂,因此今日還是按照原定計畫南侵阿武隈川西岸,而此次作戰也成功擊潰阿武隈川西岸部分的上杉軍,上杉的敗兵後退往南方的福島城,同日伊達政宗除派遣少數部隊留守前線防止信夫郡及福島城反擊外,則將主力軍隊撤回較為安全的後方的國見。而伊達政宗原定的計畫是在10月6日解決完阿武隈川西岸的敵人之後,10月7日再與東岸的梁川城的內應裡應外合攻下梁川。但是最終伊達軍未遣軍強攻梁川,原因不明,成書於江戶時代元祿年間的《貞山公治家紀錄》也只推斷

「或許此乃後來得知梁川城的內應的行動不順,而放棄進軍,或是政宗公有何想法?」

白石城三階櫓,位於今白石市益岡公園內(舊白石城址)

白石城內白石城歷史及歷代城主說明看板,從看板可看出在福島戰役中受到伊達政宗信賴重用的四叔‧石川昭光及親信片倉小十郎景綱後陸續被委任擔任白石城主,為防衛伊達藩的西南城寨的重要守將。

但無論如何,由於當時伊達在進軍之後便見好就收撤回國見,因此包含東國太平記等軍記物語記載之後伊達軍在進攻福島時遭到梁川城的須田長義及本庄繁長夾擊導致大敗,換言之即是松川之戰的爆發便有疑問。

對於松川之戰,其只見於江戶成書的軍記物語,雖然在軍記物語的記載上松川之戰的爆發點是慶長6年(1601年)4月26日,但是由於在進攻動線上與慶長五年(1600年)10月6日這次的進軍路線較一致因此也有人認為松川之戰爆發的時間是後者,甚至因此被不少地方自治團體的自治體史所記載,然高橋明及本間宏二人以相關史料為依據,點出松川之戰的種種問題及不合理處,認為主力已經退往國見的伊達軍,不太有可能被福島的本庄軍及梁川的須田軍聯合夾擊,而在地形方面,松川當時的河道究竟是否是在信夫山南方等等也是需要在檢證的地方,最終高橋明及本間宏兩人的判斷是否定松川之戰的存在。惟或可確定,當日確實梁川城的軍兵應是有進擊與伊達軍交戰,如梁川城將車丹波斯忠便有留下當日曾領軍進攻伊達軍石川昭光的陣營的紀錄。

片倉小十郎景綱像,位於宮城縣白石市傑山寺境內

而在10月的伊達、信夫郡攻略戰結束後,伊達政宗不斷聯絡德川家康,希望一同夾擊上杉,若根據白峰旬的看法,其認為此應該是因為在豐臣政權統一天下之後,大名領主間的私戰被禁止,因此也難以再透過戰爭的手段擴大領地,而關原之戰的天下大亂,或許讓群雄們野心重燃,因此包含伊達政宗、上杉景勝、山形義光等人都有趁機擴大領地的野心,不過儘管如此在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本間宏個人的看法是認為,其姑且不論伊達政宗是否有野心,但是其分析上杉景勝及直江兼續自被迫採取防衛作戰,還有後來威壓山形、伊達歸降,也不在乎白石是否拿不拿的回來等現象來看,其認為上杉自身,或許對於領土擴張的私戰野心並無那樣大。

而筆者認為,伊達政宗自從父親手中繼承家督以來,歷經父親慘死,領土迅速擴大及因為投降豐臣政權而導致爆減,使得他在家中對家臣的威信及控制力大幅減弱,因此在文祿、慶長年間,其家中不斷傳出重臣或是親人出逃的事情,這些重臣包含日後被追捧為伊達三傑的茂庭綱元、親族的伊達成實或是其母保春院,因此對於這位時值青壯年的大大名來說,他極需要有積極的表現來強化他對家中的控制力。

