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小編3 森長定
福岡城天守台與配合春之天守閣的夜間點燈活動而搭建中的臨時天守閣 |
有在追本專欄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小編前一陣子有翻譯一篇新聞是關於福岡城天守閣疑似發現了江戶時代黑田藩修築的相關文獻。
(福岡城 天守 江戶時代修建相關文獻新聞 中文翻譯
實際上福岡城雖有天守臺,但是並沒有留下天守臺的繪圖或是提及有天守的文獻資,資料,目前的挖掘調查考古資料也尚不足以支持有天守的關鍵證據。
福岡城雖有天守台遺址,但是卻沒有支持同城曾經有天守的關鍵考古或是史料證據 |
因此現實是福岡城空天守臺,但是連當地福岡市政府都不知道,以前福岡城有無天守。
福岡城內雖有部分城樓 城門,但是卻是連當地的福岡市政府都不知道同城是否有天守? |
對於有日本五大都市之一之譽的福岡來說,這也就變成發展觀光的一大哭笑不得點。
做為五大都市之一的福岡城,同城可以看到市景鬧區的繁榮景象,也能看到高塔福岡塔。 但卻沒法重建天守,成為其發展觀光令人哭笑不得的點 |
雖然對於歷史粉及城粉來說,就算沒有天守,光看天守臺的石垣也是很滿足。
但是對一般人及一般訪日客來說,我來日本看城,當然要看的就是像是姬路城或是岡山城這類有天守等許多建築的日式城郭。
現存日本十二天守 日本國寶及世界遺產 姬路城 |
因此如果你跟不是城粉的朋友說,反正都到大濠公園了,就順便去福岡城天守臺看看吧。
反正都到大濠公園了,不如去隔壁福岡城天守臺走走吧wwwwww |
我只能祝福勇者能夠幸免於白眼wwwww
反過來說,另外一個與福岡城不同的案例,便是接下來要介紹的小倉城,雖然不是江戶時代留存的天守,而是重建的復興天守。
小倉城的天守於1866年的內戰中燒失,現在看到的天守為重建後的復興天守 |
小倉城因為天守在幕末的內戰中燒失,因此實際上現在看到的小倉城天守是日後重建的復興天守。
小倉城的天守於1866年的內戰中燒失,現在看到的天守為重建後的復興天守 |
因此天守建築本身做為古蹟或文化財的價值並不高,但是直路不行可以走彎的。
既然小倉城不是文化財,就不受文資保護法等嚴厲的規範,因此除了翻新展示吸引包含訪日及年輕客層外,更也能在天守最高階的5樓設置咖啡廳經營飲食,或是提供晚間餐飲包場服務等,正所謂沒有最壞,只是看你如何看待事情。
因為天守建築本身文化財價值較低,因此透過強化館內展出設施,來強化對觀光客的吸引力 |
也有體驗設施,讓參觀者能夠體驗傳統的日本武士文化 |
更也有免費和服試穿體驗區,讓你可以在小倉城穿上和服變成網每拍下紀念照 |
當然展出文物也少不了與當地的歷史或是武士如細川忠興有關的展物 |
小倉城做為觀光財發展觀光的基礎或許不是最好,但是也成功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活路,找出自己的定位。
小倉城的發展觀光的基礎或許不是最好,但是透過強化展出設施及宣傳,仍走出一條活路 |
小倉城內與小倉有淵源的宮本武藏及佐佐木小次郎決鬥雕像 |
![]() |
館內也有介紹宮本武藏的專區以及體驗與宮本武藏決鬥的體驗區(?) |
雖然天守本身不是江戶時代的古蹟,但是透過強化天守閣內的展出設施、 設置電梯等無障礙設施甚至餐飲服務,來強化發展觀光的可能性 |
筆者參觀小倉城時就曾在天守5樓的咖啡廳享受下午茶www
筆者也曾與同伴在小倉城天守閣制高點的5樓享受悠閒的下午茶 |
在充滿歷史浪漫風情的天守閣內享受下午茶,也是一大享受 |
(延伸閱讀
小倉城的午茶時光
而在日本類似情況,因為原本天守燒失,而在戰後重建,因此文化財價值較低,但是反而把劣勢轉成優勢而在城內提供餐飲等服務的,還有岡山城及廣島縣福山市的福山城。
