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北風將至-(貳)監獄風雲 大逃犯

文責:小編 陳家倫

於勘察加半島殺害俄國指揮官,並越獄奪船逃亡於海上的波蘭軍人
莫利斯·貝紐夫斯基 (Maurice Benyowsky)

監獄風雲-大逃犯

 

松前藩對日本人隱瞞了俄羅斯人從勘察加半島南下千島群島之事。

 

然而有趣的是,第一個警告日本人,這個被日本人稱為赤蝦夷亦或是赤狄的雙頭鷹帝國俄羅斯帝國的存在,意想不到的,卻也是兩百年來以俄羅斯帝國為主要假想敵的那個歐洲國家的軍人。

 

波蘭-立陶宛共和國

這位軍人便是曾經在17世紀擁有歐洲廣大版圖,打敗無人能敵的鄂圖曼土耳其的軍隊,並是18世紀,在君權至上、以法國、俄羅斯等專制或開明專制的君主專制國家盛行的歐洲大陸上,號稱當時歐洲「最民主」,並是推行由全國貴族選舉國王而實施「自由選王制」,或被稱為「貴族民主制」且擁有強大的立法機關「西姆(瑟姆)(Sejm) 」的「民主」國家波蘭-立陶宛共和國(邦聯)的軍人莫利斯·貝紐夫斯基 (Maurice Benyowsky)


莫利斯·貝紐夫斯基 (Maurice Benyowsky)

 

莫利斯·貝紐夫斯基是出生於今日斯伐洛克境內的匈牙利人,之後成為了波蘭的軍人,並在1768年爆發的波蘭-立陶宛共和國的巴爾聯盟反俄武裝抗爭而引發的共和國內戰中,與俄羅斯及波蘭-立陶宛這個號稱王政共和的貴族民主制共和國的王師(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Stanisław August)對抗。


與巴爾聯盟對抗的波蘭-立陶宛末代國王
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Stanisław August Poniatowski)



由於本專欄是日本史專欄,因此關於巴爾聯盟與波蘭-立陶宛內戰及俄羅斯帝國之間的愛恨情仇,筆者未免離題,這邊就不多做贅述。


巴爾聯盟於在1771年的蘭茨克羅納戰役之前所進行的祈禱 Artur Grottger繪

 

巴爾聯盟最終覆滅,此次波蘭-立陶宛的內亂,導致了普魯士、奧地利及俄羅斯等三國第一次瓜分波蘭,同時許多反俄的巴爾同盟成員遭到俘虜甚至流放,這當中也包含本文的主角,莫利斯·貝紐夫斯基。

 

莫利斯在巴爾聯盟覆滅後,被俄羅斯人流放到遠東的勘察加半島,在那邊過者牢獄生活,然而1771年的一次機會,莫利斯與其他囚犯發起武裝暴動,成功殺害了俄國的指揮官格里戈里‧尼洛夫(Grigorii Nilov),成功發動暴動越獄的莫利斯一行人,自知不可能橫越廣大的西伯利亞及俄羅斯帝國,安然返回歐洲,因此在勘察加半島搶奪了一艘俄羅斯的船艦後,便決定往南航行,以逃離俄羅斯的控制。

 

在航程中,他們先抵達了千島群島,並曾在新知島短暫停靠,然而當時在新知島南方的德撫島則有俄羅斯的商業殖民團的開墾團,因此新知島對於這群逃獄的亡命之徒來說,仍不能算是安全,更不能稱是脫離俄羅斯的勢力圈。

貝紐夫斯基等人的逃亡第一站千島群島


因此莫利斯一行人再度往南航行到了日本,並在今日四國的德島縣的德島藩上岸,然而當時德島藩並不歡迎他們,因此只給予必要的水及食物後,便打發這群不速之客走人。

之後莫里斯等一行人一路往南航行,並來到了今日鹿兒島縣的奄美大島,並在當地發出書信給長崎的荷蘭商館。


這封莫利斯發出的書信,被幕府截獲,幕府乃請荷蘭商館的荷蘭人翻譯書信內容,而在翻譯之後才發現書信提及俄羅斯帝國已經在千島群島構築據點。

 

而這位波蘭軍人出身的匈牙利逃犯的監獄風雲-大逃犯劇情,並未止於日本,之後他更來到了臺灣島東部,並曾抵達今日的花蓮縣等地,也曾捲入了當地的原住民之間的衝突。


貝紐夫斯基的福爾摩沙(臺灣島)之行

 

之後莫利斯在抵達澳門後返抵歐洲。

 

返抵歐洲的莫利斯開始向歐洲諸國毛遂自薦,鼓吹在歐洲強國的君主支援下,率領歐洲的殖民團殖民東方,最後並曾得到法國及英國的贊助,而率領殖民團武裝侵略馬達加斯加島,然而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3 則留言:

  1. “這位軍人便是曾經在17世紀擁有歐洲廣大版圖,打敗無人能敵的鄂圖曼土耳其的軍隊,並是18世紀,在君權至上、以法國、俄羅斯等專制或開明專制的君主專制國家盛行的歐洲大陸上,號稱當時歐洲「最民主」,並是推行由全國貴族選舉國王而實施「自由選王制」,或被稱為「貴族民主制」且擁有強大的立法機關「西姆(瑟姆)(Sejm) 」的「民主」國家波蘭-立陶宛共和國(邦聯)的軍人莫利斯·貝紐夫斯基 (Maurice Benyowsky)。“

    這段文字的文筆可以再通順一點,而且年代使用給人感覺不甚明確,看後文這位波蘭軍人是活躍在18世紀末期,那怎麼會隸屬於17世紀的軍隊?

    回覆刪除
  2. 您好 貝紐夫斯基是18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軍人沒錯,這邊有提及的17世紀是指波蘭-立陶宛在1683年由國王揚‧索別斯基率領波蘭軍隊南下馳援維也納,擊敗圍攻維也納的鄂圖曼土耳其的軍隊,因此全文並沒有說 貝紐夫斯基是17世紀的軍人,而是說他隸屬的波蘭-立陶宛在17世紀末時有此榮典。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文陳述確實太冗長,主語太混亂,這不是中文語法,像是外文的多重子句直接硬翻成中文。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