伊達政宗騎馬像,現立於仙台城本城遺址上


伊達政宗騎馬像,現立於仙台城本城遺址上


但是至10月下旬後,上杉及德川已經開始進入議和狀態,不但上杉家派出本庄繁長前往京師與德川方交涉,德川也派出本多正信、本多忠勝及榊原康政等人與之交涉。因此德川方並未打算對上杉挑起大規模戰爭,乃敷衍伊達政宗道明年春天再行討伐上杉,為此伊達政宗在冬季也並未發起大規模攻擊行動,但是仍為春天的侵略行動做足準備,因此在上杉及伊達邊境的小手鄉、河俣一帶仍時常發生小規模械鬥,因此上杉方最前線的梁川城一直處於警戒守城狀態,這狀態持續約八個月,直到慶長六年(1601)年6月左右才告解除。而到了慶長六年(1601年)二月,伊達也找來其四叔石川昭光等商議出兵信夫郡的事情,但是到了三月,在伊達政宗與相馬、佐竹等家聯絡之後,似乎察覺到上杉極有可能上洛前往京師,聽到此消息導致伊達政宗的焦急,一方面是暫緩三月進攻福島地區的出兵行動,另一方面則是散播上杉景勝中止上洛企圖的假消息與德川方,並在三月下旬有嘗試性的對上杉領出兵,但最終還是無法阻止上杉及德川和議,也因如此,伊達政宗在知道戰鬥無益下,放棄進攻,而在戰後加封的領地則以其在戰爭前期攻陷的白石城等的少量領地為主,而另外一方面,伊達政宗之大舅‧山形義光則在同年四月完成壓制上杉領的庄內三郡並獲得德川家康在事後追認為山形氏新領而獲得大規模的加封。而上杉家則在慶長六年(1601年)7月2日,上杉景勝及直江兼續正式上洛,並於7月24日抵達京師的伏見,在那之後接受了減封條件,由過往領有會津、米澤、仙道、佐渡及庄內120萬石,減封至米澤的長井18萬石及伊達信夫12萬石計30萬石的規模。

上杉景勝最後的封地,米澤城

江戶時代的米澤城


米澤上杉博物館,位於今山形縣米澤市松岬公園內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直江兼續與關原》導讀篇 (陸)山形戰役的意義及經過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圖責:小編 陳家倫

但是儘管上杉家的戰略是以先鎮撫奧羽兩國武士為優先,但是對於當中鄰近的實力者山形義光及伊達政宗的鎮撫並沒有決定性的成果,兩者雖看似有意屈服,但是卻都沒有正式的派遣軍勢歸降或是送出質子做為保證,在時間拉長之下,直江兼續等開始感到不耐煩,認為山形義光的屈服沒有誠意,不過是在爭取時間的假動作。因此乃決定直接使用武力攻打山形,逼使山形義光屈服,山形戰役對於上杉家來說並不是打算徹底的將山形家殲滅,而是對於仍然搖擺不定的山形義光直接以武力相逼迫使他屈服於自身帳下,而一旦山形義光屈服,那麼也將連帶瓦解鄰近伊達政宗抵抗的意志,而只要山形、伊達這兩個雄藩歸降於上杉,那麼自然山形以北的出羽、陸奧各大名也將全面歸降。因而對於上杉家來說,山形一戰其主要目的恐並非於山形擴張領土的野心,而是利用軍事力量對山形殺雞儆猴,在逼使山形屈服之下,連帶使奧羽諸侍聞風而降。


因而直江兼續於九月離開長期坐鎮指揮的陸奧仙道地區,於9月3日前後抵達米澤城,隨即領軍兵分多路進攻山形領。


山形城東大手門,位於今日山形縣山形市霞城公園內


在進攻山形領上,最初雖然在畑谷城遇到城將江口五兵衛光清的頑強抵抗,但是由於直江兼續在畑谷城採取屠城的動作,因此弱化山形軍的戰鬥意志,當時位於最上川及須川西岸許多山形方城寨在聞得畑谷城淪陷後,守軍便棄城逃亡導致城寨不攻自破,另一方面最上川西岸的許多農民也在戰亂開始後逃入深山中躲避戰火。而攻入山形盆地的直江兼續,隨即將本陣設在山形城西方,長谷堂城北方的菅澤山上,企圖透過大軍給予山形方心理壓力。

長谷堂城本城所立,長谷堂城跡碑,為現代所建立

至於山形義光,則是帶領1萬士兵在山形城西的須川布陣嚴陣以待,另一方面命親信志村光安領一千一百兵守長谷堂城,同時再從須川東岸布陣的本隊中命鮭延愛綱(秀綱)領三千士兵支援長谷堂城,而鮭延也成功突破上杉軍的部隊而與城內軍隊會合。

