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鬼滅之刃》與「竹轡」

 文責:站長



行文前先利申一下,那套叫《鬼滅之刃》的動漫,#我是一集一個短片都沒看過的。

不過看到裡面叫作「禰豆子」的角色造型,不禁想從日本風俗史的角度科普一下:她口含著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幹什麼用的?




 

經過簡單檢索,得知這角色是吸血鬼(妖?),會失控殺人,所以才被迫帶上這道具。


好了,對她我只知這些,重點是這道具。

 

長話短說的說,這東西一般稱為作「竹轡」(Take-Gutsuwa),是「猿轡」(Saru-Gutsuwa)的變種。

 

動漫設定是一回事,事實上「猿轡」原本是用來牽馬用的馬具,至於為何叫作猿轡,一些民俗類書籍說,古代日本人認為有猿猴,馬匹便會安定不亂,所以將轡具稱為猿轡。但這似乎沒有什麼根據,另一種說法是指轡具形狀像棧橋的欄杆,而在建築上,這欄杆俗稱「猿落とし」,因而引申成「猿轡」。

 

不論如何,猿轡一詞已成常用語,語源難考。至於用法,一開始用是在牽馬騎馬上的,但後來便成為刑具的名稱。一般是用來制止喧鬧的犯人叫囂,於是將其口堵住(也有說法說是為了防止當事人咬舌自盡,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提出這說法的人只是看劇中毒罷了)。

 

可是,要做到禁聲這目的,本來不一定需要用竹條,一塊布或麻繩也可以,那為何要用上竹條呢?這裡便有兩個從中衍生出來的問題。

 

首先我們看《仁醫》或七十年代以來的日本時代劇,犯人被迫架上竹製轡的鏡頭十分多,讓我們聯想到這是江戶時代的產品。雖然在一些江戶時代的圖冊,的確看到犯人被架上竹條的例子,但既數量不多,而且那竹條怎麼看都比本文提供的兩圖的細很多,《仁醫》裡的那個尺寸比較貼近。




 

而且,即使是這樣,當時的稱呼仍然是「口轡」或「猿轡」,沒有「竹轡」這個稱呼。其實這個「竹轡」是七十年代時代劇裡創作出來的新「歷史名詞」。

 

而且,上面提到「猿轡」本是用於犯人身上,但時代劇中「竹轡」出現的場面裡,一般是用於女性角色身上,用作暗示對其控制和虐待,後來更用在性虐待類成人影片上。所以,通過大眾娛樂,原本名不經傳的東西也會搖身一變成為一種符號和標誌,其威力在善在惡都難以否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