與小倉城類似,天守為重建,保留天守外觀的同時, 透過強化內部展覽設施及設置電梯等無障礙設施來強化對觀光客吸引力的 廣島縣 福山市的 福山城 |
上述的小倉、福山及福岡等城在過往的江戶時代也有天守,雖然各自因為不同的因素,而失去了城郭主建築的天守閣建築,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發展觀光上是處於先天不利的劣勢。
與小倉城類似,天守為重建,保留天守外觀的同時, 透過強化內部展覽設施及設置電梯等無障礙設施來強化對觀光客吸引力的 岡山縣 岡山市的 岡山城 |
但是上述各城把劣勢轉為優勢,在重建天守後,更發揮不是文化財的優勢,在外部保留天守的外觀的同時,也利用建築本身不是文化財的優勢,內部無論展示更新,或是電梯餐飲樣樣來,這對於一般的觀光客來說是很吸引的存在。
岡山城內的展示文物介紹 也有許多與在地歷史及武士如池田家及宇喜多家有關的在地歷史介紹 |
岡山城內也設置了體驗遊戲專區 寓教於樂,讓您能夠邊參觀邊透過遊戲認識日本及武士文化 |
如果你問一般觀光客,恐怕大部份人也會說比起福岡城,小倉城更吸引人。
小倉城的天守建築本身雖然不是真正江戶時代所留下來的歷史建築 但是透過利用不是百年古蹟的劣勢,反而大幅強化天守內的設施 成為其吸引觀光客及日本歷史及武士文化的觀光客的攬客優勢 |
且不提在日式城郭內享受下午茶的歷史浪漫,光是電梯這一點,此無障礙化的升降設施對於老人及行動不便者來說是很大的幫助,人總有老的一天。
如果問一般觀光客福岡城跟小倉城哪座日本城郭更吸引人 恐怕多數人的答案會是小倉城 |
確實追求忠實復元是一個準則,但是無障礙化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當前在城郭復原問題上,名古屋城便是三派硬撞(木造復原派、石垣保存派、電梯設置派)三派對撞,加上名古屋前市長河村隆之自視甚高,寧願一意孤行,名古屋市府負責人員(除市長外)全員切腹也不願意與兩派妥協,在硬幹情況下最終玉碎後,拍拍屁股走人說:我要當日本首相,留下不知何年何月重新開放或木造復原完成的名古屋城天守。
![]() |
在木造復原問題上爭議一波為平一波又起的 名古屋城 天守閣 小編3 森長定拍攝 |
當前名古屋城也接受城郭專家及無障礙者協會的建議,以及中央政府文化廳的監督,在一定程度與兩派妥協,開始考量重建時保護天守臺石垣以及設置昇降裝置的提案。
(延伸閱讀:
名古屋城木造天守閣復原大事記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_9.html)
有了小倉城及名古屋城的案例,我們也能看到有天守對觀光客的吸引,以及實務上修建的困難。
尤其當前日本文資保護及消防法律趨於完備,講白了就是越來越嚴,且不提重建的建材等原物料價格日益高漲導致成本增加,這些問題也成為了近期其他與名古屋城類似,已有重建的鋼筋混凝土的天守閣,並基於耐震需求或是觀光考量,而期望木造重建天守的廣島城及松前城的天守重建上的障礙及困難。
且平心而論,廣島城及松前城雖然原本江戶時代保留下來的天守,毀損的原因不同,兩者現存的鋼筋混凝土建的天守,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重建的天守閣,就其建築本身,也與名古屋城相同,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及時代的象徵。
當前也有意木造復原的北海道松前町的松前城(福山城) 但是面對木造復原,仍有包含修建的原物料價格高漲及法規等問題需要面對 |
但是隨者重建超過半世紀,天守閣建築本身的耐震問題,也確實是個值得檢討的問題,因此兩者的木造復原之路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更也將與名古屋城一同成為日本其他各地想要重建城天守閣或是城樓(櫓)的重要參考指標。
