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被奉為水神的男人-北楯(北館)利長與狩川

文責:站長
圖責:站長
北楯利長畫像



狩川地區位於最上川中上游,乃古時連結庄內與最上郡的最上川船運的航線中樞點。戰國時代為止,最上川的水運雖然存在,但所知不詳,根據後世的記錄得知當時的最上川峽谷崎嶇不平,河水泛濫成災為常,水路運輸並不能得到穩定發展,因此當時的庄內的內陸一帶的土地非常貧瘠。



北楯利長的封地 狩川館(城)


到了江戶時代初期,山形城主最上義光獲封庄內三郡及由利郡,一躍而起成為57萬石大藩。及後出於藩國統治需要,整治最上川的泛濫及開拓最上川漕運成為了藩政的一大課題。

北楯利長的封地 狩川館(城)  風景

慶長六年(1601),北楯利長向義光提出開堰治水改造的主張,得到義光的接納,並受命成為狩川館主,主治工程,而這項工程也在日後被人們以北楯利長之名命名,而稱為「北楯大堰」。
北楯利長像

利長的出身成謎,一般視之為大寶寺氏的舊臣,至於義光會接納其計劃的原因也是苦無記載。

在慶長十一年(1606年)完成第一階段的鑿堰工程,使東面的清川至西面的余目一段的荒地得到了引水,成為新地,活化了此帶的農業,也為日後庄內米業及最上川漕運的蓬勃打下重要基礎,北楯利長的貢獻之大可想而知。

北楯大堰的概略圖及灌溉流域


而在第一階段完成後,義光為表揚利長的功績,加封其祿三千石,使其成為狩川、清川一帶的代官,義光甚至稱許利長的貢獻為「末世不忘」的大功,而利長也曾協助鎮壓庄內爆發的一粟兵部之亂。

北館神社


最上家被改易後,利長成為庄內藩士,七十八歲病逝。後人為表彰其偉業,於是建立了北館神社,並將利長奉為北館水神祭祀以示謝意,後來明治時代時被追贈從五位。

北楯利長墓所

北楯利長墓所(後人新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