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責:小編 陳家倫
三春町 福聚寺 戰國時代具有「庇護所」及「治外法權」的寺社 |
現在去日本旅遊,到寺廟神社拜拜蓋朱印,買御守作紀念品十分普遍。看似寧靜祥和的寺院在戰國時代卻是截然不同的風貌。
我在《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的講座中介紹過,信長的葬身之地本能寺當時其實是有完善防禦工事的「要塞」,在戰亂頻仍的當時,寺院都必須武裝起來自保,部分甚至也會有一定的兵力自衛,或攻擊敵人。
另一方面,那時候的寺院也是有積極的社會功能,即所謂的「無緣所」,基於佛教思想,理論上任何人逃入寺院都會獲得保護,俗世權力不能衝入去拿人(這在西方也有類似的情況),可算是另一種「治外法權」,這對於要滲透戰國大名來說可說是諸多不便,一些大名更會強迫寺院放棄原則,不可窩藏政治犯。但民事的逃人則不受影響,到了江戶時代,寺院也成為了社會保障的救援機構
限制寺社權力的福聚寺掟書 田村隆顯版本
圖取自 三春町歷史民俗資料館 特別展《陽德院 愛姬》圖錄一書 P.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