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福澤諭吉系列(一) 福澤諭吉與香港】

 文責 松

攝於1862年的福澤諭吉


明治時期以岩倉使節團為首的數次官方和私人外訪,帶回許外新穎的知識和制度,為建設新日本作出巨大貢獻。可是在明治政府成立之前的德川幕府最後十年,幕府早已派遣過六次官方使節團遠赴歐美,與外國交換條約或是參加國際活動,對外國事務早就有些心得。這一點常常被後世研究者所忽視。有些人認為日本因為長年鎖國造成幕府高層思維保守落後,不思進取,這有一部份是正確的,但如果因此認為幕府對外國事物懵懂無知,則有失偏頗。

 

使節團成員除了幕臣之外,來自各藩的年輕士子為了增廣見聞,改革藩政,便透過各種渠道取得登上艦船的資格,前往外國「取經」。譬如仙台藩的玉蟲左太夫、日後名滿天下的實業家澀澤榮一(也是今年大河劇的男主角),以及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福澤諭吉,都曾經跟隨使節團外遊。他們有些人留下了日記,記錄沿途所見所聞,是後世研究幕末外交史的重要資料。


攝於1862年的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曾三度外訪:第一次是在安政七年(同年改元萬延,1860年)以軍艦奉行木村攝津守的隨從名義訪美;第二次是在翌年(文久元年,1861年)隨遣歐使節團出訪歐洲各國;第三次則是在慶應三年(1867年)再度隨使節團出訪美國。福澤諭吉每次外訪都會購入大量書籍,回國後撰寫書籍,其中尤以成書於慶應二年(1866年)的《西洋事情》(初編三冊)最為有名,書中詳細介紹他前兩次在歐美各國的觀察,包括政治制度、外交、軍事、經濟、醫療、通信、文教等方面,為普羅大眾開啟外國知識之門。在第三次外訪的時候,福澤諭吉已經是日本國內響噹噹的人物了。

 

福澤創辦了慶應義塾,培養知識份子,又創辦《時事新報》,向國民宣揚文明開化精神,因而被日本人視為近代化之父、偉大的啟蒙老師。他在《勸學》開頭一句「天不生人上之上,亦不生人下之人」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關於這一句,又是另一個故事,以後再討論。這裡介紹一下福澤在第二次出訪時路經香港的趣聞。

 

福澤諭吉參加的文久遣歐使節團,在文久元年(1861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舊曆,以下同)從江戶品川出發,經長崎,一月六日抵達香港,在那裡逗留六天。當時香港島成為英國殖民地已有二十年,許多商號進駐當地,市街迅速發展,比起剛開放外國人居留的橫濱,香港顯得更加繁榮熱鬧。

 

使節團一行人剛抵達香港,便獲英國總督設宴款待,然後遊覽市街。相比宴席上令人不適的西洋風情,鬧市的建築和民眾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與日本相近,更讓使節團成員感到親切無比。

 

可是華洋雜處下的香港,原住民和西洋人地位分殊,原住民往往遭受西洋人虐待,如同奴隸,毫無尊嚴可言。日本使節團不時目睹香港土人被欺凌的情況,英國人也不怕日本人看到之後有何不快;有趣的是,大部份日本人不僅不替香港土人感到同情,反而認為英國人虐待有理,土人罪有應得。當時社會達爾文主義尚未在日本風行,但日本使節團當中卻流露這種弱肉強食的崇優思想。

 

以下一則故事,取自日後福澤諭吉自己所寫的短文《壓制亦愉快哉》(壓制も亦愉快なる哉),是能夠反映他崇優思想的其中一個例子。

 

福澤當時乘坐的英船停靠香港,有一中國商人頻頻上船兜售鞋子,船員都不予理會,福澤為著無聊,便去找那商人問價,還故意討價還價以消磨時間;一旁的英國人不知情,以為那中國商人使詐,便一把搶過商人手上的鞋子交給福澤,叫福澤給他兩吊錢,也不管兩吊錢是否合理,便提著棍棒趕他下船,那商人不敢出言,只有一臉惶恐而已。

 

在文章裡福澤諭吉說,他自己「不憐憫支那人,亦不厭惡英國人,只是羨慕英國人之壓制。」當時西洋人對本土人頤指氣使,視中國人如犬馬,使節團成員都親身見聞,但福澤不但不同情被虐待的中國人,反而讚賞英國人的橫行霸道,如入無人之境;甚至憧憬將來日本可以像英國等西洋國家那樣橫行四海,不只要指使支那人,甚至可以反過來壓制英國人,想到這裡,「血氣獸心就難以自禁。」

 

福澤認為,厭惡欺凌是人之常情,但那只不過是厭惡自己受到壓制而已,相反,若我能壓制別人,才是人世間最大的愉快。放眼幕末時代的日本,因為未能擺脫西洋各國的欺壓,國人才會懷有不平的忿恨,只要日本強盛起來,就可以「壓制此壓制,並致力於獨自在世界中推行壓制。」這就是福澤的志願。

 

福澤諭吉並不是「勸學」第一句給人印象那般的平等主義者,而是站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角度上,實行弱肉強食的現實主義者,而他的國權擴張思想,早在幕末時便已經萌芽。幕末以前,即有本多利明、佐藤信淵、吉田松陰等學者主張揚兵海外,但他們不曾離開過日本,不曾見識外國風物;福澤諭吉可是親眼目睹西洋人在東方人的土地上張牙舞爪,橫行無忌,身為東洋一份子,他不僅不同情中國,而且還希冀著跟西洋人一起欺壓東方人,這不只是為了在西方列強侵略中自保而已,而是不惜犧牲鄰國的利益,企圖與西方列強為伍,假宣乓國威之名,做侵略別國的勾當。

 

「文明開化」一直是福澤諭吉畢生追求的國家目標,但他並不是教大家做一個和平睦鄰的好國民。在那個年代,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自絕於西方侵略炮火之外,福澤看清現實,啟蒙大眾,教曉國民為了謀求一國獨立、免於侵略之厄(甚至能夠反過來侵略別人),應該先讓自己建立進步、獨立的個人素質。他一生的行為,都是他所教導國民的忠實呈現。以後有機會再談。

福澤諭吉系列

【福澤諭吉系列(一) 福澤諭吉與香港】

【福澤諭吉系列(二)福澤諭吉的忠誠觀】

【福澤諭吉系列(三) 再談福澤諭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