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3森長定
在2020年11月23日(一)下午3點~6點時,於台北市東郊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大樓中,舉辦了由現役研究日本南北朝時代的日籍學者龜田俊和教授以〈日本南北朝時代的政治與戰爭〉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現場共有十多人與會參與聆聽同講座,並在會後以中文或日文方式詢問龜田教授問題,討論十分熱烈,筆者有幸參與此次講座,故再此節錄同講座的重點摘要,以分享給未能參與,但仍對該講座及日本南北朝時代有興趣的朋友。
此次講座的講者龜田俊和教授,為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的助理教授,專攻日本史學,尤以日本南北朝時代為中心的日本中世史為其專攻,龜田教授早在日本便以發表多篇論文,並出版多本日文圖書如《室町幕府管領施行システムの研究》、《南朝の真実―忠臣という幻想―》、《高 師直―室町新秩序の創造者―》、《高一族と南北朝内乱―室町幕府草創の立役者―》、《足利直義―下知、件のごとし―》、《征夷大将軍・護良親王》、《観応の擾乱―室町幕府を裂いた尊氏・直義兄弟の戦い―》,即使是近期,其論點也被選入近期出版的南朝科普歷史書,吳座勇一編撰,日本史史料研究會監修的《南朝研究の最前線》一書中,可以說是接觸目前日本南北朝前線研究的日本中世史學者。
同場講座由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藍弘岳擔任講座主持人,並全程為日文演講,配中文即時口譯,而由台大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田世民教授擔任現場口譯。
在講座的一開始,龜田教授及點名,要在短短的2小時的講座,將長達56年左右的南北朝時代的內亂講完,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此次講座的主要部份將著眼在於概略性的替與會聽眾介紹南北朝,這個不但是我們華語圈不熟,即使是現在的日本也並非熱門的時代。
並在概論介紹同時代的同時,盡可能地介紹一些龜田自身的個人見解及論點。
在一開始,龜田教授先簡略的向聽眾介紹何謂日本的南北朝時代,並明確的指出狹義的南北朝時代指的是1336年~1392年的長達56年間,日本出現京都及吉野南北兩朝對立,南朝及北朝兩朝年號併存,乃至其本質為南朝對抗北朝+武家政權室町幕府的本質。
其後龜田教授並為讀者講述了此時代在日本史上的複雜及獨特性,包含對後世的日本人在政治、社會、文化及思想面帶來的影響(由以政治思想在近代日本的影響最為甚鉅)。
另一方面也提及同時代的大陸文化的傳入,包含宋學、臨濟宗等理學及佛教宗派的傳入,成為了現代日本文化的基礎之一。
更提及了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受到皇國主義的政治思想影響,與現在戰國時代大熱的情況相比,南北朝時代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日本無論民間或是學術界的當紅炸子雞,楠木公的忠於天皇的精神,更是被不斷的渲染(然而龜田教授也在後段提及,這部分其實可以說是部分對南北朝時代的理解上的曲解後,蔓延影響至近代的的禍根)
在這背景下,且在二次大戰前,日本主流思想視將南朝視為正統,因此楠木正成、正行父子也被褒揚為忠君愛國的南朝忠臣,更是人氣同等甚至超越我們現在熟悉的源義經及豐臣秀吉等「英雄」。
楠木正成像 |
而為了讓台灣的讀者可能更容易了解這個時代,龜田教授也引鄭成功反清復明的例子,比喻其反清復明效忠於明帝國,其忠誠有如楠木正成等南朝忠臣為自己的主君而戰。
