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小編 陳家倫
那麼最終上杉景勝與德川家康交涉破裂,引起德川家康率領諸大名進攻會津的會津征伐,究竟上杉氏是主動求戰?還是被迫應戰呢?
此點或可從新潟縣立博物館所編的《越後文書寶翰集》中收錄的上杉景勝寫給會津三奉行安田上總介能元、岩井備中守信能、大石播磨守綱元及本庄越前守繁長、甘粕備前守景繼等前線城池將領的書信中窺知一二。
該信中上杉景勝便向其家臣說明此次未能成行前往京師的主因包含
(A) 家中無力
(B) 為了整飭領地而曾提出希望上洛(京師)一事能緩延到秋天之後再行。
換言之,上杉景勝並非決心求戰,實際上他當時是認為因為領內事務還未完善,同時為了規畫整飭移封新領後的各項事務而有所延宕,並曾向中央提出希望可以將自身上洛一事延遲到其稍微整頓完領內事務後的秋天再行前往。
但最終不果引來德川家康領各路大名的軍隊興師討伐,加上其面對的是以豐臣軍為名義興師討伐所率的「官軍」的討伐,在無奈之下,雖非本願,但也只能被迫轉入防衛姿態進行應戰,同時也請諸將注意各家臣的忠誠,及農民等階層的向背。
而在當年的六月,位於上杉景勝領地東部的伊達郡掛田一帶便傳出有農民叛亂的騷動,而這個部分根據米澤藩的正史,認為此次騷動可能與此地的舊領主陸奧伊達氏當主的伊達政宗的煽動有關,惟對於這段伊達政宗煽動的記載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認為此應為偽史,然儘管米澤藩官史的記載的可信度受人質疑,但六月在掛田一帶的農民有發生騷動應為事實。
另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白河口決戰,當時德川家康所率的討伐軍兵分多路,分為以
(1)北陸道前田軍、越後堀秀治軍為主力,新發田的溝口秀勝及村上城的村上義明等人為響導的軍隊意圖從越後進攻米澤。
(2)以山形的山形義光(最上義光,當時最上氏應仍以山形為姓,故下文皆以山形姓統稱山形一族)軍隊為主力,並集結包含秋田、由利等出羽武士及陸奧南部氏的軍隊為骨幹,以山形義光為指揮,由山形南下進攻米澤的軍勢,此路軍勢預定在攻入米澤地區後與前田所率的北陸道軍勢會合。
(3)以陸奧伊達氏為首的伊達政宗的軍隊,此路軍勢骨幹為伊達軍,試圖從上杉氏的東北邊攻入上杉氏所領的伊達、信夫二郡,而實際上在一系列的前哨戰中,伊達政宗的軍勢確實是有在六月對於上杉領的東北部進行騷擾作戰,更在七月二十四日奪下白石城。
(4)以德川軍及全國各路大名為主力的主力部隊,此主力於下野國集結,預定由下野的白河口攻入陸奧國。
故對於上杉景勝來說,其最棘手的敵人應為實力最堅強,人數眾多的這路主力部隊,也因如此在得知德川家康率軍討伐之後,上杉景勝除了下令中止神指城的修築工作,並派遣各將到各前線城寨駐守協防外,也有下令強化面對關東入侵的軍隊首當其衝的白河城的防禦工事。
而或許是基於這層認識,坊間流傳不少上杉軍打算與德川軍在白河口決一死戰的傳聞,甚至連上杉氏戰後的封地米澤的林泉文庫亦傳有可能是當年決定決戰之地,位於下野國及陸奧國國境的革籠原戰場的上杉軍布陣圖,使得看起來似乎煞有其事的感覺,然實際上到底如何呢?
同書根據當時所留下的各個當代史料,並未發現上杉軍有明顯軍勢集中於南方白河領的意圖,當時的上杉氏面臨的是來自南方、北方、西方、東北方的攻擊,甚至東方的相馬及佐竹等家態度亦不明朗。
實際上佐竹氏當時的立場頗為微妙,當主佐竹義宣的態度在石田三成舉兵後似乎比較支持西軍,但是在其領國中,有數個領地擁有超過4萬-6萬石的一門眾使得其不可忽視這些親族的動態,而當中佐竹義宣之弟蘆名盛重(義廣,領4萬8千石)在石田三成舉兵之前是聽從主家意思配合佐竹義宣領軍至赤館戒備,甚至是在石田三成舉兵之後,德川家康西行,佐竹義宣亦歸師水戶,蘆名盛重仍率自身軍隊留守赤館。
故對於佐竹義宣來說,儘管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其本人是確實有與上杉氏來往,甚至是倒向西軍的可能性很大,然其境內的幾個有力一門眾的向背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其決策,而由於當時佐竹氏的動向不明,因此德川家康對於佐竹氏的向背亦有所警戒,唯為了安定軍心,在宣傳上無論是德川家康或是上杉景勝及於京都舉兵的石田三成等都是宣傳佐竹軍為自家友軍。
有關佐竹氏在關原合戰時的動向及其歷史背景,亦可參考近年高志書院所出版的谷口央 編 《関ヶ原合戦の深層
》當中頁109-頁118收錄的森木俊介(茨城縣立歷史館)所著論文〈佐竹氏與關原之戰〉。或亦可參考筆者針對該論文讀後所寫的
〈欲知秋田鬼 先知其家史〉- 谷口央 編 《関ヶ原合戦の深層 》〈佐竹氏與關原之戰〉
森木俊介(茨城縣立歷史館) 頁109-頁118 讀後心得文章摘要。
(《関ヶ原合戦の深層 》封面) |
而回到白河決戰的問題,儘管革籠原布陣圖看起來煞有其事,但是在同代史料非但不能找到可做為相關佐證的證據,且根據同時代的史料來看,該決戰中被委任率領先鋒隊的幾名武士,亦不在白河,而在會津若松,直江兼續亦是在交通方便,位於上杉領交通中心地帶的二本松、淺香、福島等城移動以利在前線調配各戰線,而身為大名的景勝本人則是坐陣會津若松接收各方軍情做總指揮及接見外使。
至於白河決戰說的初見乃是出自江戶時代中期的軍記物語(軍事小說)《東國太平記》,也因為如此大大降低其可信度,而米澤流傳的革籠原布陣圖如果細心比對,不但許多繪圖上的地點與實際地點不符,甚至有趣的是跟江戶時代流行的軍記物語《東國太平記》流傳的白河決戰的布陣版本對比之下,反而相似度頗高,故這也大大降低兩者可信度,而同書及筆者的結論則都認為白河決戰並不存在。
另外有關小山評定的問題,高橋明及本間宏二人的看法大致上與白峰旬一致,認為小山評定不是使東軍諸將決定停止會津征伐討伐石田的關鍵,或許確實有在小山召開軍議沒錯,然決定撤軍前往西方討伐石田的行動應早在此會議之前便已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