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的悲劇-(壹)生在榮華
![]() |
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 |
—序—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無論是古代的世襲政治,還是現在的民主政治,權力遊戲往往使局中人難以自拔,同時也讓他們身不由己,難以抽身,結果在成王敗寇的宿命下,失敗者輕則身首異處,重則身敗名裂,永受後人的笑罵譏諷。既可幸也可悲的是,除非早早離開人世,或者身有殘疾,身在權勢之家的人,無論他本人是否願意,這場遊戲的入場券和遊戲本身將伴隨他終身至死,由不得他選擇抽身離場。
上述的「無限輪迴」權力遊戲在十七世紀時的日本也屢見不鮮,如即將終結上百年的戰國.織豐時代的勝利者.德川家裡,也接連出現幾個不穩因素分子,險些為他們的霸業蒙上「污點」——家康六兒子松平忠輝、孫子松平忠直(結城秀康之子)以及本文的主角德川忠長。自江戶時代以後,直至現在,除了作為德川家霸業史的污點外,這三個人的存在只能作為家族史中的一段不曾獲人提起的小插曲,以及稗官野史中的醜角,受盡後人的指罵和譏笑。
此消彼長之下,德川政權的史家們通過強調他們的失敗,反襯出勝利者——德川家康、秀忠、德川家光三代既輝煌又波折的創業史,可以說史書中的他們是書寫德川家族成為霸主之家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瑕疵品」。然而,討論他們的失敗是否活該,又或者討論他們是否含冤受誣,這種視角多少帶有道德批判的意味,與其執着於他們的失敗是否在理、是否受誣,我們應該以更為宏觀、多元的視角來討論他們的失敗背後隱藏的意義,也就是他們作為權力遊戲的「玩家」,權力遊戲的變化如何導致他們出局,以及他們的出局意味着什麼。
本文的主角——德川忠長(1606~1634)正是身在這種權力遊戲中,結果黯然出局的悲劇人物。生在勝利者之家,活在太平已至的時代,理論上忠長的人生不會經歷大風大浪,本應可以當上一個普通的富貴諸侯,享受生為德川一族的榮華與殊榮。可是,他的出生適逢德川家草創霸業的過程中,至為關鍵的時刻,他的人生以及他的行動都多少影響到德川家能否「笑到最後」,順利成為太平盛世之主。
如本文後述,德川忠長二十八年的人生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前長後短,前期屬於他意氣風發,順風順水的時期,上有父母寵愛,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也大致平順,下則成為一方諸侯,穩守江戶西南門戶,長此以往本可成為德川家族史中的中流砥柱。然而,在他最為順利的時候,隨即迎來他那短暫且狂亂的後半階段。在短短數年間,忠長失去敬愛的母親—淺井氏(阿江),接着又開始做出讓周遭之人大感困惑,無法理解的瘋狂行徑——無差別傷人、斬殺家臣、弱少。結果,他的荒唐行徑遭使他的父、兄與他一刀兩斷,最終忠長失去一切,且在上野國高崎城(今.群馬縣高崎市)中自殺,了結他的生命。
![]() |
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 |
當時人與後世人評論忠長那短短二十八年的人生時,大多是以負面文字,加以搖頭嘆息居多。當然,他生前行為不端,引發種種問題,是難以否認的事實。然而,當我們細心考究之下,也不難發現不少描述他失敗人生的情節,實乃不知情的後人添磚加瓦後的結果。
嚴格而言,本文不是德川忠長的傳記文,而是想討論和關注他怎樣在高峰中殞落,以及他的殞落背後時常受人提起的情節是真是假,最後是他的成與敗對當時的德川家霸業而言,究竟意味着什麼,忠長的殞落是個人問題居多,還是大環境造成的悲劇。這些問題留待本文部分慢慢討論,無論如何,德川忠長的短暫人生充分反映了身在權門勢家的得意和苦難如影隨形,生時戰戰兢兢,一旦有所不慎,死後仍將受到後人唾棄。