且就外交史及國際關係史來說,南北朝時代正好處於鎌倉及室町幕府的過渡期,而在東亞,也面臨高麗及李氏朝鮮,以及元、明兩帝國的交替期。
更是倭寇誕生及日明貿易成形等外交、東亞史上的重要時期,也更為這個日本分裂的時代增添了他的獨特性。
隨後龜田教授開始講述有關於南北朝為何會開始形成的伏筆以及後醍醐天皇為何抬頭。
並從鎌倉時代的大覺寺統及持明院統兩個皇室支流分支的出現乃至交替擔任天皇,以及後醍醐天皇的抬頭說起。
這邊龜田教授也指出雖然一般的不少看法,認為後醍醐天皇一開始就打算倒幕,推翻鎌倉幕府,建立天皇獨裁制的政治體制。
然而龜田教授認為,倒幕只是選項之一,雖然對於後醍醐來說,他本來只是皇兄後二條天皇的弟弟,因為後二條天皇的皇太子邦良親王體弱多病,因此才由弟弟的後醍醐擔任天皇,因此某種程度上具有中繼性質,加之後醍醐的母親地位也不能說特別高,而當時天皇的繼任基本上也需要得到鎌倉幕府的同意及理解,因此後醍醐為了實現自己的後代能繼續擔任天皇的野心,乃決定推倒威脅自己及自己的子孫繼續擔任天皇的最大障礙,鎌倉幕府。
沒有鎌倉幕府,就沒有鎌倉幕府同意天皇繼任的問題,也在這背景下俗說認為後醍醐天皇因此堅決倒幕。
然而龜田教授認為倒幕只是選項之一,後醍醐天皇曾經也有可能試圖與幕府走協調路線,而關鍵就是在於其皇子世良親王,世良親王的母親為親幕府的貴族西園寺氏出身,因此只要世良親王還在,後醍醐便有可能藉由世良親王來維持與幕府間的關係。
然而伴隨者世良親王於1330年9月時早於父親後醍醐天皇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後醍醐失去了他手中與幕府維持關係的王牌,因此才逐漸走向倒幕。
而在這邊龜田教授也介紹了那張十分有名的後醍醐天皇的畫像,並指出這張畫像其實時分的奇怪,關鍵就在於後醍醐天皇的畫像下半身穿戴袈裟及手持佛具,充滿者佛教色彩,但是一般然說在位的天皇是不能接觸佛事,也不能進入寺院,只有出家成為法皇的天皇,才會與佛教有如此深的關係,因此這副天皇畫在日本的天皇肖像畫中也屬挺特殊,也因為這特殊裝扮,更加深人們認為後醍醐天皇是個怪胎的印象。
充滿佛教色彩的後醍醐天皇 畫像 |
然而大覺寺統的幾位天皇,包含後醍醐的父親後宇多天皇的肖像畫也有類似裝扮,因此這種打扮也極有可能是大覺寺統的特色之一,儘管在天皇史上屬於特殊,但是後醍醐畫像這充滿佛教色彩的打扮,並非獨一無二。
其後龜田教授提到了後醍醐天皇的倒幕計畫在1331年4月被鎌倉幕府發現,然而在發現之後長達四個月,後醍醐天皇並沒有明顯作為,直到8月才至深山的山城國笠置寺守城抗戰,且在一個月左右便被幕府軍攻破,後醍醐天皇遭流放隱歧,在無法看出後醍醐的倒幕計畫有明確具體的規劃的同時,在計畫被發現後又長達四個月無作為,龜田教授也質疑當時後醍醐是否真的下定決心進行倒幕,還是純粹只是想想…但是並沒有真的認真計畫過。
然而雖然後醍醐天皇看似沒有很認真的倒幕,但是他底下本來是比叡山延曆寺天臺座主,後還俗的皇子護良親王,以及楠木正成等武士卻很認真的與幕府對抗。
包含護良親王在畿內地區南部的山中對幕府進行游擊戰,而楠木正成更在今日大阪府的河內國千早赤坂城力抗幕府軍。
護良親王 畫中騎馬武士 |
關於這位楠木正成,雖然一般的俗說認為他是惡黨等惡勢力出身的地位低下之人,然而龜田教授也指出近期研究發現,楠木正成其實應是幕府的御家人(職參鎌倉幕府的武士),甚至還是鎌倉幕府中的權力者得宗北條氏的代官,這樣身為幕府的武士,甚至是直屬於權力者北條氏的核心的楠木正成,最終也走向了倒幕。
其實是幕府御家人,更是得宗北條氏下屬的「體制內」的 楠木正成 |
對於鎌倉幕府最大的硬傷,及直接導致其滅亡的,便是足利尊氏的反叛。
足利尊氏是鎌倉幕府中,與北條家有締結過多次婚姻關係,在各地擁有廣大領地的家族,可以說不但在鎌倉幕府中地位重要,更與北條家關係良好。
然而這樣的幕府重役,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倒戈後醍醐天皇陣營呢?
