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說到這裡,可能要先說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柴田勝家的「勇將」形象是怎麼來的?這樣說,可能不少讀者會說:「這不是常識嗎?該不會是文官吧?」
先說一下,「柴田勝家=勇將」的形象是來自於那個著名的「破瓶柴田」的故事。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元龜元年(1570),信長與六角、淺井、朝倉各家對戰,之前被信長打敗的六角家乘機攻打已經成為信長領地的南近江,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柴田勝家據守的長光寺城。故事中的長光寺城遠離水源,被六角斷了水路,無法長守。六角家派人來試探虛實,勝家為免被敵人察覺,所以故弄玄虛,應六角家使者的要求,端水給使者喝,勉強騙過使者。但其實當時長光寺城早已斷水,無法繼續堅守。於是,勝家便將所有剩餘的儲水拿出來,用手持的長槍將水缸砸爛,讓守城士兵喝個痛快之後,勝家便率領士兵衝出城外,跟六角家血拚,最終成功擊退了六角家。
這個故事在江戶時代初期便已經十分著名,到現在長光寺城裹因此被當地人冠了「破瓶城」的別稱。不過,這個故事既沒有史料佐證,而長光寺城位於的地區也是低窪地帶,取水不難,所以這個故事本身的可信性是不高的。
既然如此,那麼柴田勝家難道真的是文官嗎?這也不是,只是勝家自從放棄信長弟弟織田信勝,完全成為信長的家臣後,便開始成為了信長的左膀右臂,而處理的事務也是軍、政兼備,因此,柴田勝家的才能並不只是在軍事才能方面,在管理、行政也是有他的一手。傳教士佛洛伊斯便評價勝家為「信長手下兩大將領之一」,另一個便是後來被信長拋棄的佐久間信盛。但是終信長一生,勝家似乎沒有像信盛一樣,被信長討厭、懷疑,反而是越來越信任。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天正三年(1575)信長平定越前國後,將越前的大半交給了勝家來管治。雖然軍事行動上仍然受信長的節制及指示,但之後的日子裡,越前國內屬於勝家管治範圍的部分可以說是完全由勝家來作主。
雖說民亂、宗教衝突頻生的越前國已被織田大軍狠狠蕩平,但如果處理不善,盤踞在加賀的本願寺激進派隨時來襲。在這方面,勝家從結果上沒有讓信長失望,管治好越前之餘,再與上杉家對決。在統治越前下,基本上也沒有確認有民變或不穩的局面,而後世更留下他曾開發、建橋等多種關於善於民政的美談傳說。
天正八年(1580)佐久間信盛父子被信長指責,被處以流放之罪時,信長力舉各家臣的勳功,證明佐久間父子如何不濟。當中,信長便提到了勝家:
「柴田修理亮(勝家)……即使已領知一國(越前),眼見天下統一有滯礙,於是立即出兵,一舉平定加賀國」
信長這樣的評價雖然讓我們感覺勝家仍然像是一個勇將,但事實上,作為平定加賀的主帥兼織田家的元老重臣,勝家已經不用在前線作戰,而是在後方統領全局,與其說那時的他是在前線血戰的將領,還不如說他已經是統馭一個方面軍的統帥了。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是,他最後跟秀吉的對立及戰敗而亡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他也有與秀吉爭雄爭霸的野心嗎?其實不然。勝家在清洲會議後,雖想跟恃功生驕的秀吉和平共存,但秀吉在會議後不久便打破了約定,開始糾結黨朋,勝家先是呼籲秀吉以及其他家臣要放下成見,守住織田家,再利用外交攻勢來團結織田家的家臣,奈何池田恆興、丹羽長秀、堀秀政等人已經拜倒在秀吉的光芒之下,捨棄了已經老邁的勝家,勝家力主守護主君已去的織田家,也不再獲得他們理會。
最終在賤岳之戰裡,一直在勝家麾下,尊稱勝家為「父」的前田利家在秀吉來攻時臨陣倒戈,使柴田勝家一敗塗地,利家更成為了攻打北庄城的先鋒,親手將勝家這個恩人葬送,柴田勝家一心守護織田家的心志也跟阿市及北庄城一起成為灰燼。
勝家敗在賤岳之戰,死在北庄城後,秀吉利用這機會大肆宣傳自己的威德,讓手下寫成了《柴田退治記》這部政治宣傳書,結果勝家被矮化為一個有勇無謀,妒忌秀吉的「老不死」。加上了後來江戶時代《太閤記》的流行和普及,「柴田勝家=有勇無謀的猛將」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揮之不去。當現在不少人追慕大谷吉繼、石田三成等人誓死保衛豐臣家的忠勇故事時,又有多少人緬懷這位畢生效忠信長和織田家的一代忠臣呢?
(有關柴田勝家與織田信長的詳細關係,敬請留意明年筆者的作品《解剖織田信長(暫題)》)
用手持的長槍將水缸砸爛,讓守城士兵喝個痛快之後
回覆刪除這兩句順序相反了吧?
可以請大師釋疑:為什麼阿市要跟著死嗎?是因為痛恨秀吉嗎?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阿市不死的話,照秀吉的個性,只會被秀吉強娶吧。跟勝家一起死在當時算是亂世中女子的幸福了吧。至少不用再因為政治因素被嫁來嫁去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