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平山優:《真田三代》真田幸綱之章 讀後心得與摘要


文責:小編 陳家倫
表責:小編 陳家倫


真田三代


閱讀書籍: 月翔譯 平山優:《真田三代:幸綱、昌幸、信繁 橫跨戰國時代的武將家族傳奇》,新北,遠足文化,2016年10月初版一刷。

原題: 真田三代- 幸綱・昌幸・信繁の史実に迫る


作者平山優簡介:
東京都出身,立教大學文學研究所史學碩士,專長日本中世史,曾任山梨縣埋藏文化財中心的文化財主委、山梨縣史編纂室的審查員、山梨大學兼任講師、山梨縣教育廳學術文化財課的審查員,現任山梨縣立博物館副主委及武田氏研究會副會長。

著有《武田信玄》(吉川弘文館・歴史文化ライブラリー)、《山本勘助》(講談社現代新書)、《天正壬午之亂(天正壬午の乱)》(学研パブリッシング)、《圍繞於武田遺領的動亂及秀吉的野心(武田遺領をめぐる動乱と秀吉の野望)》(戎光祥出版)、《長篠之戰及武田勝賴(長篠合戦と武田勝頼)(吉川弘文館‧敗者の日本史)、《檢證 長篠之戰(検証長篠合戦)》(吉川弘文館・歴史文化ライブラリー) 等著作。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時代考證


譯者月翔簡介: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因沉迷日本戰國時代史,於三十而立之年,拋下工作旅居京都一年半,遊歷日本各地古城、憑弔昔日古戰場。曾參訪大坂之陣四百年祭、日本三大真田祭等歷史祭典,並於關原之戰合戰祭典,飾演石田三成部下護主奮戰。現任日語領隊導遊,安排時間翻譯及撰寫日本戰國史書籍。創立「月翔的戰國淺度旅行」,閒聊日本戰國史軼事及歷史旅行。



閱讀心得:
全書的最一開始先談及真田一族自認之先祖滋野氏的出身,隨後談到滋野氏在信濃的影響力、分支及其與真田一族之嫡宗海野一族之關係。隨後便以史料為基礎談及真田藩的藩祖真田幸綱之出身,包含他與海野一族關係的各種異說、出身地的地緣政治關係(如海野家庶族或代官導致的與村上氏對立之背景),以及為何真田家主要以真田幸綱為藩主以及幸綱之前的真田家活動及為何幸綱之前的真田家的資料稀少分析。而真田幸綱與海野一族的關係說法紛紜,僅同書平山優就列舉四種不同說法,這四種說法大致可分為

1.海野棟綱嫡子說
2.海野棟綱女婿說
3.海野棟綱嫡()孫說
4.海野棟綱外孫說

等四種說法,而當以外孫說為最有力說,但即使如此,仍不能肯定外孫說一說即是正確說法。
真田幸綱出自異說統整表

真田幸綱篇

進入真田幸綱之章,平山優開始用時敘法的方式從時間天文十年(1541)開始拉到永祿13(1570)止。而大致上我們可以將真田幸綱章的部分分為 雌伏、轉變、雄飛、出世四個部分。

雌伏
進入真田幸綱之章之初,即是描述的天文十年(1541) 武田信虎、諏訪賴重及村上義清的聯合軍共同侵略信濃佐久郡(今長野縣東部佐久市、小諸市一帶)導致海野家總領海野棟綱率領海野一族敗逃上野國投靠關東管領上杉憲政。