上杉軍總大將直江兼續的本陣菅澤山


另一方面,山形義光的世子‧義康則在同時翻過奧羽山脈,前往鄰國伊達氏向自己的表哥伊達政宗求援,而求援中也很可能帶者當時居於山形的伊達政宗之母‧保春院(義姬,義光之妹,政宗之母)的書信企圖動之以情。而當時候伊達或許得知東軍已經攻破美濃岐阜城的消息,或認為尚可一戰,乃命自己的三叔伊達(留守)政景領3000兵翻越奧羽山脈救援山形家。

伊達政宗像,現立於仙台市立博物館腹地內,伊達政宗為陸奧國仙台藩藩主,山形義光之外甥,山形義康表哥,其母保春院為義光之妹

直江本陣遺址望向長谷堂城城山遺址

遊戲信長之野望‧創造長谷堂戰役模擬的兼續菅澤山本陣望向長谷堂城城山遺址

另一方面,對於山形的攻略,除了攻入山形的本隊及從庄內三郡攻入的別動隊外,直江兼續也命後續的援軍不斷的出陣,當時中山城代的橫田旨俊領四千兵從中山出發,經由羽州街道朝山形領的上山推進,但是遭到當地的守軍在物見山擊破。另一方面,做為後續援軍的會津援軍也在約9月25日時抵達二本松等地,甚至直江兼續亦有打算請上杉景勝親自前來督陣,但是由於後來聞知伊達政宗的不穩,乃命二本松等地的援軍暫緩前來山形支援,留守領國戒備伊達,而上杉景勝的親征山形也因而擱置。
上山城,然此天守為近代所建,戰國時代上山城實無天守

隨者慶長五年9月15日(1600年10月21日)東西軍的關原決戰由德川家康勝出,消息也陸續傳入日本各地影響各地軍情。

一般通說認為直江兼續在9月30日聞得西軍敗北而決定撤軍,但是高橋明及本間宏則在此書提出不同的看法,兩者認為翻閱當時的史料可以發現身在山形的直江兼續,或由於身處前線,因此其情報收集的能力非常的差,甚至明顯有落後於伊達、山形兩家的情況。其在整個山形戰役中一直處於認定西軍戰況屬於優勢的情況,即使是9月29日,他仍對於遠在其他地區的清野長範、岩井信能等傳遞西軍優勢的消息,甚至可能到直江軍開始撤退行動都對西軍大敗的情報渾然不知,若真如此,那究竟逼使直江兼續退兵的理由又是甚麼呢?

高橋明依據史料為基礎,整理後,歸納出幾個原因導致直江的退兵,分別是

(1)     伊達的不穩,由於伊達政宗在9月中以後,與上杉家對決的姿態重新浮現,使得直江不得不擔心伊達的威脅。而若事後分析相關史料來看,其實伊達政宗在九月中旬後變立場改變,除派3000援軍支援山形外,也集結自身軍隊,預定於10月1日開始進攻福島城所在的伊達、信夫兩郡的上杉領。

(2)     庄內地區的危險,在十月初左右,直江兼續也接獲情資,表示越後的堀秀治及村上義明的軍兵可能已經犯邊進攻庄內。

(3)     最上川及須川西岸的農民的游擊作戰攪亂,在上杉軍入侵山形之時,川西地區的農民最初因為直江兼續的入侵及對畑谷城屠城的畏懼,許多農民及城寨城兵紛紛棄城出逃,但是這些農民在九月下旬或許是隨者留守政景所率的伊達援軍的趕到感受到戰局變化,也紛紛開始活躍起來,於上杉軍主力布陣的川西地區不斷進行游擊作戰,根據山形義光後來寫給秋田實季的書信所提到在九月下旬開始時川西地區的農民見上杉軍出現動搖,乃開始進行反抗,而依據直江兼續9月29日寫給清野長範的書信也提及,因為處理「小地」的問題導致行動的耽擱,因此明日可能進行撤陣,並對下郡進行放火。根據高橋明的看法,其認為直江兼續所指的「小地」,其實就是川西地區反抗游擊作戰的農民們抵抗的「小城」,因為面臨意料之外的農民反抗,導致原本的進兵行動不順,因此直江向當時留守會津若松的清野長範(為上杉景勝負責與在前線指揮的直江兼續聯絡的幕僚)傳達明日將撤陣,同時對下郡進行放火,而後述的放火行動,高橋明認為此乃直江軍對於農民反抗所進行的報復行動。

