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責:站長
失憶剋星 德田新之助(松本健飾演) |
相信不少朋友看過或者聽過一套由朝日電視台製作,日本著名演員松平健領銜主演的長編歷史時代劇《暴坊將軍》(暴れん坊将軍),1978~2002年播出)。
故事是講述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微服出巡」,體察江戶城下的民情,儆惡懲奸的故事;這和差不多時期由TBS電視台播出的《水戶黃門》一起成為昭和後期到平成時代膾炙人口的長編劇集,也為兩岸三地的日本歷史愛好者熟知。
由松平健演繹的吉宗在劇中以強健的身軀擊倒壞人,手執寫有「正義」的扇子,配合絕好的身手制服對手,再展示自身的真正身分,將壞人一一懲處的橋段深入人心。
身手矯健的暴坊將軍(松平健飾演) |
特別是一旦事件的幕後黑手是大名或者旗本,結果被吉宗揭發的時候,吉宗便會用那句著名的台詞「你忘記我的臉了嗎」(余の顔を見忘れたか!」,讓這些黑手統統畏罪下跪,連番求饒。
關於劇裡的吉宗相關的設定和情節大多數不用在意(基本都是虛構),而且跟史實上江戶時代的情況相差不少,不過作為昭和時代娛樂平民大眾的「包青天」式古裝劇集,本不需苛求。不過,有個小細節倒是可以聊聊,畢竟是一個長期的誤解。
關鍵點是上述的那句名台詞—「你忘記我的臉了嗎」(余の顔を見忘れたか!),看到不少後來的劇集乃至動漫,不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出現在作品裡的王侯在日本原話裡都會用「余/予(よ)」來作為第一人稱,天皇的話便自稱「朕」;中文翻譯的時候大多會翻譯成「朕」、「孤」。
其實這裡是有誤解的,首先誤解是來自於日本編劇本身。按照考證,日本人的確會用「余/予」,但這其實不是高貴人士專用的第一人稱,而是明治時代以後平輩間用的自稱詞。由於「私」「僕」在後來慢慢成為主流,戰後的編劇就把當時已不多用,但又聽起來文雅的「余/予」作為王侯將軍的自稱詞。說實在,這種錯誤在暴坊將軍的播出的昭和時代十分普遍,當時也不在意所謂的歷史考證,自然就單憑劇組的自由創作了。這在結果上多多少少造就了不少深入人心的錯誤認知,江戶時代絕對是最大苦主。
話說回來,「余/予」用作自稱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室町時代,但是據當時的辭典來看,「余/予」的發音不是「よ(yo)」、而是「ware」,到了戰國時代,據留駐在九州的傳教士記錄,「余/予」才多了「よ(yo)」這個讀音,但標註了「「男性使用」「書面用語」,顯示「余/予」在口語上應該還是唸成ware為主。
那麼,江戶時代或以前的日本人難道不用第一人稱嗎?當然不是。只是從文字資料來看,余/予絕對不是主流。事實上是兩三個現在還在用的詞語才是主流:一個是「watakushi」,一個是「O-re」,還有一個時代劇曾常用的「Wa-re(吾/我)」。這三個自稱詞最早起碼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而且男女通用,而不是現代日語才多用的新派詞語。不過三者還是有些分別的。「私(watakushi)」比後兩者而言,是用在對上位者和長輩的自稱時,後兩者則是平輩或後輩為主。此外,也有其他的替代詞,如遊戲裡也常用的「拙者」,《花之慶次》裡用過的「手前」,等等。
另外,在書信裡還會直接用自己的名諱來充當第一人稱,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等大名都常用這方法。因此,看到劇中和遊戲裡的信長常常「余は⋯⋯」的時候,其實有點超歷史的。
最後我們也在來分享暴坊將軍中經典的殺陣BGM 30分鐘耐久版
Wikipedia 寫它播到2008年而不是2002年。
回覆刪除