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 |
代官就愛山吹色的菓子??恥を知れ! |
曾經,有過從事政治運動的人物在提出政見時,針對新手爸媽的育兒問題,提出了增加育兒津貼的0-6歲國家養的育兒津貼政策。
筆者並沒打算逐一檢證該政治人物所提的政見是否可行,畢竟「聽其言,觀其行」,都有長期支持特定政黨的人士曾經公開表示支持自己的政黨不需要兌現選舉政見,為其護航,因此討論未成政策之政見,似乎也沒有太多意義。
但筆者在意的是,在此政見背後,所反映的人口及新生兒被視為國家發展及安全問題,以及實際上新手爸媽養育新生兒之艱辛。
想當然的,我們也不可能真的可以預見父母親可以「放棄養育責任」,完全把小孩子交給0-6歲國家養。
根據近期的新聞報導,我國自2021年2月開始,截止2025年5月為止連續53個月死亡人數大於出生人數,連續53個月國家處於「生不如死」的狀態。
為了促進成為父母的年輕男女夫妻能夠順利養育子女,近現代不少國家都會推行新生兒的生育獎金,又或者是設定一定年限的育兒津貼,儘管這些津貼對於養小孩來說,真的算不了什麼錢。
但也是作為近現代常見的社會福利的一環,包含我國在內,許多國家都有推行,我國除了中央政府的育兒津貼及生育獎金外,也能看到地方額外加碼的地方政府的生育津貼。
然而這些看似近現代大政府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社會福利制度,其實在古代封建時代的中國及日本也曾經推行過相關的制度。
也趁者這機會,來談談曾經在日本推出過的育兒津貼制度以及江戶時代的名代官。
寬政改革與代官人事更新
這邊我們便要來談到今年大河劇《蔦重繁華如夢故事》所處的18世紀末的江戶時代。
時間我們拉回到240年前的1780年代的天明年間,此時的日本是由江戶時代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的幕府將軍德川家治,以及他所信任的重臣田沼意次所主政。
![]() |
《蔦重繁華如夢故事》中的田沼意次(渡邊謙飾演) |
儘管田沼意次主導下,社會充斥者重商主義的氣息,即使是在官場也不為過,但也因為田沼意次主導的重商主義下,造成幕府的官吏出現與商人勾結而收受賄絡的情況,導致吏治不清,貪污橫行。
![]() |
為什麼別人的肥料跟我知道的就是不一樣(?) |
至於有朋友認為中世武士之間禮尚往來送禮給上司,其實常見是武士的慣例,因此認為江戶時代當官的收點傷人的小禮物其實沒什麼,筆者只能說,希望這位武士不要遇到惡即斬公方
德川綱吉的制裁WWWWWW
![]() |
惡即斬公方 德川綱吉 |
惡代官的憂鬱(下)-惡即斬公方!~德川綱吉的代官制度改革~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12.html
然而那位嚴打官吏貪汙的德川綱吉到了1780年代,已經作古將近百年,而曾經開創享保改革的八代將軍米將軍也已不在人世,至德川家治及田沼意次主政的時代,代官為首的幕府中層官吏,已不是德川綱吉時代的畢恭畢敬,深怕來自公方的制裁,吏治也因此出現鬆動,貪汙更是開始成為官場上的「常見事」,更有不少代官是直接與所謂的高利貸業者進行勾結。
![]() |
主政時代重商主義,甚至底下不少官僚與商人甚至高利貸業者勾結的田沼意次 |
也在這個時候,以今日日本東北及北關東等地的東日本地區,發生嚴重的天明飢荒,東北及北關東地區餓死者眾,東北地區多藩經過此次為期數年的飢荒,出現了人口大幅減少甚至減半的情況,東北地區更是屢次出現「為了吃飯」,而殺嬰甚至易子而食的人倫悲劇。
就在這官場黑暗,貪污橫行,又天災人禍不斷的天明年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幕府將軍德川家治去世,在此背景下,德川家齊成為了新任將軍。
![]() |
貪官與奸商勾結 共同打造互惠互利的美好時代(?) |