足利尊氏(1991年 大河劇 《太平記》 真田廣之 飾演) |
一般傳統說法認為是足利尊氏,基於先祖源義家以來企圖奪得天下的野心,而決定反叛,然而龜田教授指出近年研究發現其實足利尊氏在判斷是否倒戈或進軍上,是挺慎重的,反而是其出身上杉氏的母親的推波助瀾下,下定了他反北條的決心,而決定倒戈後醍醐陣營。
也因為足利尊氏關鍵性的倒戈,因此導致鎌倉幕府及北條氏滅亡,因此後醍醐天皇對足利尊氏評價很高,因此實質上的將東日本交給足利尊氏管轄。
也在這背景下,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獨領風騷的建武新政的時代開始。
然而建武新政短短三年便告失敗,一般傳統說法普遍是認為後醍醐天皇是個笨蛋,乃至自我膨脹,相信綸旨萬能論,有事就天皇親下綸旨,導致朝綱混亂,加上明明是靠者足利尊氏等武士的支持下成立政權,然而建武政權成立後,卻冷落武士,而提拔公卿,導致武士階層不滿,使新政最終遭武士集團反撲而失敗。
然而龜田教授在這邊則提出他個人的看法及論點。
與一般的視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為笨蛋統治的天皇獨裁制不同,龜田教授的個人觀點認為,其實後醍醐天皇是有意打算將日本的朝政等政治制度仿效當時中國南宋的政治制度,並充實訴訟制度組織及廣設可以管理地方的統治機關,換言之後醍醐天皇的政治改革並非毫無邏輯的「朕說的算!」的綸旨萬能論。
反而是很有意圖的企圖透過引進當時被視為政治典章制度非常先進的中華的南宋的政經制度,為日本的新政權找出路。
其使用建武這個東漢的光武帝中興漢室後的年號,龜田教授也認為代表者後醍醐天皇有企圖仿效當年光武中興漢室般透過中國典章制度來復興日本的天皇新政。
同時後醍醐天皇更大量給予武士恩賞,廣賜領地、官職等獎賞給有功武士,龜田教授便特別強調此透過恩賞及功勳建立的恩賞體制的主從關係,乃是很正確的政策,更在本次講座最後的結尾曾提到,認為南朝明明在軍事力壓倒性不利於北朝下,仍能得到許多武士的支持,便是後醍醐透過恩賞制度確立主從忠誠關係的成功,並點出足利尊氏、直義兄弟實質上便也是此恩賞制度的最大得利者,也在這背景下,足利兄弟一直都不敢痛下殺手,與南朝全面對決,而盡量都以對話、和談為前提與南朝周旋。
然而建武新政很快便面臨考驗,雖然在滅亡鎌倉幕府的鎌倉之戰,得宗北條氏為首的北條一族近乎全數遭殲滅或自殺,然而得宗北條高時的遺子北條時行卻在1335年7月時,儘管年僅5歲,卻在鎌倉遺臣的擁戴下,於信濃國(今長野縣)舉兵,且聲勢浩大,很快的便佔領當時建武政權的重役足利直義鎮守的東國重鎮-鎌倉。
足利直義像 (神護寺藏 傳源賴朝像 近年被比對為足利直義像) |
這場戰亂也被稱為「中先代之亂」,龜田教授也特別解釋了中先代之亂乃是一個學術名詞,主因是這場亂事介於鎌倉幕府(先代)滅亡及室町幕府成立之間的過渡期,因此稱之為「中先代之亂」。
在鎌倉遺臣的反撲之下,東國出現了不穩,也因此建武政權方馬上派遣大將足利尊氏前去東國討伐,尊氏於8月從京都出陣,連戰連勝下很快的就拿下鎌倉,然而北條的遺黨卻四散於關東,因此尊氏花了很多時間進行戰後處理及討伐殘黨,而耽誤其率軍歸京的時間。
然而此舉卻讓對足利尊氏抱持不信任感的後醍醐天皇警戒,認為足利尊氏遲遲不上京之舉,有意圖謀反之嫌,因此乃派新田義貞為大將前往東國討伐足利尊氏,在不得已之下,尊氏只好被迫與後醍醐天皇的官軍作戰,而開啟建武戰亂的足利尊氏對決後醍醐天皇的戰爭。