(延伸閱讀
松前城(福山城)天守木造重建復原之路與困境with威力加強版
https://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24/11/blog-post_20.html
)
然而福岡城的天守復原之路,又與上述三城不完全一樣。
福岡城天守台與配合春之天守閣的夜間點燈活動而搭建中的臨時天守閣 福岡城若要重建真正的天守,仍需要在考古挖掘或是史料文獻中找出蛛絲馬跡, 以符合當前法規好修建復原天守 |
如果福岡城想重建天守閣,甚至想學習如小倉城般吸引觀光客的最大問題在於。
福岡城址本身是國史蹟,受到文資相關法律保護,任何重大改變現狀的更動都需要文化廳許可,而福岡城最大問題是福岡市連以前福岡城有沒有天守都搞不清楚,自然也不可能知道是否忠於史實,因為原則上,要在國史蹟上重新蓋的天守,原則上還是要基於史實,最好是用老照片或是圖資,甚至江戶時代的繪圖及城郭設計圖,才有可能讓文化廳核准,否則文化廳只會跟福岡市府說
「你還是先去研究一下福岡城以前有沒有天守再來提交報告吧」
正因如此,積極推動福岡城天守復原的福岡市府也期望能夠透過繼續在文資及考古挖掘上找到足以支撐重建福岡城天守的歷史及考古根據,來做為重建天守的依據。
位於福岡城所在的舞鶴公園園區內的鴻臚館 為古代日本迎接外來商人及使節的迎賓館。 也未於福岡城內,並透過考古挖掘調查結果,重建了同館的挖掘考古的展覽設施 |
(延伸閱讀
福岡城天守臺址
實際上,福岡城及福岡市雖然在天守的復原上,進展不順,但是在城樓的復原方面,仍是不斷有所斬獲的,比如今天我們如果去福岡城,從最接近福岡城的福岡市地下鐵的大濠公園車站五號出口出來,就能看到2008年復原的下之橋御門,以及長期被傳為福岡城的潮見櫓。
位於福岡城北面的三之丸下之橋御門及傳潮見樓 如果是坐地下鐵來到福岡城,相信大家第一個見到的城郭建築便是此兩個建築 |
但是經過1991年(平成三年)的調查後確認是別的城樓,因此改稱的「傳潮見櫓」。
位於福岡城北面的三之丸下之橋御門及傳潮見樓 如果是坐地下鐵來到福岡城,相信大家第一個見到的城郭建築便是此兩個建築 |
而之所以會有這次的調查,或許也跟前一年的1990年(平成二年)開始的,由福岡市主導的調查中,在黑田孝高、長政父子的菩提寺中所發現的其中一個佛殿的調查中,在該佛殿的建築的棟札中確認該佛殿建築其實是從福岡城移築而來的潮見樓。
實際上,在明治時代的廢城令下,許多日本城郭的天守或城樓,可能因為不同因素,被拆毀或是被移建到其他地方,當有城門在廢城後可能會轉為其他建築,如現在位於福岡城的名島門,本來是小早川隆景所修築的脇門(正門旁的小門),黑田長政建福岡城而廢名島城後,便將名島門賜與被後世譽為黑田二十四騎之一的黑田家臣林掃部(林直利)。
![]() |
福岡市博物館所收藏的《黑田二十四騎圖》中所描繪的 擅長槍術的黑田二十四騎之一人的黑田家重臣 林掃部直利 黑田長政在修建福岡城後,曾將名島城的城門賜與林直利 |
同門到明治時代廢城後,一度流落長崎縣,後在福岡當地的民代買回,作為其在福岡天神自宅的宅門,直到後來才轉移到福岡城,成為福岡城內能夠看到的少數保留下來的小早川家的名島城遺構。
位於福岡城的名島門,據傳原本是名島城的城門 名島城廢城後成為黑田家臣宅邸之門。 明治時代後一度流落長崎,後被福綱的民代買回做為自宅門面,最終轉移至福岡城內 福岡城內雖然現有保存或重建多做城門或城樓,但是重建天守卻面臨一棘手的根本性問題 |
此外廢城後的城門除了在江戶時代以前可能被用在其他城郭的建築之外,在明治時代的廢城下令,另一個常見的情況是,城郭的城樓或城門可能被移到附近的寺院,成為其寺院的建築或山門。