長谷堂城址望向山形盆地的山形市中心

綜上所述,高橋明認為直江軍的撤退,並非是因聞得西軍戰敗而灰心撤退,而是因為直江得知伊達對自領的威脅,乃至庄內亦傳出有軍事威脅等,加上山形攻略的不順以及遇到農民反抗的游擊作戰,乃決定先行退兵回米澤重整米澤及會津的軍勢後,再做打算。
最上義光(山形義光)騎馬像,現立於山形市霞城公園(山形城址)的東大手門旁,此策馬突擊的造型傳是以最上義光在得知上杉軍敗退之後,向長谷堂及菅澤山一帶的上杉軍突擊的意境所建之騎馬像

信長之野望‧創造中長谷堂之戰的最上義光策馬突擊,前述的義光騎馬像因為頗有名氣,加上架式十足,因而近來連遊戲界都開始對其進行致敬


最上義光歷史館,介紹最上義光及最上家族歷史的博物館,位於山形城東大手門外


最上義光歷史館內的最上義光及駒姬木像



信長之野望‧大志的最上義光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直江兼續與關原》導讀篇 (伍) 上杉景勝‧直江兼續的戰略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上杉景勝及直江兼續主從像,現立於山形縣米澤市松岬公園(舊米澤城址)內


那麼,既然上杉景勝不是主動求戰,而是被動採取防衛應戰,且不存在所謂的白河決戰的方針時,到底上杉家在關原之戰的戰略是如何呢?

實際上上杉家或許是因為本身是被迫應戰的關係,因此在初期的幾個大戰略包含

(1)     對於堀秀治統治的越後國從會津派遣少數幹練的下級武士潛入越後各地勾結當地的土民及農民發起一揆的武裝暴動,牽制堀秀治軍隊。

(2)     強化東南對德川前線的白河城防禦工事,即使是在德川家康歸師江戶後,仍嚴令白河城諸將戒備並嚴禁私自進兵,以防衛為主要方針。

(3)     上杉景勝坐鎮會津若松城運籌帷幄,並處理與各路大名的外交事宜,直江兼續則親赴前線,以二本松、淺香、福島等城間移動於前線指揮軍隊。如有必要則會回到會津若松城參與面見其他大名所派的使節。

故或可從中判斷,初期的上杉氏的戰略方針仍以防衛為重心,並派遣間諜於越後煽動暴動攪亂敵勢。


而隨者德川家康撤退,以及京師情勢的劇變,也可看出上杉家之後的戰略出現變化

(1)     減少對於越後的煽動一揆的支援,實際上,越後的一揆勢最初應即為直江兼續為了面對多線作戰時,減少越後戰線的壓力,而煽動的敵後攪亂,雖然坊間也有人認為越後本為上杉氏舊領,故應該有重新攻略越後的野心,但就現存史料來看,上杉家對於越後一揆最關注及重視的時刻為七月,入八月之後,便減緩對越後一揆的關注及支援。一揆的最主要目地應仍是敵後攪亂,而就現階段來看,仍看不出上杉家有企圖動兵奪回越後的打算。

(2)     上杉景勝仍坐鎮會津若松城統籌全局並與外使應對,另一方面則透過清野長範等幕僚與當時人在安子島指揮前線部隊戰略的直江兼續聯絡。而安子島的所在地雖仍有爭議,但應可判斷,直江兼續在八月時,應為在安達郡以南、長沼以北的地區進行前線指揮,此地應為現今福島縣的郡山市一帶,其位於福島中通地區的狹長縱谷的中心區,另一方面西接會津盆地的入口豬苗代町及磐梯山,故就交通上四通發達且連結上杉氏各領地,可說是十分適合多面作戰的上杉家統整各戰線情報的地點,或許是考量此地情報收集及交通的便利性,直江兼續乃選擇此地為據點指揮前線各戰線。

