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小編3森長定
被情勢所逼不得不反的北條高廣 圖取自2009年大河劇《天地人》劇照(新井康弘飾演) |
談到御館之亂就會想到分庭抗禮的上杉景勝及上杉景虎。
在這當中,做為分裂上杉家的兩大勢力之一的上杉景虎,景虎派的家臣們卻往往不如上杉景勝派的家臣有名,當然這或許也因為上杉景虎派的家臣在御館之亂後多數走向沒落,也使得他們不為人們,甚至上杉粉所熟知。
(延伸閱讀:
默默無聞的「反景勝派們」!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_24.html )
然而若要說到上杉景虎派的大將,筆者相信除了上杉景虎本人之外,大家最熟悉的景虎派的家臣應屬柿崎左衛門大輔晴家及北條安藝守高廣。
兩人做為上杉謙信以來的上杉重臣,戰國粉或多或少都有印象,尤其是在2009年的NHK大河劇《天地人》中,柿崎晴家及北條高廣更是反景勝的急先鋒。
當中柿崎晴家由於曾經有過成為在越相同盟成為北條人質(家臣)的經歷,加上謙信也曾囑咐他
「子孫世代留在小田原(末代小田原に留め置かれべく候)」。
(延伸閱讀:
御館之亂-景勝景虎將士傳(十二) 柿崎晴家簡傳http://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9/07/blog-post_24.html )
反景勝派的上杉家臣柿崎晴家(角田信朗飾演) 圖取自2009年大河劇《天地人》劇照 |
只因後來父親柿崎景家去世,柿崎晴家才回越後繼承當家地位,有了上面這一層背景,因此晴家會在御館之亂中支持後北條氏出身的上杉一族-上杉景虎其實並不讓人意外。
然而比起在御館之亂初期便死去的柿崎晴家,我們在的NHK大河劇《天地人》中可以看到的是真正景虎派的頂天柱,且有意圖的支持景虎反抗景勝的家臣,則是北條高廣。
北條高廣 圖取自2009年大河劇《天地人》劇照(新井康弘飾演) |
但是《天地人》的”詮釋”是否有所本呢?
答案是此作可以說完全毀了御館之亂這場歷史事件,甚至出現讓父親騎劫兒子的事蹟的吐血現象。
※動輒得咎並被迫投身景虎派
首先北條高廣在整個御館之亂中,其實是屬於非常被動的腳色,也沒有扮演重要的腳色,更非主動接近上杉景虎或是反抗上杉景勝。
實際上,北條高廣在整場御館之亂從天正六年(1578年)三月上杉謙信死去,至天正八年(1580年)上杉景勝平定越後最後一個反抗勢力神余親綱為止,一直都不在越後,而是在對關東的後北條家的最前線上野國廄橋城(今群馬縣前橋市)。
而在上杉謙信去世後不久,得知上杉謙信死去的北條高廣,因為身處關東前線,為了避免帳下的關東武士領主們出現混亂,甚至倒戈後北條家,因此對於謙信死訊,是進行隱瞞的。
考量原本上杉謙信準備發動關東遠征攻打後北條家,當時身處最前線的北條高廣會對底下的關東領主做出這類情報管制的動作,其實是合理且可以理解的。
然而政治現實卻使得身處前線的北條高廣很快地面臨困境,除了本來期待的上杉謙信的遠征軍因謙信突然死去,短期內上杉家不可能派兵南下,導致北條高廣必須獨力面對實力堅強的後北條家。
上杉謙信死後,越府(越後國府,此指上杉家)的政壇更是暗潮洶湧,到了謙信死後兩個月的五月,上杉景虎及上杉景勝的對抗白熱化,甚至多次在越府及春日山城短兵相接時,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利於北條高廣,使其立場尷尬的事件。
小寺彌三衛門 春日山城圖 1702年 圖片來源 新潟縣立圖書館 |
是這件事情便是高廣之弟北條高定遭上杉景勝懷疑謀叛而誤殺。
