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

日之本的阿伊努怎麼了?

文責:小編 陳家倫

處處可見阿伊努文化痕跡的日本東北地區




說起阿伊努,相信大家就會想到北海道,而本專頁也花了不少篇幅談論了阿伊努人與日本主要民族大和族在歷史上的相遇及衝突,不過之前的介紹大都放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因此這次就來介紹本州的阿伊努人怎麼了?

相信對日本歷史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日本並非單一民族組成,在今日的北海道乃至東北的廣大地區,曾有阿伊努族的存在,然而隨者大和王權的建立,以及大和朝廷的北進,大和族自西元7世紀起便不斷北進,至江戶時代和人以擴張到今日北海道的南端,並建立起松前藩等。

而隨者江戶幕府的建立,幕府對蝦夷地的管理上,將之區分為和人地及蝦夷地,而劃清了和人與蝦夷地的勢力範圍。

但是這是否就代表者和人地以南就不存在了阿伊努人?

事情當然不是這樣子,實際上由於包含津輕地區及下北半島的相當於今日的青森縣地區,還是存在者許多阿伊努族的村落,然而這些村落隨者幕府政權以及津輕弘前藩與盛岡南部藩的建立,也被劃歸在兩藩之中。

於三戶南部氏的居館 聖壽寺館址挖掘出的 中世阿伊努文化風格的 熊齒裝飾
圖片來源 東奧日報



在兩藩體制中的阿伊努人,仍就保留傳統的漁獵活動,然而其地位上卻因異民族、北狄的身分,因此並未被歸類為獵師及漁戶,在地位上,是屬於比農民還低,而接近於賤民。

這個階級差的差異,或許反映出了即使是在江戶時代的和人,仍存有認為阿伊努族乃是蠻夷,自己則是高等民族(大和族)的民族優越感,而這些優越感也將被帶到蝦夷地,並在蝦夷地引發江戶時代大規模的和努衝突。

此外南部及津輕兩藩對於這些異民族的村落也進行統治及管理,並科與特殊的義務,比如津輕弘前藩便對阿伊努人科與松前飛腳的任務,負責處理對蝦夷地松前的聯絡的相關業務,此外在弘前藩承接幕府命令支援松前藩鎮壓蝦夷地的阿伊努人的戰爭中,我們也能看到津輕藩內的津輕阿伊努以通譯的身分參與鎮壓行動,從中不只能看出津輕阿伊努在被編入於藩國體制的同時,並未失去自身的文化及語言。

而面對在藩國上屬於少數民族及地位低下,津輕阿伊努在內的本州阿伊努由於被編入於日本的政治秩序中,因此面臨到許多他們的遠親蝦夷地(北海道)阿伊努不會面對,而必須自己獨自面對的課題,然而即使如此,在江戶時代,本州阿伊努並未完全失去自己的根,真正讓阿伊努人開始失去文化及語言則是明治政府的建立及同化政策……

2019年6月28日 星期五

每朝豆知識:三成的素顏

文責:站長

我們對於戰國人物長相的想像,主要靠傳世的畫像作為主要材料。不過,除了畫像也是江戶時代的人想像出來的「幻想圖」,沒有根據的頗多。

說到這,就要拿 石田三成 來說說。不少人都看過網上流傳的大約以下兩三種的三成畫像。最多人看到的是B畫,不少以三成為題,或者提到三成的書裡,出版社編輯都會用上B畫來點綴。當然,用到A畫的書也不少。







B畫的製成時代較早,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的書都用這畫了。不過,A畫跟B畫都是上面提到的江戶時代作品,畫的人也沒有見過三成,完全是靠當時對三成的描述來想像,因此都帶有強烈的文官形象,甚至略帶傲慢的面孔。



不過,與A、B不同,C是昭和時代初期的作品。說到這,想必大家更加不想理會它。然而,C畫卻才是最為反映三成面貌的畫像

對!你沒看過,我也沒寫錯,這C畫真的最為近似,因為它是拿三成的頭顱骨來直接還元的在當時,歷史學家希望重新研究石田三成,同時三成出身的米原市鄉土史家也想為三成平反,機緣巧合下注意到埋葬三成頭骨的寺廟,並在寺廟同意下拿去給專家重塑三成的樣子,製成模型,然後再按照模型重畫了三成的畫像,也就是C畫了。所以C畫是結合實物跟科學而成的復原作哦。