磐梯山,為福島縣會津地區通往郡山等中通地區的必經之地。

(3)     派遣使者與佐竹、相馬等鄰近勢力接觸,另一方面也派遣使節與山形後方的小野寺、由利眾及秋田氏、南部氏等家接觸爭取支持,而另一方面又派遣密使前往越後策反越後國主堀秀治的與力溝口秀勝及村上義明等人。而當中後者可從八月直江兼續與在越後進行武裝暴動的家臣們的聯絡略知一二,當時候堀氏所控制的越後國的中南部各地都面臨規模不一的一揆武裝暴動,當中以位於越後西南的魚沼郡及位於中部蒲原郡三條城一帶聲勢最為浩大,而直江兼續卻也同時指示一揆勢力,不須攻入阿賀野川北岸的溝口秀勝及村上義明二人的領地。另一方面若從直江兼續於8月12日寫給岩井信能的書信內容亦可判斷,當時對於出羽國武士的內應工作上也頗為順利,小野寺、秋田及由利眾的部分家族已倒向上杉,另一方面,當山形的山形義光得知德川家康於下野撤兵取消討伐上杉的軍事行動,而秋田等家奉命歸陣本領時,據傳山形義光也一度亂了方寸。從上述情況觀察或可得出隨者德川家康率主力西行,也使得奉命回到本領戒備的奧羽武士乃至越後的小大名都開始動搖,而極有可能私下與上杉氏有暗地來往。

(4)     試圖利用軍事力量來作為外交籌碼威逼包含以伊達政宗、山形義光為首的奧羽諸侍屈服,加入其帳下。在這方面可以得知直江兼續命令當時駐守鄰近被伊達政宗攻陷的白石城的福島城守將本庄繁長負責與伊達氏交涉,而從直江兼續給予本庄繁長的書信中得知,其授予本庄繁長的談判條件是即使白石城不能拿回來也沒關係,但盡量要請出伊達政宗,或是至少讓其派遣家老數人及數千士兵聽從上杉軍調遣,故可判斷在南方的威脅解除後,上杉家開始利用強大的軍事實力威逼伊達屈服,而對於山形的山形義光,也是採取同樣手段,企圖使其屈服後聽候上杉調遣,而實際上至八月中下旬後,雖未完全屈服,但是在伊達方面,伊達政宗或許是鑒於上杉氏的軍事力於是有短暫屈服,而山形義光方面,若根據米澤藩的正史所載,山形義光可能亦在同時間屈服,願稱臣上杉,甚至表示麾下1萬山形之兵聽候上杉調遣,並願意交出其世子山形(最上)義康給予上杉家作為人質。不過儘管有上述的記載,但亦有研究者認為,上述山形義光歸降的記載為偽史,但從現有史料來看,在八月期間,上杉氏對山形氏應與伊達氏相同,是有進行外交談判,而從直江兼續的態度來看,至八月下旬其似乎已覺得山形義光是假意臣服並在爭取時間因而感到不耐煩,而引發後面九月出兵山形的慶長出羽戰役。

(5)     透過與宇都宮有淵源的結城朝勝聯絡宮領百姓(高橋明認為此處的宮領可能是指宇都宮),在「適當時刻」配合上杉軍的行動一同蜂起。另一方面,對於南方則仍以防衛為重,未有進攻德川領的打算。

綜合整理下來可判斷,上杉景勝及直江兼續的戰略應為由上杉景勝坐鎮根據地會津若松城統整各戰線及外交資訊,直江兼續則被景勝授與極大的權力於前線安子島城對實際上各戰線下達指示,另一方面在跟佐竹等家進行外交工作的同時,也拉攏出羽、陸奧、越後三國的武士,而對於當中鄰近且實力較強的伊達、山形兩家則是企圖利用軍事實力威逼兩者屈服於其帳下,而非殲滅。並在越後一揆持續的同時透過結城朝勝聯絡下野國的百姓及有力勢力為未來做準備。

上杉景勝及直江兼續主從像,現立於山形縣米澤市松岬公園(舊米澤城址)內


而上杉家的最終戰略則是在威逼伊達、山形為首的奧羽武士屈服聽候調遣後,聯合奧羽諸侍的兵隊與同盟佐竹義宣聯手一同南侵關東,屆時由結城朝勝進行拉攏的宮領(宇都宮)百姓的下野國農民、地侍也將在這時一同舉兵響應奧羽南下的軍勢。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直江兼續與關原》導讀篇 (肆) 德川家康出陣及上杉景勝的防衛戰


文責:小編 陳家倫

那麼最終上杉景勝與德川家康交涉破裂,引起德川家康率領諸大名進攻會津的會津征伐,究竟上杉氏是主動求戰?還是被迫應戰呢?

