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長州 |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是我們喜歡歷史的人的老生常談,往往也帶有一份感慨和唏噓。這是因為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因為這句名言,對落敗一方感到可惜,同時覺得勝利者盡得所有,甚至包括「歷史事實」的話語權。久而久之便覺得勝利者十分討厭,然後越發同情、歌頌弱者、落敗方。
站在歷史學者的立場而言,當然很能理解這種心情,而且平心而論,勝利者佔有述說「歷史事實」的話語權,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述說的都是真相,很多時候他們會出於政治動機,濫用這個話語權,為自己貼金、修飾,甚至改竄、捏造。即便是這樣,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邊倒地去加深對勝利者的厭惡感,或者加強對敗者的同情,而是應該反其道而行,利用現有的情報、資料去還元真相,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歷史不是勝利者的玩物」。
《幕末長州》是一部通過簡單易懂的敘事手法,說明了引導江戶日本走向現代化,實現影響深遠的明治維新的長州藩(今天的山口縣)之發展經過,以及為讀者訴說他們能夠成就功業的原因。
因此,這本書不是一部歌頌勝利者的歷史書,也不是為了迎合一般讀者對勝利者的心態而寫的「吐糟作」。其實《幕末長州》的動機和想強調的訊息很簡單──還原勝利者的真面目。
說到幕末,熟悉日本近代史的華人讀者長久以來受到已故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薰陶,十分喜歡有名的西鄉隆盛、坂本龍馬,然而,長州藩缺乏淒美悲壯故事,只實事求是、著手鞏固維新成果,缺乏了人們想要的情節和節奏,只有很大概的、很表面的印象——那場著名的關原之戰裡,大敗的毛利家(長州藩)子孫成功為祖宗報仇、推翻了德川幕府,再與薩摩藩聯手締造歷史!
可是,為什麼他們能成功?為什麼他們能夠從一個位處本州島邊陲,長年受財政赤字困擾的「敗者」,能夠一躍而起,變成讓幕府頭疼,欲除之而後快的麻煩分子,最後還完美地為「復仇劇」劃上完美句號?
時至今天,他們努力的果實仍然影響著日本政壇,可是,他們的功勞卻又被上述的西鄉隆盛、坂本龍馬的故事蓋過。這又是為什麼呢?
不僅如此,作者鄭祖威先生更為我們讀者,有條不紊地說明一群既有共同志向,同時又各懷鬼胎的人們在各種不同的機緣巧合、錯綜複雜的情勢下,成就了歷史性的功業,讓我們對幕末、對明治維新的思考,增添了幾分「難得的混亂」,像一個衝擊波般重新敲亂我們已經僵化的史觀──「勝利沒有純潔,革命從來污穢」的現實,再次告誡我們要以史為鑑,勇敢地直視真實,拒絕造神和美化。
即使讀者以為自己已對這段歷史的結局十分明瞭,但如無起始,何來結局?如此結局,哪來意義?《幕末長州》追故溯源,為我們帶來了一個結構完整的「勝利者成長記」,我們可以不尊敬勝利者,但勝利者成功之因(不管手法是正當還是骯髒)都足以成為我們的教材。歷史講求完整性,《幕末長州》這樣脈絡清晰又不虛不假的「反敗為勝」故事正是我們研究歷史之人,希望作為學習者參考、利用的好材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