不知道各位三成粉或對三成有好感的朋友覺得怎樣?能否接受 真石田三成像
順帶一提,用同樣手法重塑臉相的戰國武將,還有 伊達政宗,受到1987年上演的大河劇《獨眼龍政宗》的人氣帶動下,埋在經峰瑞鳳殿下的政宗遺骨被取出來,科研人員隨即對政宗的遺骨進行研究,以及重塑他生前的模樣。當然,政宗死時已70歲,自然復原出來的是他老年的樣子了。

其他能夠重塑臉部模樣的還有 德川家康,不過目前相關當局似乎沒有這計劃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山口歷史景點介紹(九)功山寺、下關市立歷史博物館

功山寺、下關市立歷史博物館
地址:山口縣下關市長府川端1丁目2—3
交通:
1.從下關駅乘坐サンデン交通國道線11、12、13、14(A)、15Y、16(Y)、17(Y)、20(A)、21(Y)、22、23(A)、24、27號巴士,在「城下町長府」下車,步行約二十分鐘。

 

2019年6月23日 星期日

《天皇的歷史之謎》、《天皇的生活與一生》書評


書名:《天皇的歷史之謎》、《天皇的生活與一生》
作者:胡煒權
出版社:時報出版

吾友胡煒權的重量級新書在四月中旬推出。我最近才把手上的瑣事處理完,第一時間拜讀巨著。

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1548~1635)(貳)-相馬家與伊達家的淵源

文責:小編 陳家倫
表責:小編 陳家倫



相馬家與伊達家的淵源


相馬與伊達




相馬氏家紋 九矅紋



相馬氏,其先祖起源於下總國(今日的千葉縣北部),據傳是曾經對大和朝廷發動叛亂的平將門之後,並與下總另一名族千葉氏系屬同源,為千葉氏的庶出,奧州相馬氏便傳以平將門之後的千葉常胤之子相馬師常為家祖,世居下總國。


奧州相馬氏之祖 相馬師常 畫像



14世紀的日本南北朝分裂時,第七代相馬氏當主相馬重胤以北朝武將身分進入陸奧,而在今日福島縣南相馬市的小高地區築起小高城(今福島縣南相馬市),以後七百多年,奧州相馬氏以今日的相馬市及南相馬市為中心,世居此地並成為當地的領主。


每朝豆知識:戰場清道夫(婦)

文責:站長

大河劇《風林火山》最終回的川中島之戰結束後屍橫遍野的戰場





兩軍交戰後,通常都屍橫遍野,勝利方跟敗北方除了會主動回收重要將領的屍首外,都不怎麼會收拾戰場,於是,戰場的清理工作就會交給戰場當地的村落負責。對村民來說,這是為了防範疫症、鬼怪作怪,也是為了生財的工作,戰場上死去的將士身上的盔甲、刀等都會成為他們的獵物。拿到這些寶貝後,除了少數用來自用外,其他的會轉賣套現,發一筆橫財。

大河劇《風林火山》中在川中島戰場撿骨並滿載而歸的女村民


另外,戰敗的一方逃跑時的死傷人數會較戰事時多,這除了因為遭到追擊外,戰場附近的村民看到勝負已分後,便會變成「火事場泥棒」,襲擊敗北的一方來掠奪他們身上的財物。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每朝豆知識:神人注定被歧視?

文責:站長




昨日談到了所謂的「僧兵」(正確來說是「荒法師」),今天談談常跟「荒法師」一概而論的「神人」(Jinin/Jinnin)。

所謂的神人就是神社內的下級役人,地位很低,基本上就是神社的雜役,由武裝衝突到清理屍體、污物,無所不為。與血腥、污穢經常接觸的工作環境與性質在重視佛教的古代日本裡,「神人」注定被隔離、歧視,即所謂的「差別民(賤民)。這一點也是他們跟「荒法師」最為性質不同之處。

到了江戶時代,在幕府的政策下,神社從屬於佛寺,神人間接上也為佛寺所用。明治維新後鼓吹四民平等的精神,即使如此,神人跟坂者、非人等賤民仍然持續遭受歧視及隔離,一直到二戰後才算完全解放。

順帶一提,上面提到佛寺的地位在江戶時代上凌駕大多數的神社,在兩者合稱時,也會以「寺社」來顯示尊卑之分。到了明治維新的「廢佛毀釋」以及「神佛分離」政策下,佛寺與神社地位大逆轉,合稱表記上也由「寺社」變為「社寺」。

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每朝豆知識:一成不變的僧兵?