比如1990年便確認崇福寺的其中一座佛殿是福岡城的舊城樓-潮見櫓,此外崇福寺還有另外一座與福岡城有淵源的山門,就是位於崇福寺正門的山門,這座山門據傳是福岡城本城的正門的本丸表御門。
位於福岡縣廳附近的黑田家菩提寺 崇福寺 山門 據傳是從福岡城的本丸表御門移築而來 |
福岡城雖然無天守,但據傳在江戶時代有54座城樓,這些城樓在明治時代的廢城令後「各奔東西」,有的如「本丸表御門」,來到了與黑田家有淵源的寺院-崇福寺,成為其山門。
前面所介紹的位於下之橋御門旁的傳潮見樓,在19世紀初的大正初期(1910年代),被移到曾經統治福岡藩的華族黑田家的別墅,直到1956年才被重新移回福岡城內。
一度被移往黑田家別墅,後轉移回福岡城,並長年被誤認為潮見櫓的的傳潮見櫓(左) 以及2008年重建完成的福岡城三之丸門面 下之橋御門(中) |
也因為他是在與福岡城有淵源的別墅所移回來的城樓,因此才一度被認為是黑田家擔任城主的福岡城的潮見櫓,直到1990年代重新發現潮見樓其實在崇福寺,才重新推定該城樓應該是福岡城內的其他城樓,而在未確認原本的城樓位置下,改成「傳潮見櫓」。
一度被移往黑田家別墅,後轉移回福岡城,並長年被誤認為潮見櫓的的傳潮見櫓 |
當然有「傳潮見櫓」,當然也要有「潮見櫓」,尤其在福岡城缺乏天守主攻觀光下,城樓絕對是幫助福岡城發展觀光的重要關鍵,因此福岡市也在發現的崇福寺的「潮見櫓」的基礎下,在福岡城西北側的護城河邊,於「潮見櫓」所在地的原址重建「潮見櫓」。
在明治時代廢城令下,一度成為黑田家菩提寺的佛殿的 位於福岡城西北面,負責監視北面的海上的潮見樓。 在2025年3月由福岡市在盡量保留原本建材及使用傳統工法重建下,於潮見樓原址重建完成。 本照片為筆者在2025年2月22日於福岡城參觀時所拍攝。 |
重建的「潮見櫓」的復原工程,原則上盡量保留原本江戶時代的建材,並用傳統的建築工法來重建,而此在江戶時代被認為是負責監視北面的海上,而得名「潮見櫓」的「復興」就在昨日2025年3月16日舉辦竣工典禮,並在今天2025年3月17日正式亮相及對一般民眾開放。
現在如果出大濠公園車站五號出口,在抵達下之橋御門前,也會在地下鐵5號出口處看到一座獨立的城樓位於福岡城北側護城河的一隅,而此城樓便「復原」是在原址復原的「潮見櫓」。
在明治時代廢城令下,一度成為黑田家菩提寺的佛殿的 位於福岡城西北面,負責監視北面的海上的潮見樓。 在2025年3月由福岡市在盡量保留原本建材及使用傳統工法重建下,於潮見樓原址重建完成。 本照片為筆者在2025年2月22日於福岡城參觀時所拍攝。 |
有了這層因素,福岡城的發展觀光及歷史文化的保存,或許也打上了強心針,也相信能鼓舞找尋是否福岡城有天守及重建天守的士氣。
且實際上,當前福岡城也還有其他城郭建築是有可能重新復原的,比如福岡城的本城御門,便或許可參考現在被移築到崇福寺成為其山門的的「本丸表御門」,在有現有古蹟建築的見證,及作為重建的參考下,無論是將山門直接重新移築回福岡城本城,又或者是以相關建築資料為基礎,以此為依據重新復原一座有歷史根據的復原「本丸表御門」,相信都是有可行性的。
位於福岡縣聽附近的黑田家菩提寺 崇福寺 山門 據傳是從福岡城的本丸表御門移築而來 或許也能成為福岡城未來在復原成郭建築及本丸表御門的一大助力 |
因此我們或許也能期待福岡城在這類歷史文化保存,以及發展觀光的道路上,雖然可能目前輸給同縣的小倉城,但也許也有倒吃甘蔗的一天,讓福岡城的魅力更加提升。
#福岡城
#小倉城
#天守
#文資保護
#觀光發展
小倉城 官網:
國史蹟 福岡城 鴻臚館 官網:
國史蹟
福岡城 鴻臚館 官網 『潮見櫓』復元・公開資訊 :
https://fukuokajyo.com/restored-shiomiyagura/
福岡城 Google地圖資訊
小倉城 Google地圖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