此點或可從新潟縣立博物館所編的《越後文書寶翰集》中收錄的上杉景勝寫給會津三奉行安田上總介能元、岩井備中守信能、大石播磨守綱元及本庄越前守繁長、甘粕備前守景繼等前線城池將領的書信中窺知一二。

該信中上杉景勝便向其家臣說明此次未能成行前往京師的主因包含
(A)  家中無力
(B)  為了整飭領地而曾提出希望上洛(京師)一事能緩延到秋天之後再行。

換言之,上杉景勝並非決心求戰,實際上他當時是認為因為領內事務還未完善,同時為了規畫整飭移封新領後的各項事務而有所延宕,並曾向中央提出希望可以將自身上洛一事延遲到其稍微整頓完領內事務後的秋天再行前往。

被冤不想上京的上杉景勝


但最終不果引來德川家康領各路大名的軍隊興師討伐,加上其面對的是以豐臣軍為名義興師討伐所率的「官軍」的討伐,在無奈之下,雖非本願,但也只能被迫轉入防衛姿態進行應戰,同時也請諸將注意各家臣的忠誠,及農民等階層的向背。

而在當年的六月,位於上杉景勝領地東部的伊達郡掛田一帶便傳出有農民叛亂的騷動,而這個部分根據米澤藩的正史,認為此次騷動可能與此地的舊領主陸奧伊達氏當主的伊達政宗的煽動有關,惟對於這段伊達政宗煽動的記載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認為此應為偽史,然儘管米澤藩官史的記載的可信度受人質疑,但六月在掛田一帶的農民有發生騷動應為事實。

另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白河口決戰,當時德川家康所率的討伐軍兵分多路,分為以

(1)北陸道前田軍、越後堀秀治軍為主力,新發田的溝口秀勝及村上城的村上義明等人為響導的軍隊意圖從越後進攻米澤。
(2)以山形的山形義光(最上義光,當時最上氏應仍以山形為姓,故下文皆以山形姓統稱山形一族)軍隊為主力,並集結包含秋田、由利等出羽武士及陸奧南部氏的軍隊為骨幹,以山形義光為指揮,由山形南下進攻米澤的軍勢,此路軍勢預定在攻入米澤地區後與前田所率的北陸道軍勢會合。
(3)以陸奧伊達氏為首的伊達政宗的軍隊,此路軍勢骨幹為伊達軍,試圖從上杉氏的東北邊攻入上杉氏所領的伊達、信夫二郡,而實際上在一系列的前哨戰中,伊達政宗的軍勢確實是有在六月對於上杉領的東北部進行騷擾作戰,更在七月二十四日奪下白石城。
(4)以德川軍及全國各路大名為主力的主力部隊,此主力於下野國集結,預定由下野的白河口攻入陸奧國。

故對於上杉景勝來說,其最棘手的敵人應為實力最堅強,人數眾多的這路主力部隊,也因如此在得知德川家康率軍討伐之後,上杉景勝除了下令中止神指城的修築工作,並派遣各將到各前線城寨駐守協防外,也有下令強化面對關東入侵的軍隊首當其衝的白河城的防禦工事。

而或許是基於這層認識,坊間流傳不少上杉軍打算與德川軍在白河口決一死戰的傳聞,甚至連上杉氏戰後的封地米澤的林泉文庫亦傳有可能是當年決定決戰之地,位於下野國及陸奧國國境的革籠原戰場的上杉軍布陣圖,使得看起來似乎煞有其事的感覺,然實際上到底如何呢?

同書根據當時所留下的各個當代史料,並未發現上杉軍有明顯軍勢集中於南方白河領的意圖,當時的上杉氏面臨的是來自南方、北方、西方、東北方的攻擊,甚至東方的相馬及佐竹等家態度亦不明朗。

實際上佐竹氏當時的立場頗為微妙,當主佐竹義宣的態度在石田三成舉兵後似乎比較支持西軍,但是在其領國中,有數個領地擁有超過4萬-6萬石的一門眾使得其不可忽視這些親族的動態,而當中佐竹義宣之弟蘆名盛重(義廣,領4萬8千石)在石田三成舉兵之前是聽從主家意思配合佐竹義宣領軍至赤館戒備,甚至是在石田三成舉兵之後,德川家康西行,佐竹義宣亦歸師水戶,蘆名盛重仍率自身軍隊留守赤館。

故對於佐竹義宣來說,儘管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其本人是確實有與上杉氏來往,甚至是倒向西軍的可能性很大,然其境內的幾個有力一門眾的向背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其決策,而由於當時佐竹氏的動向不明,因此德川家康對於佐竹氏的向背亦有所警戒,唯為了安定軍心,在宣傳上無論是德川家康或是上杉景勝及於京都舉兵的石田三成等都是宣傳佐竹軍為自家友軍。