而作為海野一族(暫且不論為前述四說的何種說法,幸綱屬海野一族應為確實)的真田幸綱亦失去領地真田鄉而隨海野家敗走上野國。在這之中也探討幸綱在上野國之活動,並提及真田幸綱與箕輪城主長野業正的傳聞,儘管此時期的幸綱仍有諸多不明之處,而文中平山優也提醒長野業正與真田幸綱的佳話終歸只是傳聞,無法證實其真偽,但是這一時期的真田幸綱的動向平山優還是有提及其與真田領東邊鄰近的上野吾妻郡國眾羽尾城主羽尾幸全及其一族關係深厚,而幸綱並曾經客居羽尾城,而從地緣關係及羽尾一族的名字來看,羽尾一族與真田一族極有可能是同族,這或許是幸綱作客羽尾氏的原因之一,而羽尾氏同時也是箕輪城主長野業正的同心,這些背景或許也是出現所謂業正X幸綱的佳話原因之一。

轉變
而在真田幸綱之章的前中段,講述甲斐武田家的政變,武田晴信放逐其父武田信虎成為武田氏當主。同時也談及作為流亡上野國的一介浪人真田幸綱及海野一族復興的期望上杉憲政如何出兵信濃佐久郡當中帶給海野一族的希望及失望。而在這段的部分,由於涉及了不少武田家攻略信濃佐久郡的過程描述,因此也可視為武田軍的信濃攻略戰的一環來看,而這也將是同書真田幸綱之章之後的一貫特色,在接下來的描述之中,平山優將帶領讀者們以真田幸綱為中心,談及武田氏的信濃佐久郡、小縣郡攻略戰、與村上義清對決及埴科郡攻略、爭奪北信濃而與長尾景虎(上杉謙信)對決,直至武田家永祿年間的西上野攻略。

而由於上杉憲政及山內上杉氏在信濃佐久及關東武藏河越等地挫敗相繼大敗給武田、後北條等家族,致使山內上杉氏亦風中殘燭,對於真田幸綱這類本是小領地的領主而言,其可以選擇向是同族的矢澤氏在當年村上、諏訪、武田三家分食海野家領地及佐久郡時選擇一所懸命,為了領地而迅速投誠控制故領的村上氏返回舊領,或是選擇與宗家一同敗走企圖再興,但是時值天文十五年(1546),眼見海野一族復興之希望關東管領山內上杉氏亦走向衰弱,無暇他顧,若要回去故土,其可選擇繼續留在上野,或是另謀新主以求再興。最終真田幸綱做出決斷,決意離開上野與最終選擇留守上野的海野嫡流不同,其選擇出仕當時羽翼漸豐的武田氏。而在這邊由於真田幸綱在武田家的初出史料是在天文18(1549),而幸綱投效武田氏的時期說法諸多如天文13(1544)或是甲陽軍鑑所提之天文15(1546),平山優分析史料及當時的關東、信濃情勢認為幸綱仕官武田家時期的應為天文15(1546)~天文16(1547)上杉氏相繼大敗給武田及北條氏衰弱之際應為理想,而其認為此想法與甲陽軍鑑的說法亦不謀而合。

雄飛
且不管真田幸綱正確的出仕時間,我們從史料當中可以確信,在天文十八年(1549)開始,真田幸綱便以武田家家臣的身分出現於可信的史料中。在這之後,為了復興奪回仍屬於村上義清勢力範圍的故領,真田幸綱於信濃佐久郡活躍,其配屬於武田晴信的親信佐久郡內山城代小山田備中守虎滿(即上原伊賀守,下文統稱小山田虎滿),之後的十多年,小山田虎滿也將是與真田幸綱最為親密活躍、並常與真田幸綱並提起的武田方將領及幸綱的上司。而出仕武田晴信的初期,幸綱並未於甲斐出仕,而是留守前線佐久郡而與同僚小山田虎滿等並肩作戰,並可能利用者其在小縣郡、佐久郡的人脈及滋野一族的影響力,從事情蒐、調略等計略性工作,在謀略上輔佐武田氏的小縣郡攻略等戰事,在武田晴信於天文十九年(1550)強攻戶石城(又稱砥石城)失敗並因遭到村上軍追擊的戶石崩(天文十九年十月一日)大敗後,真田幸綱卻在隔年天文二十年(1551)五月成功智取奪下戶石城,儘管目前沒有良質材料可以說明真田幸綱是如何奪取戶石,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其是輕取戶石,這除了展現真田幸綱之智勇外,或許也是因為真田幸綱在北信濃佐久、小縣諸郡的人脈並善用之所致。

