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真說「忍者之國》-織田父子攻擊伊賀之謎-


近日,在台灣將會上演一齣電影《忍者之國》,內容背景是取自天正九年(1581)織田信長派兵攻打伊賀國(今·三重縣伊賀市)的事件。

信長攻擊伊賀國的事件成為文藝作品的故事背景,或者在故事中描繪成一個忍者生死存亡事件的安排已經不是第一次,人氣漫畫《甲賀忍法帖》已是先例。

提到信長入侵伊賀,要麼就是他統一天下的「天下布武」的一環,也有些較熟悉戰國史的朋友會說,是為了幫兒子擦屁股。

一般的理解是這樣的:兩年前的天正七年(1579)九月,織田信長的二兒子信雄私自發動攻擊伊賀的軍事行動,但大敗而回,得知事件的信長十分惱怒,嚴令斥責魯莽兒子衝動妄為,但畢竟是親生兒子,兒子的失態就要老父來收拾殘局。

另外,也有人會想到信長出兵伊賀,是因為那裡是忍者之國,都是危險分子,於是信長也將計就計的進行鎮壓。

首先,在先前的文章裡已經指出,戰國時代的忍者雖說有類似現今特務人員的性質,但現在的忍者形象是嚴重被美化誇大,並沒有那麼神,那些大部分都是明治維新以後人們想像而來的產物。

另一方面,伊賀國的武士領主也不都是忍者,伊賀國因為地理上位處群山包圍的盤地,的確有利了孕育出忍者這職種,但那個職業集團只是伊賀國的一個存在,並非所有伊賀武士或伊賀國的人都是忍者。

到了江戶時代,由於伊賀忍者的名氣,不少身手不凡的人也自稱自己來自伊賀,久而久之就讓人覺得伊賀的人都是身懷絕技的職業忍者。

其實,伊賀的武士領主(號稱「伊賀二十八家」(諸說))中,大部分都是數百年以來紮根在當地的領主,他們長久以來居住在封閉的伊賀國山谷盤地之中,熟悉地形是理所當然,但不代表他們都有能人所不能的能力。

在歷史中,他們真正的武器是善用地形自我保護,並且通過各領主間的互動合作,讓外敵難以輕易攻入。反過來說,跟伊賀的武士領主搞好關係,則可讓伊賀成為有用的避難所,伊賀的武士也會為了自保而介入鄰國的紛爭。

那麼,這次織田信雄的入侵行動又是什麼一回事呢?其實有關信雄入侵伊賀的原因,長期以來都按照軍記物的解釋,即信雄為了個人的榮譽以及擴張慾才會入侵伊賀。

後世史家大多也不加思索地套用這說法,再加上前面提到信長怒氣斥責,於是史家在言語之中都多少暗示出對信雄的嘲諷。不過,平心而論,野心及慾望雖說不會沒有,但卻不一定是唯一的理由,而且也不足以用來批評信雄的才幹。

首先,撇開軍記,從當時片段的資料及當時的政局來先,信雄進攻伊賀是時機不對,政治不正確,但並非毫無道理。信雄當時剛得到父親的幫助,成功繼承了北伊勢名門北畠家的當家,並且將已經退隱的「義父」北畠具教殺害,完全強奪了北畠家的地盤(有些說法指具教暗通武田信玄,或者崇拜信玄引起信長猜忌,所以被殺之說,只是後來的傳說,並不真確)

不過,推倒了北畠具教,不代表整個北畠家都聽憑信雄及織田家的擺布,反抗信雄的北畠一族逃到熊野、伊賀等地。此外,那時候也正值本願寺、毛利及足利義昭等聯手對抗信長的時期,即所謂的「第二次信長包圍網」,逃出北畠家的北畠殘黨為了持續反抗,便跟反信長勢力聯手,在邊境地區等待反攻機會。

因此,信雄攻擊伊賀,其實可說是反擊「信長包圍網」的一環,只是,當時父親信長及胞兄信忠正在出兵攻擊叛變的荒木村重,為了對應本願寺及毛利等勢力支援村重,信長期待各地有餘力的部隊出兵助戰,而信雄卻在此時向伊賀出兵,失敗而回,且惹怒了信長。

信長在信中是這樣說的:

這次在伊賀國境犯錯,實在天理難容,日月無光之大誤。估計你這次出兵,就是怕派軍到京畿的話,領國的武士百姓會不滿,於是你手下提議就在領國附近發動戰事,逃避遠征的命令,你又同意了吧?

又或者是因為你年少氣盛,缺乏深思所致,所以才輕信這種提議,最後搞出這種結果來。真是太豈有此理,我感到極度遺憾。

要知道這次在京畿作戰,首先是為了天下,也是對為父的孝心,對兄長的情誼,也是為了你本身。因為這仗成功的話,也會有你的功勞,留名後世。

如今家臣柘植保重和一些家臣卻在伊賀戰死了,實在是不可理喻,難以接受。犯下這樣的錯誤,已經影響了我倆親子之情了

細心閱讀信長斥責信雄的責備信時,我們可看到信長惱怒的,其實就是信雄無視政權指令之餘,而且無功而返,甚至也連累家臣們戰死了,這些失態才是讓信長不滿的主因,出兵伊賀本身並非信長責怪的主線。

還有,要留意的是上述信長的指責其實是信長的想法,不代表完全是信雄出兵的理由,在其他非軍記小說的史料中,有指信雄是為了讓自己在伊勢北畠領的支配更加安定,於是想到攻打伊賀,再把領地分賜給北畠家內留效的家臣,作為懷柔的手段。考慮上述的外圍環境,這個說法是具備合理性的,可備作一說。總之,信雄當時其實沒有迫切要奪下伊賀的理由,傳統的野心說、慾望說很可能只是不知因由的後人所作的推斷而已。

無論如何,信雄初戰失利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對家臣要求嚴格的主君,信長對於無視自己命令,而且是信雄先斬後奏的肆意妄為是最難容忍的。信雄的錯誤就是只犯錯,卻寸功不得,這就更讓信長生氣了。

不過,信長的字典裡還是有「原諒」兩個字的,信雄雖然被嚴斥,但兩年後的天正九年(1581),信長終於騰出手來的時候,也決心給信雄機會,並且讓一家精銳出動,四面圍攻伊賀國,配合伊賀國的領主中有部分率先倒戈,信雄為首的大軍一個月內便完全征服了該地。信長還嚴命周邊的領主一旦發現逃脫的伊賀國領主,必須一一斬殺,據記載,這次征服戰約有數百人被織田軍殺害,其後也有逃亡的領主被追殺。

這事件也深深地在伊賀國當地留下烙印,在江戶時代的地誌、軍記中都重點提到信長一度「滅亡」伊賀的故事,但其實被迫害的只有反信長派的領主,其他領主則得到信長的赦免,他們大多都繼續留在當地,後來在江戶時代成為藤堂高虎的津藩成員。

然而,隨著年代遠去流逝,伊賀國史上首次的「外寇」記憶也越來越多粉飾、加工,慢慢便形成現在類似電影、漫畫那種的印象。



其他有關織田信雄的文章:

有關日本忍者的文章:

2 則留言:

  1. 有指"估"雄是為了讓自己在伊勢北畠領的支配更加安定?

    回覆刪除
    回覆
    1. 信雄。 打錯字筆誤,感謝指正,現已更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