文責:站長
後世所想像出來的僧兵形象

僧兵,恐怕是我們對日本古代宗教武裝的最根本理解,頭裹白布,手持長鐮刀(薙刀),身穿大鎧、袈裟,在古代的京都奈良一帶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就連平安時代的白河法皇也大歎不如意。

對荒法師做亂而大歎不如意的白河法皇(白河天皇)


這種橫暴的印象與視覺上的印象深刻到讓我們對一些出家武將或人物都有硬性的「規定」,例如古代弁慶,以及上杉謙信在遊戲中也是白布裹頭。

遊戲中的上杉謙信形像
圖取自 遊戲 信長之野望 創造


不過,即使有這種武裝存在,但正確而言「僧兵」這稱呼卻是江戶時代興起的復古思潮(日本版文藝復興)下產生的概念(下圖),連同身穿大鎧+薙刀也是江戶人想像出來的時裝。平安時代的「僧兵」其實多稱為「荒法師」,大鎧、薙刀也不是定式,事實上是各形各相的。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每朝豆知識:返還首級亦為禮

文責:站長

試圖取回戰死主君今川義元首級的今川家臣 岡部元信
圖取自 遊戲 太閤立志傳V



在戰亂時代,打仗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擔任主帥的大名被殺,全軍潰敗。這種情況的結果往往就是戰敗方的家族衰敗的起點。

那麼,主帥被殺,自然頭顱會被敵方斬下奪走。作為大名的家臣,為忠義為情理也希望取回主君的首級去安葬。同時,奪下敵軍主帥頭顱的大將如果認為對手是值得尊重的名將、人物,又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的話,一般都會在「見面儀式」後,派人將首級送回。

《戰國外傳 桶狹間戰記》中的岡部元信


見面儀式表面上看似是勝利者洋洋得意的派對,但其實有很嚴謹的作法,尤其是敵方主帥也是一個人物時更是怠慢不得。己方主帥、主君需穿最盛大的武裝去「拜會」敵帥的首級,小心地看清其顏容,以示尊敬。

至於事後,將首級送回敵方陣營的使者也絕非泛泛之輩,在當時的武士禮儀而言,這是一個名譽的任務,對方也因為使者送回首級,而暫時放下敵意,向使者表示感謝。首級也會放在高級木材製的木桶(稱為「首桶」)裡,到達敵方主城後交接,再由敵方的年長一輩(如被殺主君的長輩)來打開首桶,取出首級,給各家臣重逢。

在戰國亂世,敵我難料,但禮法卻沒有頹毀,得到戰國武士家族謹守,何況是生死離別的人情之義呢?

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每朝豆知識:戰場一番槍

文責:站長


戰場一番槍
圖取自 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天下創世


在戰國時代,士兵由百姓為主,上戰場,圖的是活命,進取一點的就是得個敵人首級,換些打賞,甚至成為領主的家臣。

在當時,第一大功就是 一番槍,即第一個衝向敵陣打響戰事的行為,又稱為「鑓合わせ」。當然,怎樣證明是一個技術問題,目前也沒看到有史料明文記載士兵因為一番槍而得賞賜。不過,從後來創作的 賤岳七本槍 ,關原之戰前夕,井伊直政與松平忠吉追求親手開戰,與福島正則爭執的故事,都反映出江戶時代的人對一番槍的記憶。(賤岳七本槍其實是十一名領隊進攻的武士,不一定是一番槍)

不過,在一些規定裡,「二番槍」也會得到認可,、「三番槍」以下則要看情況,例如雖說不是一、二番槍,但斬獲了敵方有名武士的首級的話,也會得到獎賜。

上次提到,一些大名到了後期便開始禁止士卒只顧斬取首級,忘了本份的行為,但這不代表一番槍的功勳便被廢除,兩者沒有衝突。只是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斬獲首級的意識仍然強烈,甚至為此自相殘殺的情況時有發生。

另外,除了一番槍外,另一種重要的功勳就是「分捕」,即奪取了敵方有名武士的甲冑、旗幟、刀等重要又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由於有身分的武士佩戴的裝備品質較高,而奪得這些物品必須跟對手戰鬥才有可能獲得,所以也屬於被高度認可的功勳。

