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2年6月18日 星期六

暴亂、海防與叩關 (貳)- 幕府左右搖擺的蝦夷地政策-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再次向日本問好的俄羅斯通商使節團


#幕府左右搖擺的蝦夷地政策

 

松平定信以後,幕府進行多次蝦夷地調查,而這些調查的根本原因多半是為了海防等國防上的需求。

 

寬政十一年(1799),幕府決定將蝦夷地一分為二,分為東蝦夷地及西蝦夷地,並將靠太平洋側的東蝦夷地及千島群島等直轄,於箱館(今函館市)設立幕府的箱館奉行管理東蝦夷地,之變更為幕府的直轄地,以方便幕府強化北方的國防。至於靠日本海側的西蝦夷地及庫頁島的利益,則繼續委交與松前藩。

 

文化元年(1804)俄羅斯使節雷沙諾夫 (Rezanov)在帶者十二年前(1792)幕府頒給拉克斯曼的信牌率領艦隊按照當初幕府的要求來到長崎並要求通商。


日本文獻中的雷沙諾夫(正中)與俄羅斯前來長崎的俄羅斯通商使節團



《ヲロシヤ船入津之図》日本版畫中的俄羅斯船入長崎港圖 現藏於 神戶市立博物館

 

兩年後的文化三年(1806),俄羅斯艦隊更武力侵擾東蝦夷地的幕府據點以及庫頁島上的松前藩番所。


《魯西亜軍隊行列》 日本繪畫中的俄羅斯軍隊 圖現藏於神戶市立博物館


 

這場被稱為「文化露寇」的俄羅斯海軍侵擾蝦夷地沿海的事件,也讓幕府更警界北方的海防,除了命津輕、南部乃至仙臺、會津與米澤等今日日本六縣的廣大東北地區的奧羽諸藩遣軍北上駐防蝦夷地甚至是北蝦夷地(今庫頁島)

 

並持續派遣最上德內等幕臣進行蝦夷地乃至千島群島與庫頁島的調查。


最上德內 像



同時也在今日北海道海岸沿岸廣修道路確保戰時交通,更讓伊能忠敬等人測量蝦夷地地形並繪製地圖,以確保對蝦夷地的掌握。

 

幕府及和人更試圖透過建立日本天照神、源義經等和風神社,將和人之神帶給阿伊努人,又或者牽強附會的將阿伊努之神Okikurmi(オキクルミ)= Aynu-rak-kur(アイヌラックル),與源義經劃上等號,強調和努本一家的同時,又讓阿伊努人試圖移風易俗,剃月代頭等在文化等內涵上進行「和風」運動,透過這些蝦夷地的「皇民化」運動,包含幕臣近藤重藏在內都期待這些北地的異民族阿伊努人,能夠在內涵上「被改造」為「日本人(和人)」,並成為日本帝國對抗海上敵人來犯時的先鋒及尖兵。


近藤守重(重藏) 像

另一方面,奧羽各藩輪調駐軍蝦夷地也自進入19世紀以後,維持數年。

 

文化四年(1807),幕府更下達「露國船打拂令」(俄國船驅逐令),下令趕走境內的俄國船,同時對於蝦夷地原本的和人領主松前藩,更在同年因為懷疑松前藩勾結俄羅斯等外國勢力的「通俄門」疑雲,將西蝦夷地及庫頁島也直轄化,完成蝦夷地全境的幕府直轄化,以強化幕府對蝦夷地的控制及對北防的強化,而遭幕府沒收蝦夷地的松前藩,則被轉封到奧州梁川(今福島縣伊達市),成為九千石的小名。


日本文獻中的俄羅斯船
俄羅斯舩之圖(根室市指定有形文化財)


 

換言之面對俄羅斯直接的武力威脅,幕府在進入19世紀的最初10年,是一改過去兩百年消極面對蝦夷地的基本國策,甚至不惜在箱館設立箱館奉行及蝦夷地御用掛等幕府機構及官僚進行管理,透過將蝦夷地直轄化來確保北方海防事務的順利。

 