而在這之後,真田幸綱亦作為武田方佐久郡的一將,而在對抗村上義清的戰鬥中活躍。隨者武田晴信蠶食北信濃成功,並擊破深志城之小笠原氏,使得北信濃的諸侍紛紛恐慌、本為侍奉村上之領主如屋代等家族紛紛改投武田,導致村上義清的葛尾城日漸成為裸城,對此村上義清乃見大勢已去,棄城北逃投靠越後國主長尾景虎(即上杉謙信)。信濃諸郡看似皆將落入武田氏之手,然這邊要尚待一提的是,儘管此時的武田氏已控制佐久郡、小縣郡等地的主要城寨及重要街道,但是在各郡郡內仍有零星抵抗武田氏之領主據城抗戰,即使是很早便納入武田氏勢力範圍的佐久郡,直至天文末年的1550年代,仍有少數領主據城反抗,但隨者武田氏的勢力範圍日漸向北及穩定,這些反抗也日漸消失及往北移動。

而對於這類國境圈或是新控制地區的領主的動向,平山優也對他們的活動做了說明,而這部分本文將在後面詳述。而回到村上義清,儘管其棄城北逃,但是不久隨即得到越後的長尾氏的支持,在長尾氏發兵支援下村上義清亦於川中島舉兵,一度反擊奪回葛尾、戶石諸城。而這次長尾景虎的軍事介入,也使得未來長尾(上杉)及武田兩家陷入長年的爭戰並為了北信濃問題等引發五次川中島之戰(1553年、1555年、1558年、1561年、1564),尤以第四次衝突最為劇烈。兩家在未來的近二十年,將持續保持敵對戰爭狀態,直至雙方之第二代武田勝賴及上杉景勝皆掌權後,方化敵為友,訂下甲越同盟。

而在武田及長尾家交戰這期間,儘管互有衝突,並時有反覆推進,但是最終還是朝向武田氏優勢並一步一步的將勢力範圍往北延伸,而在這段期間,真田幸綱除了將其三子(即真田昌幸)送至甲府做為人質並效忠武田氏的同時,亦因軍功等獲武田晴信賜與諏訪方、上條、秋名等領地,對於真田幸綱來說,其終於在這段時期收復位於小縣郡的故土真田鄉,並因為軍功而從武田家手中獲得新的領地,而這些領地也將成為日後其子真田昌幸等一族發展壯大之基礎。

而這段時間真田幸綱做為武田家的一軍之將,仍歸屬小山田虎滿帳下,除了是其帳下的相備眾之獨立部隊隊長之外,也不時進駐佐久郡、小縣郡等之重要前線城寨如東條尼飾城等,而這段期間,小山田虎滿仍是與真田幸綱關係密切之上司及同僚,兩人常常被配屬在同一座城並肩作戰,而有時候武田晴信若有事要通知真田幸綱,也可能透過小山田虎滿代為轉達,足可見二人關係之緊密。

最後本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平山優點出了當時候位處國境的國眾及領主特有之效忠方式及社會型態,而這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部分在現今的中文戰國史圖書及翻譯圖書中鮮少提及,儘管這個知識在日本的同研究圈中並非特別艱深之概念。即「半手」、「半納」之雙重效忠。

在當時候兩國不管是友好乃或是敵對,兩國國境間的國眾及領主是有可能雙重效忠的,而對於應納之年貢及負擔軍役亦可能都進行負擔(至於比例則不一定),這種雙重效忠的概念在當時的戰國時代是盛行於國境,且是當時的社會可以接受的風氣及觀念。即使是武田氏的分國法〈甲州諸法度之次第〉的第三條亦有提及