即使血戰過後,戰場上留下的大多是裸身的無頭屍體,因為死去的士卒、武士的裝備都會被敵方士兵及戰場附近的民家奪劫一空,然後再後民家負責埋葬處理,可謂「一條龍服務」。

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山口歷史景點介紹(八)東行庵、下關市立東行記念館


東行庵、下關市立東行記念館
地址:山口縣下關市吉田1184
交通:
1.從下關駅乘坐サンデン交通國道線21、22、23A號巴士,在「東行庵入口」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
2.從下關駅乘坐JR到小月駅,轉乘上述巴士線,在「東行庵入口」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

 
 

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山口歷史景點介紹(七)山口沙勿略紀念聖堂

山口沙勿略紀念聖堂
地址:山口縣山口市龜山町4—1(龜山公園內)
交通(從JR新山口駅出發):
1.轉乘JR山口線往山口方向,在「山口」站下車,步行約十五分鐘


湯田溫泉站的下一個火車站便是山口,坐巴士也不過十分鐘車程(只是班次有點疏),把湯田溫泉和山口的行程排在同一天是最適合。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每朝豆知識:戰國之城

文責:站長
相責:小編三:森長定


山中城 障子堀


現在到日本旅遊,大多對「城」的印象就是天守閣或者櫓樓,或者留下的石垣、礎石(當然,不是所有的城都是堆砌石垣的)。然後大多數蓋在平地上。

這種「石」的城再加點想像力,讓人彷彿回到江戶時代,而這些城也看起來蓋了就不好修理、重建。然而,在江戶時代之前的戰國時代,屢拆屢建是最正常不過的事,除了大名居城外,各支城、要塞都很有機會隨時易手,建築物的數量也比較少,方便拆裝,因此,現在去江戶時代以前的城郭遺址,除了壕、乾堀、土壘等不能移動的防禦工事外,大多數都不留痕跡,很難一下子就想像到當時的風貌。

所以,欣賞「戰國之城」主要是看留下來的防禦工事,以及從相關的歷史背景去想像該城的重要性。

在當時,交戰雙方停火協議裡,有時會出現「城割」(棄城)的條款,指的就是毀棄軍事要塞,作為和解停戰的象徵和誠意。但在爾虞我詐的時代,停戰與再戰只是時間問題、技術調整,因此,戰國的城即使曾經被毀棄,大多數在一個月內便能修復完成(當然累的是當地百姓了)

另外順帶一提的是,戰國的城的所有人不一定都是武士領主,一些村落也會在村的後山修建「村之城」,一旦發生戰事,讓村民進去防守抵抗外敵及自保。當然,這些「村之城」相對而言,比武士蓋的城簡單、粗疏,但是配合村民熟知周圍環境的地利下,也能發揮一定程度的功能。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日本戰國史中文圖書推薦(壹) 時代史篇

文責:小編四 十尾
相責:小編四 十尾 


 小編十尾的書櫃一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事半功倍的了解、研究日本戰國史呢?首先我們要勤於閱讀、走正確的道路。關於研究方法,在<治史經驗談-史學方法與史料析論>一文中已有論述,那麼,閱讀的資料呢?

在過去的時期因為資訊不普遍,因此很多時候必須仰賴日文資料,但如今不論翻譯或是中文書籍越來越多,也因此經過小編十尾多年來的閱讀生涯中,整理出以下的推薦書籍,讓同好們更好的理解戰國時代。

這次將從時代架構出發,也就是時代史類。

(一) 日本戰國風雲錄
日本戰國風雲錄系列 

這套書是小編十尾的啟蒙作,雖然以戰爭為主題,卻包含了整個戰國時代,因此納入時代史的範圍內。作者洪維揚老師選擇了至關重要的十場戰役為經,以時代流變人物故事為緯。有書信、繪畫、地圖輔助,也解釋不少專有名詞,對於剛起步的同好們絕對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套書也有些許問題,包含長篠之戰、武田勝賴等瑕疵,甚至在關原之戰的理解上有需要調整的部分,不過考量到這套書是十多年前的著作,因此還是相當值得閱讀。

(二)戰略.戰術.兵器事典 日本戰國篇
戰略.戰術.兵器事典 日本戰國篇

這本書是小編十尾的第二本啟蒙書籍,包含豐富的繪圖與詳細的解說城池、武器,以及戰爭的過程,也有當代戰爭布陣與現在衛星地圖的對照圖。

雖然戰爭過程大多不太符合現今日本學界的研究,但在編制、戰爭消耗考察(如火繩槍彈藥消耗)、後勤準備等等確實相當詳細。因此會將這本書定位為百科全書,推薦給喜歡看圖的同好們。