此時做為御三卿的田安家之子的白川藩主松平定信(田安賢丸),在抱持者「撥亂反正,賞善罰惡」的政治抱負下,利用田沼意次的後台德川家治去世,成功擊倒政敵田沼意次,成為幕府的老中首座開始主導國政。
![]() |
抱持者「撥亂反正,賞善罰惡」的政治抱負的松平定信(田安賢丸) |
更以松平定信為中心,展開一系列針對幕府體制的制度及政策性的改革,而上述改革也因其改革的年代處於寬政年間,因此被稱為「寬政改革」。
關於寬政改革與松平定信的政治抱負,由於筆者已經談論過不少,因此這邊就不再贅訴,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拙文。
延伸閱讀
(重商VS重農
田沼意次與松平定信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5/01/vs.html
高山、林產、漁業~無限資源的阿伊努茅希利(Ainu-mosir)與田沼意次的天明探險隊~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2/05/ainu-mosir.html
暴亂、海防與叩關 (壹)-
松平定信的蝦夷地政策轉換及髮夾彎-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_13.htm l
暴亂、海防與叩關 (貳)-
幕府左右搖擺的蝦夷地政策-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2/06/blog-post_18.html
「學問吟味」-淺談江戶後期的幕府官僚遴選制度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7.html
惡代官的憂鬱(上)-一手遮天的惡代官?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9.html )
當中寬政改革的其中兩項重點,就是「重建農村」,尤其是因為饑饉而導致受到重創的北關東及東北地區的農村,以及「澄清吏治」。
因此松平定信不但要求幕府治理地方的地方官代官,要重視農政,更也在此時建立系統性的考試制度選拔代官,並在寬政年間啟用大批新的代官代替原本田沼政權下的官僚,在這當中,也包含不少被後世譽為名代官,甚至死時讓農民感恩到痛哭流涕如喪考妣,並為其建立稱頌其功績的頌德碑。
下面要介紹的竹垣直溫(1738?/1742?-1814)及寺西封元(1749-1827)便是這類寬政年間松平定信所啟用的名代官的代表。
![]() |
受農民及百姓愛戴的名代官 |
-官二代出身的名代官-
竹垣直溫(1738?/1742?-1814)
竹垣直溫,又名三右衛門。為幕臣丹羽長利的三子,後來成為川浦代官(陣屋在今日新潟縣上越市)竹垣直照的養子。做為第二代代官的代官之子及官二代,竹垣仕途還算順遂,不但在養父竹垣直照退休後,子承父職成為川浦代官,更因為任內治績良好,一度轉升到今日大坂一帶成為播磨國、攝津國及河內國高達7萬4千石天領的代官。
儘管他一度因為部下出事,被下令謹慎思過,但是不久又被原諒復出,而在寬政五年(1793年),以關東郡代身分,成為今日北關東地區的下野國・常陸國・下總國・上總國・安房國共計6萬石天領的管理者。
由於他管理的領地遍及關東各地,橫跨今日日本的櫔木縣(下野國)、茨城縣(常陸國)及千葉縣(下總國・上總國・安房國),因此需要往返於各領地。
當中因為天明飢荒導致百廢待舉,急需復興的下野、常陸兩國等北關東地區被視為重點區域,因此竹垣直溫便將相當於代官辦事處的陣屋設置在下野國芳賀郡而設置真岡陣屋(櫔木縣真岡市),以及常陸國筑波郡的上鄉陣屋(茨城縣筑波市),更做為父母官的代官常常往返於兩陣屋處理民政事宜。
這邊也可以談一下,江戶時代的代官所管轄的領地,並不是我們所想的,可能會是一整塊完整的天領領地,而可能是數個大大小小的不同區域,中間可能會穿插者其他諸侯或是其他代官的管轄地,雖然代官可能會視情況,在管理的天領中,最重要的地區設置
代官陣屋,並視情況再一些仍具有一定重要性的地方設置出張陣屋(臨時辦事處)。
