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來形象不斷變換的織田信長 |
織田信長-一個幾乎可以說是代表了戰國時代的歷史人物。自八十年代起,由遊戲帶動的熱潮開始席捲日本全國,配合小說和影視作品的推出,織田信長的人氣衝出日本,鄰近的兩岸三地,以至大海彼岸的歐美地區也記住了“Oda nobunaga”。
伴隨著在這種「信長熱潮」輸出的,還有「那些年我們想像的信長」。事實上,一如後述,日本人對信長的高評早在明治維新時已經開始,到了近一百年後的一九八零年代,信長的人氣依然歷久彌新,在各種網路、報章的人氣調查裡,信長一直名列三甲,數一數二。這即便在擅長用各種方式塑造英雄的日本,能夠出現這種「長青樹」也算的上是有趣的現象。
那麽,這個已於四百多年前,遭到最得力部下叛變,結果葬身火海,名叫織田信長的男人為什麼能夠廣受現代日本人以至非日本人的我們都趨之若鶩呢?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這是日本塑造日式英雄,再將之輸出國外的經典文化傳銷活動。而且這裡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三重意義。
所謂的兩個層次就是日本國內與國外,也就是說,這場維持起碼超過十多年的「信長熱潮」在日本國內、外是存在差異的。這當然是因為日本國內與國外對於信長的了解盡不相同,背後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兩者對信長以及其所在的日本戰國史的認識存在決定性的差距,這是無法克服的距離。
問題是,當日本的相關業界要讓信長「走出國門」時,該怎樣進行包裝,好讓他不致於「客死異鄉」呢?我們可以看到相關公司為了信長和受眾準備了一份當時少有又難得的「戰國歷史課」教程,而且寓遊戲於學習,讓不諳戰國史的外國玩家不只歡迎信長,也同步地打開了進入日本戰國史的大門。
到現在,當筆者跟人們說到自己是一名專門研究日本戰國史的學者時,幾乎絕大部分的反應皆是「啊!我有玩過那遊戲」「我只從那遊戲知道一些」。即便他們不打算研究日本戰國史,但他們的反應足以反映出遊戲的張力和貢獻之大。
雖然信長得以「落戶」海外,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遊戲的娛樂性和設計,但既然是以他命名的遊戲,沒有了主人公作主軸招徠,這遊戲也無法維持下去。因此,怎樣有效地描繪出主人公,使他能深深地烙印在玩家心目中,便顯得十分重要。
上面提到推銷信長,在國內與國外存在必然的溫度差,國內的推廣比較容易處理,畢竟信長早已是炙手可熱的存在,而且又有其他平台協助維持人氣(如NHK大河劇),相比之下還是好辦的。
如前面所說,面對國外的遊戲迷,相關的商家要推廣時,必須先讓受眾們知道:
1=「織田信長」這個人有多特別
2= 他所在的戰國時代(在日本史和世界史裡)有多特別
3= 他的出現怎樣改變了戰國時代
這三個要點互為因果,交織在一起就顯得十分難辦,但幸然在當時(八十年代至今)日本國內普遍高度評價信長,隨著翻譯出版的興起,這個「普遍印象」也滲透到華文圈裡,再配合遊戲和後來吹起的大河劇熱潮,對日本歷史一知半解的兩岸三地人士基本上從容地接受了這種說明:
殺人如麻、特立獨行、極度記仇、對人刻薄,但似乎是一個具有理性主義的無神論者、無視,甚至踐踏既有秩序和慣例,同時胸懷大志,獨具慧眼的人物。
這種複雜又矛盾的人物形象配合「差一點統一天下」、「志半中途,壯志未酬」之類充滿浪漫和故事色彩的說明,使日本人和外國人都覺得「信長」是一個「不一樣」的日本人,讓不太懂得實情的外國人們抱感興趣,不知不覺的覺得信長是一個甚為突出的另類存在,隨之而來的各種腦補和追加想像,進一步完善了人們對信長的描述和理想形象。
久而久之,我們跟同樣受到類似影響洗腦的日本人一起,逐漸的喜歡、憧憬著那個既另類又抽象的信長,各取所需。
日本人用之來鼓勵自己說日本人差一點就能早一步與西方世界接軌,起碼他們曾經有這樣的人存在過。他們通過他們培植的「信長」來作為模型,「日本人應該如此」。於是在日本,各種借信長等歷史人物來作為學習「領導」「經營」「管理」模範的書本和文章成行成市,信長成為了經營者和決策者的楷模、崇尚能力主義的新世代心中的理想老闆。
另外,對那些關心、喜歡軍事的人們,小說家和面向市場需求的寫書者提供了「軍事天才織田信長」「師夷之長技以制敵」的說法。誠然這些說法乃承襲自明治時代急求和西方看齊,富國強兵的心理下催化而來的理想化產物,而這種訴求和希望經過二戰慘敗後的所謂「昭和維新」時,再次成為日本人的一個心靈雞湯,信長再次成為鼓勵頹靡的戰後日本人的楷模,後來在八十年代中期泡沫經濟爆破,再次陷溺谷底的日本人又想從信長找到信心和啟示(當然還有其他歷史人物)。
那麽,到了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個十年,日本人需要「信長」的什麼呢?答案是「全球化下如何自處,又不失底氣」的方法。日本人總是認為信長是一個萬能鍵,「對!信長做到,我們也要做到」,面對全球化的洪流,不少日本人希望從「信長」身上獲得勇氣,努力地再次強調當年「信長」積極接觸傳教士,還對基督教文明表達善意和理解的態度,四百多年後的日本人也希望得到這種勇氣。
比起日本人對「信長」有著殷切、實際的需求,我們華人在內的外國人似乎沒有這方面的心思,也不曾需要「信長」這樣為我們服務。對於我們來說,就充其量要一個方便好記又夠特別的代表人物即可,對其傳奇的真假與否,不是十分在乎。甚至說,這種疑幻似真的傳奇才合上述的需求,否則便失去了浪漫和娛樂性了。
然而,作為研究日本戰國史的學者,筆者認為正因為這種印象和現況已是到了瓶頸,是時候反其道而行……不……是時候要重新打破既有印象,重新尋找已被埋沒在雲霧裡的那位「信長」。
說得很對, 一切不過是行銷包裝. 一堆人容不下蔣中正, 可是又對織田信長莫名崇拜...
回覆刪除蔣介石死不到五十年耶,一堆人被他傷害還活著 是在比什麼?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