(三)日本戰國 織豐時代史
 日本戰國 織豐時代史

作者胡煒權老師有別於過去其他華語書籍的觀點,認為日本戰國時代應從明應政變說起,直到關東北條氏的降伏。而書名不直稱日本戰國時代的原因是後續談及秀吉政權與大阪之陣。

書中除了主軸的近畿史之外,還談及邊陲的東北、蝦夷、九州等常被忽略的地區史,對於歷史進程不納入個人主觀情緒評判,而是詳實、客觀的記錄歷史的進程,透過多年來的史學素養對史料去蕪存菁,因此在戰爭過程中篇幅極少,更多的是政治變化。

對於剛入門戰國史的同好們,小編十尾會建議先對這個時代有基本的認識,或者先從自己熟悉的部分開始讀會比較容易一些。

(四)戰國大名勢力變遷地圖

戰國大名勢力變遷地圖 

這本書以圖為主,文為輔去囊括整個日本戰國時代。
在時代區分上採取傳統的概念,從應仁之亂~大坂之陣。內含20張的日本戰國勢力地圖,在繪製地圖的過程中,踏實的資料分析與大膽的判定工作
但地圖畢竟有缺陷,首先,無法細微探究、分辨一個村落是屬於哪個勢力的;其次,這類勢力範圍大多是推想為主,建構自史料,但是史料能給的未必完整無缺。
最後,勢力範圍變化頻繁,這本書以十多年左右作為時代區分會導致讀者會忽略中間的實際情況。因此還是建議與專書做搭配,這本書不建議視為日本戰國的專書。

日本戰國史中文圖書推薦 系列

日本戰國史中文圖書推薦(壹) 時代史篇


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書籍介紹)參覲交代:世界近世史上最奇特的制度

文責:站長

參勤交代 書封面



熟悉的名字,陌生的內涵

相信不少對江戶時代日本史有興趣的讀者也聽過「參勤交替」(也寫成「參覲交替」、「參勤交代」等)。德川幕府能夠締造號稱「三百年和平」的江戶時代,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最大因素,就是因為幕府確立了這個特別的制度。

不過說實在,這個也曾出現在我們世界史教科書的著名制度其實充滿著很多謎團。即使是在學術研究裡,由於所及的資料龐大繁多,「參勤交替」的研究也說不上十分充分,目前也只是在個別觀點上進行分析而已。因此外,對於「參勤交替」的整體情況和歷史評價,仍然存在十分大的討論空間。因此,與日本隔海相望的華人世界裡,對於「參勤交替」的認知也自然較為落後了。

不過,最近在台灣,開始有出版社翻譯了相關題材的書本,而今次想跟大家介紹的,是最新由遠足文化出版,翻譯歷史學者安藤優一郎的作品《參勤交替》。

安藤先生是出身早稻田大學的經濟史學者,專攻江戶時代,在這十多年內,已在日本出版了很多江戶時代的科普著作。而此書的翻譯讓更多讀者可以立體地了解這個制度的各種情況,對它有更多的思考。例如書中便提到了以下的幾個核心問題:

^諸侯們怎樣拚命去遵守這個制度?
^這個制度對於藩、幕府、「參勤交替」的目的地-江戶以及諸侯來往江戶時,途徑的各處地方都帶來什麼影響和矛盾?
^為什麼「參勤交替」最終無法維持下去?

「參勤交替」的三個看點

如上所述,「參勤交替」是一個仍然有待大量宏觀、微觀研究的重大課題。大家閱讀這書之前,可以先來思考以下幾個前提來「預熱」一下。

第一,「參勤交替」始源於關原之戰後,確立於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時代,兩者之間存在30年的差距,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為什麼幕府要到了1630年代才確將「參勤交替」制度化呢?背後的考量是什麼?

第二,「參勤交替」雖然是在家光下令後才成為了不移永續的制度,而我們也聽過諸藩為了這制度而疲於奔命,為什麼這些諸藩未曾想過要抵制反抗呢?換言之,幕府當局是怎樣確保「參勤交替」持續有效呢?