北條下總守高定是北條高廣之弟,也是上杉謙信的奉行眾(政務官),同時在天正三年(1575年)上杉家制定的軍役帳中也明記北條下總守(高定)的軍事動員力為105人[1]。換言之高定乃是上杉家中實力派的領主。
然而在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對峙期間,謠傳上杉景勝派的北條高定支持景虎,也因此上杉景勝不僅殺害北條高定,並對於許多(毛利)北條一族進行肅清。
不過令人感到覺得遺憾的是,目前情況來看,北條高定很有可能其實並非真的打算加入上杉景虎的陣營,很可能是被上杉景勝誤會高定倒戈,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肅清高定及北條一族,因此筆者推測這極有可能是在戰亂情報混亂的情況下,上杉景勝聽信假情報而導致誤殺北條高定。
殺害北條高定的上杉景勝 |
然而面對主君上杉景勝不仁,留在春日山的北條一族也各自逃命,其中一位北條一族在上杉景虎入御館的隔日將北條氏的人質的北條高廣之妻(北條景廣之母親)從春日山城走帶走。
先是高定謀叛景虎陣營(儘管應該是誤傳)未果,之後又出現北條家的人質逃亡的事件。
種種跡象上杉景勝認定北條氏謀反的事實,因而在六月八日修了一封用辭非常強硬的書信給北條父子指責兩人謀反之不是,加上關東的後北條氏也在上杉景虎的求援下支持北條一族出身的上杉景虎。
前有主君指責自己叛主,後有強大的後北條氏盤據關東威脅北條高廣父子,為此一直立場猶豫不決的北條高廣、景廣父子終於決定與小田原城的後北條氏聯合,一起攻擊支持上杉景勝的城池。
換言之,北條高廣、景廣父子其實是因為情勢所逼才反抗上杉景勝的。
這其實也是身為前線城主,面對家中出現混亂,又有外敵威脅下,為了北條父子為了自保而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我們也可以想像,就算北條父子沒有反叛景勝支持景虎,在發生了北條高定遭殺害及人質逃亡事件,面對關東強大的北條家,北條父子恐也難以在關東久持,即使回到越後"請求景勝原諒",恐也未必能夠得到景勝諒解。
※"遭騎劫"兒子事蹟
《天地人》另外一個讓人感到吐血的錯誤(或者應該說是劇組故意的)設定,便是讓北條高廣在御館之亂中坐鎮御館輔佐景虎。
嚴格來說,這個設定也並非毫無所本,問題只在於劇組讓北條高廣騎劫兒子─鬼彌五郎─北條丹後守景廣的活躍。
─鬼彌五郎─北條丹後守景廣 圖取自遊戲 信長之野望 新生 |
就史論史,在北條高廣、景廣父子決定支持上杉景虎之際,便與小田原的後北條氏聯合,攻打當時景勝派人馬佔據的沼田城。
隨後北條景廣更在同年九月二日隨後北條氏的軍隊一同攻入越後,進入越後的北條景廣先是攻打景勝派的旗持城,試圖打通御館與景虎派的支持者大本營中郡及琵琶島等城的交通網。
(延伸閱讀:
御館之亂-景勝景虎將士傳(九) 佐野清左衛門尉(赤見外記) 簡傳
(15XX~16XX)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9/11/15xx16xx.html )
但是在旗持城將佐野清左衛門尉防戰得宜下,攻打旗持城一個月未果的北條景廣乃在十月五日放棄攻打旗持城,率領軍隊進入越府與上杉景虎軍會合,並在來迎寺構築陣地,直至隔年一月才將陣地從來迎寺轉移到府內八幡宮(兩者皆在新潟縣上越市內)。
琵琶島 旗持 御館 春日山城位置關係圖 |
之後幾個月,北條景廣儘管上杉景虎的情勢每況愈下,但是一直作為景虎派大將活躍,並直到天正七年二月一日,上杉景勝發大軍襲擊御館,北條景廣為救援御館率少數兵馬趕赴,卻在途中遭荻田孫十郎長繁等景勝派的伏兵襲擊戰死。
大河劇《天地人》中北條高廣遭伏擊,成功騎劫兒子戲碼 |
換言之,北條景廣從天正六年十月五日開始直到天正七年二月一日為止,長達四個月一直在越後府內,做為上杉景虎的有力大將活躍。
