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丘公園的臺灣遭害者之墓,訴說者一場海難引發的一場國際戰爭的故事 |
同治十年(1871年)10月18日,前往王都首里城繳完年貢而乘船返鄉的宮古島的貢船之春立船在從那霸返航宮古島途中遇到暴風,最終於11月6日漂流至台灣島南部的八瑤灣(今屏東縣滿州鄉),春立船的船員共有69人當中包含船長仲宗根玄安在內共有54位漂流民在台灣島南部遭到當地的排灣族原住民殺害,僅12人倖免,並在日後被清廷送回琉球王國。
但是這場看似稀鬆平常的海難(在清領台灣時期,因為航海風險及海象等,琉球船時常漂流到台灣,並被清帝國經由福建遣送回琉球國。)
十八世紀琉球漂流民漂流至臺灣救助流程簡表
圖翻攝自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 展覽介紹
然而這場海難卻因為他的時機點而走向不平凡,適逢日本政權更替,明治政府推倒了江戶幕府,明治政府追求「國家統一」,「不容分裂」的明治政府便開始強壓當時兩屬於清日兩帝國的「琉球王國」,要求海島國家琉球國與日本帝國「統一」在「皇恩」之下。
但是琉球王府當然不願放棄獨立王國的現實,也不願切斷500年來與中華帝國的臍帶關係,因此總是虛以委蛇應付日本。
就在此時發生了宮古島民遭台灣原住民殺害的事件,明治政府認為此這是大好機會,宣揚琉球王國主權屬日本的機會,因此乃公親變事主,企圖以主人的身分,為琉球國「主持正義」,並開始與清帝國進行外交折衝。
然而其背後之野心不只是為了奪取琉球國,更有試圖佔領奪取台灣島的野心,在「帶路黨」的美國人李仙得的幫助下,日本帝國開始組織軍隊,並規劃在戰後殖民台灣島東部的殖民地行政機構等的實質規劃。
為日軍出謀劃策,替其準備攻打台灣原住民,殖民臺灣計畫做準備的 日本聘雇美籍顧問李仙得 |
最初出兵行動得到了美國的駐日公使的支持,因此讓日本得以壯膽,但是就在1874年出兵前夕,英國及美國政府表達反對出兵立場,明治政府的高層儘管縮手,並要求領軍的西鄉從道停止遠征行動,但是西鄉仍以「將在外,不受君領命」,無視中央政府的取消遠征命令,執意率軍遠征台灣。
得知日軍中將西鄉從道率兵遠征臺灣,清帝國軍機處乃致書西鄉從道關切其出兵臺灣書信擬稿 照會日本國中將西鄉原稿 軍機處 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
在李仙得的幫助下,日軍侵略台灣島,並與島內原住民交戰,引發清帝國關注,並使得兩國在日後簽立「互換條款」(北京專約)。
無視日本中央政府停止出征命令,爆衝侵略臺灣的日軍大將 西鄉從道
這次日本入侵台灣的行動,讓清帝國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而開始加強建設台灣及對台灣海防的強化,然而對琉球王國來說卻是多災多難的開始,因為最終的結果,雖然事發戰爭地在台灣,但是清帝國與日本帝國兩個宗主國最終卻承認日本出兵台灣是「保民義舉」,形同承認日本政府對琉球國擁有主權,導致了5年後的1879年,日本帝國以武力鎮壓併吞琉球王國。
而在1874年的西鄉從道遠征琉球國的行動中,日軍也將埋葬於台灣的54位琉球難民的遺骨,遷回琉球國,葬於今日那霸市波上宮附近的那霸町。
今日在波上宮旁的旭丘公園,也聳立者一座臺灣遭害者之墓。
訴說者這段因為一場海難,引發的國際戰爭,以及琉球王國的喪鐘如何敲起。
臺灣遭害者之墓 日英中三國語言介紹 |
延伸閱讀:
那些年我被日本的那檔事-南方篇-(伍)-八瑤灣事件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22.html
#琉球國
#琉球王國
#台灣
#八瑤灣事件
#牡丹社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