為了回答上述的問題,本文通過為數不多的相關史料,重新審視德川忠長的人生,特別是他的狂亂晚年和死期。此外,日本傳統說法稱忠長是因與兄長.德川家光「爭奪將軍之位」失敗,又或者稱他不甘淪為家光之下,結果自暴自棄。一如本文後述,這些說法本身存在先入為主的意識問題,默認家光的地位牢不可破和神聖不可侵犯,按此邏輯討論忠長的後半生,顯然會導致討論的視野變得狹窄和單一。
因此,本文不以此為前提,而是在分析他晚年狂亂的原因時,將一切的可能因素均加以考慮,然後得出結論。
一、忠長的親人
![]() |
德川家康~家光親族關係圖 |
雖然本文不打算細致詳述忠長的人生,但考慮到他對不少讀者而言甚為冷門,有必要在此簡單介紹他的基本訊息和家族關係。
慶長十一年(1606)六月一日,德川忠長生於江戶城,他是德川政權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與正妻淺井氏(阿江)所生的二兒子;童名「國松」,也有史料稱「國千代」,同時代的人大多尊稱他為「御國」。
德川忠長 生母 阿江(崇源院,淺井氏)
2000年大河劇 葵 德川三代(岩下志麻飾演)
元和六年(1620)年成年後,正式改稱「忠長」;由於他最後官拜從二位權大納言,又以駿河、遠江(今.靜岡縣)兩國為領地,所以當時德川政權和大名們的史料裡均尊稱他為「駿河大納言」。
![]() |
幼名國松或國千代,被同時代人尊稱為「御國」的駿河大納言 德川忠長 |
親人方面,除了雙親,德川忠長共有兩位兄長,一位弟弟,以及五位姐姐和一位妹妹。兩位兄長按出生順序,第一位兄長是秀忠與某女子於慶長六年(1601)所生的庶子,名叫「長丸」。「長丸」是秀忠的童名,可見秀忠喜獲第一個兒子時的欣喜之情,可惜長丸生後不久便夭折,所以他在正式的記錄上多不位於秀忠的子女之列。
喜獲麟兒還將自己的幼名長丸給予第一個兒子長丸的德川秀忠 2000年大河劇 葵德川三代 已故演員 西田敏行飾演 |
第二位兄長是忠長同父同母的兄長,即著名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家光生於慶長九年(1604)七月,比忠長年長兩歲,童名「竹千代」。
![]() |
德川忠長的兄長-德川家光 |
(延伸閱讀:
大奧秘話!德川家光生母之謎!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66.html )
「竹千代」是他們的祖父.德川家康的童名。長輩用自己的童名命名子孫童名的做法在當時日本武家社會裡十分普遍,甚至出現一些大名家族定立歷代繼承人均承襲同一童名的規矩。這樣做的目的是強調和明示被命名者的繼承人身份和地位,樹立繼承人的權威和正統性。由此可見家康重視家光的程度之高,而家光也終生崇敬家康,且十分感謝祖父的愛護。
重視德川家光,也受到德川家光敬愛的家光祖父 「竹千代」德川家康 |
在家光晚年的寬永十七年(1640),他的乳母春日局(阿福)便在著名的《東照大權現祝詞》中多次強調家光與家康的機緣和祖孫之情:
(家光的童名竹千代)為大權現大人(家康)在世時童年之名,並以此名字為將軍大人命名,讓將軍大人與自己同一童名。這是由於大權現大人的緣日是十七日(家康死於1616(元和二)年4月17日),而將軍大人則在(七月)十七日出生,故有如此天意奇妙的機緣。將軍大人就是大權現大人的分身,作為天下(日本)的主君,保持千秋萬代之家名,受命於神意天道之貴人,無容置疑。
順帶一提,雖然家光出身在七月十七日是德川家的官方說法,但事實上這是後來製造出來的「傳說」,家光的出身日子是在前一天的七月十六日,強調家光生於十七日顯然是為了強調他與家康的機緣,借助家康的威名強化家光的權威和大義名份。這種「神君之孫、神君分身」的操作既為家光帶來不少苦頭,同時也為本文主角.德川忠長的悲劇結局埋下伏線,容後再談。
![]() |
受到德川家光強調自己是神君之孫及神君分身的偉大祖父 神君 德川家康 2000年大河劇 葵德川三代 德川家康(津川雅彥飾演) |
兩位兄長以外,忠長還有一名同父異母的弟弟——保科(松平)正之,也就是江戶時代初期所謂「三名侯(其餘兩人是池田光政和德川光圀)」之一。正之童名「幸松丸」,母親「於靜之方」是秀忠乳母手下的侍女,出生不高,但後來因故獲得秀忠寵幸,不久後生下正之。
德川秀忠之子 保科正之(幸松)
因為生母地位低下 起初不被父親 德川秀忠所認