這段期間北條高廣則一直人在關東上野廄橋,未入越後,也因此在《天地人》中我們會看到上杉景虎得知北條高廣戰死而感到絕望,其實是劇組刻意的將上杉景虎可能對北條景廣的心理投射到父親高廣身上。(北條高廣明明事後還活很多年在關東活動)
因為大將北條之死而向岳母仙洞院述說不安的上杉景虎 |
至於為何《天地人》劇組會在劇中刻意讓父親高廣騎劫兒子景廣事蹟,真正的原因恐怕也只有天知地知及劇組自己知道。
※於關東土著化的北條高廣
御館之亂最終由上杉景勝勝利,失去了弟弟高定、兒子景廣以及許多毛利(北條)一族的北條高廣,眼見主家內戰結束,也自然而然地向勝利者上杉景勝修信請求主君原諒自己"叛主的罪過"。
然而如從上杉景勝對待神余親綱、本庄秀綱等多位反景勝派大將一樣,早已被認定是反抗主君,造成主家內亂的禍首之一的北條高廣,儘管修信請求原諒,並沒有得到景勝的原諒。
在不得已下,北條高廣失去回去故鄉越後的機會,因此便在駐紮地的關東上野國廄橋城土著化,成為盤據當地的地方勢力之一。並在上杉家因為內亂退出東上野國,取代上杉家在此地影響力的武田勝賴進入東上野後,服侍武田勝賴。
武田勝賴 |
武田勝賴於天正十年(1582年)遭織田信長滅亡後,北條高廣也陸續效命於織田信長派往上野國的關東管領瀧川一益。
北條氏政在本能寺之變後於神流川之戰打敗瀧川一益並將之趕出關東,北條高廣做為上野國領主之一人,也與當時反北條的佐竹義重聯繫,甚至也當在天正十一年(1583年)被後北條氏進攻時,也曾向上杉景勝求援。
但在上杉援軍無下文,佐竹義重的援軍也遠水救不了近火下,北條高廣還兩度在廄橋擊退入侵的後北條軍隊。
從這些跡象我們都可以發現,在御館之亂後,北條高廣因為情勢的關係,從被迫選邊站,更在亂後土著化,為求在上野國立足而巧妙求生並隨大局勢更換支持的主君及合作的對象。
但也會發現直到天正十一年(1583)九月在北條氏當主北條氏直親征上野下,北條軍並在九月十七日對廄橋城發動總攻擊,面對後北條大軍壓境,北條芳林(高廣)方才扛不住壓力,在隔日九月十八日(1583年11月2日)獻城投降。
(延伸閱讀:
媽媽不再愛我們時!-妙印尼傳(中!)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
這也說明了北條高廣與後北條氏關係不緊密,也因此沒有在上杉景勝、武田勝賴的勢力從上野國衰退後,選擇與後北條氏走向同一陣線。(畢竟之後還跟佐竹有接觸啦)。
※大樹倒下,猢猻求自保!
從以上跡象,我們其實可以發現北條高廣在御館之亂的表現,其實絲毫看不出他有任何主動支持或是心向上杉景虎及後北條氏的跡象。
反而從北條高廣面對御館之亂的危機以及亂事結束後續五年(直到15
83年)為止,北條高廣其實反映出了戰國時代做為前線領主的最為正常的反應,當主家出現內亂時,面對內部不穩,外敵威脅,前線城主及領主們為了自保,可能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自保道路,因此北條高廣在御館之亂爆發後,陸續與後北條氏合作、支持武田勝賴、服從瀧川一益直至被北條大軍攻圍而被迫投降。
北條高廣的動向既反應出戰國時代前線城主的兩難,更也反應出戰國中後期,夾雜在武田、北條及上杉三強之間的上野國領主為了求生存必須左右逢源,並不斷放下身段進行外交的真實現象。
筆者正好最近也正在玩光榮特庫摩 信長之野望.新生,當中的其中一個遊戲系統是如果大名在會戰中打贏或打輸,有可能會颳起威風引起前線周邊的各郡及城主們倒戈到有利的一方。
想想北條高廣的案例,或許我們也不難理解前線城主的兩難及困境,以及信長之野望.新生的威風系統的合理性以及該系統確實成功重現戰國時代的真實現象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