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解疑!德川家康真的寡德虐民嗎?


一直以來,有不少人聲稱德川家康曾說:「要統治農民,要讓他們吃不飽也餓不死」,象徵著江戶時代封建統治欺壓百姓的統治,甚至更成為其中一個批評德川家康涼薄寡德的要點。

不過,其實這句話最早可追溯至高野常道(1729-1815)的《昇平夜話》,其他如《東照宮御遺訓》及《落穗集》這類記錄家康名言、事跡故事的書籍亦有類似的記錄。然而,這些文獻出世之時,家康公已去世後多年,不能也無法證明德川家康曾有此言,可能是後世之人假借家康公之名,抒發自己的思想,或者只是輯錄一些民間流傳的典故。

比《昇平夜話》更早的文獻紀載,則出自《本佐錄》,同樣是他人手筆,難以引證家康公曾出此言。另一方面,《本佐錄》的原話是「百姓は財の余らぬ様に、不足なき様に治むること道なり」,譯成中文是「讓百姓既沒有餘財,又沒有(食糧)不足的問題,這才是治民之道」。

先撇開家康公是否說過此事不論,別忘記了那話是寫給封建領主看的治民心得。對於江戶時代的封建地主階級而言,如何有效地通過農民百姓收奪貢稅的同時,又不至於無以為繼,農村崩潰,是一個關乎統治穩定的課題。

江戶時代的日本農民與現在動輒自殺輕生的現代日本人不同,假若他們生活難以為繼的話,是會鬧出「百姓一揆」的。雖然當時的農民,深知自己難以改變「一生為民」的命運,但是為了活下去,則是敢於跟領主拼命。

需知道,當時日本剛從戰亂頻仍的戰國時代恢復過來,百姓本能上早已為了保命求存,盡可能讓自己及所在的村落逃過戰亂。因此,「對」領主撒謊虛報田產的情況十分普遍,百姓也一直跟領主鬥智鬥勇。

到了恢復和平的江戶時代,鬥智鬥勇的角力也並未停止,遇到貪婪的領主時,百姓便會起事抗爭。反過來說,站在領主角度,則希望把百姓的餘產收走自肥,或者用在藩國的財政上。畢竟,農業是江戶日本的領主以及旗下的武士,都是靠著百姓的田貢養起來的,治民、護民之餘也要防民、管民。不論怎樣,把江戶時代的種種都算在家康身上,怎樣也是不妥,有必要重新審視。

1 則留言:

  1. 對農民來說,反正也沒甚麼好損失的,如果日子過不下去就得死;那不如起來抗爭,反正失敗了結果還是一樣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