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秦始皇與土佐長宗我部氏

今日京都右京區有「太秦」(日文發音為UZUMASA,うずまさ)一地,下轄幾個町區,地域廣闊。該地有一所座落於蜂岡山的廣隆寺,原來與本文的主人翁有關係。


長宗我部氏是歸化人後裔,跟對馬宗氏一樣,都自稱是秦始皇的後代。平安時代編纂的《日本書紀》記載「應神帝十四年(弓月王)率百二十餘縣(之)民歸化」,應神天皇十四年即公元283年,斷代上被歸為彌生時代。弓月王據《新撰姓氏錄》(成書於平安初期)記載,是秦始皇三世孫孝武王的後裔,在《日本書紀》中登場時已是朝鮮半島百濟國人,不知何故要移民日本,受東方的新羅國阻撓,久久不能成行,後來得到伽耶地方(新羅南方,當時屬日本治下任那府)的日本人葛城襲津彥幫助,終於在應神天皇十四年渡日。


同時《新撰姓氏錄》記載,秦始皇三世孫孝武王(扶桑之子子嬰)之子為功滿王,功滿王之子便是弓月王(別稱融通王)。功滿王在仲哀天皇八年(年份不詳)歸化日本,但後來成書的《日本三代實錄》光孝天皇仁和三年(887年)七月十七日條則記載「先祖乃秦始皇帝十一世孫功滿王」。功滿王到底是秦始皇四世孫還是十一世孫,在此存在爭議。若功滿王是四世孫,弓月王是五世孫,則弓月王來日在公元283年,與秦始皇歸天相差近五百年,就算以五十年為一代,也是十個世代的距離,所以功滿王為四世孫的說法很難成立。而且弓月王是否真的是功滿王之子,筆者存在疑問,因為若是父子關係,很難想像弓月王沒有隨功滿王渡日。


也有一種說法,指「弓月」是中亞一個小國家,當時她的王叫做融通王,是功滿王之子,因為與中國交戰,為逃避戰火而率領百姓亡命朝鮮半島,並在仲哀朝歸化日本。若此說法屬實,則該氏為秦始皇後裔之說,其真實性便大打折扣。此外尚有各種證據反證他們不是秦始皇後裔,但這些質疑只屬主觀臆測,並不足以推翻定說,本文姑且沿用秦始皇後裔說,繼續探討。


按《長宗我部氏系圖》(長宗我部家所藏),弓月王的下一代叫做普洞王,獲仁德天皇賜姓「波陀」(HADA,はだ)。《新撰姓氏錄》記載賜姓「波陀」的緣由:「以百廿七縣秦氏,分置諸郡,即使養蠶織絹貢之。天皇詔曰,秦王所獻糸綿絹帛,朕服用柔軟,溫煖如肌膚,仍賜姓波多。」肌膚的日文發音亦為はだ,故此「波陀」、「波多」意謂所產絹物溫暖如肌膚,因而得名。系圖上該人物註解「仁德帝朝賜姓波陀君後稱秦」,即先賜姓「波陀」,再改姓「秦」。「波陀」是萬葉假名(古時直接用漢字標記日文發音的一種書寫方式,後來演變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其發音與「肌」的訓讀相同。其後配上表意漢字「秦」取代萬葉假名「波陀」,此後「秦」的日文發音便為はだ。


《日本書紀》中「秦」姓首次出現並不是普洞王,而是其下一代酒公(又稱酒君)。該書雄略天皇十五年(推算為471年)一條,即出現「秦酒公」之名。而前面提及《長宗我部氏系圖》普洞王一項的註解「仁德帝朝賜姓波陀君後稱秦」,這裡的「後稱秦」應當指酒公而言,換句話說,酒公時始正式使用秦姓。


而《長宗我部氏系圖》秦酒公一項的註釋,則稱「雄略帝朝賜姓禹都萬佐後稱太秦」。《日本書紀》亦記載「秦民分散,臣連等各隨欲駈使,勿委秦造。由是秦造酒甚以爲憂而仕於天皇。天皇愛寵之,詔聚秦民賜於秦酒公,公仍領率百八十種勝。奉獻庸調絹縑,充積朝庭,因賜姓曰禹豆麻佐。〈一云禹豆母利麻佐,皆盈積之貌也。〉」