2000年大河劇 葵德川三代的保科幸松(保科正之) (濱田學飾演)
可是,秀忠生前完全沒有承認正之為自己的兒子,在正之出生後不久便將他送到家康庶妻下條殿之妹.信勝院尼(武田信玄之女)撫養,後來正之在秀忠的密命下,又於元和三年(1617)成為信濃國高遠城主.保科正光的養子。順帶一提,正之一直到秀忠死去後,才獲得家光提拔和公認為自家兄弟,後來更成為家光的託孤之臣。
![]() |
德川家光與德川忠長的異母弟 保科正之 受到德川家光信賴,最後更成為晚年家光託孤之臣 |
至於忠長的姊妹,分別是五位姐姐,除了長姊是同母異父的豐臣完子(攝關家九條幸家正妻),其餘的阿千(豐臣秀賴正妻)、子子(加賀金澤城主.前田利常正妻)、阿勝(越前福井城主.松平忠直正妻)、阿初(若狹小濱城主.京極忠高正妻),以及和子(後水尾天皇中宮)均是同夫同母的姊妹。不過從史料上看,這幾位外嫁的姐妹與忠長交接不多。
嫁與皇室,成為後水尾天皇中宮的德川忠長之姐 德川和子 德川忠長有五個姐姐 但與忠長互動不多 2000年 大河劇 葵德川三代 德川和子(酒井美紀飾演) |
此外,忠長的人生裡還有幾個重要的男性親戚,將在次節部分陸續提及,他們分別是他的祖父家康,以及他的三位年輕叔父——尾張國名古屋城主.德川義直、紀伊國和歌山城主.德川賴宣和常陸國水戶城主.德川賴房。義直、賴宣和賴房本來只是家康晚年所得之子,但由於家康在關原之戰(1600)後連接失去松平忠吉和武田信吉兩個年長兒子,於是家康後來決定讓義直和賴宣承繼已故兄長忠吉和信吉的遺產,而且確立義直的「尾張家」和賴宣的「紀伊家」地位僅次於秀忠的將軍家。至於么子賴房與賴宣同父同母,又最為年幼,他的地位略低於兩位兄長,也低於家光和忠長。
![]() |
德川忠長的叔父德川賴宣 德川忠長的叔父義直、賴宣及賴房雖然輩分上不同,但是年齡上與同族兄弟無異 |
雖然義直、賴宣和賴房是忠長的叔父,但他們只較家光、忠長兄弟僅年長數歲;義直生於慶長六年(1601),賴宣生於慶長七年(1602);而賴房則生於慶長八年(1603)。
德川家光、德川忠長、保科正之三兄弟 與他們三位叔父 德川義直、德川賴宣及德川賴房
其實年紀相近,年齡等同於平輩
後方站立者則為三代將軍 德川秀忠(尾上辰之助飾演) 2000年大河劇 葵德川三代 |
因此,他們三人名為兩兄弟的叔父,實與同族兄弟無異。這個巧妙的年齡差距對義直、賴宣、賴房與忠長、家光,以及正之六人的命運和人生帶來多大的影響,恐怕他們當時尚不曾予知。
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的悲劇
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的悲劇(壹)生在榮華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5/10/blog-post.html
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的悲劇-(貳)身不由己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5/10/blog-post_8.html
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的悲劇(參) 一方諸侯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5/10/blog-post_72.html
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的悲劇(肆)慈母之死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5/10/blog-post_41.html
惜在生於權勢家——德川忠長的悲劇(伍)死於狂亂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5/10/blog-post_4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