但也正因為代官所控制的領地往往分布在不同地區,造成被其管轄的農民要找尋幕府行政機關上的不便,因此江戶時代的農村其實很常希望這些在電視劇中常常以貪官汙吏,然後被暴坊將軍及水戶黃門制裁的惡代官將辦公處的陣屋設在自己的村中。
其實我們站在當時的農民立場,也不難理解為何喜歡代官把陣屋設在自己村,除了將行政機關設置在自己村,有利於農村的發展活絡經濟外,更重要的是,以後要去行政機關辦理手續甚至是打官司,也不用大老遠的跑到外地。
不然大家只要想想,如果你住台北某天只是想去戶政機關辦理行政手續,結果跟你說,你要去高雄的代官陣屋辦理手續喔,又或者某天我在高雄被告,卻要天天跑去台北打官司,這對自己有多不便。
相信這樣比喻大家就能理解為何當時的江戶農村喜歡代官陣屋設置在自家農村。
也因為這背景,江戶時代也發生過不少農村彼此之間為了爭奪成為代官陣屋,而向代官展現自家農村的優點,甚至導致兩個農村之間因為爭奪代官陣屋而彼此交惡的小故事。
關於江戶時代農村爭奪勸誘設置代官陣屋的故事,可參考拙文
(代官大人請你不要走!江戶農村的代官所陣屋爭奪戰(上)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10.html
我佈這局佈了O年之久!江戶農村的代官所陣屋爭奪戰(下)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05/o.html )
-破格升遷的名代官-
寺西封元(1749-1827)
![]() |
被讚譽為名代官的-寺西封元 |
那麼另外一位名代官,寺西封元(1749-1827)的背景呢?比起竹垣直溫多少還有點子靠養父蔭而有靠爸的嫌疑,寺西封元就真的是可以說是靠自己努力闖出一片天的人物。
寺西封元,又名重次郎。出身於今日的廣島縣東部的三原市,家族為廣島藩淺野家的下士階級,雖然說也算的上是士農工商中的武士階級,但是做為下級武士的下士,在江戶時代其實本質上差異與農民並沒有太大。
寺西封元因為家裡窮困,父親寺西弘篤成為浪人,十三歲時就出家為僧,不過他在十五歲便還俗,並跟隨浪人父親的腳步來到大都會江戶討生活。在父親死後,透過已經成為徒士(下級武士,戰爭時為徒步作戰,未能騎馬)的親哥哥茂平穿針引線下在安永元年(1772年)7月成為幕府西城御徒頭的柘植守清組,等同成為幕臣的下級武士。
但是就這樣過了二十年,步入中年的寺西封元並沒有太多晉升及一步登天的機會,然而就在二十年後的寬政四年(1792年),四十四歲的寺西封元迎來了他人生的最大轉類點,在這一年,他被委以重任,進入奧州白川郡,也就是今日福島縣西南部與櫔木縣交界處,擔任相當於今日福島縣東白川郡一代的塙町的塙代官及磐城市的小名濱代官,被委以管理塙為中心的六萬石天領,以及3萬石天領的小名濱,成為將近九萬石天領的地方管理者及地方父母官。
對於在此之前沒有地方行政經驗,只有擔任過徒士組頭(相當於我們熟悉的足輕組頭)的步兵隊小隊長的中低層的管理職的寺西封元來說,可以說是一次破格的提拔。
這類從御報徒御家人的幕府下級武士直接升格為中層管理職的代官的破格升職,在此之前也只有在德川吉宗的享保改革有過兩次案例,因此寺西這次受到提拔,在當時可以說是異例中的異例。
無論是竹垣直溫又或者是寺西封元,兩人的共同特性就是在任期間對農村及人口的重視,此背景當然有兩人就任北關東及南奧地區的代官的寬政年間,正好處於不但有農村人口外流到大城市江戶,更剛歷經天明年間多年的大饑饉,造成農村人口極度凋敝,同時也與主政的松平定信以及其意志的繼承者的重農路線一拍即合。
延伸閱讀
(重商VS重農
田沼意次與松平定信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5/01/vs.html
)
因此二人十分重視農村的重建,而為了重建農村,自然需要勞動力從事農業活動,因此如何提升重建農村人口,便是兩人的重要課題,但是礙於篇幅,我們這邊先告的段落,待下集再來介紹二人做為幕府的地方官,如何重建地方的農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