但是隨者1810年代以後,俄羅斯對日本北方的壓力減少,也使得幕府對北方海防的問題處於相對鬆懈的態度,一直致力於復歸蝦夷地利益的松前藩便賄賂當時主政的老中水野忠成,最終在水野忠成獨斷下,幕府於文政四年(1821)十二月七日下令取消直轄化蝦夷地,並讓松前藩回歸松前重掌蝦夷地及相關的利益。


收受松前氏賄賂而獨斷讓松前氏回歸蝦夷地並保有相關權益的 幕府老中 水野忠成


 

我們可以發現幕府的北方政策及蝦夷地政策,長期屬於左右搖擺,時嚴時寬,當俄羅斯的威脅加重時,便會要求東北各藩出兵輪調駐紮,並將蝦夷地收歸幕府直轄以利佈防。

 

但是當俄羅斯人的威脅遠去,曾經主導北方海防問題的政治領袖一一退下政治舞台,幕府卻又搖擺到另一端,放棄原本的海防政策,並將蝦夷地交回松前藩管理。

 

#當黑船來敲門

 

隨者1840年代,西方勢力再次進入遠東,英國更在鴉片戰爭中打開清帝國的門戶,消息傳到日本後也引發幕府及日本國內知識分子的關注及憂慮,為此幕府不但協助松前藩修築對抗可能南下侵犯的俄羅斯艦隊的號稱日本兵學集大成之作的松前城(福山城)


號稱日本兵學集大成之作的 松前城(福山城)


 

民間知識分子如松浦武四郎等也在擔憂俄羅斯威脅下,前往蝦夷地進行調查。


松浦武四郎


 

嘉永六年(1853年)六月三日,美國海軍准將馬修・卡爾布萊斯・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領美國艦隊叩關日本,隨之而來的幕府代表日本天皇與美國及俄羅陸續簽訂日美和親條約(安政元年,1854)及日俄暫行條約(安政二年.1855),幕府開始重新檢視外國事務,尤其是當務之急便是來自北方俄羅斯帝國的威脅。

 

為了強化北防,幕府於安政二年(1855)再次將蝦夷地直轄化,並委交幕府派駐蝦夷地的最高地方長官箱館奉行管理蝦夷地,同時幕府也聯合日本各藩,組織聯合調查團,前往蝦夷地再次展開調查蝦夷地的地理水文,以及風土民情。


曾以佐賀藩士身分參與幕府的蝦夷地調查行動的 佐賀七賢之一 島義勇


 

可以說幕府自田沼意次開始對蝦夷地感興趣開始,歷經松平定信、水野忠成直至美國黑船敲門為止,長達近70年的蝦夷地政策一直屬於左右搖擺,並反覆髮夾彎,也因為這樣,幕府的蝦夷地政策因為一變再變而無法貫徹及不徹底。

 

直到安政二年(1855)簽訂日俄暫行條約為止,日本都還沒很全面的控制蝦夷地(今日的北海道)、千島群島及庫頁島,當地雖然可能飽受松前藩近乎奴役般的勞力壓榨,但大體而言仍是阿伊努人的人間樂土。

 

隨者幕府在安政二年(1855)將蝦夷地再次收歸直轄化,幕府面對外國勢力的威脅,再次致力於經營蝦夷地及鞏固海防,這樣的成果最終在經歷戊辰戰爭及蝦夷共和國後,為發動政變成立新政權的明治政府所承繼,在幕府的蝦夷地政策及開發的基礎之下,明治政府持續加強對蝦夷地的控制,並制定官方主導的開發計畫,同時從本土招募大量和人移民、戰敗士族或屯田兵開發蝦夷地,將之化為今日我們熟悉的日本的國境之北-北海道。


延伸閱讀:
高山、林產、漁業~無限資源的阿伊努茅希利(Ainu-mosir)與田沼意次的天明探險隊~

暴亂、海防與叩關 (壹)- 松平定信的蝦夷地政策轉換及髮夾彎-

暴亂、海防與叩關 (貳)- 幕府左右搖擺的蝦夷地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