第三,雖然說「參勤交替」是一個在世界史上極為罕見,又能夠長期執行的制度,然而,當我們了解到這個制度其實與日本武士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除了政治權謀外,「參勤交替」與武士道精神,以至日本人建立身份認同的關係,都值得我們借助安藤先生的這本著作來進行思考。

詳細的內容就不在這裡詳述劇透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書店翻來看看一下。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山口歷史景點介紹(六)湯田溫泉松田屋

湯田溫泉松田屋
地址:山口縣山口市湯田溫泉3—6—7
交通(從JR新山口駅出發):
1.轉乘JR山口線往山口方向,在「湯田溫泉」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

松田屋

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被K社遺忘的佐竹氏外交官-佐竹(長山)基親簡傳(1507~1570)

文責:小編 陳家倫

佐竹氏家紋




佐竹基親,又名長山基親或馬場基親,別名新介。幕府奉公眾,先祖為美濃出身的美濃佐竹氏,為常陸佐竹氏的庶流,佐竹秀義之子佐竹(北酒出)季義之後人,佐竹季義最初因封地在久慈西郡酒出的北部而稱北酒出氏,之後分支出長山氏,佐竹基親先祖成為直屬室町幕府的幕府奉公眾,並成為『日本國王』足利義滿的弓術師傅,以後長山佐竹家向以弓術見長,奉公於幕府。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江戶時代的賣書行銷-屏風畫與繪圖與小說間的關係

文責:小編 陳家倫

長谷堂之戰屏風圖(右副)


今日的新聞中我們談到了今治市的村上海軍博物館正在展示新發現的資料《難波船軍圖》,而新聞中也提到了這封描繪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戰的《難波船軍圖》是基於江戶時代初期的《難波浦船戰記》為底本進行繪製。

因此我們也趁這個機會來談談江戶時代的繪圖及屏風畫。

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少描繪戰國時代的戰爭的繪圖,除了極少數是真的曾經參與的人或是他的關係人士所繪(或贊助繪製),其實不少我們常在網路上或是博物館看到的繪圖或是屏風畫,多是成立於江戶時代。

而這些江戶時代成立的繪圖中成立的理由也各異,然而當中其實也不少是帶者商業利益所繪製的繪圖。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1548~1635)(壹)-前言: 「伊達之外」的相馬義胤

文責:小編 陳家倫
表責:小編 陳家倫


前言: 「伊達之外」的相馬義胤

相馬義胤畫像


相馬義胤,長門守,號外天,陸奧相馬氏第十七代當主,父親為陸奧相馬氏第十六代當主相馬盛胤,祖父則為陸奧相馬氏十五代當主相馬顯胤,而祖母則是陸奧之雄伊達稙宗的長女屋形夫人,同時義胤的母親則是有伊達血統的懸田(掛田)伊達氏之女,因此雖為相馬氏的當主,義胤卻也是位充滿濃厚伊達色彩的相馬武士。


田村、相馬、懸田、亘理人物關係略圖


但諷刺的是,卻也在他的時代,讓相馬家與伊達家掀起波瀾,乃至形成不共戴天之仇。


相馬義胤所用甲冑
朱漆塗萌黃糸威橫矧五枚胴具足


說起相馬義胤,相信同好們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他與宿敵伊達政宗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關係,加上彼此又是姻親,一場彷彿青葉山恩仇錄般的伊達-相馬恩怨情仇,往往是我們提到相馬義胤時第一件想到的故事,然而除了與伊達家的恩仇之外,相馬義胤究竟是怎麼樣的人呢?


相馬氏家紋 正紋 九曜紋


筆者希望透過這篇傳記式的文章來好好介紹一下「伊達之外」的相馬義胤。

但在這之前,我們還是先開始介紹一下相馬家與伊達家的「不解」之緣是如何形成的。


慶長七年五月十二日(160271)據傳也是相馬義胤在領國舉行相馬野馬追活動時,聽聞佐竹家帶來的轉封噩耗,可以說對於相馬家來說,這一天也可說是對相馬家乃至相馬義胤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日子。

陸奧相馬氏家紋 野馬懸紋



因此筆者乃決定在這一天,開啟相馬義胤傳的連載,並期許未來能以一月一篇幅的方式來介紹相馬義胤。

人物傳記 相馬義胤傳 不屈之赤駒系列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拾伍)-千鈞一髮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肆)-泉田-中村 二殿體制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伍)-北天守護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陸)-外天之後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柒)-從畫像看相馬義胤的世俗形象&(貳拾捌)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