擔任討伐足利尊氏大將的新田義貞 |
然而在善戰的尊氏指揮下,足利軍最終攻破京都,並在1336年8月扶持持明院統的光嚴上皇開啟院政,及豐仁親王(光嚴上皇弟)擔任天皇(光明天皇)。
開設院政的光嚴上皇(此圖為出加入道後的光嚴法皇像) |
而在兩個月後的10月,後醍醐天皇與足利尊氏講和,而自比叡山下山。
甚至在11月,制定了相當於室町幕府基本法的「建武式目」。
然而在同年12月,後醍醐天皇隨即脫離京都,逃往南方的大和國吉野另立政權,企圖與京都之天皇政權分庭抗禮,因而形成了日本南北分裂,北有京都,南有吉野兩朝的南北分立的時代。
建武新政也徹底宣告失敗。而對於為何建武新政為何會失敗,尤其龜田教授的個人見解中,認為明明建武新政是企圖取經中華政權的典章制度,試圖透過先進的政治及行政制度改革日本早已廢弛的律令制度,來強化中央政權及對地方的統治,而是具有邏輯性的政治改革。
更也透過龜田教授認為具有重大效果的恩賞制度的確立-確立朝廷與武士的主從關係等龜田教授認為正當的政策,為何建武新政還是會失敗呢。
龜田教授歸結下來,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後醍醐天皇無法完全信任足利尊氏的忠誠心。
儘管龜田教授認為,足利尊氏在倒戈至後醍醐陣營後,不但替建武政權消滅了鎌倉幕府,甚至也受到後醍醐天皇重用,在建武政權中舉足輕重。
而龜田教授本人也相信,此時的足利尊氏也應當是真心想效命於建武政權,後面被迫反擊,則是因為被定為反賊,而不得不戰的自保行為。
然而後醍醐天皇始終無法完全信任足利尊氏的忠誠心,因此當足利尊氏因為在東國討伐鎌倉遺黨而有所耽擱後,早已對足利尊氏忠誠心懷疑,因此一當出現看似可疑的活動時,早已心中對尊氏有所懷疑的後醍醐天皇更加深了其對於尊氏的忠誠疑慮,而決定先發制人,討伐尊氏,然而此舉也迫使被迫成為反賊的尊氏狗急跳牆,與建武政權的朝廷軍對抗,乃至擁立持明院統的皇族為天皇,以求自保。
筆者淺見認為,龜田教授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由於足利尊氏本身便是鎌倉幕府的重役,更與北條氏關係深厚,然而這樣與北條氏關係深厚的足利尊氏,卻在最關鍵的時刻背叛北條氏及鎌倉幕府,倒戈至後醍醐方,儘管這次倒戈成為後醍醐陣營勝利的最大關鍵。
然而看在後醍醐天皇眼中,或許這位連自己的姻族都敢出賣的坂東武士,既然連北條氏都能出賣,那為何他就不會出賣自己?
或許也是基於這個背叛北條氏及鎌倉幕府的前科,使得足利尊氏儘管可能真的想表現出對後醍醐天皇及建武政權的忠誠,然而早有定見的後醍醐天皇以難以再相信足利尊氏「忠義無雙」、「永不背叛」。
忠誠心遭人質疑,信用破產的足利尊氏 |
不管如何,建武政權最終崩潰,日本於1336年正式進入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南北朝時代,那麼南朝及北朝乃至室町幕府又是如何在這分裂的時代對抗及合縱呢?
就讓我們在下一篇繼續說。
龜田俊和專題講座 日本南北朝時代的政治與戰爭 講座 專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