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去年曾經影片形式談過加藤清正「虎退治傳說」的真相及餘波,還有談到他跟小西行長的關係。這次談一下加藤清正另一個側面。
活躍於戰場之間的清正受到後世不少人的歌頌,但這種歌頌主要來自於他死後,他生前曾經被一個同樣是名將的人狠狠地評價,這個人便是與加藤家領地相鄰的島津義弘。當時是慶長四年,前田利家剛離開人世不久,德川家康立即專橫起來,島津義弘除了關注到家康的行動外,也關切當時的時局下,母國薩摩大隅兩國的安全,以及北鄰.肥後國的形勢,尤其是義弘跟宇土城主小西行長較親,眼見過小西行長跟加藤清正的不和,對於這個火苗在自己老家門前,義弘當然也十分擔心。這時候,義弘便跟跟兒子島津忠恆提到:
「清正多次率性而行,恐怕他很可能會不加思慮便出兵行動,這時候出水邊境(薩摩國北部邊境)沒做好警覺的話,情況堪憂」
雖然已不能詳知義弘是怎樣得出「多次率性而行」、「不加思慮便行動」的評價,但考慮到義弘也在朝鮮跟行長和清正出生入死,這個評價還是應該有一定的根據。不過,這裡要留意的是,義弘指的只是清正很可能會因為朝鮮之役中的不忿不平,在時局紛亂時胡來,還沒有指出清正已跟家康聯手。
無論如何,清正最終也一步一步向著與家康聯手之道前進,結果上慢慢斷送了豐臣政權的江山。到了慶長十六年(1611)三月二十八日,沛正與淺野長晟、藤堂高虎等人一起參加了德川家康與豐臣秀賴在京都二條城的會面。一般都認為清正是保護秀賴,以防萬一而行,但當時的紀錄上,其實清正是作為德川陣營的身分,以及與豐臣家舊知的身份臨席。
那麼,為什麼會形成清正是至死仍然守護豐臣家的最大功臣,同樣盡心盡力的福島正則卻被貶抑呢?這裡最大的功勞者便是加藤清正死去約五十年後成書的《清正記》,以及同樣在清正死後慢慢形成的「清正公信仰」。
加藤清正死後不久,加藤家便遭到幕府改易,沒收領地,在這之前,加藤統治下的肥後國便開始出現了崇拜清正為神的信仰,加藤家被改易後,這種信仰沒有消減,反而繼續得到發展,由崇拜藩祖,進化成將清正視為豐土沃地,治水改地的風土之神。這種信仰更通過清正深深皈依的日蓮宗僧侶向全日本散播,除了九州外,在清正的誕生地尾張一帶,以及江戶都在十七世紀後半開始出現了祭祀清正的寺社,前述的「清正公信仰」也便因此成型。加上軍記小說《清正記》互相幫助下,清正的形象也大幅得到提升,結果清正完全成為了為豐臣家除奸(三成),為豐臣家存亡奔走的忠義之臣,同樣為此努力的福島正則、淺野幸長等人則仍然是寂寂無聞。
另外,「清正公信仰」得到發展的原因也跟政治有關。接收加藤家領,小倉藩細川家入主肥後國,肥後國的百姓在此後每逢不滿細川家的藩政時,便會借助「清正公信仰」向藩國發動對抗,細川家為了防止「清正公信仰」成為統治的負資產,到了後來便改為厚重地祭祀加藤清正,緩和百姓中的滋事者再次借此生事。雖然這只是細川藩在政治上避免危機而做的便宜之計,結果上卻進一步幫助了「清正公信仰」滲透及發展。
以上可見,清正在生前所得到的評價,以及死後獲得的崇拜,可謂天南地北的逆轉,這裡的轉變關鍵當然跟關原之戰後,清正在肥後國經營有一定成果有關,絕非領民盲目的吹捧,但是到了細川藩的時代,「清正公信仰」的本質已經從緬懷清正的治政,進一步演化成為一個將加藤清正塑造成一個與真實越來越貌合神離的神化運動。
換言之,要真實地理解加藤清正,第一步便是要從「清正公信仰」以及《清正記》的世界走出來,大局政治、軍事才能以及領國統治等不同方面多角度去評價,才能得到一個更完整的「加藤清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