有關佐竹氏在關原合戰時的動向及其歷史背景,亦可參考近年高志書院所出版的谷口央 編 《関ヶ原合戦の深層 》當中頁109-118收錄的森木俊介(茨城縣立歷史館)所著論文〈佐竹氏與關原之戰〉。或亦可參考筆者針對該論文讀後所寫的

〈欲知秋田鬼 先知其家史〉- 谷口央 編 《関ヶ原合戦の深層 》〈佐竹氏與關原之戰〉 森木俊介(茨城縣立歷史館) 109-118 讀後心得文章摘要。

(《関ヶ原合戦の深層 》封面)



而回到白河決戰的問題,儘管革籠原布陣圖看起來煞有其事,但是在同代史料非但不能找到可做為相關佐證的證據,且根據同時代的史料來看,該決戰中被委任率領先鋒隊的幾名武士,亦不在白河,而在會津若松,直江兼續亦是在交通方便,位於上杉領交通中心地帶的二本松、淺香、福島等城移動以利在前線調配各戰線,而身為大名的景勝本人則是坐陣會津若松接收各方軍情做總指揮及接見外使。

至於白河決戰說的初見乃是出自江戶時代中期的軍記物語(軍事小說)《東國太平記》,也因為如此大大降低其可信度,而米澤流傳的革籠原布陣圖如果細心比對,不但許多繪圖上的地點與實際地點不符,甚至有趣的是跟江戶時代流行的軍記物語《東國太平記》流傳的白河決戰的布陣版本對比之下,反而相似度頗高,故這也大大降低兩者可信度,而同書及筆者的結論則都認為白河決戰並不存在。

另外有關小山評定的問題,高橋明及本間宏二人的看法大致上與白峰旬一致,認為小山評定不是使東軍諸將決定停止會津征伐討伐石田的關鍵,或許確實有在小山召開軍議沒錯,然決定撤軍前往西方討伐石田的行動應早在此會議之前便已決定。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直江兼續與關原》導讀篇 (參) 現存直江狀版本整理及直江狀的真偽問題及相關研究


文責小編 陳家倫

到了第三節,談到直江狀問題,如果熟悉戰國時代歷史或是看過相關戲劇或是遊戲的朋友,相信都多少聽過直江狀的故事。

其背景是在上杉景勝為出羽的戶澤政盛及越後的堀直政密告於領內整飭武備,修築城池有謀反疑慮,德川家康乃透過與直江兼續有交情的僧侶豐光寺承悅寫信詢問上杉氏情況,以及希望上杉景勝盡速上洛釐清疑慮。

為此上杉景勝的執政直江兼續乃回信一一駁回豐光寺承悅信中所談各點疑慮,而反駁之字句中甚至充滿挑釁。

這則故事不只是在近代有名,在江戶時代也廣為人知,甚至流傳多種版本,一部分版本甚至成為寺子屋(私塾)用來教育學子讀書認字的《往來物》(書信集)。

然儘管流通廣泛,但近來直江狀的真偽確仍是為眾人所議論,且沒有決定性結論,而此節中,同書先將現存的直江狀各種版本整理進行統整後,並將其翻譯成現代語日文,同時亦對比直江狀的用詞,兼續的用語習慣等探討分析目前有關直江狀偽書論的研究和看法後進行分析。

而執筆者本間宏的看法是雖然直江狀的真偽論爭論不休,但是其雖分析許多版本,亦無法輕易辨別各版本真假,主因現下在原本已失的情況下,儘管有多種不同寫本,但由於謄寫本的出處亦不易判斷之下,導致即使對比各版本亦都無法輕易信任,且部分版本偶有該版本唯一記載的特別記載,該特別記載卻可以從其他史料中證實為真,故在這情況下,乃不易判斷其回信的真實內容及各版本真偽。

(直江兼續畫像,現藏於米澤上杉博物館)

但儘管現今直江狀的內容仍然有諸多檢討的地方,但在全書的後記本間宏亦有提到近來白峰旬在對比直江狀各版本分析後所提出的直江狀最新研究,當中同研究認為參考目前能考證到的最古老直江狀謄寫版本,認為直江狀應是針對豐光寺承悅信中談及堀直政所提出的質疑,上杉氏及直江兼續應是有進行辯解,而非對於德川家康的挑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