「禹都萬佐」、「禹豆麻佐」都是萬葉假名,日文發音為うずまさ,即是現在太秦的日文發音,可以推斷,從「禹都萬佐」或是「禹豆麻佐」變化到「太秦」,其原理與「波陀」之於「秦」是一樣的,但何以稱作「禹都萬佐」,則很難從字面和發音來判斷,現在一般認為是「盈積之貌」的意思。至於漢字為何用「太秦」而非單字「秦」,也是一個深奧的問題,有學者甚至牽扯到希伯來語,認為うずまさ在希伯來語有「光之賜物」的意思,也有人牽扯到阿拉姆語,從而推論秦氏與西方的原始基督教有關,總之各種千奇百怪的說法層出不窮,筆者是門外漢,無法妄下判語,真正含意唯有留待專家考究。


《長宗我部氏系圖》中,秦酒公的下一代叫做秦河勝(又稱川勝,「川」與「河」同音),但秦河勝與聖德太子同期(聖德太子生於572年,卒於621年),有比較詳盡的生平記述,比較可信,若秦酒公是秦河勝之父,則兩人存世時期相隔百多年,於理不合,中間應該有所遺漏。《惟宗系圖》則記載秦河勝之父曰丹照,《山城州葛野郡楓野大堰鄉廣隆寺由來記》則記載秦河勝之父曰國勝,很可能是同一人的不同名稱;還有一說是秦酒公傳意美,意美傳宇志,宇志傳丹照,丹照傳河勝(大和岩雄《秦氏之研究》),雖然所據不詳,但比上述長宗我部家傳的《系圖》還要詳細和合理。


秦河勝因為協助聖德太子(當時稱廐戶王子)討伐政敵物部守屋有功,獲現在京都太秦一地作為封賞。秦河勝另一事跡就是應聖德太子的呼籲自願奉佛,從聖德太子拜受了彌勒菩薩像,在太秦蜂岡山一地興建廣隆寺,供奉彌勒菩薩,這個彌勒菩薩像,現在成了日本國寶;寺內其他神像,包括秦河勝夫婦的木像,都被定為重要文化財。


蜂岡山廣隆寺


秦河勝夫婦像


秦河勝也獲聖德太子賜封信濃國更級郡桑原鄉,秦氏一脈於是在當地流傳,世代以養蠶、機織等技術工作維生。大約六百年後,平清盛的年代,後白河天皇和崇德天皇相爭,秦氏首領秦能俊支持崇德天皇,並獲崇德天皇任命土佐長岡郡宗我部鄉地頭一職。後來崇德天皇政爭失敗,被流放到讚歧,秦能俊也逃到土佐。自此秦能俊和他的後人就在土佐定居。因為土佐長岡郡和近鄰香美郡各有一處地方名叫宗我部鄉,亦各有人居,為了分別兩地地頭,於是稱長岡郡宗我部為長宗我部,稱香美郡宗我部為香宗我部,此即長宗我部氏的由來。


(順帶一提,戰國時期信濃國豪族大井信定,其家老羽田幸清,正是秦能俊的後人。其姓「羽田」與「秦」發音同為はだ。)


回到最大的問題,即秦氏和長宗我部氏是否真的是秦始皇後裔,其實根本無從證實。當時假托名流,自抬身價也是常有的事,有誰辨得真假?也許秦氏來自大陸是真,但大概與秦始皇無關。反正他們自稱是秦始皇後代,得到日本人採信,而直到今天長宗我部氏仍然是如此自稱,並對此深信不疑。但是如前文所述,他們家傳的《長宗我部氏系圖》其實有許多缺漏和不合理的地方,不能視為絕對,至於最根本的起源問題,既然沒有人能夠提出有力的反證,只好讓傳說延續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