「未得內儀,不得餽贈或傳訊予他國。但位處信州且受正式認可為一國限定者之人,得因謀略之由便宜行事。邊境之人,日常書信往來行為亦不予處罰。」(引自《真田三代》P.89)

足見即使是在保密防諜之下,邊境之人兩屬於兩國及與他國來往是相對可以接受及理解的。而真田幸綱之所以可以與他國人士來往,平山優認為或許是因為同條中的另外一個例外但書:「位處信州且受正式認可為一國限定者之人,得因謀略之由便宜行事」,即武田晴信器重真田幸綱之謀略及在佐久、小縣等郡的人脈,為求戰事順利而讓他得以便宜行事進行滲透工作。

而回到邊境的兩屬及「半手」、「半納」之雙重效忠,即使是在武田家中,也不乏案例,比如甲斐國的郡內小山田氏,由於地處武田及北條兩家的邊境,儘管名義上是效忠武田氏,但是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與後北條氏保持聯絡,甚至後北條氏之軍役帳中亦可在他國眾看見郡內小山田,而在上野,國峯城主小幡氏做為北條及武田國境間之領主,除了效忠武田氏之外,亦可看見其臣屬於北條氏。故忠誠不是絕對,效忠的對象也不是絕對只有一個。即使是本書的主角真田幸綱,當長尾景虎在永祿2(1559)上洛,並參見天皇及將軍獲得許多賜封及得以便宜行事的出兵名義之後,其氣勢正旺,而在其歸國祝賀長尾景虎而獻予刀具的領主中,除了越後地區的領主之外,亦可見到信濃北部的高井、水內、埴科、更級、小縣、佐久、安曇諸郡的領主祝賀長尾景虎上洛歸來而獻上太刀了表心意,在這些武士名單中也包含了真田幸綱,平山優於《真田三代》一書第82頁便製表關於獻給上杉謙信刀具之信濃武士之名單,並指出相關武士除了已經北奔投靠長尾家者外,多是上述所提之北部7郡之領主,而不見伊那郡等以牢牢在武田氏控制之下且並非國境地區之領主,足可見戰國時代的風氣對於邊境人與他國來往之寬容及理解。

而在經歷過第四次的川中島之戰後,儘管戰況激烈,武田軍亦損失慘重,但是卻成功確保武田氏控制信濃國之領地,而為了與上杉輝虎(即長尾景虎-因繼承山內上杉氏家督及關東管領職,而改姓上杉,並於日後於元龜元年(1570)出家而稱不識庵謙信)對決,而將目標轉向臣屬於上杉家的上野國,對此,為了攻略上野國,武田信玄(即武田晴信,其於永祿元年(1558)出家後改稱德榮軒信玄)乃倚重曾經流浪上野之真田幸綱,將其從北信濃對越後戰線抽調出,轉調負責攻打上野,而此時的真田幸綱亦從一介失去領地的浪人,出世成為一戰國大名旗下之方面軍指揮官。而之所以選擇真田幸綱,除了幸綱之智勇及歷來所立軍功之考量外,或許考量的即是真田幸綱曾經流浪上野而在當地累積的人脈及對當地政情的瞭解。


出世
在永祿四年(1561)的第四次川中島之戰結束後,武田氏儘管損傷慘重,但是仍獲得實質利益確保了信濃成為其領國,而在這之後,武田氏為對抗山內上杉(長尾)氏及其當主上杉輝虎(謙信),而決定進攻上野國。當時上野國是山內上杉氏的勢力範圍,也是上杉輝虎要從越後出兵攻打關東的必經之路,因此對於山內上杉來說,上野可說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其在東上野的出兵必經之路的幾個據點如沼田、廄橋等城皆從越後派遣直屬的家臣坐鎮該地。而當時候西上野除了部分地區如領主鎌原氏臣屬武田氏外,西上野吾妻郡、群馬郡等地的領主主要是以箕輪城主長野氏為中心效忠於山內上杉氏,這當包含如戰略要地的倉賀野氏或是吾妻郡之羽尾氏、岩下城之齋藤氏等。


而在箕輪城主長野業正於永祿4(1561)年病歿後,武田晴信便委任真田幸綱等負責攻略上野,而其自身也數度親征上野或前往信濃坐鎮指揮前線,對此箕輪城主長野氏業(又名業盛,業正嫡男)奮勇守城抵抗,而在吾妻郡方面,上杉方的岩下城主齋藤氏等與武田氏作戰,頑負抵抗,儘管最終仍不敵武田氏而一度降伏,但是岩下齋藤氏在永祿年間曾在吾妻郡之岩下、岩櫃、嵩山等城負隅頑抗多年,而成為真田幸綱攻略西上野及吾妻郡的勁敵之一。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纏食西上野的和田、安中等家也陸續降伏武田氏,但由於上杉氏曾嘗試反攻及調略西上野的領主倒戈,因此在攻略西上野期間,真田幸綱除了進駐倉賀野城等上野諸城指揮作戰之外,同時也身兼情蒐當地政情,並適時回報給與武田信玄以利武田信玄下達正確命令之重要任務。這段期間,武田家的兵鋒除了上野,也曾進軍北武藏襲擊本庄地區,甚至與北條軍會師聯手攻擊支持山內上杉氏並據守武藏松山城之深谷上杉氏當主上杉憲盛而逼迫其在上杉輝虎援軍抵達之前屈服。而對於武田氏的襲擊,上杉輝虎亦多忙,除了數次出兵關東救援諸家或是討伐不服者外,而與武田、北條方之勢力多次交戰,同時亦疲於應付武田氏為牽制山內上杉氏而煽動上杉氏的鄰近諸國武裝蜂起或侵擾越後地區之對應。然在永祿9(1566)之後,上杉輝虎的勢力明顯大幅衰退,在關東下總臼井城的強攻失敗導致傷亡慘重,而同一時間,武田信玄也強化對箕輪城主長野氏的攻擊最終在永祿九年(1566),於同年五月強攻箕輪城並促使城主長野業盛以下主要城將切腹,山內上杉氏之家臣箕輪長野氏因此滅亡,而攻下箕輪、倉賀野諸城也代表者,武田軍將可威脅上杉軍進軍關東交通的重要命脈之白井、廄橋等城,另一方面,吾妻郡的主要抵抗勢力,岩下齋藤一族,也在前一年的永祿八年(1565)為武田氏所敗,齋藤越前入道及齋藤彌三郎以來的岩下齋藤也因此滅亡並因此打通吾妻郡進攻上杉氏沼田的路線。另一方面在攻克箕輪及嵩山二城前後,武田氏也強化修築箕輪城及本屬岩下齋藤氏支城之岩櫃城的防禦工事以將二者作為統治西上野及吾妻郡之重要軍事據點。


而由於上杉氏的衰退,導致武田軍逐漸拿下上野多數地區,而亦導致上野國眾的動搖,永祿九年(1566),上杉方的廄橋城主北條高廣便倒戈臣屬武田氏,並俘虜仍效忠上杉方的松本景繁等將。而作為攻略上野的主要指揮官之真田一德齋(幸綱),在這之後的永祿十年(1567)成功策反白井長尾氏家臣而奪下白井城。故自永祿四年以來直至永祿十年,武田家成功攻略上野國並大有斬獲逼使山內上杉方在重要的領國上野國僅保有沼田等上野東北部少數地區,而在武田氏南侵駿河期間,真田幸綱儘管未參與駿河攻略戰而活躍,但是從現有可信史料中亦可判斷其當時應該留守上野,以防備山內上杉氏或是因今川氏而與武田氏斷盟之後北條氏襲擊。而做為攻略上野的指揮官之一的真田幸隆無論在計略或是武功上對攻略上野國皆功不可沒,而其一生也從早年之苦難雌伏,於關鍵時刻做出重大決定改變命運,直至後面之雄飛與出人頭地。而這樣的真田幸綱除了在永祿七年(1564)11~永祿八年(1565)三月間削髮出家而改稱一德齋,從現有史料來看,真田一德齋的最後史料為永祿11(1568)126日之時,而隨後的永祿13(1570)414日武田信玄寫給海津城主春日虎綱的書信中提及希望春日虎綱與真田信綱同心協力一同對抗沼田城之上杉軍,故平山優從此兩封史料來分析,認為真田一德齋應該在永祿12(1569)~元龜元年(1570)之間交棒傳位與其嫡男真田源太左衛門尉信綱,而自己則正式隱居,從政務中退隱。


而針對真田幸綱的問題,平山優還考證了真田幸綱之名字究竟是「幸綱」還是「幸隆」,當中平山優指出,由於現有可信的史料之中,能找到的真田彈正忠之名字除了出家入道以後的一德軒之外,僅有真田幸綱之名,故其認為「幸綱」應才是真田彈正忠之名,唯平山優亦於同書提及寺島隆史先生依據《高野山蓮華定院過去帳》中的一段描述主張真田幸綱晚年有改名「幸隆」

「月峯良心齋主 奉為真田一德齋幸隆公,真田安房守殿建之
      天正二甲戌五月十九入寂」
(引自《真田三代》P.107)

平山優對此看法,也坦承由於其尚未拜見過《高野山蓮華定院過去帳》的原本,因此無法完全咬定此論是否正確,僅認為可信度應很高。

然其認為如若當真如此,則真田幸隆之幸隆名字由於與一德齋並記,故應該不是單純的改名,而認為可能是因為出家而改名之「幸隆」之讀音應不是訓讀之「ゆきたか(Yukitaka)而是音讀的「こうりゅう(Kouryuu)

平山優也指出歷史人物的名字讀音一直都是日本人做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課題,即使是現今的日本社會也常常遇到不會唸讀音之名字,而由於史料有限,很多時候歷史人物的讀音是按照習慣的常見讀音來發音,然這些讀音可以說只是學界的假說,不一定正確,平山優便舉例武田家的家臣穴山信君為例,最初信君名字之讀音,學界因習慣將其唸為「のぶきみ(Nobukimi)、但是由於在鐵山宗純的法語錄《鐵山集》中發現 穴山信君之名諱上標註片假名ノブタ、也因為這則史料而顛覆學界的假說,而確認信君的名諱之讀音應為「のぶただ(Nobutada),而平山優也在提出同書中亦提及穴山信君之重臣萬澤君泰、君基之名諱亦標註片假名「タヤス(Tadayasu)「タモト(Tadamoto),以佐證其說法。

故由於歷史人物的名諱讀音,主要採取有史料者依史料,無史料者依習慣推定,而有史料即可打破推定,而平山優又認為出家名的法號的讀音應為音讀為原則,故傾向幸隆之讀音為音讀的「こうりゅう(Kouryuu)

而平山優的這個論點,筆者亦可再舉一例作為補充出羽戰國大名最上義光,其義光之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一直是被學界視為「よしみつ(Yoshimitsu),因為「光」字我們一般讀音都唸「みつ(Mitsu),比如明智光秀之「光秀」讀作「みつひで(Mitsuhide),但是後來由於找到新史料中是關於最上義光寫給其妹義姬之書信中,署名為「よしあき(Yoshiaki)我們才明白義光的名諱之「光」字唸作「あき(Aki),也因為這樣,最上義光的家臣如志村光安、江口光清等,其名字的讀音也極有可能變成光安「あきやす(Akiyasu)光清「あききよ(Akikiy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